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节
作者:做男人挺好的      更新:2021-04-17 18:26      字数:4750
  宏达旗下唯一的一只基金—— 宏达股票优选发行于2007年1月,正值市场最疯狂上行的阶段性末端,一天的时间便成功募集了八十多个亿。当时市场的主流观点认为大规模基金的运作绩效弱于小规模基金,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状况出发,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在基金经理眼中,A股市场具备投资价值的股票相对有限,规模过大的确会面临着选择上的困难,于是很多基金选择了控制发行规模。宏达初出茅庐,本不想控制规模,无奈已经成为业界不成文的规定,只好照办,首日发行规模突破八十亿后选择了提前结束认购。
  然而,在基金正式运作之后的市场走势却不乐观,上证指数冲高之后很快进入调整,运作几个月大盘跌掉了百分之二十,重新跌回到了两千点一带的位置震荡整理,而在建仓阶段基金经理却过于乐观,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调整。因为2006年底、2007年初的市场几近疯狂,很多基金经理表示,在基金募集结束、开始运作后三五天之内就基本建仓完毕,因为动作稍微慢点儿的话,市场很可能又会在几天之间上涨几百点,这种狂热的局面显然是不理智的。宏达股票优选基金的基金经理同样如此,运作之后大幅建仓,而在指数下跌初期更觉得是千金难买牛回头,迅速提升持股比例。然而此后市场继续下跌,基金已经无法灵活地腾挪。由于对市场判断出现失误,对下跌估计不足,基金仓位过重,导致净值已经连续有两个月的时间低于九毛钱,最低的时候到过八毛四,现在是八毛六,基金份额也从最初的八十五亿份缩水到二十二亿。
  对于市场的这一轮调整,有分析人士称,经过了长期压抑后的宣泄,在股权分置改革全面结束后的全流通市场似乎已经开始显现出后遗症,特别是部分限售股的解禁与类别表决机制的丧失,给市场带来了心理上的抛压。然而,基金经理们交流时普遍认为,其实这不过是短期剧烈爆发之后回归平静而已。看来,牛市的脚步也并非一帆风顺,其间的调整也是剧烈和痛苦的。
  雷胜平在研究员的岗位上待了半年多,体会到了公司面临的困境,同时也看到了领军人物蒯金华的敬业与执著,正是凭借在业界的人脉加上他不知疲倦地奔波于北京和深圳之间,才使得宏达终于拿到了获准发行第二只基金的批文。为了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产品线结构,宏达选择发行一只混合型基金,原来股票优选的基金经理助理被调任新基金的基金经理,雷胜平出人意料地被任命为原来的宏达股票优选基金的基金经理助理,协助基金经理制定投资策略。一时间公司风言风语,连雷胜平自己都听说,很多老研究员向公司管理层表达了他们的不满。这么一个毛头小子怎么能担当如此重任,最后还是蒯金华顶住了任人唯亲的罪名与压力,坚持启用雷胜平。感激之余,雷胜平知道,如果自己不能够有所作为,不但要卷铺盖走人,说不定还要连累师兄。
  与此同时,在雷胜平出任基金经理助理后,蒯金华向宏达股票优选基金的投资团队下了死命令,三个月内将基金净值提高一毛钱以上。
  时年,雷胜平二十七岁。
  (十五)
  雷胜平的思绪总是被电话铃声打断,成功人士的白天是忙碌的,当然夜间也有夜间的忙碌方式,只不过是不同地点、不同内容的忙碌罢了。他再一次从旧时的回忆中回过神来,拿起电话。
  “喂,我是雷胜平。”静下心来,雷胜平暗想自己的重仓股跌停居然引来了这么多关注,电话一个接着一个。
  “雷总,多日不见,别来无恙啊!”电话那边的声音似冷似热,有一丝皮笑肉不笑的味道。
  “你是——”雷胜平感觉有点来者不善。
  “怎么着?雷总,0048已经两个跌停了,你还要守下去吗?就算你想守,恐怕也没多少资金了吧,就算你有资金,你的持有人恐怕也会要求赎回的。”
  “你,你到底是谁?”
  “哎呀,你怎么连老朋友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真是贵人多忘事啊。”
  声音的确有些耳熟,雷胜平的头脑在飞速地思考着,突然一个熟悉的面孔进入了他的脑海,“夏锋!你是夏锋!”
  “哈哈,你终于听出来了!不错,正是鄙人……”
  第四回
  筹长策 少年得志肩承重任
  控业绩 壮士断臂为求生存
  (十六)
  夏锋正是雷胜平进入宏达基金管理公司时的那位基金经理,也是继陈智辉之后雷胜平共事过的第二位基金经理。雷胜平之所以有机会接任夏锋的职位,除了自己的才华外,也和夏锋辞职去读博士腾出了位置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在元丰基金的日子诠释了雷胜平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那么蒯金华的信任和夏锋的退却则成就了雷胜平的才华……
  在雷胜平看来,夏锋的灵气与魄力远不如他的老上司—— 元丰基金的陈智辉。雷胜平离开元丰基金后,陈智辉曾与他有过一次长谈,那次长谈让雷胜平记忆犹新。
  “说实话,我很欣赏你的才华、胆识与主见,” 陈智辉并不吝啬对雷胜平的赞扬,这种赞扬也是发自内心的,“其实你的判断很对,0036的确没什么价值,是一只地地道道的垃圾股,但既然得到了可靠的内幕消息,没有道理不做一次短线的投机。况且三五个交易日后出清这只股票,绝对不可能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既然能够为投资者创造收益,我就应当去做,这并不违背基金管理人的职业道德。”
  雷胜平反驳说这是内幕交易,“基金经理应当凭自己的投资能力创造超额收益,而不是依靠内幕交易。”
  对此,陈智辉淡淡一笑,“这不叫内幕交易,叫信息优势,是机构投资者相对于散户的几个重要优势之一,就是教科书中也是这样写的。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证券市场中,谁能够早一些获得信息,谁就会成为赢家。”
  雷胜平无语,他知道自己的投资经验在陈智辉面前还显得嫩了一些。临别时,陈智辉坦然地祝愿雷胜平在今后的职场上积累经验,假以时日,他一定能够成为一位优秀的基金管理人。
  相比较陈智辉,夏锋显得过于理论化,这个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金融学硕士精通数理金融,痴迷基于所谓价值投资理念的各种估值模型,把相当比例的资产配置在了大盘蓝筹股上。曾在2003年和2006年下半年,大盘蓝筹股有过不错的表现,然而2007年之后,大盘蓝筹股已经明显处于高处不胜寒的位置,估值水平过高,这些周期性的股票进入了阶段性的震荡行情,走势比较平淡。其实每个时期市场总会有不同的热点,把准节奏是一个投资者成功的必备素质。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夏锋并没有像自己的名字那样锋利,而是显得有些迟缓和保守。虽然在调整的市场当中,夏锋跑赢了大势,但由于绝对收益实在太差,在市场上的三百只偏股型基金中排在倒数几十位。雷胜平出任宏达股票优选基金的基金经理助理后,将直接与夏锋谋划全局。
  “现在我们的情况你很清楚,股票配置方面你有什么建议?”在夏锋与雷胜平的第一次正式讨论中,夏锋直接把这个问题抛给了雷胜平。
  “我觉得我们的选股流程过于循规蹈矩,我们的股票池将股本规模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这直接导致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不能进入我们的视野,而事实上很多小盘股票具备很高的投资机会。”
  “这点我承认,在股本规模上我的思路有些保守,其实有些小企业虽然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风险,但自然也孕育着更多的机会。”
  “当然,有一些周期性回暖的大盘股我也不建议斩仓了,虽然一直以来电力股和汽车股包括钢铁股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丰厚的利润,但风水轮流转,我想现在可能是丰收的时候了。”
  “对于有色金属的看法,你是一个怎样的态度?我听蒯总说你当年挖掘过0079,现在经过那么大幅的下跌,估值已经相对比较便宜了。”言必称估值是国内基金经理改不了的习惯。
  “我的意见还是暂时抛空。虽然资源的稀缺性不容置疑,但我觉得商品大牛市是世界经济长周期衰退和中周期繁荣的结果,但历史经验同样显示,当世界经济中周期衰退和长周期衰退同时出现时,国际资源价格的繁荣很可能走向终结。”经过研究员、交易员等不同职位的锻炼,雷胜平已经成熟了很多。
  “你的意思是世界经济增长调整的序幕已经拉开,因此,决定资源价格的最基本动力将会减弱。”夏锋说。
  “对,中国因素始终是基金炒作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但现在看这个因素已经被过分地夸大了。虽然我并不反对罗杰斯关于商品牛市的周期可能持续十七八年,但这个商品大牛市很可能分成两个阶段。当下一个中国和世界经济中周期重新启动,处于工业化高速增长时代的中国以及其他工业化国家仍有可能推动新一轮资源繁荣,但这可能是五六年后的事情,毕竟当前中国经济在放缓。”
  “你的看法很深刻,虽然资源是稀缺的,但终究不能够被过分地夸大。下游企业都死掉了,谁还去消费这些资源呢?对于大宗商品来说,现在既不是商品属性、也不是单纯的金融属性,而是博弈属性,市场是在搏杀。”同样是金融学硕士出身的夏锋对雷胜平的观点颇为赞同,“有色金属股票的反弹将会一次比一次弱,每一次反弹都会是出货的机会。”虽然夏锋的理论知识有余、智慧不足,但令雷胜平感到开心的是,夏锋能够积极地听取自己的意见,这在基金行业中是难能可贵的。
  (十七)
  经过反复地筛选,夏锋和雷胜平重新构筑了股票池,其中有一些类似贵州茅台这样市场颇为熟悉的绩优蓝筹高成长的公司,也有一些盘子较小的股票。其中,雷胜平格外看好0032和0254,两家公司都有着不错的经营业绩,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他对0032这家公司的底细非常熟悉,但对0254的了解基本停留在公开信息上。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这家公司的真实情况,雷胜平准备亲自前往浙江,对这家民企进行实地调研。于淑云听说后觉得是个旅游的好机会,打算请年假与雷胜平同行,雷胜平请示了蒯金华,自然是顺利通过。
  江浙一带山清水秀、风景宜人。0254位于市工业园中,是一家主营精密仪器制造的企业。雷胜平一行下车走进公司大门,不一会儿,公司董秘王春星从办公楼里一路小跑儿出来,“欢迎,欢迎,总算有大机构来关注我们了。”
  雷胜平递上名片,“我们是来学习考察的。”
  “雷经理太客气了,我们做实业的哪里比得了你们资本运作啊,你们是用脑子赚钱,我们只能干点体力活赚钱。”王春星说,“我们这边已经做了准备,在我们的招待所先吃一顿便饭,下午再带你们参观厂房。”
  盛情难却,雷胜平一行随王春星来到了公司招待餐厅。虽然餐厅条件一般,但口味尚可。“我们这里比不了深圳,大家就当忆苦思甜了,来,我先敬诸位一杯。于小姐,你也要干啊!”王春星端起小半杯干红,环顾四周,捎带多瞟了一眼于淑云。
  “谢谢王总的款待。”于淑云皱皱眉头,还是一饮而尽,她知道这种场合不好不给王春星面子。
  0254的车间里,工人们在现代化的生产线上紧张地忙碌着,一切显得井然有序。“我们这套设备是从德国进口的,目前在国际上都是领先水平。”王春星略带几分得意地介绍着。
  “这几年铜价一直比较高,对你们影响比较大吧?”上游生产资料价格高起是雷胜平对这家企业最主要的顾虑。
  “说实话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我们转嫁风险的能力比较强,基本上都能够消化。如果今年铜价回落,还会有意外的惊喜。”
  “王总能不能透露一下,今年的业绩准备做到多少?”
  “保守估计,不会低于一块四。”王春星拍了拍胸脯,“我们企业的资质是很好的,现在十二三块钱的股价实在是太低了。我也奇怪,怎么这些基金、证券公司都看不到我们的价值?就因为我们是民营企业?还是雷经理慧眼识珍珠啊。”
  “王总客气了,但一块四的业绩还不够让市场惊艳,你们的新投产下半年就能创造效益,这是笔可观的收入,我对你们的预测是一块八。”
  “雷经理果然深知我们啊,不错,我们想做到一块八也不成问题,我们做到一块四呢,是为了快点儿摊销固定资产投入,财务上稳健些,也为明年的增长留点余地。”王春星如此说道,“按照我们大股东给管理层的股权激励,只有连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