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节
作者:溜溜      更新:2021-04-26 12:51      字数:4845
  “怎么回事?”我说,“一次再见。”
  “我已去戛纳几星期了,中间有间断。”克斯勒说,这位缉税官是财政部的一张王牌,“我住在‘卡尔顿’酒店。我当然不能让人认出我来。”
  “当然不能。另外,跟我坐在吧台旁的那个姑娘……”
  “失踪了。跟靠她养活的那个男人一道失踪了。我知道。我了解那下面发生的一切,卢卡斯先生。”
  “可您到戛纳干什么来了?”
  克斯勒说:“我们检查了赫尔曼银行的生意,这是联邦德国的一家最有声望、最有名的私人银行。您瞧,我们当然跟其它国家的缉查人员合作。我们交换情报。数月以来,甚至数年以来,我们就在忙于赫尔曼和他跟那位美国人约翰·基尔伍德的生意。”
  “约翰·基尔伍德——这不就是据说来戛纳为赫尔曼庆祝六十五大寿的那些人之一吗?”
  “对。他是最有趣最危险的人。”克斯勒说,他摁得指关节咯咯响。他常这么做,这是他的一个令人不舒服的习惯。他从袋子里掏出一个本子,朗读道:“约翰·基尔伍德。第三次离婚。六十二岁。活着的孩子:五个。教育:耶鲁大学。生意活动:基尔伍德石油公司及其分公司。估计拥有净资产:七亿到十亿美金。”
  “上帝保佑他。”勃兰登伯格说。
  “上帝保佑他。”克斯勒说,盯着他的本子,“基尔伍德在贝弗利山、佛罗里达、巴哈马群岛、法国、瑞士、摩纳哥、列支敦士登和英国都有房屋、地皮和住房。在英国有整整一座宫殿,两架飞机,两架波音702,在纽约的摩天大厦‘美利坚广场’有一套豪华住房。”
  “科德石油,”弗里瑟说,“基尔伍德的公司,在欧洲的经营几乎没有赢利,尤其是在我们这儿。”
  “那利润到哪儿去了?”我问。
  “去了他想要它去的地方。在那些税收最低的国家。”克斯勒说,将小本子翻开一页,望着我,“您知道科德公司,是不是?”
  “谁不知道呢?”我说。
  在黑森林有一座装配厂,在全联邦德国有分厂,在国外有配套公司。科德是全世界最大的电子设备生产公司之一。它生产雷达设备,以及电视机。新闻卫星的零件以及美国宇航仪器的设备——在电子方面没有科德不生产的东西。
  “现在,”克斯勒说,给人一种自信、有经验和聪明的印象,“这家科德,黑森林的这家工厂,一九四八年时是一家整两百人的工厂。如今科德在全世界范围内有七十五万职员——还不包括配件供应厂。就我至此向您介绍的一切,如果我对您讲,科德公司的大部分也属于基尔伍德,您不会感到意外吧。”
  “不,这对于我真不是什么意外。”我说。
  “一九四八年,我们不得不毫无理由地以一美元比四点二马克的汇率购买美元。现在刚好升到了三点九马克。这也太高了。当时,美国人自然在德国购买他们能买到的任何东西。基尔伍德买下了黑森林的小工厂,光阴荏苒,它成了庞大的科德公司。我想,弗里瑟司长已向您解释过了,怎么干这种事——合法地干,完全合法。”
  “是的。”
  “好,”克斯勒说,“科德公司,这家古怪的企业,您估计,它每年的赢利有多少?”
  “数十亿。”我说。
  “对,”克斯勒说,狡黠地笑了,“您知道他们在这里缴纳多少税吗?您会笑起来:在德国分文不缴!”
  38
  “这怎么可能?”我觉得自己像个傻瓜。
  “这很容易做到。”弗里瑟说,“科德把货供应给列支敦士登的客户。在那个税收绿洲里几乎不需要纳税。那里的皮包公司精确地控制着赢利。账单经过列支敦士登转到巴哈马,那里根本没有什么税,您猜得很正确的几十亿赢利,科德公司——也就是基尔伍德——在列支敦士登和巴哈马之间清算之后,就揣入了私囊,但这回是真正的!”
  “在德国,总该有办法阻止那些不纳税的公司的恶劣行径吧!”我说。
  “这不行,”弗里瑟说,“在这个领域内,什么都是允许的,无可指摘。但是,”他头一回抬高了声音,“如果运气好,这里有我们唯一还能有所作为的地方。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证明科德公司有一点点偷税漏税,有一点点不守常规,那我们就可以破获它。为此,克斯勒长期以来一直在检查科德公司和赫尔曼银行的生意往来。”
  “赫尔曼银行是怎么卷进去的呢?”
  “哎呀,这您也不知道?”克斯勒说,“赫尔曼银行是基尔伍德在德国的家庭银行。”
  “真棒,罗伯特,真棒,是不是?”勃兰登伯格咂着嘴说。他嘴上的雪茄已经湿透了,嚼碎咬烂了。他靠回去,双手叠放在肚子上,眼睛狡黠地望着我们。他的猪眼睛目光狡黠。
  十
  39
  克斯勒讲:“可以想象得到,我查出来的情况是我好不容易才获悉的。通过泄密,复仇的感情……”他望着我。他有蓝色的眼睛,我从中看不出一星人性的火花。这双眼睛,它有可能是玻璃做的。克斯勒,财政部缉查人员中的一张王牌。他迷上了他的职业,对于他,这世界上再没有别的东西了,我想。
  克斯勒讲:“弗里瑟先生向您解释过的所有汇钱行为,二十年来,基尔伍德在德国这里都是通过赫尔曼银行操作的。他给这家银行选了这么一个最好的名字。一切都必须显得无可指摘、正当合法。按照我们的法律,它是无可指摘、正当合法的。我们知道,每当一个国家发生危机时,基尔伍德就将钱从这些国家汇往德国,汇到赫尔曼银行,将它们换成德国马克,继续投资给科德公司。就这样,这家公司成了一家世界级公司。基尔伍德无所顾忌地利用一切的政治混乱、每一次垮台、每一次政变、匈牙利一九五六年事件、古巴事件和柏林墙,任您哪一种,越南当然了,数百种的理由,让他玩他的美元,在赫尔曼银行的帮助下,越来越富,越来越富,带给我们国家越来越大的通货膨胀的危险。他只是这么做的许多人之一,这毫无疑问,但是他无所不为。而赫尔曼可以问心无愧,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是合法的,完全合法。直到后来英镑的事发生。”
  “英镑怎么了?”我问。
  “基尔伍德看出了英国将会发生什么事。他不仅看到了罢工、失业和英镑越来越弱,他也预感到,为了能举足轻重地进入欧盟,英国早晚得将它的货币从束缚下解放出来。那疯狂就此开始了,这整个故事疯狂得触目惊心。”
  “为什么?”我问。
  “您注意听。”克斯勒说,“为了您也能理解这件事,我先讲给您听,基尔伍德本该怎么做——他在类似的情况下总是怎么做的,好不好?”我点点头。“好吧,于是基尔伍德从英国撤回他的英镑存款,这是他通过抛售美元在英国赚得的,汇到赫尔曼银行,要求照原来的高汇率换成马克。他本来也会得到它,因为赫尔曼银行本可以在贬值之前将英镑迅速地卖给联邦银行,这样承受损失的就不是他,而是联邦银行,包括我们大家。不仅如此!基尔伍德还会通过赫尔曼银行在贬值前弄到英镑贷款——一笔不小的数目。”
  “这他怎么才能做到呢?”我问。
  “如果您信用好的话,您可以在每一家德国银行要求贷英镑、荷兰盾、美元或别的什么,并且都能得到。”弗里瑟说,“基尔伍德一定料到了英镑会贬值。”
  “这下他们放开了汇率。”勃兰登伯格懒洋洋地说,将衬衫和裤子上的碎屑抖落到地毯上,“这下英镑果然贬值了——据说是百分之八。”
  “百分之八,对。”弗里瑟说。
  “这将意味着什么?”克斯勒问我。
  我说:“这将意味着,跟许多中小型企业相反,基尔伍德靠他及时换掉的英镑不仅能避免损失,而且还能大捞一笔。因为如果他现在拿着德国马克到英国去收购……”
  “假如这样的话。”克斯勒说。
  “为什么假如?”
  “我对您讲过,这里发生了某种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某种非常疯狂的事。不过,请您将您的思维过程编织下去,让我们看看,您理解了没有。”
  “那好吧。”我说,“如果基尔伍德现在拿着德国马克去英国收购,比如说,他的科德公司在英国的配件供应厂,那么,他使用德国马克必然就少付百分之八。”
  “正确。”
  “而他得到的英镑贷款,在还贷时又能让他净赚百分之八!”
  “又说对了。”淡黄头发的克斯勒说,“现在您听仔细,卢卡斯先生,因为现在到了我们当中谁也不理解的不可思议、妙不可言的地方。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基尔伍德已经将英镑汇到了赫尔曼的银行,以较高的旧汇率将它们换成了德国马克,但是,他没有通过赫尔曼银行贷英镑,不,相反,他让赫尔曼银行将英镑贷给了别人!”
  “什么?”我问,哑口无言。
  “您听对了。他给出了贷款,而不是接受。”
  “可是,”我喊道,“这可就意味着,这一下,当英镑贷款还回来时,赫尔曼银行将少得百分之八。”
  “对。”弗里瑟说。
  “这谁都不理解。”克斯勒说,“这还不是全部。”
  “还有什么?”
  “赫尔曼银行没有将它从基尔伍德手里买下的英镑立即卖给联邦银行,而是留下了它!”
  “留下了它?”
  “不错。”克斯勒点点头。
  “可这也就意味着,由于留下了英镑,贬值之后,赫尔曼银行这一下又损失了百分之八。”我说,实在摸不着头脑。
  “正是这个意思。”弗里瑟说。
  “好得很,是吧?”古斯塔夫咂着嘴。克斯勒说:“您知道,基尔伍德汇来的英镑或通过赫尔曼银行发出的贷款数额有多大吗?”
  “多大?”
  “五亿德国马克。”克斯勒说。
  说完,勃兰登伯格的办公室里出现了长时间的静谧,雨滴滴答答地打在窗玻璃上。我想,我多想呆在昂热拉身边啊!可后来,那股我认识了几十年的旧有的狩猎狂热又攫住了我。我感觉我的心跳得更快了。这是我历来办理的最大的案子。
  “剩下的讲起来就容易了。”克斯勒打量着他的漂亮手指说,他习惯于把它们的关节折得难听地咯咯响,“科德公司在英国的配件供应公司破产了,因为基尔伍德这么突然地抽走了英镑储备金,使得那家公司再也无法偿还它的债务了。”
  “您真的相信是基尔伍德毁了他自己的公司吗?”
  “我不相信,因为我还不能确定它。我不相信任何我不知道的事情,卢卡斯先生。那公司只有一部分属于他。他跟它合作。我们的基尔伍德,他已经以这种或者类似的方式毁了十多家较大的公司。然后,他总是再从破产的大批公司中把它收购下来。他很喜欢这样做。”有时,我觉得这位出色的包打听很难忍受。
  “赫尔曼和基尔伍德会不会有什么计划?”我问。
  “什么计划?”克斯勒问。
  “这我不知道。”
  “我们也不知道。”弗里瑟说。
  “哦?”我问。
  “没什么好‘哦’的。”克斯勒说,“这里发生了某种亘古未见的事,某种我们谁也不明白的事。赫尔曼用贷款做了一桩他必然会受损失的生意。赫尔曼留下了基尔伍德买下的英镑,没有将它及时转去联邦银行,因此他必然会再损失一次。”
  “这可只有傻瓜才会做呀!”我叫道,“我很难理解这件事。但是我理解,现在,在贬值之后,赫尔曼银行得承受全部的、双重的损失。”
  “而赫尔曼并不是傻瓜,也没发疯,”克斯勒说,弄得指关节咯咯响,“但他还是自己毁了自己。”
  “这真是匪夷所思,”我说,“我不能理解。”
  “咱们当中没人能理解此事。这是个大秘密。”弗里瑟说,“如果咱们发现了它,咱们就澄清这整件事了。可咱们什么时候能发现这个秘密呢?”
  “咱们必须试一试,”克斯勒说,“坚定不移地试一试。现在的事实是咱们都认为,在这件事上,是赫尔曼而不是联邦银行损失了百分之八。五亿的百分之八,这就是四千万德国马克。”
  “老天。”我说。
  “老天,小人物,”勃兰登伯格发牢骚说,“四千万也不会让赫尔曼银行这样的一家银行破产。”
  “这不会,”克斯勒说,“但这件事谣传纷纷。人们竞相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