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2 节
作者:      更新:2021-04-30 16:01      字数:4739
  按徐循对太后理解,孙贵妃要生子当天肯服软话,下场倒也未必会有多严重。孩子才落地,什么消息都没往外流传,外廷只要知道有个儿子就成了,儿子生母是谁,谁也不会乎。再加上皇帝倾向,两大巨头出手,这事官面上还是能抹平。
  可孙贵妃那边,显然是并不打算照顾老人家情绪,直接就拿孩子身体作为借口,把清宁宫给顶回来了——这不等于是往太后脸上甩巴掌吗?大孙子洗三,清宁宫这边气得连一点表示都没有。也就是皇帝,洗三当天光顾着和他那几个兄弟庆祝去了,根本都没顾上后宫里这些纷争,这几天,只怕都酝酿着立太子步骤呢。
  “孩子养清宁宫也是个办法。”徐循当然得站太后这边,“有您照应,定能康健长大。”
  “算了算了。”太后摇了摇手,“我都多大年纪了,哪有照看孩子精力?——你也别欲言又止了,皇后昨日来找我,其实也是商议这事。”
  她瞅了徐循一眼,看似很平淡地说。“皇后是有心把贵妃生这孩子,拿到身边来养。”
  徐循觉得自己像是被一道惊雷给劈中了一般,一时半会都没能反映清楚,打了个磕巴,才算是把太后话里意思给弄明白了。
  贵妃生这孩子……皇后是不打算戳穿贵妃把戏了。
  请立太子,不必多说,她就不请也得立,不过是姿态而已。
  拿到身边来养——皇后这是打算把贵妃桃子给摘了?
  也不是说不行,有贵妃做法先,这请君入瓮举动,带有很强讽刺意味,太后未必不会支持。而且不管怎么说,皇后身为嫡妻,本来就可以随意把任何一个孩子养身边。前朝如此做法,也是屡见不鲜。皇后出这一招,虽然和她预想有一定差异,但也不能说是考虑得不周全。
  但……孩子生母呢?若是如此处置,又该置于何地?
  徐循便不免皱起眉头,一时半会,都没对太后说法表态,太后打量了她几眼,不动声色道,“此举我一时也难以决断,你意如何,不妨说来听听。”
  徐循看了老人家一眼,忽然明白了过来。
  太后只怕是对她动了疑心吧……前几日藕荷过来寻她事,只怕是没有瞒过老人家耳目。——只要老人家愿意,占了名分和权威,她对后宫控制力,当然还是一等一强。
  这主意并不是她出给皇后,徐循就是走到天边都不怕没理。她也并不畏惧说出实话——这几年间,和太后接触,也使得她对太后智慧有一定信心。她坦然道,“不瞒太后娘娘,妾身心里,也是不愿见到这光天化日之下拆散人伦事儿。若是坐视孙妃将皇长子记名下,朗朗乾坤,还有天理可言么?”
  这基本就是废话,徐循要不是这个态度,太后也不会把她找来商量。老人家微微点头,没有什么特别表示。
  “然而,”徐循口风一转。“若以妾身所见,此事理想办法,应是戳穿真相,为生母设一位分——诞育皇嗣,功足以封妃了。别说皇长子册封太子,乃众望所归,太子生母,没有个妃位,未免显得国朝待人苛刻,有功不能赏,有过不能惩。”
  这话算是说到太后心里了,她露出了聆听之色,“有理。”
  “援前朝旧例,太子虽不是皇后所出,却皇后宫中养育情况也是屡见不鲜。”徐循又道,“为将来计,这样办法也能保证后宫风平浪静,皇嗣传承名正言顺。汉明帝马皇后便养育了章帝,章帝待之比生母犹有过之,贾贵人亦是善养善终。以妾身所见,这么处置是为合适。”
  只是这么办话,孙贵妃便无容身地了,起码也得受到相当处分,好日子那得数着过。所以徐循又补充了一句,“就不知大哥意下如何了。这条路,恐怕难得大哥首肯。”
  “上策难行啊。”太后也叹了口气,“可有中策?”
  “中策,那便是册封生母妃嫔之位,诏谕三宫一起养育,”徐循想了一下,不是很肯定地回答。“如此一来,照顾了贵妃面子,大哥应该也能点头。”
  这等于是让太后和皇帝表态,糊涂账糊涂了,过去事不计较了。你孙贵妃还是当贵妃,孩子也算你一份,唯一改变就是多了皇后和生母一起来养,虽说日后几个妈之间免不得勾心斗角,但怎么说也是把孩子身份给澄清了,该被惩罚人逃脱了处置——这多少是对皇帝那边做出妥协。不过这宫里朝中事,后能做到是非分明惩善扬恶又有多少,这样交换,倒是足以让太后满意了。
  “下策有么?”她望着徐循,倒是又问了一句。
  徐循默然片晌,真好想说:皇后提出不就是下策?可却又不好说,想了下只好摇头道,“放任此等态势继续进行下去,则为下策了。生母不得位,皇嗣如何自安?此时稍一放纵,只怕是后患无穷。”
  太后似乎是终于满意了,她意味难测地打量了徐循几眼,忽然叹了口气。
  “皇后已经不行了。”老人家终于是漏了一句真心话出来,她有几分痛惜地摇了摇头,“连大义都顾不上……她已是没法再争什么了。”
  徐循对此,也只能默然了。
  太后支持皇后是为了什么,除了婆媳多年感情以外,还不是因为皇后美德和名分?现除了美德和名分以外,皇后还剩下什么?
  可皇后这个提议,等于是把自己仅有筹码全都仍地上来踩……一样是夺子,皇帝疯了才会打压自己爱贵妃,把孩子送给离心离德皇后,不提出正生母位分,就没法占住大义。皇后连这件事都看不通透,还拿什么来和贵妃争?
  接二连三打击,到底是让昔年大度宽和智珠握皇后,变成了如今这个反复无常思绪混乱失势者。皇后这后一搏,恐怕不但没有多少作用,还把自己多少残留了一些印象分,也要给败坏掉了。
  太后如今既然已经表态,徐循也可以谈谈自己看法。“皇后娘娘自从滑胎以后,元气虚弱,一时没想通也是有。您训诫上两句,把利害点明,以娘娘品性,必不会执迷不悟……”
  “帮人没有帮到这一步。”太后并不掩饰自己失望,“这一次,孙氏做得不好。可胡氏表现,也承担不起皇后担子。滑胎至今都一年了,前几个月她做什么去了?孙氏错了七分话,胡氏也错了三分。”
  徐循有些不以为然,但她也不能和太后去争辩——太后肯定觉得她儿子是没有太大错处,因只得委婉道,“娘娘自从入宫以后,也没过过几天省心日子,前一阵子人又重病……”
  有孙氏,胡氏要说多松那也是没有事。太后虽有些不以为然,却也是叹了口气。“这都是命吧!”
  徐循便住口不言,并不多说什么。太后沉默了一番,方道,“过了满月,就要写玉牒了!”
  这玉牒到底怎么写,就得看这个月内几方势力该如何斗争角逐。徐循点头道,“如今后宫空虚无人,皇后娘娘、贵妃娘娘都不能主事……究竟如何措办,当然应该由您和大哥一道做主。”
  话说到这,徐循参赞功能基本已经是发挥完作用了。到底采取哪一条策略,就得看太后自己决定。就徐循自己看来,皇后出下策,太后估计是不会采用了。她支持本来就不是皇后本人,而是后宫秩序和正统,真你要说打感情分话,孙贵妃还未必会输给皇后呢,下策得利者只有皇后,损害却是皇帝和贵妃利益,虽然看似是退了一步,但根本就是没能抓住问题关键。
  而上策、中策,太后又会怎么选呢?徐循还真是猜不出来。有可能太后底线是中策,讨价还价用是上策。也有可能太后被皇帝一通说也就改了主意——反正,这件事上,太后和她都是一样,要袖手旁观可以,要下场掺和也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全凭心意吧。
  徐循自认已经是过自己心意了,见太后点头沉吟,便欲起身告辞。太后瞅了她一眼,却又是摆了摆手,把她给留下了。
  “不论后玉牒上写了是谁名字,”太后显得是满脸心思,“这养还罢了,教导职责,难道真要交给她那三个娘?”
  胡皇后和孙贵妃,不论如何都是经过完善教育,文化水平高,为人处事也比较有水平,起码不是那种上不得大台盘寒酸性子,但问题是,现孙贵妃太后心里根本是没有形象可言了,完全就是个奸妃。胡皇后,表现让她也失望不说,又体弱,谁也不知道还能再活几年。听太后意思,这两个人都不能胜任太子母亲一职,而太子生母,一个喂鸟小宫女,想也知道素质如何。徐循虽然对她了解不多,但从太后语气看来,她也不觉得她能承担得起教育太子责任。
  而这几个媳妇里,现能给她分忧也就只有徐循了。会问徐循这么一句,十分正常。不过徐循从来也没想过此事,被问得就是一怔,过了一会,才谨慎道,“这……太子大概几岁就要开蒙了吧,出阁读书以后,自有大学士们教诲——”
  太后嗤之以鼻,“大学士?大学士能教他学识就不错了。你可别被那些自我鼓吹傻话给骗了,读书人里十个有九个,自己心眼都是歪。现内阁里,也就只有杨溥一人算是君子,再勉强算上半个杨士奇吧。其余几个人……呵呵。”
  徐循又道,“那也还有大哥呢,言传身教——”
  “父母父母,大郎就是做得再好,也得有个母亲和他配合。”太后锐利地看了徐循一眼,好像说:你还和我绕弯弯呢?
  问题就是,这三人看来确都不是很适合教导太子,从品德上来说勉强合适皇后,现整个人不稳定到这份上,徐循也不敢给她这事上做推荐了。她思来想去,索性一咬牙道,“娘娘若是担心此点,不如亲自为皇长子挑选养娘。您也知道这宫里规矩,孩子竟是随着养娘还多些。跟着母亲时间,终究是有限。”
  此话也并不假,按照典籍里规矩,皇子一般四五岁就分出去自己住了,此前此后,漫漫长夜里和他睡一起人,那也是他养娘,而不会是名分上又或者亲生母亲。徐循想了一下,又添了一句,“还有皇长子大伴,也当小心挑选。若是如此,不论谁来抚养,皇长子品德应当都是确保无疑。”
  她到底还是不愿吐口,三个娘里挑上一个。
  太后点了点头,突然语出惊人,“你说,若是让你来养,如何呢?”
  #
  “万岁爷爷哎,”马十有几分心疼地抱怨了起来——他跪皇帝脚边,伺候万岁爷脱靴呢。“您这跪得,膝盖都给磨破了,也不和奴婢们说一声……”
  “哦——”皇帝掀起袍摆,这才瞧见自己膝盖上两块醒目乌青:这几天内,他跪下祭祀祖宗次数实是有点多。多到今儿下午微服出宫,去城内香火颇盛悯忠寺还愿拜佛上香时,居然把宝贵膝盖给磨破了。不过因为当时跪得腿麻关系,自己居然是没能感觉得到。
  “也不是什么大事,一惊一乍地做什么。”他笑骂了一句,“你个没出息奴婢秧子,让上内书堂都不上,也就配一辈子给爷脱靴了。”
  马十为人虽然伶俐,服侍皇帝极为心,但文墨之事上却实是狗屁不通,前一阵子宫内兴办了内书堂,延请大学士入内授徒上课,教导宦官们读书写字。马十屁颠屁颠地去进修了一阵子,便因为实跟不上功课,灰溜溜地又回来了。皇帝可没少拿这事来笑话他。
  “能给爷爷脱一辈子靴,那是奴婢福分。”马十当然也不会生气,腆着脸和皇帝逗闷子。“万岁爷就是踹我几脚,那也都是给下辈子积德‘龙踹’。”
  “说什么呢你。”皇帝被他给逗笑了,伸出脚虚虚地踹了一下,“给朕换了衣服,进宫去看宝贝儿子去。大半天没见了,还怪想。”
  这孩子出生到现刚满七天,每天皇帝都必须亲自看上一眼才能安心,下午刚出去回来,这会儿都初了,明知孩子肯定已经睡了,也还是要过去看一眼才放心。马十褪下了沾满泥水皂布官靴,拿烫热了湿布给皇帝包了光脚擦拭过了,又换上干布揉搓了一番,直到皇帝双脚都焐热了,方才给换了崭白绫袜子,套了靴子,“爷爷您这好半日,连口点心都没用——”
  皇帝也是有点饿了,“那就吃一口再过去,顺带把今日折子拿来翻翻。”
  今日经过节略和内阁贴条奏折,便被送到了皇帝跟前。为首一大叠,都是请立太子奏折。内容么当然是千篇一律套话,没什么可
  143、惊讶
  徐循简直都要晕过去了。
  皇长子给她养?亏太后想得出来!
  就是太后想给;皇帝也点了头,徐循都不会接下这个烫手山芋的。事实上,她都不赞成把孩子给皇后以外的人来养;要么亲妈;要么就是皇后,除了这两个人以外,别人有谁有资格来养皇长子啊?这要是没养好了;那算谁的?
  “妾身自知资质有限。”她毫不犹豫地就给回绝了;“怎敢教养皇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