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9 节
作者:      更新:2021-04-30 16:02      字数:4831
  窍鹊弁砣ジ隽侥辏只蚴锹掊挥胁∷溃跽穸寄岩韵袢缃裾獍愕靡猓还乱阎链耍砦熳哟蟀椋谒纠窦嘀忻捌穑丫遣豢勺璧驳某绷髁恕Nǘ奈侍猓皇撬救宋巳绾危约疤熳佣运值降子卸嘈胖囟选?br />
  今日入乾清宫一行,能找到这两个答案,就算是没有白来。柳知恩一边诉说着其在古里帮了相好的商船管事,反讹了奥斯曼大汗的采买官一盒红宝石的故事,一边有意无意地打量着天子和王振的表情。不知不觉,小半个时辰一晃即过,天子拍着手,意犹未尽,还要他再说一个。倒是王振提醒道,“哥儿,上课要迟了,学士们且还在文华殿等着呢。”
  皇帝仿佛这才想起来一般,他呀了一声,“听你说得精彩,倒是忘了时辰!”
  虽说是天子,但毕竟周岁才九岁,即使装得再像,其动机在柳知恩来看,乃是昭然若揭,那无论如何做作,也就都瞒不过他了。——不过,即使如此,他也不能不承认,皇帝的演技,就他的年龄来说,水平还算是比较高的。
  有模有样地歪头思忖了片刻,皇帝便以关爱的口吻,叮嘱柳知恩,“厂卫一向不招大臣们喜欢,若是知道你说的是这些杂逸掌故,耽搁了朕的时间,只怕刘先生听说,必定不高兴,说不定要弹劾你也未可知。不如这样,一会朕过去以后,只说是以国事相询。若是老娘娘查问于你,你也这么说便是了。”
  柳知恩强忍着笑意,配合地道,“奴婢死罪,耽误皇爷正事……”
  他和王振虽然素未谋面,但两人一搭一唱,竟是默契无比,把小皇帝哄得眉开眼笑,很是振奋地带着一群人出门上课,沿路还拉着柳知恩的手说了几句勉励的话,柳知恩自然少不得恭敬应着。待到御辇前,小皇帝方才松手道,“去吧,日后得闲,时常来给我请安。”
  这是惦记上柳知恩的故事了,不过,却也是给他搭了一条通天的大路。否则,一个不得圣心的东厂厂公,也只能做到皇帝亲政时为止。柳知恩跪下来给皇帝磕了头,待到他经过了几步,方才站起身来,正好见到王振在队伍末梢扭头看来。
  两人对了个眼,柳知恩对他一拱手,王振微微点头,面露笑意,两人之间,似有许多心照不宣的话,在这两个简单的动作间,已被交换完毕。
  目送着皇帝一行人消失在了甬道之中,柳知恩方才微沉了脸色,一边走,一边盘算了起来。
  回京已有一年,如今,终于接过了东厂厂公的位置,在过去的一年里,为免节外生枝,除了进仁寿宫给老娘娘请安以外,别的宫室,除非有召,否则柳知恩绝不会主动请进,甚至和清宁宫的内侍,在私下都很少往来。只有太后偶然召他入宫问话,也是逗留不久,便即出来。
  至于清安宫,仿佛不知道他回京了似的,从上到下,连个音信都没有,昔日甚为相得的赵伦等辈,也根本没有登门叙旧——这也正中柳知恩的下怀,清安宫没消息,他就更没动作了,过去的一年,虽然身处一个皇城内,但他和清安宫就像是处在两个世界,连宫内的消息都没有主动过问,只是偶然听说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如今皇贵太妃娘娘闲住清安宫内,只是调弄儿女,宫中当然不会有什么奇闻异事,值得东厂关注。过去的一年里,清安宫是风平浪静,寂静到几乎都快从所有人的视野中消失。
  如今冯恩已去了内库,自己接过东厂事务也将一月,连乾清宫的山头都已拜过……
  看来,也到了给赵伦送信的时候了。
  作者有话要说:一般来说,大婚后就差不多亲政了
  一般来说,没爹的孩子都会早点结婚的
  留给栓儿的时间真的不多,公允地说他在本文的设定里也不算是很笨,只是没他爹那么聪明……
  254、尴尬
  即使是赵伦没来送信;徐循也觉得是时候了。之前一年未见柳知恩;的确是为防节外生枝。眼下柳知恩在东厂干得有声有色,和仁寿宫、清宁宫的关系也处得不错。怎么说她也曾是其的老上级,见个面叙叙旧,哪怕是问问西洋的事情呢,旁人也说不出什么不是。毕竟;现在也不是皇帝刚刚即位;各方风波还未平息的时候了。襄王回了长沙,皇帝住进了乾清宫;朝政在三位杨大人的管束下,似乎也没出过什么大岔子。太皇太后和太后分住两宫;相安无事;对于外廷的政事都未过问什么;如此风平浪静的局面下,她一个太妃召见东厂厂督叙叙旧,问问当年的事情,也不会触动谁的神经。
  话虽如此,但要见柳知恩,还是得先取得太皇太后的许可。毕竟柳知恩这样的事务性领导,如同司礼监掌印太监一般,不是一般的妃嫔能够随便接触的,其也不会没事就一头往后宫里扎。可以预见的是,即使太皇太后没当回事,日后她和柳知恩见面的机会也是极为有限,虽说共处一城之内,但彼此间的接触,却是越少越好。
  从古到今,太后、太妃的生活,其实也都是大同小异,并不会随着朝代的交替而有太多改变。一方面其是先帝留下的长辈,自然要好生侍奉,若是前朝,还有一些低位的妃嫔,日子可能过得比较凄惨,宫里懒得养,便送到庙里去清修,至于高位妃嫔,起码都有个地方住,至于如徐循等有名有号的高位妃子,按太祖、太宗的惯例,已算是皇帝的庶母。不管帝位传承时她是否险些殉葬,度过了这个风波以后,自然就要被当作是庶母般尊敬起来,各色供给,也不会少了去了。
  另一方面,夫主已去,从此是寡妇身份了,自来寡妇门前是非多,本人更要谨言慎行,不能没事老往外跑,又或者是老作兴些新鲜事儿。即使是太后、太妃,也没有例外的道理。徐循还是皇贵妃的时候,想去西苑跑马,说声就去了。如今这都一年了,她虽然就住在西苑附近,但愣是没有去过西苑一次,而是安稳在清安宫里住着,大把闲暇时光无处打发,不是去两宫请安闲话,就是和仙师往来。教导子女功课为人,已经是她的主业,除了孩子们上学的时间,徐循现在都尽量和他们呆在一起,把握住孩子们出嫁、就藩前最后的这几年相处时光。
  除此以外,什么看戏呀、打马啊、看球啊,这些娱乐活动,和太后太妃等缘分较浅,起码这三年是不可能出现的,再过上几年,等皇帝大了,选秀成婚以后,宫里有什么节庆,尊奉她们过去参与,那是有的,在没晚辈的情况下自己大肆取乐,传出去都不像话。——也所以,这太后、太妃不论从前气性多大,荣养以后,在没媳妇的情况下,多数也就比较安生。毕竟就是要斗,也得有对象才行,连斗的对象都没有,难道众人间还为了谁得的份例花色好些而勾心斗角?天知道就是打扮得再美再好,又有谁看?
  自来宫怨诗词,描述的多都是君王有别幸,独守空闺的美人心态。不过在徐循看来,最可怕的还不是这个,而是漫漫的将来,现在三人都有女儿傍身,还好些。等到若干年后女儿都出嫁了,壮儿也就藩了,宫里就皇帝一个子嗣,而且可预料的,随着他年岁长大,开始亲政,对父母一辈的关注也会越来越少。就这么几人住在西宫,天天大眼瞪小眼,关在屋里没有一件事去做,甚至连勾心斗角都没动力,从这里到七十岁,还有漫漫三十多年,如果没个爱好,这种完全是一片死水,连绝望都不曾有的沉寂生活,相信是很难捱的。——也难怪昔年的太皇太后会如此热衷于介入宫务,徐循也是到了这份上,才明白原来从前很羡慕的太妃、太后的生活,也不是那么有趣的。太后还好些,不论是和媳妇斗还是揉搓媳妇,好歹都是名正言顺,身为太妃,只管荣养也就是了,即使是想在宫里兴风作浪,也没人配合。无聊无处排遣,若没有爱好的话,很容易就憋出病来,比如文庙贵妃、敬太妃、贤太妃等,都没活过五十岁,算来,太妃的日子都没过满十年,人就熬不住了,本来健康的身体,也给闲出病来了。
  她自己还算好些,并不是那种一腔热血全都倾注在子女、争宠身上的人,现在宠无可争,便专心子女,相信日后壮儿就藩,点点出嫁以后,也能找到点爱好——徐循现在就刻意在培养自己对琴棋书画的热情。
  以前虽然也受过培训,不过当时心不静,琴棋书画也好,春技也罢,其实都是用来接近皇帝谋求宠爱的晋身阶,徐循反正从不知道她的同僚里有人学这些是单纯出于爱好的——真正是寄情于雅玩的估计只有养花的曹宝林。后来开始管宫、管孩子、管服侍皇帝了,更没心思琢磨这个。现在心静了,接触起这些学问,倒觉得妙趣无穷,徐循爱画,从前不知如何去练习,只学了皮毛,厚着脸皮说能画两笔而已。如今她正和韩桂兰学着打基础,画花鸟,等日后有小成了,还打算请女学内的先生过来继续往深了教。听说内书堂里有两个小宦官,曾在先帝供奉的名画家身边学过,徐循也打算让他们过来指导一下,自己就做个再传弟子。
  弹琴得留指甲,被她放弃了,其余下棋、练字,韩桂兰也都是很好的伴儿,她虽然是朝鲜人,但出身朝鲜大族,也算是名儒世家,衣食住行上可能比不过国朝富户,但论文化教育,底子却是要比徐循等寒门小户女厚实得多。板起脸来可以教壮儿为人处事的品德,放下架子,又是从抽陀螺到行射覆酒令都能玩转的行家。徐循原本压根不知道围棋的许多讲究,得她指点,才明白许多定式的妙处所在。
  “哎呀,这一飞飞错了。”才落了子,徐循就又算出了不对,方才就看到右下角一块棋子要她联络解围来着,可这一子落下去,才发觉自己堵死了一个气眼,倒搞得自己在中盘腹地的根据地少了好几口气。
  心虚地看了韩桂兰好几眼,她嗫嚅了一下,方才央求道,“这——能悔一步吗?保证这一盘就悔一步。”
  韩桂兰和她相处有近十年时间,哪能不知道徐循的性子?她泰然道,“娘娘,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回大丈夫。”
  “我本来亦不是大丈夫。”徐循赖棋经验丰富,迅速便堵了一句,“——这一局我大有希望能赢的!”
  她和别人下棋,是不用人让的,周围人里钱嬷嬷水平最次,每每被她蹂躏,徐循也不爱和她下。韩桂兰的水平又极高——起码是对她来说,每每轻松虐她,徐循老被她下气馁了,这会儿好容易有机会赢一局,却又自己毁了胜机,怎能不着急?见韩桂兰不为所动,又落了下一子,她心疼得直吸冷气,“真不让啊?”
  “娘娘牙疼了就让。”韩桂兰说了一句,周围一屋子人都笑了起来,花儿的声音最响亮——也许是压根没想起来这茬,她这样没名分的大宫女们,倒是最终逃脱了殉葬,花儿自感死里逃生,性情倒是越发开朗了。“娘娘,快犯个牙疼就能悔棋了。”
  “去去去。”徐循很无语,把一屋子看热闹的驱赶开去了,正要再耍个赖,看看时漏,孩子们快下学回来了,只好沮丧地叹了口气,放弃坚持,“就这么下吧。”
  虽然她本人也做不到落子无悔,不过在孩子跟前,总是要表现出这样的精神以为表率。不然,一会孩子回来,看到她赢了,问起来居然是因为悔棋,她这个当娘的也没面子。是以只好放弃耍赖,顺畅地被韩桂兰杀了个中盘告负,徐循一推棋盘,“不下了!”
  “这回起码能戒个十天。”赵嬷嬷也笑着打趣徐循。一屋子人听了,又笑起来——对她们这些宫人来说,那服侍太妃,当然远比服侍贵妃等要幸福。活还是一样做,但主子却少了失宠被冷落、被殉葬等危机,年纪大了,也不大会轻易汰换身边人,她们等于是和徐循一起养老,且又无徐循守寡受到的束缚,过得比徐循还自在得多。
  在所有人的笑声里,前往仁寿宫请安问讯的孙嬷嬷回来了,“回您的话,老娘娘听了以后,没旁说的,请娘娘自行安排。”
  徐循没有亲身去问太皇太后,一来太慎重其事,二来也有点逼问的意思,若是太皇太后有别的顾虑,只怕还不好当着她的面回绝。不过按常理来说,太皇太后也没什么好不答应的,柳知恩去南京的时候,她还在南内没出来,有点陈年疑问要问昔年的心腹,十分正常。徐循听了,亦不诧异,只是点头道,“就让赵伦传话吧,看柳公公何时方便,过来就是了,如今是他事忙,咱们这儿无事,该由咱们来配合他了。”
  身为厂公,柳知恩在宫里宫外,甚至是她这个太妃口中,都当得了一声老公公——这老公公如同官场上的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