第 13 节
作者:绝对零度      更新:2021-04-30 16:14      字数:4810
  这天下午,头上包着头巾,身上一身灰色的粗布衣的田娘,脸色红红的进了院子。只见她匆匆的奔进灶间,舀了半瓢水,咕嘟嘟的喝了一气,才坐下歇息。
  如今郑家的院里,可是热闹的很,不止是多了两只半大的猪,还有一窝子兔子和一群半大的鸡。看着院子里热闹的样子,长出了一口气,嘴角翘着,有了满足的笑意。
  兔子是昌柏回家的路上,无意中捉到的,本意是给田娘解闷的。没想到,竟然是只怀孕的母兔子。很快就生了一窝小兔子,如今已经发展到十几只了。
  她已经想好了,过两天再打两个兔笼子,把厢房收拾出来,天要冷了,到时候把兔子挪进去。她去集市上问了,如今一只兔子能卖二十五文钱到三十不等。要是给酒家供货,大约是而十文钱到二十二文。
  一只虽然没多少钱,可是胜在兔子出栏快,而且繁殖的也快。看现在的样子,到过年她就能繁殖出上百只兔子来了。那要是都卖了也有二两多呢,毕竟它们只吃草好菜叶什么的,好养活,不需要啥成本。
  菜园子里,如今绿油油的白崧长势喜人,马铃薯和红薯也都可以收了。几颗秋海棠果树上的果子,更是红艳艳的,惹人流口水。
  她坐着歇了会,揉了揉腰,捡了大半天的稻穗,可怜她的小腰都要折了。可是看着时辰,该喂喂这些小生物了。前世再难再苦,她还真没干过伺候牲畜的活。这一段下来,她感觉累是累,可是身体也强壮了些。
  缓和了些,田娘起身去拿刚刚顺手在路上摘的野菜,用水洗了洗,就开始剁。剁碎后掺上些稻糠,端出去给小鸡。给兔子撒了把嫩嫩的草叶,然后又开始点火给猪热食。
  “田娘,你歇着我来。”后进来的张氏,看着田娘提着那装着猪食的木桶,连忙上前要接过去。
  “娘,没事,我才装了半桶,您忙了一大天了,快歇会。”田娘笑着。
  “那味道大,我去。”张氏不由分说的提着木桶去了猪圈。
  看着女儿晒黑了的脸,心疼的很。这两个月,女儿一反常态,做事风风火火的,可是她那小身板,那里受得了。也幸亏她的能干和热情,不然自己还真不知道如何扛过去。
  田娘想起那个味道,也就由着张氏了。她是真的真的受不了那个味道,好吧,看在钱的份上,她忍。看着张氏去了猪圈,田娘回头仔细的洗漱了一下,然后去灶间准备晚饭。
  张氏收拾完猪圈去灶间的时候,田娘已经把米都下锅了,正在做小菜。“你这孩子,不累啊。行了,剩下的我来,你拌完了就歇会。”她嗔怪的说道,这女儿能干让人心疼。
  “娘,我又没做什么,累什么,您割了一天的稻子了,才该歇歇呢。”田娘笑着推张氏出去。
  “这孩子,我去摘点蘸酱菜,昌柏回来就吃饭。”张氏说着就去了菜园子。
  摘了把菜,张氏提着青菜在园子门口就看到,自家大门口走进来个高大的青年,宽肩厚背,浓眉大眼的,一张脸晒成蜜色,手里端着一个大海碗。
  看到青年,张氏不由的笑眯了眼睛。“浩哥,你怎么过来了,可是你娘有事?”
  “郑婶,我娘让我送些包子过来。”崔浩一脸憨厚的笑着说道。
  “快坐下,喝杯水,你娘怎么老是这样客气。”张氏提着水壶给崔浩倒了一碗水。
  “我娘说,包多了,也放不了,就送过来些。婶子您不要这样说,昨个还偏了大妹妹做的饼呢。”崔浩把大海碗放到院里的石桌上。
  “崔大哥来了,最近可是有劳大哥了。呀,大娘做的包子我最爱吃了。”田娘听着声音,笑着迎了出来。
  “呵呵,大妹妹也越发的能干了。”崔浩搓着手有些腼腆的说道。
  他看着这个以前总是安静温柔,却拒人千里的女孩。如今虽然是晒黑了些,反倒更显亲和健康了。灶间的热气熏红了她的小脸,盈盈的笑意使得她本就柔美精致的眉眼,看着更加俏丽甜美了。
  “这是我刚刚尝试拌的小菜,你带回去些,也不知道合不合大娘的口味。”田娘端着包子进去,回手装了一大碗的凉拌小菜。
  “我娘就会包子,却总是偏大妹妹的各种美食,大妹妹做的,一定是好的。我娘都说了,比那些馆子里大厨做的都好。”崔浩笑着接了过去。
  “你娘就是会说话,她那不过是瞎鼓捣罢了,那里能和人家大师傅比。”张氏笑着说道。
  张氏也纳闷,看着女儿无师自通的,家里东西有限,她却能翻着花样,做出各种好吃的点心和小菜。问她,她就是笑,说自己也不知道就是乱做的,张氏最后只好归结是这是田娘的天赋了。她那里知道,田娘一梦过了八年。
  崔浩刚走,院门外就想起“娘,大姐,我回来了。”一手提着书包,一手提着一捆草的昌柏走进了院子。
  田娘早摆好了晚饭,看着院里匆匆过来的男孩,不由的笑着迎上去,接过来他手里的东西。两个月下来,小伙子个头比田娘还要高些。
  “都说了,不让你打草,我每天弄的就够兔子吃了。有那功夫,多背些功课,姐还等着你高中呢。”
  “那三只又要生了,我多备些。大姐,我也不累,也不耽误我学习,今天先生还表扬了我呢。”
  姐弟两个说笑着往屋里走,张氏看着不由的也欣慰的笑了。如今虽然日子贫困些,可胜在两个孩子懂事知礼。一家人亲亲热热的吃了晚饭,照旧是昌柏读书,张氏和田娘做绣活。
  这两个月来,田娘已经开始独立作业了。她去买些零碎的缎子菱纱,打算做些荷包和手帕,赶集的时候自己拿去卖,这样可以多卖些钱。如今也攒了四个荷包和三四条帕子了,她打算凑够十个就拿去卖。
  正做着,不妨门外有人喊“郑家的,有人吗,有京城的信。”
  田娘一边应着,一边奇怪,她们家京城那里来的熟人啊,难道是父亲生前的朋友不成?她还没等起身,昌柏已经去了。
  “娘,你的信。”可昌柏比她速度快,很快就拿封信递给了张氏。
  昌柏也和田娘一样,觉得稀奇,姐弟两个都围在张氏身边,眼巴巴的看着张氏。张氏起身回房点灯,姐弟两个也跟着收拾进了堂屋。
  田娘看着张氏脸色由激动到悲伤,由红润到苍白,由笑容到扑簌簌的眼泪,不由的傻了。可是看着张氏伤心欲绝的样子,她不敢问什么,只是拿着帕子,给张氏轻轻的擦着。
  昌柏更是慌了手脚,只是不停的问“娘,怎么了,怎么了,娘,娘,你说话啊?”
  “昌柏,娘没事,可是吓着你了?”张氏哭了一会,然后勉强笑了笑。
  “田娘,你也坐下吧,我自己擦。都是娘不好,吓着你了吧。”张氏红着眼睛问道。
  ☆、17 前尘事
  “娘,发生什么事情了,能和女儿说吗?”田娘轻轻的问道。
  “你曾外祖母,也是我祖母,她病的很重,想见见我。信是我大伯父写的,说祖母知道你爹没了,伤心很久。如今老人家希望我能去京城见她一面。”听着女儿娇声软语,张氏忍着悲伤,拉着田娘的手,一下一下的抚摸,可是却怎么止不住掉泪。
  田娘从没听过母亲提起过她的娘家,只是小时候模糊听过父亲说过一次。她恍惚记得母亲是父母双亡之人,那之后,没人再提起过。
  田娘细细的回忆,可惜她的记忆隔了八年,她怎样也想不起上一世有过这样的信件。她只是记得,当年地没了,家里过不下去,弟弟又失学,母亲才咬牙带着她和弟弟会金陵老家投奔族亲。
  “老祖母当年对我多番照应,我一嫁十几年,却是一次都没回去。没想到老人家她不怪我的不孝,还念念不忘。是娘不孝,不孝啊,这些年都没好好的服侍她老人家一天。”张氏说着说着又哭了起来。
  “娘,你别哭了,咱们走一趟京城就是了。您去了,兴许老祖母的病就好了呢。”昌柏毕竟还小,他被张氏哭的眼睛也红了。
  “大姐,你倒是说句话啊,劝劝娘。”昌柏拉着田娘的胳膊说道。
  田娘不肯出声,前世的她,从没听起过曾外祖母的事情。她觉得张氏既然十几年都不提的娘家,以她娘纯良的性格,当年她一定受了不少的委屈。
  一个孤女,嫁出去十几年,日子也没过好,如今再回去,岂不是更是受人耻笑。可是看母亲如此伤心,如果不去,母亲势必一生都不会开怀。只是去京城,那需要不小的一笔费用啊。她们家,那里来的银子啊。
  “田娘,昌柏,娘想和你们商量一下。”张氏半晌才缓过来。
  她拿女儿刚刚洗的帕子抹了脸,稳住自己的心神。她看着女儿晒黑的小脸,不用看就知道粗糙的小手,看儿子那一身粗布旧衣,不由的下了决心。
  “娘,您的意思是?” 田娘心里有些发慌。
  张氏安抚的拍了拍田娘的肩膀 “是这样的,前几天,金陵你堂伯父也让人捎了口信,说让咱们回金陵去,一来好照应,二来方便你弟弟进族学。娘本想自己好好想想,再和你们说。现在娘想好了,”
  “娘,我们那里都不去,就在这,就在这,不去金陵。这房里有爹的味道,我不想离开。”田娘没等她娘说完,就尖声反对。
  原来金陵也有了信来,原来这一切以前也都是有的,所不同的是什么,不过是娘当年没和他们说起外祖家的事情,而是直接带他们回了金陵。原来命运是如此不可抗据,她该怎么办,她真的有些绝望了,挣扎这么久,还是这样的结局,回金陵。
  “田娘,你怎么了,不要哭,可是娘吓着你了。娘也没说去金陵,咱不去金陵。”张氏看着泪如雨下的女儿,她赶紧抱住田娘说道。
  “我不哭,娘,我没哭,咱们不能去那个地方。”田娘收回思绪,刚刚那种心脏被抓紧的赶紧,随着娘亲的话,慢慢的放松了。
  “娘想说的是金陵有族学,京城张家也有族学。你伯祖父的意思是,把我父母当年住的院子给咱们,让咱们合家进京,这样也方便你嫁个好人家,你弟弟可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张氏看着田娘缓和了些,又接着刚刚的话题,把她的决定说完了。
  田娘一时呆住,合家去京城,这可是梦里前世没有的事情,不知道这些意味着什么。可是她瞬间就想起一个问题,那家人也会去京城,那样不堪的地方,她是真的不想在居住了。那样不堪的往事,她也不想再经历了。
  “娘,我们真的能去京城吗我们夫子说,当世大儒方宏现在就在国子监教书呢。如果去了京城,我看就有机会得到他的指点呢。”昌柏一脸兴奋的说道。
  “是啊,你以后和你表兄弟们一起读书,总是有机会见到他的。”张氏慈爱的说道。
  田娘心里沉沉的,她本意那里都不去,就在这里过一生的。可是命运的转盘已经开始旋转了,不知道要把她抛去那里。
  她快速的思索,然后想起一个问题,“娘,就算咱们有了房子,那日常用度呢,总不能靠人接济吧”
  “你看看信,呜呜,我以为老祖宗早就忘了我爹我娘还有我,所以我十几年不回京城。原来她没有忘记她的二儿子一家,这是她要留给我爹娘的铺子,她们不在了,就给了我。”张氏一边递信纸给田娘,一边又掉了泪。
  田娘默然的看着那信,听着母亲的叙述,她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从母亲的诉说中,田娘总算是了解了下她外租父的家世。
  张家本族在京城,张家的族长张鹏程如今位列一品当朝太师。张鹏程的父亲和张氏的曾祖父是堂兄弟,按辈分算是张氏的堂伯父,算到田娘这一代,都差点出五服了。
  田娘的曾外祖父当年也一路爬到二品大员,只是在当今皇上上位时候站错了队伍,新皇一登基,就被罢免了,郁郁不得志,没两年就去了。
  她的曾外祖母,共有三个儿子,她外祖父是她第二个儿子,也是她最喜欢的一个。十八岁就中了探花,二十二岁就做了知府,可惜当年在赴任途中得了重病,不治而亡。
  老太太总是抱怨说是媳妇没照顾好儿子,才使得儿子小小年纪就抱病身亡。可想而知,她那外祖母,年轻守寡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