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节
作者:希望之舟      更新:2021-04-26 12:45      字数:4861
  是为提高才模仿人家。
  □传统与新生事物并存
  日本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原动力,充分表现在宗教信仰上。日本人是崇拜
  自然和信仰生灵的民族,有“八百万神”之称的日本“神道”是最开放的宗
  教。因为有这样的非排他性的宗教信仰,使佛教传入日本后,日本的神道仍
  然能够被维持下来。今天,民间有大量的“祭”和“开”,都和神社有密切
  关系。日本人的“神”可以和外来的“神”同舟共济。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京都的“祗园祭”,日本的神和中国的诗人白乐天共祭一处,也被奉为神明。
  在吾人看来是不伦不类,日本人却认真非常。
  日本人大多数是信奉佛教,但佛教又分“净土宗”和“真言宗”两大派。
  这是因为同是遣唐使的两个和尚,最澄和空海,回到日本创立的。可是,净
  土宗又再分家,有净土真宗、临济宗、曹洞宗、日莲法华宗,成为日本佛教
  的许多派系。空海一门不分家,他本人被奉为“弘法大师”,香火鼎盛。佛
  门也多再经改革,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新兴宗教,其中“创价学会”便是日本
  最大的新兴宗教。从这里,不难看出日本人是世界上保存传统最完善的民族,
  也是吸收新生事物最热心的民族。日本型经济的源流,也可从他们的宗教信
  仰上,找到有力的佐证。
  上面已提及合理的、均质的、调和的是日本型经济成功的基本要素,再
  加上模仿、求道、革新三种基本要素,日本型经济的成功要诀,大致可以摸
  索清楚。而日本化现象是如何造成的?我们已从日本人的精神风土探索到日
  本型经济的成功要素,要明白日本化现象,也就非从发展过程来把握,否则
  无法说明其梗概。
  日本近代化的发展
  百年来,日本最大的变革,无可讳言的是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发生在1868
  年,是日本从封建国家改革为近代化国家的转折点。明治维新的改革是成功
  的,可是却破坏了日本社会的合理性。
  如前所述,日本本来的合理社会体制,是建立在一系不变的“天皇制”
  上;天皇有权威,将军有权力。换句话说,天皇是权威的象征,不干涉实际
  的政治。可是,“大政奉还”的明治维新却让天皇两者俱兼。在富国强兵的
  号令下,明治天皇成为实际的权力中心,这是日本两千年的历史当中,首次
  的天皇得权。因此,在“脱亚入欧论”的鼓动下,1894 年发动了甲午战争,
  打败清朝的中国,而取得亚洲的领导权。并在1904 年的日俄战争,阻止了俄
  国的南下,在中国的东北地方,建立了满洲国。这两次战争的胜利,使日本
  人志得意满,不可一世,种下了日后疮痍满目的败因。那就是强暴地发动侵
  略全中国的所谓中日战争。
  日本人踌躇满志之余,进而向东南亚进军,意图取代美、英而建立“大
  东亚共荣圈”。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日本的耀武扬威到了1945 年8 月15
  日完全破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日本不得不接受无条件的投降。在以
  美国为首的同盟国占领军的6 年占领期间,日本人觉醒了,让天皇恢复到只
  有权威的本来面貌,日本的总理大臣开始有权力了。
  日本重新建立起合理的和均质的社会体制,日本人的理想经过60 年代以
  后的经济高度成长,直到今天,便以经济力取代军事力,逐步实现二次大战
  前的“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进而压倒美国,似有以经济大国的姿态要在
  世界舞台发号施令的倾向。这个现象的充分表现,就是本文所说的日本化的
  现象。
  日本化现象蔓延全球
  日本化现象,很自然通过地两个途径急速地扩大起来:一为直接的扩大,
  日本的经济力就靠资本技术的移转而流入世界的商品市场。一为间接的蔓
  延,日本的经济力通过周边的“亚洲四小龙”扩散到全世界。
  □资本和技术的直接入侵
  先说前者,日本资本开始流入美国市场分为两个时期:70 年代后期和80
  年代后期。70 年代后期,以在美设厂生产商品为主。因为从这个时期开始,
  日美之间渐渐有贸易上的问题发生。美国政府对日本进口的商品,首先是钢
  铁,继而是电视、电子,终为汽车等类商品的进口加以限制,原因是日本的
  低价倾销,造成了美日之间的贸易不平衡。
  日本的出口量受到限制,唯一可走之路就是依赖资本的转移,直接到美
  国设立工厂。在美国国内生产的日本产品,也就躲避了进口的限制。早期是
  电气电子工业,随后日本的汽车制造业几乎全部登陆美洲。在美国各地生产
  的日本车中,以本田汽车最受美国人的欢迎。直到1991 年,本田汽车跃居美
  国国内汽车生产的第三位。如果和丰田汽车在美的生产量合计起来,日本汽
  车在美的产量会超过第二位的福特。
  这些在美生产的日本车,汽车零件的大半都是从日本进口的,每年零件
  进口额几达百亿美元以上。车辆的进口,日本汽车限制在230 万辆以下,可
  是仅是进口的日本汽车就叫美国吃不消。美国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贸易赤
  字一直无法解消。而美国贸易赤字的八九成是对日本的入超,情形相当严重。
  因此,新的美日经济摩擦又发生了。
  到了80 年代后期,这一时期就是恶名昭彰的泡沫经济时期。客观条件
  上,由于美元的跌价,日元和美元的兑换由一元美金换260 日元跌至120 日
  元左右。在美元贬值的过程中,日本资金大量地涌进美国市场,这些资金都
  是以购买房地产为主。如纽约的洛克弗洛大厅既落入日人之手,洛杉矶的高
  级高尔夫球场也被日人买去,甚至连有“美国的灵魂”之称的电影业“环球”
  等几家大厂更被日人囊括。最近又有任天堂要收买芝加哥职业棒球队的消息
  传遍遐迩。如非夸大其词地说,仅是洛杉矶一地就有房地产三分之一的房东
  是日本人,纽约等各大城市的情形也大致一样。澳洲的情形不逊于美国,夏
  威夷更不要说了。
  □周边国家代打出击
  以上日本化现象的直接扩大,至于间接的蔓延,则是和国际市场竞争有
  关的。自从 60 年代的经济高度成长以来,日本的工资水平也跟着涨高。大
  小厂商为了寻找低工资的劳动力,便把工厂的设备投资转移到周围的国家和
  地区。先是韩国和台湾,继而是香港和新加坡。这几个国家和地区,本来仍
  处在经济起飞的阶段,属于发展中的国家。因此,急需靠着日本技术的提携
  和合作,用来提高本国的技术水平,进行技术改革。
  他方,适逢美日经济摩擦的发生,日本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便充当了对美
  倾销代打出击的角色。日本货通过上述四个地区挂羊头卖狗肉,明明是日本
  货也可改称为韩国货转运美国,突破美国对日的进口限制,又可减少美日的
  经济摩擦。这样,水涨船高,亚洲四小龙的新兴经济形态遂告形成。
  日本化现象通过直接的和间接的途径扩大到全世界,除了上述的美国和
  东南亚的情形之外,欧洲的共同市场的日本资金进出,件数和金额更是庞大。
  日本赶在1992 年的欧洲共同体统一之前,已将大部分的产业在欧洲设厂生
  产,以防将来欧洲集体国家对日采取进口限制或提高关税。欧洲的日本公司
  都是采用独立会计,正和美国的日本公司一样。
  刺眼的日本化光芒
  如果说,19 世纪的英国殖民地遍全球,素有“英旗不落日”之称;那么,
  20 世纪的日本商品充塞全世界,亦可称为“日货不落日”。记忆犹新的美国
  化现象,二次大战后的50 年代是它的黄金时代。到了60 年代的越战,开始
  渐走下坡。越战终结后的70 年代,美国就已千疮百孔。80 年代的美国则成
  为“带病的巨人”。日本化现象代替了美国化现象,它的兴起正好是美国走
  下坡后才逐渐取代了美国的地位。可是,日本化现象却令人担忧,原因在什
  么地方?试举两件事说明如下。
  据最近的舆论调查:美国人对日本人的“不信任度”竟达40%。也就是
  说将近一半的美国人对日本人不抱持好感。这就说明了日本化现象带给美国
  国民的威胁,除了日本商品的无孔不入之外,日本政治家的大放厥词也引来
  了美国人的不快感。诸如前总理中曾根的“知识水平太低”的发言,和现总
  理宫泽的“缺乏劳动伦理观”的说法,大大刺激了美国国民的自尊心。
  日本人在各方面迎头赶上美国人之后,便觉得美国工人太懒惰了,所以
  才会被后来居上的日本工人占了上风。美国政治家也不甘示弱,以牙还牙说
  出:日本吃的两颗原子炸弹,便是咱们懒惰的美国工人制造的。”言下之意,
  美国工人太懒惰却会制造叫日本人投降的武器。这样一来一往针锋相对的舌
  战,更加使美日两国的国民感情,几濒于一触即发的爆炸边缘。美国人甚至
  因人忌器,恨透了日本货,拿日本汽车出气,用斧头砸毁日本车,被称为“敲
  打日本”。最近,美国各地蜂涌而起的“不买日本货运动”,几有一发不可
  收拾的现象。
  据报载,日本照相机名牌“米勒路达”由于侵占了美国“自动焦点”的
  专利权,诉讼失败,赔了165 亿日元,达成双方的和解。这家照相机公司,
  今年的分红将停止发放,公司经营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件事,看似以法
  论法,曲在日本。但真正的原因,乃是美国人对日本人的一种报复,警告日
  本人如果依然嚣张不敛,美国仍有不计其数的专利权案件,告起状来,准教
  日本人叫苦连天。
  由上这两件事看来,日本化现象带给日本人是福是祸,就很难一言为定。
  总之,日本型经济的成功,自然地促进了日本化现象。可是,日本化现象却
  受到世界各国的警戒,尤其美国的反应更加激烈。这就是值得日本人三思而
  行,在言行上要多所谨慎。日本在二次大战中的形象实在是令人望而却步。
  如果日本化现象被看作一种经济的侵略,即使日本做到日本型经济的成功,
  日本化现象不一定就是代表日本文明的到来,这是浅而易知的道理,毋庸否
  定。
  《樱花与剑——日本商业智慧》
  日本经营韬略
  日本某大公司董事长
  说:“我认为顾客就是君主,而我们所经营的公司就是他的臣下。即使顾客
  说了什么过头的话,我们也应该乐于听从。”
  顾客至上全心全意的服务精神
  □一切以顾客为中心
  日本的大荣公司号称日本两大百货公司之一。正是“一切以顾客为中心”
  的经营理念使其从初创时只有13 个职工、营业面积不过50 平方米小的百货
  公司扩展到经营糖果、饼干等食品和百货的大集团百货公司。
  “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需要”,这是大荣公司对“一切以顾客为
  中心”的最精辟的阐述。他们认为,凡是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只要是价廉
  物美、供货及时,总能够卖得出去,依据“一切以顾客为中心”的决策,他
  们做的重要的一点就是满足消费者对价格的要求。他们打破了意义上的进货
  价格加上利润和其他管理费作为零售价格的通常观念,着重了解消费者可以
  接受的价格。大荣公司还把所经营的商品整理归类,按合理的计划和适宜的
  方法进行批发、零售。
  例如以经营衬衫为例,其他商店一般以统一样式分为大、中、小三种规
  格,不同规格具有不同价格。而大荣则与生产厂方协调一致,确定一个消费
  者满意而产销双方又有利可图的采购价格,因而很受消费者欢迎,使大荣公
  司树立起了良好形象,销售额也随之巨增。
  大荣公司“一切以顾客为中心”原则指导下的又一高招,就是和生产者
  相互配合,采取联合标名策略。所谓联合标名,即大荣公司对质优价廉、享
  有良好声誉的生产厂家,采用在商品上标有生产厂家与大荣公司的名称。同
  时,大荣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