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节
作者:上访不如上网      更新:2021-04-26 12:50      字数:4712
  117年,武帝为彻底消灭匈奴主力,决心利用匈奴认为汉军无力越过大漠作战之错误判断,故而放松漠北防御之机,发众兵打击匈奴。命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另有步兵和运输部队共几十万人同击匈奴。敢于力战深入的士兵都隶属于霍去病,军需物资等与大将军相同。汉军原计划全部由定襄出发北进,以霍去病攻单于主力。后从俘虏口供中得知单于在东部的错误消息,即改变原部署,卫青仍出定襄,霍去病则东出代郡。他率部出塞,穿过大漠,北进2000余里,与左贤王部遭遇,左贤王战败溃退。霍去病封狼居胥山以祭天,禅姑衍山以祭地,至瀚海(今俄罗斯之贝加尔湖)而还。共俘斩7万余人。117年霍去病卒。天子悲悼,举国凭吊。武帝调发属国铁甲军,列队从长安直到茂陵,给他修坟墓,墓的外形象祁连山。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
  评分:统率A,战斗A,智谋C,战绩A,名气A,综合A。霍去病平时少言寡语,但胆气内藏,敢做敢为。刘彻想教他兵法。他说:“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为他建造府第,让他去看看,他却回答:“匈奴未灭,无以家为”。霍去病前后六次出击匈奴,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作战勇猛,果敢深入。但因霍去病身为外戚,少年时候就受宠幸,伺侯于皇帝左右,贵宠惯了,身上有摆脱不掉的贵族积习,不关心体恤士兵。他率军出征时,天子派给他的生活用品几十车,回来时扔掉了许多剩余的米肉,可士兵却有挨饿的。他在塞外时,士兵缺粮,有的人饿得要死,而他仍画地为球场踢球,诸如此类的事情非常多,射杀李敢更是一大污点。
  赵充国
  赵充国(137~52):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为人沉勇有大略,少年时仰慕将帅而爱学兵法,并且留心边防事务。最初参军当骑兵,后因善于骑射调入羽林军中。99年五月,赵充国随李广利出师酒泉,攻打匈奴右贤王,被匈奴大军包围。汉军军中缺食,士卒多有伤亡。赵充国建议不能坐以待毙,应尽快设法突围。李广利便令充国选拔壮士组织突围。赵充国带领精骑开路,李广利率领全队人马跟进,最终突围,而赵充国身负二十多处伤。回朝后李广利向皇帝汇报了赵充国的表现,汉武帝当即特别召见,让他脱下衣服采,察看了他的伤口,予以赞扬,于是拜为中郎。
  昭帝刘弗陵继位后,80年春,氐人在武都造反。赵充国带兵平定叛乱,升为中郎将,又为水衡都尉。同年冬,匈奴二万骑兵人寇,赵充国领兵征讨,斩首、俘虏九千多人,并获西祁王而归,因战功卓著被任命为后将军。72年,匈奴与车师联合进攻乌孙,乌孙向汉朝求援。赵充国率三万骑兵出酒泉一千多里,在蒲类海进攻匈奴,斩杀数百人。不久,匈奴又聚集十万多骑兵,大有入侵之势。赵充国统领四万余骑,驻屯于北部边境九郡,匈奴探知汉边有所防备,便引兵远去。
  赵充国历事武帝、昭帝、宣帝三个皇帝。63年,先零羌联合本族各部落,强渡湟水,占据了汉朝边郡地区。二百多位羌族部落酋长会盟“解仇交质”。不久,羌族一酋长狼何,派使者向匈奴借兵,企图进攻鄯善、敦煌,切断汉朝通往西域的交通线。宣帝召见赵充国。赵充国分析了羌族的内部情况,以及与匈奴的往来关系,指出一旦他们“解仇交质”,并与匈奴勾结在一起就必然有变乱,因此建议立即作好战备工作,同时派人去离间羌族各部落。61年春,宣帝决定派军队平定羌人的叛乱。这时赵充国已七十三岁,当宣帝派人去询问他应由谁担任统帅时,他回答说没有必自己更合适的人选了。宣帝又问羌人实力怎样,要带多少兵去,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军事上的事难以遥测,我愿先到金城去,察看情况后才能提出作战方略。请陛下相信我能担当此任,不必担忧。”宣帝含笑答应。赵充国率领一万多骑兵进驻西部都尉府后,并未立即出战,而是每天设宴摆酒犒劳将士。无论羌兵怎样挑战,汉军都不理睬。当时羌族各部落中,先零羌最为顽固,一些弱小的部落如罕、秆等部,都是在先零羌的胁迫之下与汉朝为敌的,先零谋反之初,罕、开部首领靡当儿曾派其弟雕库来见西部都尉,陈述其本不愿反的立场,但恰遇部分罕、开部落的人参与了反叛,西部都尉便将雕库扣留。赵充国到来之后,下令释放雕库,并加以抚慰后让他返回部落。他的策略是以攻心为上,分化瓦解敌人,等到他们只剩少数顽固分子时再出兵歼灭。
  但是汉宣帝及大多数朝廷官员如辛武贤等都反对赵充国的做法。宣帝把辛武贤的意见转交赵充国,命他与部属讨论。赵充国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要团结、争取罕、开,讨伐先零。他认为只有“先行先零之诛”,才能震慑罕、秆等部落,使之悔过,这才是“全师保胜安边之策”,终于说服了宣帝。不久,赵充国引兵到先零羌占据的地区,先零猝不及防,望风而逃,丢下了所有的辎重物资,争先抢渡湟水。由于道路狭窄,人多拥挤,敌军乱作一团,毫无秩序。众将领向他建议攻击,可是赵充国认为这是穷寇,不宜追击。于是慢慢驱赶。结果,先零羌除淹死、被杀和投降汉军的几百人外,七八千人的主力都安全地渡过了湟水。赵充国又带兵到了罕、开地区,严令士兵不准侵扰,部落首领见汉军守信,表示愿听约束,仍回故地。赵充国虽然打败了先零羌,但是并没有彻底征服。先零的主力屯集在湟水以西,时刻都有卷土重来的可能。这时赵充国染病在身,需要休养,为了确保边防的安全,他向皇帝上奏提出屯田之策。
  但是,这一正确的建议又遭到多数朝臣的反对。宣帝派来破羌将军辛武贤,命令他俩合兵一处进攻先零。赵充国又上奏提出“班师罢兵,万人留田”的建议,具体陈述了屯田的十二条好处,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政治上,“万人留兵屯田以为武备”,可以产生震慑敌人的重大影响;二是经济上,屯田士兵生产的粮食可以自给自足,节省国家巨大的开支;三是军事上,留一万步兵屯田,有效地增强了边防力量,以逸待劳,可以随时抵御袭扰。赵充国三次上书,皇帝最后终于批准了他的屯田之策。这时,许延寿和辛武贤仍然主张进击羌人,宣帝也予以批准,两策并用,命许、辛和中赵印会师进剿。结果,许延寿收降羌人四千多名,辛武贤斩杀二千,赵印斩杀,收降二千多人,唯有赵充国兵不出营而收降五千多人。于是赵充国又上奏章说羌人逃跑的充其量不过四千兵马,况且罕羌首领表示,要杀死先零羌的首领杨玉,请求回军。宣帝答应后,赵充国于60年回军。当年秋天,先零羌首领杨玉果然被部下杀死,其部属四千多人全部归降汉军。52年十二月,赵充国病逝,享年八十六岁。
  评分:统率B,战斗B,智谋B,战绩C,名气C,综合B。赵充国善于治军,爱护士兵。行必有备,止必坚营,战必先谋,稳扎稳打。在平叛战事中,他坚决采取招抚与打击相结合、分化瓦解、集中打击顽固者的方针和攻心战术。其次,他的留兵屯田之策确为深谋远虑之议,不仅在当时具有战略意义,而且对后世亦有深远影响。此外,还应该指出的一点是他一生的主要功绩集中表现在晚年,七十三岁时主动领兵出征,七十九岁回京,这在中外战争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陈汤
  陈汤(?~6):字子公,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人。陈汤少年时喜欢读书,但因家庭贫困,有时靠乞讨度日,后来流浪到长安,认识了富平侯张勃,张勃觉得他很有才能。47年,汉元帝下诏,要求大臣推荐的人才,张勃便向朝廷推荐了陈汤。在等待分配期间,由于没有回家奔父丧,因此被人检举为缺乏起码的孝道,于是朝廷又谴责张勃,以他举荐不当而削减了他的食邑二百户,同时将陈汤拘捕下狱。后来又有人大力举荐,陈汤终于被任为郎官。陈汤主动请求出使外国,几年后被任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与校尉甘延寿奉命出使西域。宣帝时期匈奴内乱,五个单于争夺王位,其中郅支单于以武力兼并呼偈、坚昆、丁令三国,日益强盛,先困厚汉朝的使者江乃始,后又杀死使者谷吉。郅支单于自知有负于汉朝,害怕汉朝出兵报复,就向西跑到康居。康居王尊敬郅支,将女儿给他做妻子。郅支便借兵多次袭击邻国乌孙,乌孙不敢还击,而是远远地逃避,于是郅支拥有千里之远的势力范围,自以为大国之主,很不尊重康居王,竟至一怒之下杀死了康居王的女儿、贵人等数百人,同时他又派出使者到阖苏、大宛等国,胁迫他们年年给他进贡。那些小国不敢不给。汉朝也曾三次振出使者到康居,索要使者谷吉等人的尸体,郅支非但不给,而且侮辱汉使。
  陈汤与甘延寿了解了郅支单于的这些情况后,于36年出兵西域。走出国境时,陈汤便对甘延寿说:“郅支单于剽悍残暴,如果再发展下去,必定是西域的祸患。现在他居地遥远,没有可以固守的城池,也没有善于使用强弩的将士,如果我们召集起屯田戍边的兵卒,再调用乌孙等国的兵员,直接去攻击,他必定守不住,也无处可逃,这正是我们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啊!”甘延寿认为他的分析很有道理,但坚持要奏请朝廷同意后行动。不久韩延寿得病,陈汤焦急之中便果断地采取了假传圣旨的措施,调集汉朝屯田之兵及车师国的兵员,甘延寿只好依从他,带领起各路、各族军兵四万多人向北进发。陈汤沿路捕获康居副王的亲属及一些贵族,经过解释,他们愿做向导,并将郅支的情况作了详细介绍。而后大军便直抵郅支城都赖水边。陈汤命令将士四面齐用火攻,又击鼓助威,汉军冲进城中,郅支单于身边只有男女数百人及一些吏士,毫无抵御能力。汉军勇猛击杀,将郅支刺死,又从狱中解救出两名汉朝的使者,诛杀了郅支单于的妻妾、太子以及得封的王公等共一千五百一十八人,生擒官吏一百四十五人。另外俘虏敌兵一千余人,都交给了参与打击郅支的小国军队。这次胜利,结束了西汉与匈奴的百年战争,为遇难受辱的汉使报仇雪恨,提高了汉朝在西域各国的威信。但陈汤向来贪财,攻克郅支城后,缴获了大量财物,私自藏起来不少,被人举报,所以回军时司隶校尉准备拘捕。陈汤立即上书皇帝,皇帝便下令撤回司隶校尉,并令沿路县城摆设酒食夹道欢迎。回朝之后,元帝下诏赦免了假传圣旨之罪,然后又让大臣讨论封赏事宜,最终封甘延寿为义成侯,赐陈汤爵位为关内侯,各赏食邑三百户、黄金百斤,并拜陈汤为射声校尉,延寿为长水校尉。成帝刘骜即位后,丞相匡衡又向成帝起奏陈汤此事,于是陈汤被免职。之后陈汤向成帝上书,说康居王送到汉朝来的王子不是真的。成帝命人核实,确实是真王子,则陈汤就犯下了诬告乃至欺君之罪。陈汤被捕入狱,准备处以死刑。太中大夫谷永向上书赞誉陈汤的功绩,请皇帝开恩。于是陈汤被特赦释放,免职为庶人,徙居敦煌。议郎耿育看到陈汤处境可怜,便又上书,再次论述了他的功绩,恳请皇帝予以照顾。皇帝下诏让陈汤迁回长安居住,不久去世。
  评分:统率C,战斗C,智谋B,战绩C,名气D,综合C。陈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每当路过城镇或高山大川时,他都登高远望,认真观察、记忆。法令严明,采纳众人的意见办事,颇有将帅风范。但他又经常接受人贿赂的金钱,最终因此而身败名裂。谁能想到“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是他说的呢?
  东汉及三国篇:偶像的殿堂
  东汉前期:
  东汉民族矛盾尖锐,民族战争频繁。其中,与羌族的战争,持续时间最长。东汉的军事力量和军事成就,逊于西汉。其军事体制,较西汉有所变化。军队数量减少,一度撤消郡国兵,京师军亦有所压缩。但为进一步集权,中央直辖军驻屯范围扩大,重要郡国驻屯中央军或边防军,边郡和重要关隘的屯军,也由中央直接控制。基本上废除了郡县征兵制,改用募兵制。边郡亦征调或招募少数民族戍边。募兵制和郡国刺史、州牧、太守掌兵,不但耗费巨大,也导致了部曲、家兵等私人武装出现,直接造成后来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混战。东汉的军队由骑兵、步兵、水兵组成。环首刀的普及和马鞍的进一步完善,为骑兵的发展创造了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