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节
作者:旅游巴士      更新:2021-04-26 12:44      字数:4723
  这一次,楼下的声音清楚,大家都听见——“……老许刚才被押出去了!”
  “啊?”余新江惊叫起来。“把老许押出去了?怎么没有听见敲竹梆的声音?”
  “是呀,今晚上一直静悄悄地……”
  “半夜三更,把老许押到哪里去?”
  肌?br />
  肌?br />
  第十七章
  西南长官公署的一间会议厅里,铺着桌布的一列列长桌上,摆设了各种茶点,周围的座位上,已经坐了不少的人。这里正在举行一次记者招待会。
  天气很冷。但是主持招待会的新闻处长,头上还有点冒汗。不是因为堆满杠炭的火盆离他太近,而是他的神经过于紧张。老实说,他很不愿意在这尴尬的所谓“和谈期间”,对那些近来特别活跃的左倾记者发表什么谈话。可是形势逼人,又找不到推脱的理由,只好奉命行事。幸好徐鹏飞答应愿助一臂之力,才使他心里稍微踏实了些;可是预定的开会时间已经过去了快一个钟头,徐处长还迟迟未到,他觉得再等下去,未免有失尊严,就决定宣布开会。他准备选择一项重要新闻来作为开场白,以便引起与会记者的注意。“诸位记者!”他咳嗽了声,站起来。但是那些正在谈笑的招待对象,并未注意他的动作。连坐在附近的官方记者也没有特别的反应。
  这时,一群迟到的记者,正陆续走进会场。胖胖的新闻处长伸手理了一下脖子上系得太紧的领带,满脸堆笑地欠了欠身子,表示欢迎,直到新来的人群坐下。
  新来的记者当中,有一位年轻的姑娘,她就是大半年以前当了记者的成瑶。她的装束改变了,姓名改变了——现在化名陈静——处世对人也有了更多的经验,可是她那明朗的目光,仍然闪耀着倔强的斗争的火焰,显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敌对神情。这次,她出席记者招待会以前,曾经受到一点阻扰,领导她的老赵同志临时不让她出席,怕她任性行事,惹出麻烦;可是,她怀着激动的复杂的感情,象正要展翅高飞的海燕,渴望经受暴风雨的考验;又象活跃在前线的尖兵,发现敌情后,急于冲向凶恶的敌人。她答应只去观战,学习合法斗争的经验,自己决不轻易讲话。培养她保护她的老赵,最后让了步,这样,成瑶就和一批熟悉的记者们一道来了。“本来,今天的记者招待会非常重要,是张长官特地安排的。这是张长官就职以来第一次和新闻界交换意见,并且准备答复诸位向政府咨询的任何问题。不过,临时张长官因有要事,未克亲临,所以指定兄弟和徐处长代为主持。”
  新闻处长停顿了一下,也不管闹哄哄的会场里有多少人听他的话,便摸出讲稿,念了起来:“国共和谈,政府早已多次提出。总裁早就说过,中共问题只能政治解决。所以对中共所提八项条件,政府愿即开始商谈。这一次,政府确有诚意,总裁在元旦文告里说:中正为三民主义的信徒,本不应在对日作战之后,再继以剿匪之军事……”
  “剿匪?”中央日报记者从旁低声提醒着说:“处长,现在是和谈期间!”
  “对,对!”新闻处长点头,纠正道:“兄弟刚才是口误,偶尔措词……当然应以李代总统的谈话为准,今后请各报将‘剿匪’‘戡乱’之类的铅字,完全废除!一律改称‘内战’……”
  四座传来了一阵哄笑。
  “还有,‘共匪’‘奸党’也严禁使用,一律改称‘中共’。”新闻处长一点不笑,庄重地宣布道:“为了促致国内和平,诸位早已知道,蒋总统毅然宣布引退,不再肩负总统之重任……”
  “嘻嘻……中共所提首名战犯,当然只好退到幕后指挥。”记者席上有谁低声插上一句。
  “记得离京时那段精彩的描写么?真有意思。”笑盈盈的女记者成瑶接口过去,小声地对身边的同伴背诵道:“总统着长袍马褂,临行时对此紫金山麓之革命都城,颇示恋恋;而送行人员,亦多神色黯然……”
  一个头发略显蓬松的青年记者笑应道:“恐怕这位中央社之类的记者,当时面对此情此景,也不免神色黯然了吧?”
  这句话,惊动了一位披着金色鬈发的女记者,她一听有人提到中央社,立刻扭转身,飞出一个眼波,涂着寇丹的纤手从有镁光灯的照相机上轻轻举起,便想隔席答话。她正是中央社记者玛丽。看见说话的那些记者,都是不认识的,也没有人招呼她,甚至连一位常见面的戴金丝眼镜的记者也没有一点应酬的表示,只好继续倾听新闻处长讲话。“政府为及早结束战争,减轻人民苦痛,一月来已作种种努力。李代总统早已表示:只待中共方面指派代表,约定地点,即可进行和谈……”
  会场上,和历次的招待会情景不大相同,过去惯好高谈阔论的人们,都变得沉默寡言了。而平时很少抛头露面的一些记者,却显得异常活跃,三三两两,谈笑风生。玛丽不平地观察着,忍不住再向那笑语不绝的方向回过头去。当她瞥见记者群中,那位默默含笑、举止大方的年轻女记者成瑶时,目光不由得凝滞起来。那年轻的女记者,还不到二十岁吧?圆圆脸,红润润的,一双大眼睛多么机灵!头发烫得端正美观,额前一绺刘海,显示着青春年少。一看见她,玛丽就暗自感到韶华易逝,心头多少有点酸溜溜的滋味。
  几下零落的掌声,使玛丽从怨艾的情绪中清醒过来。原来是新闻处长又讲完了一段。
  “新闻处长先生,我想了解一下:美国对国共和谈是否采取支持的态度?”有个记者提出了询问。
  “当然,”新闻处长微笑着,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司徒雷登大使,在蒋总统发表元旦文告后,就曾公开表示支持说:这是我过去所一直努力以求的东西。”
  “美国过去支持政府进行内战,现在又支持政府进行和谈,岂不是容易引起外界对政府和谈诚意的猜测与怀疑吗?”新闻处长满脸堆笑地听了,却不回答,眼睛眯成一条线,四边看着,好像在征集更多的提问。
  戴金丝眼镜的记者,似乎没有注意新闻处长的表示,往咖啡杯里投进了两块进口的方糖,用调羹慢慢调匀。官方报纸的几个记者,商酌着,一时也没有人站起来。玛丽瞥见形势不妙,正想岔开那使新闻处长颇感碍口的询问,不料,又一个更难解答的问题,从记者群中提了出来:“据报道,中共发言人指出,政府求和是虚伪的,欺骗的。指责政府的一切行动,都得到美国的支持。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如何向各界人士解释?”
  “这个,事关政府和伟大盟邦的策略问题,兄弟不便作答,不过——”新闻处长拖长着语音,硬着头皮辩解道:“政府的行动,有政府的自由。如何理解,则是各位记者的自由!”中央日报记者松了一口气,立刻为新闻处长的精彩回答,鼓起掌来。
  年轻的女记者,这时忽然站起来,当着满场记者,劈头问道:“既然记者有理解的自由,各报发表消息和评论,是否也有完全的自由?”
  一片掌声和笑声,显示出许多记者支持着她。
  “诸位同仁对于一切均有各自理解的自由……不过,关于言论和消息的发布,张长官早有考虑,正在草拟详细规定……”
  恰好在新闻处长感到难以措词的时候,徐鹏飞满面春风地走进了会场。
  “徐处长来了!”玛丽会心地笑着,叫了一声。官方和半官方报纸的记者,骤然活跃起来。会场里更多的记者,却沉默下去。虽然在求和期间,某些压力减轻了,但是特种威胁仍然存在。
  年轻的成瑶刚坐下去,旁边山城晚报的记者便低声告诉她:“陈静,进来的就是徐鹏飞。”
  “哦!”成瑶应了一声,微微侧目,向来人的方向看了一下。
  “徐处长,你来得正好!”新闻处长满脸堆笑招呼道:“新闻界知名之士,都万分兴奋地想和您见面呢!”“今日有幸和新闻界群英聚会,兄弟太荣幸了。”徐鹏飞向四座点头微笑之后,才接过侍者奉上的毛巾,揩揩手,巍然坐在又矮又胖的新闻处长旁边。
  “兄弟继续发言——”新闻处长的声音顿时庄重起来,“自从朱长官奉调主闽,张长官回川主持长官公署以来,早已为我川人前途多所筹谋。最近湖北省参议会在白崇禧总司令指导下,曾对国事发表电文,主张改弦更张,寻取新的途径……四川古称天府之国,远离战火,故张长官力主川人治川,实行地方自治,深获中央谅解。无论和谈前途如何,川局均可无虑。凡我川人,自应同心同德,贡献桑梓,以建设新西南为己任。唯近来局势变化,另有企图者,往往利用和谈空气,危言耸听,扰乱治安。某些报章杂志也不顾大局,不顾后果及其影响,毫无选择地肆意发表攻击政府之言论,散播新华社消息,淆乱视听,挫伤后方人心,危害心理建设,政府为亿万同胞请命,绝不应坐视不理,必要时,将采取断然措施,严厉处置害群之马!”
  “我完全拥护政府的立场!”玛丽最先响应。
  “本报拥护!”中央日报记者也抢先表示。
  “拥护!”“拥护!”接着便出现了一片事先约定的叫喊。喧闹之后,却又留下了一长段沉默,似乎这场精彩的好戏,已经接近尾声。可是这时候,偏偏出现了几个不慌不忙的,然而意想不到的声音,使会场气氛骤然为之一变。“请问,政府是否准备将各报之言论自由范围,用书面指示,加以硬性规定?”
  “和谈期间,限制新闻自由,是否有碍民主精神的发挥?”“本报对政府此种限制深表遗憾,并且提醒政府,希望多加考虑。”
  徐鹏飞略微动了动手指,新闻处长慌忙说道:“诸位,万勿误会。我们欢迎徐鹏飞处长讲话。”
  在新闻处长的带头下,又响起了稀稀落落的掌声。“记者是民众之喉舌,崇高的无冕之王,新闻自由乃新时代民主自由之精华,神圣不可侵犯!”徐鹏飞傲然说道:“不过,刚才有个别同仁的情绪,稍嫌激烈。这也许是由于新闻界与各方面接触过多,易受共党宣传的影响,因而心理动摇,对政府略有怀疑所致。其实,张长官关于新闻发布的规定,正是保障新闻自由之最佳措施,毫无束缚言论自由之意。”“是呀,鹏飞兄所言极是,”新闻处长附和着,“今天的招待会便是最好的证明,大家有什么问题,尽可以提呀!”
  “外间盛传,征兵还将扩大,兵工厂还日夜加班生产……”
  “这个消息不确。”徐鹏飞立刻宣布道:“兵工厂之军火生产,自蒋总统发表言和文告以来,即已完全停止,转入民用工业生产。加班加点之事容或有之,但均系非军事性的,完全服务于新西南之经济建设。目前川局十分安定,不仅工厂秩序井然,各校学生也体谅政府之苦衷,罢课风潮亦已自动结束,各地民变武装,正在安抚平定……”
  “华蓥山、大巴山最近情况如何?处长是否可以见告?”“据传,川北方面,政府正在大量增兵,不知是否影响和谈进行?”
  “川北增兵,系因发现有少量土共武装活动所致,纯系政府之自卫措施,当然与政府规定之和议方针无关。”徐鹏飞振振有词地说道:“事实上,诸位要知道,政府今天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无论哪一方面的力量,都要超过中共几倍甚至几十倍,不仅有和的力量,而且有战的力量。以战求和,能战能和,未始不是一种正常的考虑。目前政府求和,决非软弱,而是基于解民于倒悬之愿望。如果共党故意刁难,扰乱政府后方秩序,以致不能达成和平协议,则今后责任不在政府方面。是非自有公论,政府之初衷,国民定能谅解。至于共党所提惩办战犯等八条,政府根本不能接受,也不应接受!”
  新闻处长把一张鲜红的请帖,移到徐鹏飞面前,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全场说道:“招待会结束以后,我们准备宴请各位……”
  徐鹏飞揭开请帖的封皮,正要细看,忽然听到一个清脆的女声,从对角飞来:“既然是非自有公论,本报是否可以全文发表徐处长的谈话?”年轻的成瑶,实在忍不住了,她竟忘记了老赵的反复叮咛。
  “新闻自由嘛。但是引起的责任与后果,应由各报自负。”徐鹏飞抬头看了一下对方,这位年轻女记者的镇定态度,不能不引起他的注意。
  “政府的官方发言人的谈话,本报当然全文披露。记录稿可以请徐处长过目。根据新闻界的观点,文责与后果也应由政府发言人自行负责。”又是女记者倔强的声音。“本报认为徐处长刚才的谈话,似与李代总统发表之言论相抵触,是否有碍李代总统明令宣布的新闻与言论自由的彻底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