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节
作者:辣椒王      更新:2021-04-24 09:48      字数:4712
  道家来讲,你看道家的话,我们算算帐看,百日筑基,道家来讲,一百天里头打基础,百日筑基,一百天只有三个多月,十月怀胎,等于男女生一个孩子一样,十个月怀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然后嘛,就修得成功是神仙,不过神仙有分五等,鬼仙,神仙分五等,鬼仙、地仙、鬼仙、人仙,人中之仙,仙鬼仙在上,鬼,鬼仙、人、地仙、天仙、大罗金仙,分五个阶级。修道没有成功,学佛没有成功,但是心还能专一,死了以后,不是普通的鬼,是叫鬼仙,进入鬼道了,所以世界上有些人有特异功能的,或者听到什么有些人未卜先知啊,都靠另外一个力量的影响,那都是鬼魂、鬼仙给他俩通电,附在他的脑子里,他那个脑神经如果叫朱医师来检查一下,他的脑神经里头是不是多了一条线路,少了一条线路,才有这个特异功能,所谓有特异功能的脑神经这个脉道的线路,一定在某一点上有一点问题,不过检查,很难就是了,这是鬼仙。人中之仙,是活到的人,健康不老,不一定是不死,所谓……,神仙有标准的,身轻如叶,身体轻的像树叶子在空中飘一样,身轻如叶。夜睡无梦,行如奔马,随便怎么跑步走路跟马那个一样快,轻灵,而且可以辟谷了,可以辟谷了,就不吃人间烟火了,不吃人间烟火,这个不过是人中之仙而已。再进一步呢,地仙就不同了,《楞严经》上提到,地行仙寿命可以活到一万、十万岁,佛也承认的哦,你翻开《楞严经》十种仙,这十种仙,佛说他没有成佛,就差了一点没有大彻大悟,他的境界是很高的,地仙。到天仙就不同了,那当然不要买飞机票啰,到太空去也不要买票了,一阵风就过了,风也没有,一阵风,这是天仙的境界。到了大罗金仙就是佛的境界了。这是道家的仙分五类。刚才讲十月怀胎,百日筑基,你想一个人修道不管你修到神仙,那么你们算算看,专修多少年,照道家说法,十月怀胎加百日筑基一年,一年多一点,是不是,我不会算帐的,十月怀胎到百日筑基一年吧,然后所谓怀胎,这个是借用的名词,《楞严经》,借用佛经的名词,《楞严经》佛说一句话,长养圣胎,你得了道的境界,随时在定中成长、培养,自己变成,一个凡人变成圣人境界,叫做长养圣胎。道家后来借用佛经这一句话叫十月怀胎,这要十个月都在定中。百日筑基,十月……,那么这只有一年多,就是讲专修真做到,没有做到,你闭关三年、十年也没有用啊,真做到了得定境界,十月怀胎,然后等于这个婴儿给他长大生出来,三年哺乳,还要喂,把自己的定力功夫修养增大,三年,然后增大了变成,比方,像一个人生出了孩子变成婴儿了,然后在那里九年面壁,学达摩祖师九年都在定中,这样说,就变成超越世间的圣人境界,就叫做神仙,就是佛的境界,我们算算帐多少年?十三年,我们生一个孩子,六岁起给他读书,读到大学毕业也要十三年,大学毕业出来赚个,我们中国的赚法大概六百块钱一个月,或者还赚不到,三、四百块钱一个月,那么把十三年修道修成神仙了,到太空去不要买票,那不是很划得来嘛,这个帐一算,所以怪不你们会算帐赶快出家了,出家了,修个十三年就成功了,不过你们诸位到太空时不要忘记了我啊,我拉到你的衣服角跟上去,做得到吗?可是道家这个话完全讲专修,一个人福报够了,智慧够了,万缘放下,当然儿女眷属都摆脱了,一个人专修十三年,那么佛承认不承认呢,承认。佛在《楞严经》上十种仙里头,那么佛跟道俩承认了什么呢?我告诉你,这就是中国文化特别的地方,承认一个人的生命自己可以有主张,使他永恒的存在,这个是其他民族文化里头不敢这样说的事,所以我叫它生命的科学,你查遍了全世界的文化里头,敢说人的生命自己有办法把它永恒的存在,
  本篇文章由tianxin录入
  南禅七日第十五盘
  南禅七日文本——15
  (本盘前半部分内容与17附一重复,为保持完整,仍然照旧录入)
  所以禅宗是个大密宗,我都把它揭穿了告诉你们,你们去参,怎么参得懂啊!自己也没有打坐也没有用功,学禅学呀,学禅学有屁用,禅学是真东西,药山禅师的名气很大,这个时候有个名人,韩愈,你们都晓得,韩愈,大家说他反对佛教,他不是反对佛教啊,他上书反对当时唐宪宗迎佛骨,请舍利子。现在在山西大同的那个什么庙子?一下子想不起来了,帮个忙,你们都知道,我老了不行了,记忆力差了,现在就在那里(西安法门寺),当时唐宪宗把那个佛骨,佛骨就是舍利,舍利不是舍利子哦,小小的叫舍利子。就是佛的遗骨一块,那个叫舍利。他要请回皇宫里头供养,所以韩愈借这个机会上报告反对。皇帝信佛可以,你请这个舍利子,全国的力量,花了那么多经费,请回宫廷来供养,国家的财政花多少!老百姓的血汗。而且他看到皇帝信佛出家的太多了,一出家了以后,社会的生产力量就不够了。学佛可以,为什么那么多啊!他是反对这个,可是他老兄文章写得好道理讲不清。所以皇帝一拍,气了,把他贬到潮洲广东,这是韩愈。可是韩愈有个侄子,就是八仙里头的韩湘子。哥哥死了有个侄子,这个侄子跟他那个思想两样。韩愈讲儒家的也孟之道,韩湘子要学道的。可是呢,父亲没有,跟着韩愈长大,可是他跟他两个学术路线走的两样,韩愈。韩湘子就溜了,跑出去出家修道去了,学道学了好几年。有一次韩愈,你看韩愈的文章你们读过没有,《祭十二郞文》读过没有,韩愈《祭十二郞文》,还有个侄子第十二死掉了,韩愈写一篇文章祭他,很痛苦的,他说,我啊,现在老了,还没有孩子,“发苍苍,视茫茫”。老了头发也白了,视茫茫眼睛也老花了,看不清楚了,你以为他多老,才不过四十岁。以前的人,养生之道没有,医药也不发达,到了三、四十岁,头发也白了,发苍苍,视茫茫。我后来到了四十岁的,那个牙齿,十几岁就不好,我说我还要加一句,齿摇摇,牙齿都摇动了都完蛋了。有一天,他在这个伤心的时候,这个侄子死了,另外韩湘子又跑掉了,作寿了他生日,那个时候他官也不小,名气大,韩愈是名气很大,对于中国文化说,文起八代之衰,人家恭维他文章。实际上怎么叫文起八代之衰,韩愈提倡古文,你们都晓得,读历史要懂,现在给你们上历史课,怎么叫文起八代之衰,南北朝的文章,都是四六体的骈体文,对峙,美极了,
  你们读过《滕王阁序》没有啊,也没有,我的妈妈,我的老祖母,怎么办啊,你们这一代,后代的教育。《滕王阁序》是王勃作的,比韩愈早,十二、三岁作这篇文章,名留万古,只有十二、三岁,那真美啊,我中间背二句给你们听听,我们都是十一、二岁就背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多美啊,描写那个风景,在江西南昌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鹜晓得吧,不是那个雾,鸟,鹜是下面一个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好多漂亮得……美丽的不得了的句子,这二句比较更美丽一点。又插上来了,我们说笑话,说文人把自己的文章爱的漂亮,等于一个女孩子爱自己的漂亮女色,死了都不放,据说王勃很年轻就死了,就在滕王阁上变鬼了,变鬼啊,夜里就念……就听到鬼念了,他自己灵魂,出声音的,落霞与孤……不是这样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们以前读书是这样读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文章,写白话也一样,你要念一下,写白话这个字敲起来,不能够变成音韵唱出来,这篇文章不好,不管文言、白话都不对了。的你妈呀我的妈妈的,也要唱得出来,我的妈妈的小脚,或者我的妈妈的大辫子,都要念得好。所以王勃死了,在滕王阁变鬼,就念自己这两句得意文章,大家都没有办法嚇死。有一个读书人说,这样,我去把他收了这个鬼魂,这个读书人就到了滕王阁,夜里住到半夜,王勃的这个鬼魂又出来了,声音出来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正念着,这个读书人,王勃,什么狗屁的文章,那么得意,念个屁啊,没有了,没有声音了。半天,王勃这个声音又出来了,落霞与孤鹜齐飞……叫你不要念就不要念,你以为你文章写得好,你这个文章写得不好,你知道吗,多余的,中间多了二个字,你知道吗?落霞孤鹜齐飞,自然有个“与”字在里头,秋水长天一色。自然有个“共”字在里头,你“与”跟“共”两个多余的,你还得意,现在还在这里嚇人,滚你的,从此这个鬼不念了,这句文章就是太肥了,要減肥,減了两个字,刚刚好处就不胖了,他说,落霞与孤鹜齐飞,落霞孤鹜齐飞,用不着“与”嘛,秋水长天一色。就用不着“共”字嘛,这个共字放在里头,就是肚子大了太胖了嘛。这些文章的故事很多,
  所以有一个读书人,功名考不取,同你们年轻同学,这一边佛学院这几位年轻同学调皮捣蛋,你们没有本事,人家有本事,有个年轻的读书不好,他就将自己去挂一个牌子,诗医。你们觉得诗、文不好,都要拿……我是医生,都要拿来给我医医,人家问他,你少吹嘛,他说,真的嘛,古人的诗,你有些什么,有些诗太肥了,有些诗要胖一点,要补药太瘦了,你以为古人的都对啊。人家说,那怎么说呢,他说你们读的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们小的时候,这些都是课外读物,叫千家诗,很多名诗都在上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南师按老的念书方法再次唱念,别有味道)。我们当年是读书这样读,这样摇头摆尾读,读起来摇起来读,读到脑读到肠子,读到大肠里头去了,永远忘不掉的,那两个什么字不知道,你只要一问这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就出来了,你们现在读书是记靠硬记,靠笔记本记,记了半天只有笔记本上有,脑子同大肠里头没有,所以永远是空的。这首诗我们小时候读的。它太肥了你知道吗,什么?时节雨纷纷就对了,不一定清明嘛,你看那我们这两天雨纷纷,还没有到清明啊,太胖了嘛,“行人欲断魂”就对了嘛,“行人”当然在路上嘛,何必加个“路上”呢,“酒家何处有”一定是问人的嘛,就有“借问”嘛,“遥指杏花村”不一定是“牧童”嘛,问到一个和尚,那个酒家在哪里,和尚这个师父讲就在那一边。都太肥了,嘿!讲得蛮有道理。这个话我当年写文章,也给一个老师骂过,这个老师是举人,我问他,我的文章自己认为很得意。不错,不过你犯一个大毛病,什么毛病,捨不得,什么叫捨不得,你有很多好句子,可是就是这一段,这一篇文章来,同这个句子不相合,你觉得自己句子太美了,硬要把它插进来,他说你就完了。当时听了很有道理,可是真捨不得啊。每一回自己的好句啊,硬要把它……就像每一个人一样,有一点长处拼命要表演。等于一个女孩子,有了一个金刚钻啊,抽支香烟啊,指头特别动两下,就显一显给你看一看,就是这个毛病。所以文章要捨得,这也是我受的教育,传给你们。
  现在讲回来,韩愈做寿了,插过来啊,插过来解释一路一路的,我讲话常常乱七八糟叉开了,可是你们把它记录下来逗起来,这一段就矮一点是注解嘛。原来的主题是讲韩愈这个还没有完,韩愈上面还有个主题是讲药山禅师,这就叫逻辑科学,这个思想路线你不要把我搞错了,你不要以为我是乱七八糟讲,我讲的你看,我脑子清清楚楚。讲药山禅师引证到韩愈还没有来,因为韩愈提到文章,因为文章讲到滕王阁,因为滕王阁讲到这个医诗,倒回来找那个主题。韩愈,第二部,韩愈的侄子不是去修道,韩湘子八仙里头,韩愈在怀念两个……一个侄子死掉,又怀念这个侄子出家当道士气死了,有一天做寿,他回来了。韩愈一看,那天是大喜日子,也不好骂他,看他穿一个道士这个样子,邋里邋遢的回来了,又喜欢又不高兴,结果就问问他,来给他叔叔拜寿总不错,你做什么不读书不考功名,在外面去学这个干什么当道士,有些什么本事啊,没有啦,叔叔,今天你生日大喜的日子,我给你变个花样,给你高兴高兴好不好,我在外面学来的。叔叔说,好吧!他东一搞西一搞,手画的,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