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节
作者:京文      更新:2021-04-24 09:54      字数:5058
  ollum)以网上找到的阿尔。帕西诺(AlPacino)头像为蓝本,将数字一和零覆盖在上面,设计出一个标志——这些是数字媒体的基本构成部分。
  这个服务最初流传得很快。网站的首批用户是扎克伯格那些住在柯克兰宿舍的左邻右舍,他们发邮件给其他学生,邀请对方加入并结成好友。有人还建议给柯克兰宿舍邮件名单上的所有学生群发邮件,这栋宿舍总人数大约是300人。转眼间就有几十人注册。
  《》  第一部分 从哈佛宿舍开始(8)
  就这样,Facebook开始了井喷式增长。网站开通后第四天是星期日,截至当日,注册的学生已达到650人左右,星期一又有300多名学生加入。Facebook几乎立刻成为哈佛校园食堂和课间的热点话题,大家都爱不释手。
  在这个网站上注册时需要一张单人照和少量个人信息以创建个人简介。注册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相关状况,会从下拉式菜单中选择:单身或者未确定伴侣关系,还要确定自己的电话号码、AIM用户名、邮箱;说明自己选修的课程(这是受“课程搭配”启发的一个特色);最喜欢的书、电影和音乐;参加的团体;政治立场;态度(十分开放/开放/稳健/保守/十分保守/冷漠)以及最爱的名言。
  Facebook自身没有内容,它不过是一个程序,是为满足客户需要而提供的一个平台。
  由于隐私管理是最初设计的一部分,所以有一些重要的限制要求:没有哈佛大学地址的邮箱就不能注册,而且登录者必需使用真实姓名。这使Facebook具有排外性,但也确保了用户的资料绝无虚假。扎克伯格后来向《哈佛深红报》透露,他希望隐私选项会有助于在Facemash事件引起学生愤怒后重塑自己的声誉。通过这种方式让用户的身份真实有效,也使Facebook与此前互联网上包括Friendster和MySpace在内的其他网站有着根本区别。在这个网站可以设置隐私选择,决定具体哪类人能看到自己的个人信息。这类限制可以设为在读学生、自己班级的同学或者在自己住处的舍友。
  一旦设置完个人简介,网内互动就开始了。这个过程很受限制。在邀请其他人成为朋友以后,用户会看到自己的社交关系图表,其中显示出与自己有联系的所有人。用户也可以指向其他人,Facebook上称为“捅一下”其他用户。
  只需要在对方的页面上点击一下,对方的主页上就会显示出被“捅”的迹象。
  这意味着什么呢?对此扎克伯格在网站上贴出了他漫不经心地回答:“我们认为这是有趣的做法,是一种没有特别意义的特色……那么就随意运用这个功能吧,因为你不会从我们这里得到解释。”
  Facebook上的许多活动最初都是年轻人荷尔蒙作用的结果。在那里你会被问到是否对男性或女性“感兴趣”。此外,那里还会对是否列出与他人的关系提出建议,并且要求用户填写标示为“寻求”对象的内容。一个经常选到的选项是“随意不限”。在“捅一下”别人时,被捅的状态只会显示在对方的简介上,对方也能回捅自己。至少对一些学生而言,这种互动有着明显的性意味,毕竟这是面向大学的网站。
  另一方面,很多人会发现Facebook拥有实际又全面的作用——在班上建起研究小组、为社团安排会议、发布聚会的通知。这个网站是自我表现的工具,甚至在其发展初期,用户们就开始意识到个人的许多方面都能在网页上展现出来。
  对许多学生来说,Facebook的另一特色是它的及时性。在网上点击一门课程就能看到谁选修了这门课,就像“课程搭配”的功能一样。网站推出时学生们正在选择此后一学期打算修习的课程。这个时期在哈佛被称为“采购周”,课程都于此时才开始,但学生能自主决定添加或放弃哪些课程。就哈佛学生而言,确定自己的选修课部分基于谁与自己一起上课。因此,Facebook的这个特色立即就能派上用场。这有助于解释网站成立之初为何能快速推广,以及扎克伯格为何在那一周启动网站。
  《》  第一部分 从哈佛宿舍开始(9)
  放在柯克兰宿舍H33寝室里的白板如今已不同于从前,它扮演的角色已经不那么抽象了。扎克伯格开始在上面绘出显示Facebook增长数据的表格和图表——内容主要是每日增加用户数和采用了哪些特色服务。白板上还记录着哪些用户拥有的朋友最多。
  就在300名新用户注册Facebook的那个星期一,第九期《哈佛深红报》采访了扎克伯格,该报的记者已经慢慢习惯了这样的访谈。“建这个网站的本意,”扎克伯格接受采访时说,“就是为了使每个用户在让朋友加入自己的圈子时可以感觉更棒。”对于因Facemash事件而受到的指责,他的回应依然机警。他在采访中强调自己“小心行事,确保用户上传的信息并非受版权保护”。这家校报对他的动机做了些调查:“扎克伯格说,他成立这个网站不是为了盈利。‘我没打算出售任何人的电子邮箱地址,’他说,‘我曾经想过,用户也可以把简历上传到我做的这个网站,然后用人公司可以从哈佛的求职者里找寻合适人选。但我不想触及这方面。这会增加网站的严肃性,会减少趣味性。’”
  让网站有趣比让它赚钱更重要。这样的声明在Facebook不长的历史中始终掷地有声。
  Facebook也许意在取代哈佛宿舍里的花名册,但从一开始两者就有明显不同。入学第一周拍摄的那些相片中,新生们通常都是姿势别扭,既不起眼也不掩饰。而在Facebook上贴出的相片会展示出他们最积极可亲的一面。
  正如他们本人想象的那样,一派明日巨星的青春风采。关于Facebook的第二篇报道发表于2月17日。《哈佛深红报》的一位专栏作家在这篇报道中颇具预见性地指出,这个网站的许多特色在成为其核心魅力后就会永远存在。5年后成为《纽约客》执行总编的阿米丽亚。莱斯特(AmeliaLester)那时还是名大二学生,她当初这样写道:“Facebook没有明确地把用户集结在一起,结成浪漫交友的圈子,而是表现出其他许多本性:一种寻求归属的渴望、一种虚荣的冲动和重重的偷窥心。”
  Facebook很快在竞争中崭露头角。从启动的第一天起,一些用户就没有把它仅仅看作联系和收集有用信息的方式,还将它视为能交到最多朋友的途径。
  许多用户如今仍然这样认为。
  第一周结束时,约有一半的哈佛本科生已经在Facebook注册了。截至2月底,注册的本科生已有总数的四分之三。可是把照片传到网上的并非只有学生。
  由于注册唯一需要的是一个哈佛大学的邮箱,这就意味着Facebook的用户不仅限于哈佛的本科生和毕业生,还有校友和大学教职员工。有些学生抱怨不该让教员也加入这个网。然而,在3月份以前,只有极少数大学员工和1000名左右的校友注册,大多数都是在校生。3周以后,Facebook拥有了6000名用户。
  在那段日子,扎克伯格意识到在运转和维护网站方面需要助手。于是他求助于身边最亲密的朋友——他的室友们。在网站推出一周左右,扎克伯格与达斯汀。莫斯科维茨签订了雇佣合同。在一年后的一次访谈中,他提到莫斯科维茨加入时这样说:“我的一位室友说‘嘿,我来帮你’,我回答他‘兄弟,你不会编程’,然后他周末回家买了一本PERL编程入门的书,告诉我‘现在我准备好了’。我就说‘兄弟,网站不是用PERL语言写的’。”无论怎样,扎克伯格调整了网站持股份额,将其中5%的股份让给了热心的莫斯科维茨,把自己持有的股份略为减少到65%,萨维林的降至30%。莫斯科维茨的主要工作是在其他校园中推广Facebook。
  《》  第一部分 从哈佛宿舍开始(10)
  早在网站运作的第二周,外校的学生就发邮件给扎克伯格,询问他们是否也能成为用户。扎克伯格起初就想过让Facebook走出哈佛,甚至在网站主页上也暗示了这点——“一个在大学社交圈内交朋结友的在线目录”,没有指出是“哈佛”,而是“大学”。而且,他的雄心也未止步于此。莫斯科维茨说,扎克伯格聘他是为了帮助增加新的学校入网,“这样的对话类似于‘对,接下来我们会越走越远’。”
  莫斯科维茨此前都尽可能地模仿扎克伯格的程序代码,而今他决定从头学起。他一般上手不快,但解决难题的惊人工作能力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马克会有点不耐烦,”一个朋友说,“但莫斯科维茨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坚持努力。”
  柯克兰宿舍的一些学生开始把这位来自佛罗里达的大二学生称做“公牛”。
  扎克伯格现在提及当初的情形时会说,莫斯科维茨在那个时期对Facebook的成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为了添加一个学校的用户,莫斯科维茨必须弄清在这个学校里学生、教员和校友的电子邮箱是怎样设置地址的,这样他才能设定网站的注册步骤。接下来,他会获取课程和宿舍的清单。他还必须建立校报的链接,因为Facebook当时会把用户的个人简介与提到过这位用户的校报文章链接起来,不过这个特色后来没有保留。为增加每所学校而展开的所有信息收集和编码工作耗费了大约半天时间,即使扎克伯格与莫斯科维茨修的课程已经排得满满当当,两个人还是很快就开始扩张至其他学校。
  Facebook在2月25日向哥伦比亚大学开放,斯坦福大学成员次日可以注册,耶鲁大学的加入则是在当月29日。在哥伦比亚大学启动的进展缓慢,但斯坦福是第一个批准Facebook通行的学校。一周之后,《斯坦福校刊》(StanfordDaily)上刊出了“Facebook旋风席卷校园”的报道。据这家报纸透露,2981名斯坦福学生已经注册。
  扎克伯格不喜欢接受采访和当众讲话,但他与《斯坦福校刊》的记者谈了很久。他在访谈中说:“我知道这听起来像老生常谈,可我愿意让人们生活得更好,尤其是社交上更顺利。”他还表示,网站每月仅仅会花他85美元,他不觉得有任何商业行为的必要:“今后我们会以出售广告来盈利,但既然提供的服务如此廉价,我们可以选择在一段时间内不走向商业化。”
  扎克伯格没有打算未来接受许多采访。每所新闻院校的报纸似乎都希望采访他,Facebook的运作者们正计划着吸纳大量学校。此后不久,扎克伯格录用了另一位希望之星——他自己的室友克里斯。休斯成为网站的官方发言人。
  公司的四人奠基团队就此成形。运行一个月后,Facebook拥有了1万名活跃用户。
  在哈佛发展时,扎克伯格一直没有采取任何正式的商业举动。而一旦拓展到其他学校,他就开始展示出一名首席运营官制定策略的直觉以及面对竞争的强烈愿望。如今他透露,当时扩展的首批学校是哥伦比亚、斯坦福和耶鲁,这样做的原因在于,那三所大学都已经拥有了自己成熟的社交网。这就像某种市场调查——让自己的产品投入产地以外的市场,让它在最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成长。“假如Facebook在那些学校还能获得成功,并且取代已有的网站,那么我就确定它在其他所有学校都能所向披靡。”扎克伯格如是解释。
  《》  第一部分 从哈佛宿舍开始(11)
  在斯坦福,Facebook窜红的速度堪比火箭,那里的校内社交网Nexus俱乐部之前已经差不多偃旗息鼓。斯坦福的学生见到Facebook后都感到那正是他们期待的形式。一名2005年的毕业生说:“这是无需解释的现象。”
  而在哥伦比亚大学,一位名叫亚当。戈德堡(AdamGoldberg)的学生在Facebook诞生前一个月就推出了商务网站“CU社区”。四周后,当扎克伯格将网站推广到哥伦比亚大学时,CU社区已经在其本校的6700名本科生中拥有了1900名活跃用户。Facebook在当地要超越这个成绩得花好几个月时间。更有甚者,CU社区也很快开始扩张到其他学校。在耶鲁,由学生管理的学校理事会已于2月12日推出了一个名为YaleStation的约会网站和在线相册。尽管没有Facebook那么多的特色服务,但它也受到了相似程度的追捧——截至2月末,已有三分之二的耶鲁本科生注册。
  不过,扎克伯格深信自己的服务有立足的资本,因此他决定将网站的服务对象进一步拓展到整个常春藤联盟学院——达特茅斯学院和康奈尔大学都于3月7日星期日成为Facebook的服务对象。在达特茅斯,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