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节
作者:冬冬      更新:2021-04-17 18:42      字数:4900
  瞬扇〈胧?月3日,布什下令停止同伊拉克的一切贸易往来,冻结伊拉克的财产。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不仅没有因此而屈服,反而继续向科威特增兵,并把科威特划为伊拉克的一个省。精于外交的布什,此时大造国际舆论,进行了广泛的国际动员和一系列政治外交活动,成功地组织了反伊联盟,实行经济制裁和封锁,为出兵海湾和武力解决海湾危机创造了条件。1990年1月9日,美国国务卿贝克与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在日内瓦谈判的失败,进一步促使布什下定决心以武力解决海湾危机。规定的期限过后,伊拉克仍无撤军迹象。布什立即宣布:取名“沙漠风暴”打击科威特的战斗开始!“沙漠风暴”开始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巴格达进行了大规模的飞机轰炸和导弹发射,打得萨达姆喘不过气来。长达40天的空战之后,布什于2月24日宣布执行“沙漠军刀”——地面进攻作战。这是一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规模最大的地面战争。因双方力量过于悬殊,地面作战行动仅历时100个小时,就以联军获胜而告结束。海湾战争后,布什总统在国际上声望如日中天,在国内声誉也达到顶峰,支持率曾一度高达96%,成为美国半个世纪以来声望最高的在职总统。
  然而,与他得心应手地处理国际事务的辉煌相反,布什在内政上却未采取大的有效举措。他虽曾主持了两个主要的国内政策改革:修订《洁净空气法案》,并通过了《残疾人专用通道》,但是温和的渐进主义观点使他无法在国内事务中提出更广泛的目标。
  毫无疑问,经济问题是布什当政的首要问题,也是最根本的问题。不解决这个根本问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只能越来越落伍。一向以精明老道著称的布什却恰恰在这根本的问题上犯了致命的错误——他不该只顾忙于国外事务而忽视了国内日益严重的经济问题。直到1990年2月,也就是说在他上台1年零1个月之后,布什才比较明确地阐述了他的政府的经济战略,这未免有些太晚了。
  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国民的注意力从国际和平问题转向了国内繁荣问题,人们更关心自己的生活。而此时,里根时代经济政策的恶果却逐渐显露出来。1990年7月,美国在出现了持续90多个月的低速增长之后,又进入了战后第9次经济衰退。虽然海湾战争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某些复苏的迹象,1991年4月美国工业指数开始回升,失业率逐步下降。但这种战争的刺激作用并未持续多久。经济衰退和冷战结束的一起到来,使美国受到双重打击,庞大的赤字和债务缚住了对付衰退的调整,经济发展陷入半个世纪以来最漫长的不景气阶段。出现了“三升高(赤字、债务、失业率升高)、三下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产、竞争力下降)”,正是“凡是该下降的都上升了,凡是该上升的又都下降了”。对于国内经济建设的忽视,使布什经历了政治支持上的大出血:在上次大选中支持共和党的广大中产阶级由于生活水平下降都转而支持民主党,而占美国人口60%的中产阶级,是美国人口结构的主体,他们的政治倾向足以左右大选的结局。民主党利用经济问题把他描绘为一位不关心国内问题的总统。到1992年选举季节时,布什的支持率骤然下降至30%和40%之间。
  政策上的出尔反尔,也使布什在政治上付出了极大的代价。1988年参加总统竞选时,他就一再重申决不加税。在接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时布什说:“国会催促我加税,我会拒绝。然后他们会再催促,我仍拒绝。他们若再催,我就会对他们说‘听我说,决不加税’。”布什这样做是为了使人相信个他是真正的里根派而不是隐蔽的温和派,然而,里根政府当年因减税而造成的累累赤字必将迫使他想方设法增加新税源。1990年,他果真不得不如此行事。经过与国会两党领导人全面谈判后,他同意支持一项增税措施。布什本应向公众解释增税的必要性,但他只是在新闻招待会上轻描淡写地说:“我们不得不接受税收增加这一妥协方案是一个例外,它证明相互谅解是有益的。”言而无信使民众对布什政府的不满情绪陡然上升。
  曾几何时海湾战争的胜利使人们普遍认为布什在1992年竞选连任,将无人与之匹敌,然而,海湾战争虽然为布什带来空前高的“声望”,但也给共和党后来的竞选埋下了失败的种子。海湾战争胜利较长时间内,布什及其共和党同仁们一直盲目乐观,对经济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估计不足,最初认为这是暂时现象,而后虽承认衰退已成为事实,可未能采取有力措施。竞选开始后,经济方面的坏消息接踵而来,使他一直未能摆脱被动的困境。在竞选策略上,共和党不敢面对现实,布什在竞选和辩论中腰杆子不硬,总是设法回避经济问题,使反攻不切要害,抓不住竞选主题,使多数选民从不满发展到失望。在竞选中,布什对民主党对手比尔•;克林顿的个人生活和越战服兵役等问题大做文章,用“信任”和“人品”等问题揭对手之短,转移公众的视线,其结果适得其反,引起选民反感,损害了共和党形象。
  当然,从更广阔的角度看,布什落选还有其国际背景:二次大战后,作为发动和推行冷战的主要超级大国,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已经与国际冷战之间形成一种不可分离的有机结合。冷战结束后,美国整个政治、经济运作体制变得越来越难以适应正在发生迅速转变的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实际需要。1992年大选中选民普遍的“求变”愿望,实质上反映了对“已不适应变革需要”的运作机制的强烈不满。正是在这种国际、国内发生“变革”的大背景下,布什作为“业已过时”的“冷战运作机制”政治代表,在多数选民心目中成了“脱离国内现实”的总统,并且因“已不能适应领导进行变革,重振国内经济”而落选。
  然而,就在人们快从记忆中遗忘乔治•;布什的时候,布什通过他的儿子使自己一家再一次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
  (李月琴)
  比尔·克林顿:“重铸美国”展宏图阿肯色“神童”羽翼丰满
  如日中天的在任总统乔治•;布什遇到了来自南方阿肯色州希望城的“神童”比尔•;克林顿。凭着童年一段特殊经历养成的坚韧性格和几乎与生俱来的政治才干,克林顿准确地把握了冷战结束后公众强烈的变革要求,以“改革”和“重铸美国”的口号和不懈的努力,奏响了入主白宫的凯歌。
  1946年8月19日,一个小生命降临在美国南方阿肯色州希望城的一个平民家庭。呱呱坠地,他就面临着一个残缺不全的世界:3个月前,他的父亲威廉•;杰斐逊•;布莱思第三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4年后母亲改嫁,他随继父姓更名比尔•;克林顿。
  46年后,比尔•;克林顿经历了一场激烈竞争的总统大选。面对因海湾战争胜利而声望如日中天的在任共和党总统乔治•;布什,他凭着童年一段特殊经历养成的坚韧性格和几乎与生俱来的政治才干,准确地把握了冷战结束后公众强烈的变革要求和对国民经济状况的极度不满,提出“改革”、“重铸美国”的口号,一举击败乔治•;布什,不仅自己如愿入主白宫,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第42任总统,而且洗刷了民主党自1980年卡特总统下台以来在野12年的耻辱。随后4年的总统任期,他治国有方,政绩斐然,因而在1996年大选中再奏凯歌,并且改写了富兰克林•;罗斯福以后历任民主党总统竞选连任不果的历史。
  阿肯色“神童”羽翼丰满
  1991年1月15日,阿肯色州首府小石城市中心一座古朴肃穆的旧式建筑物——老州议会大厦,比尔•;克林顿右手轻轻按着他10岁女儿切尔西捧着的《圣经》,庄严宣誓就任他的第五个州长任期。同年10月3日,同样在这个地方,克林顿向欢呼的人们宣布:为了维护“美国理想”,他正式参加本次总统竞选。
  议会大厦周围地区被从四面八方涌到这里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人们挥舞着手中高举的横幅、标语牌、彩旗……一支中学生乐队不停地吹奏乐曲,一个大学生合唱团引吭高歌。搭在议会大厦台阶正前方的记者席上,新闻工作者们举着话筒、摄影机、摄像机忙个不停。有线新闻电视台将这里发生的一切同步实况转播全国。
  克林顿的支持者们相继走上设在大厦台阶上的讲台发表演讲。讲台背后悬挂着12面美国国旗。台阶四周高大的古希腊多立斯式白色圆柱在强烈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最后一名演讲者结束演讲时,克林顿健步走上讲台,朗声发表了历时35分钟的激情演讲。他在讲话中简要回顾了自己过去的经历,概述了今后的目标。他说:
  “诸位以不同的方式,促使我今天来到这里,超越我所热爱的生活和职务,对一项重大的事业做出承诺:维护‘美国理想’,恢复被遗忘的中产阶级的希望,为我们的儿童开拓光明的前途。……12年来,共和党人一直在设法分裂我们——在种族之间制造分裂,所以我们彼此怒目相视,而不是愤恨他们。他们希望我们彼此隔着一条种族分界线怒视对方,而不是掉转头去,眼睛盯着白宫问:为什么我们所有人的收入都在下降?为什么我们全都将失去工作?为什么我们正在丧失未来呢?”
  克林顿强调说,需要采取一种新方针来解决各种老问题,美国对其自身和对世界的看法必须要有一个根本的改变:“如果我们仅仅通过抨击布什,绝对产生不了积极进取的变革。”最后,克林顿指出:“我们需要有全新观念的领袖,致力于变革的领袖,不再陷入政治泥潭不能自拔的领袖,不受旧意识束缚的领袖。这位领袖知道如何改造政府、为人民解决实际问题并得到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我今天竞选美国总统的原因。”
  克林顿的演说得到在场4500多名群众的热烈拥护。人群中不时爆发阵阵掌声和欢呼声。兴奋的人们频频舞动横幅和标语牌高声叫喊。演讲完毕,广场扩音喇叭传出弗利特伍德•;麦克摇滚乐队激昂的歌曲《不要不再想明天》——这是克林顿事先亲自选定的竞选主题曲。
  就这样,比尔•;克林顿竞选美国第42任总统的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
  对于阿肯色这个原先以农业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吸引外资、创办企业而有所起色的“机会州”,建国200多年来还是第一次有人挺身竞选合众国总统。更何况克林顿连续5次出任该州州长,既有政绩,又得民心。当地民众把他视为将给这个州带来新机会和新希望的英雄。
  对于比尔•;克林顿,这是他多年的梦想和追求。如果说其他历任美国总统更多是因为时势造就或顺势而为入主白宫的话,他可是出于孜孜以求的理想。这个出生在位于阿肯色、路易斯安那和得克萨斯三州交界处一个平民家庭的遗腹子,没等降世就开始了他的艰苦人生。他的父亲,一个普通的汽车经销商,因车祸而丧生。他悲痛欲绝的母亲弗吉尼亚•;卡西迪以丈夫的名为他命名。为了谋生,卡西迪不得不将出生不久的小比尔送交经营杂货铺的父母抚养,自己到新奥尔良慈善医院接受麻醉护士培训。4年后,卡西迪改嫁罗杰•;克林顿,接回儿子并让他跟了继父的性,却仍然不能给儿子以幸福的童年。罗杰脾气暴躁且喜欢酗酒,经常将他们母子作为出气的对象拳打脚踢。
  值得庆幸的是,比尔并没有因此而沮丧沉沦不堪教养。他天资聪慧,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更何况在外祖父家中2年受到两位老人谆谆教诲。他们教他计数识字读圣经,告诉他一定要刻苦学习争取好成绩。刚进小学,比尔就表现出同龄儿童罕见的灵性和学习热情。升入中学,他各科学习成绩依然名列前茅,成为全国优等生联合会会员,还参加了全国英才奖学金竞赛,在323名选手中名列第四。他爱好音乐,天生一副优美的男高音嗓子,并且是个出色的萨克斯管乐手,获得过阿肯色州优秀独奏员称号。他思维敏捷能言善辩,对社会问题和国家政治有着浓厚的兴趣。高中时,因为这一切出色表现,克林顿在1963年夏季被推举为阿肯色代表加入“全国青少年团体”。他在“少年州”营地参加了一系列模拟活动,如参加政党、竞争职位、投票选举等。克林顿在选举中获得胜利,作为“少年国”代表前往首都华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