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7 节
作者:九十八度      更新:2021-04-17 17:43      字数:4752
  环ū取N颐蔷驮诎渡戏杞校薏坏冒炎约阂踩由先ァ?上П。蝗辉绨炎约喝由先チ耍狈饺嗽诒暇褪侨幼约海蝗邮参铩S惺币泊蚨模褪侨幼约撼苑褂玫拇赏耄饩鸵愕苛耍绻拥貌缓茫赏胪T诹顺靥林醒刖投喟朊徽蘖恕?br />
  然后是要等到铃声响了,我们才恋恋不舍回到教室。人在教室里,心神却还在池塘边。从窗子往外望,只有这时,才发现满是什物的池塘是多么的丑陋,又脏又乱让人触目惊心。以致我们几乎要怀疑自己就是这种场面的制造者。而冰面上的什物也一下子失去了刚才的鲜活劲,一件件都笨呆呆地躺在上面,像一些被凌碎了的尸首。
  最后收拾残局的不知得归于冰还是得归于水,或者归于阳光。总之等上完一节课我们再出来,什么什物都不见了,冰已融化,阳光下波光潋滟,池塘恢复了平常的样子。
  但在夜里,寒气袭击我们的时候,就会再次冻住池塘。而我们的一天又会从向池塘扔东西开始。我现在都搞不清,我们那时是在寻找一种纯粹的快乐,还是寻找一种破坏的快乐?而战争带给男人的快乐,是不是同一种类型呢?(2001。7。2)
  回谢宗玉文集'关闭本窗口'
  莽昆仑文学艺术网站
  莲花之死
  ——《故乡雪飘》之六
  作者:谢宗玉
  也是个风雪天,与父亲吵了一架,我跑到了外婆家。我一个人坐在火炉边生闷气。舅们都出去了,外婆在各间房里走来窜去,不知忙个啥。外面风声呜咽,卷起雪粒一阵一阵往门上掼,打得门板爆米花似的响。这时莲花拉开门,从外面走进来。跟着她进来的还有一股风夹雪。我陡然哆嗦一下,就扭过头瞪着她,她神情恍惚,朝我卑微一笑。我气她还不快把门掩上,就没理睬她这种异样的笑。她的笑就冻在唇边眼角,然后像花一样一瓣一瓣地枯萎。
  外婆赶紧走过去把门关上,风雪像被拦腰斩断,那条要横扫一切的尾巴在屋里也就突然静伏下来。莲花一脸苦相地看着外婆,她说:我活不下了……。外婆不看她,还在忙着手里的活计,嘴里却说:你这厮身,竟做出这样的事。现在有什么办法,只能忍啊。我不知她俩在说什么,我也不关心她俩在说什么。我还在生父亲的气,我都十五岁了,父亲还打我耳光。
  然后我听见外婆又对她说:你这厮身,站着干什么,坐下来烤烤火啊。莲花就把身子移过来,站在我对面,想坐又没坐。她重新在脸上开了一朵笑,然后对我说:学校放假了啊?这不是废话,都年关了还不放假?我没答她,抬头又瞟了她一眼。少年人就是这样,一个人得罪了自己,就觉得整个世界都在跟自己过不去。说什么做什么都没个好声相。我感觉莲花浑身颤了一下,迟迟疑疑的身子就没坐下来。她对外婆说:我不坐了,我还是回去……。外婆劝她:别回去了,等过完年再回去。她凄苦地摇摇头,然后推开门,很快消失在风雪之中。我随口问外婆,她出了什么事。外婆敷衍我说,没事。
  但结果还是有事。当晚撑灯时分,她丈夫裹着一脸雪花,气急败坏地闯进外婆家,告诉大家莲花上吊死了。她用一丈白布吊死在一座破庙之中。外婆轻轻地叹了口气,说:这厮身,做事欠考虑……。然后就再没说什么了。
  而我,却陷入了无比的震惊之中。下午莲花消失在风雪中的身影,开始在我眼前絮一般地飘摇……
  后来,我终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莲花偷汉子了。莲花的丈夫外出广州打工,莲花带着她的五个女儿苦巴巴地将就度日。后来村里一个光棍汉田里地里处处帮衬着她。两人不小心就好上了。年关莲花的丈夫回来,得知此事,自然怒不可遏,将莲花连连暴打,百般谩骂。莲花就只好在这个风雪的黄昏悄悄地走了。
  但我却不认为这是事情的本质。潜意识里,我隐约感到莲花是死于我的冷眼之中。莲花既然敢偷汉子,就一定预料到了将来丈夫的暴打。但她没有预料,在这个风雪的黄昏,来寻求温暖的她,遭遇的却是两束冰寒的目光。她求生的芽儿一下子就像被这场风雪劈下的梅蕾,彻底死了。她不知道,这个少年根本不知道她的事情啊。如果那天下午她真在我对面坐下了,她就一定不会去死了……
  莲花是外婆做的媒。平日里她来外婆家走动,待我很好。我喜欢她平时甜美的笑容,我叫她姨。就算她偷了汉子,我也不想她就这样死掉啊。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同时我发现,莫测的命运常常会被一些细微的事物彻底改变,就像真空中悬浮的球体,只要稍微碰撞,就会朝相反的方向射出好远。从此后,对人对己,我都谨慎了许多。(2001。7。3)
  回谢宗玉文集'关闭本窗口'
  莽昆仑文学艺术网站
  一件小事有什么意义
  ——《故乡雪飘》之七
  作者:谢宗玉
  漫天风雪的时候,我就站在窗户前看屋外旋风回雪的样子。禾坪已彻底冻上了,风如一头野兽,在禾坪里东一头西一头地撞着,已经倦伏的雪花,像受惊的小物,又窜飞起来,四散惊逃。风捕不到它们,就在禾坪里追逐,整个禾坪的雪花就全舞起来了……
  我喜欢看着雪花,作无限的幻想。我甚至想跑出去同雪花齐舞。我想,在冰面似的禾坪上迅滑,我的身影一定也像一朵快乐的精灵。但那时一家人正围着团锣烤火,父亲母不会让我出去的。我正犹豫,邻家的大娘突然挑着一担空箩筐从家里出来,战战兢兢走在我家的禾坪上,风扯着她的衣物和头发四处飞扬,雪花围着她像一群飞虫。她的身子摇摇晃晃,终于脚一滑,摔出好远。两个箩筐则像巨大的风篷,随风疾滚。我想也没想,就冲出门外,跑到禾坪,将她扶起。我问她摔着那儿没有,我又说,禾坪都冻上了,我们出出进进也会摔倒的。我扶着她回家,然后再返回将她跑远的箩筐拾回来。我做这些的时候,只想在风雪中多呆一会,来享受与风雪同舞的快乐。我在禾坪里尖叫着,飞旋着,把手伸向天空,同时张开嘴巴,让雪花飞絮般地灌进来,灌进来,让舌头感受着那一片片冰凉的美妙。要不是父亲从窗子里看见了,叫我回家,我还会在禾坪里滑翔很久。
  但我没想到,就这件小事竟使我从小在故乡就德名远扬。第二天风雪停了,邻家的大娘就亲自登门向我父母道谢。几乎把我夸赞上天了,说我小小年纪竟这么懂事,这么冷的天竟肯为她一个老太婆跑到外边。又说我怕她摔得不好意思,还晓得用话安慰她,说别人出出进进也会摔着的。然后她得出结论,小小年纪就有这么好的孝心,日后必成大事,会成为村里最有出息的人。夸得我母亲嘴巴都合不拢。
  大娘的这番话不但是对我的家人说,还逢人便说。然后村里所有人都知道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孩子。然后我自己也以为自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然后我做什么事都有意无意就向着美、善的方向发展。然后我就活成了现在的模样。我不知道我是否可算作村庄最有出息的人?但我知道,在这些年向善的过程中,我的心灵已被淘洗得纯粹如玉。我感谢那件不经意的小事给我带来的一切。(2001。7。4)
  回谢宗玉文集'关闭本窗口'
  莽昆仑文学艺术网站
  什么是家
  ——《故乡雪飘》之八
  作者:谢宗玉
  初雪来临了,雪粒子从檐瓦间蹦跳进来,打得楼板沙沙作响。
  来雪的晚上,母亲的叹息和儿子的兴奋也同时到来。雪停的早晨,母亲拿一个簸箕上楼扫雪,儿子就奔出去与村里其他孩子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忘乎所以。村前村后,快乐的童音喊成一片。母亲忧郁的脸上也就有了一丝欣慰的笑。
  收了笑的母亲依然一脸忧郁。果不其然,雪融之后,寒风寻踪而至。寒风从去年熟悉的门缝里、窗缝里、墙缝里钻进来,一下子就把家里稀薄的温暖掠走了。寒风熟门熟路地把这个家当作了过路凉亭。儿子和女儿开始在夜里冷呀冷呀地哆嗦着叫唤。父亲和母亲就寻来所有的旧纸将来风的隙缝糊住,但寒冷似乎已侵占了这个家的心脏,温暖再也不肯返回。这个家急需一炉不灭的炭火,与寒风营构的寒冷对抗。
  寒风终于也要喘息,天突然放晴,父亲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到十几里外的后山烧一窑木炭回来。母亲闻鸡起床烧饭。一大早,父亲就带着七岁的儿子上路了,留下母亲在家照看三岁的女儿。
  把锋利的柴刀从腰间解下,父亲左劈右砍,杀出一条通向茂林修木的路。伐木声和父亲的吆喝声开始在静日的空山里清脆响起。锋利的柴刀去芜存精,一根根圆木就从父亲的手中递到儿子的稚肩,儿子的任务是将圆木运到窑边。
  山鸟啼归时,父亲回到窑边,发现刚才空旷的窑坪这时已垒成了一堆“柴山”。身强力壮的父亲惊讶的不是刀锋之利,而是儿子稚嫩之肩的负荷能力。父亲心疼地扒开儿子的衣领,虽然隔着几层布衣,儿子的稚肩还是磨得又红又肿。父亲把一口口水吐在儿子肩上,然后用手揉揉。
  父亲赞许的眼神是对儿子劳动的最大赏赐,儿子一时豪情万丈:干脆把火烧起来。受了儿子豪情的引诱,父亲也仿佛回到了奔放的青春,答一句“行!”就将这个年纪应该考虑的事情全抛到了脑后。譬如饥饿来临,天色近晚;又譬如月初夜黑,归路崎岖。
  在寒风中猥琐了十几天的男人终于在劳动中找回了自信。父亲扬刀断木的时候,儿子就将断木运到窑门边。父亲进窑装木的时候,儿子就在四处寻抱烧火的干柴。
  夜幕降临时,父子俩将一切准备就绪。父亲让激动不已的儿子划亮了一根火柴,火柴点燃了熊熊巨火,火焰照亮半壁山岭,也映红了父子俩喜悦的脸庞。火焰在宽大的火洞里呼啸着舔进幽黑的窑口,就像舔进了父子俩寒冷已久的胸膛。再没有什么比在寒冷的冬天点燃一堆大火更让人忘情的了,再没有什么比在寒冷的冬夜保持一场大火更让人专注的了。火光之中,父子俩虔诚的脸庞是一副超然物外的表情,完全已忘记了家中的母亲有怎样一副盼归的心情。
  日头依山岭时,母亲就背着女儿在村口望了又望。早晨母亲没有往父子俩的口袋里塞干粮,就盼他们饿了之后早早回家。母亲知道父亲干起活来就会忘记一切,父亲总要把一件事弄得妥妥贴贴才记得回家的路。母亲已习惯了父亲这副脾气。但今天不同,今天是七岁的儿子第一次承担男人的重活,父亲应该懂得早早地把他带回家。以防他第一次就丧失对劳动的信心和兴趣。但现在日头都落山了,还不见他们的踪影,母亲的心开始被一种说不出的情绪揪着悬吊起来。惶惶然的母亲对自己说,做饭吧,也许做好了饭他们就回来了。但母亲把晚饭做好后,父子俩依然没有回来,而黑夜却来到了村庄,伴随黑夜而来的还有轻微的寒风和凉凉的湿气。寒风在檐角边呜咽,像一支不祥的唢呐曲,母亲的脔心一跳一跳的在胸腔里舂米。这么黑的夜,这样陡削的山路,让第一次出远门的儿子怎么回家呀?母亲再也没法在家呆了,给熟睡的女儿掖好被角,母亲寻了一盏手电出门了。
  母亲心慌意乱地匆匆上山。母亲的手电光在黑沉沉的夜色里萤光般渺小。每一丛摇晃的灌木都让母亲的心惊惊乍乍,每一只窜飞的山禽都让母亲的魂纷纷扬扬。而母亲的希望总是在手电光照清路前黑影的一刹那间,一次次破灭。
  山路多歧,母亲就选择父亲最熟稔的路走。母亲以为凭借自己的直觉就能找到父子俩。母亲就这样翻山越岭,像一只母兽寻着亲人的气味一路而来。
  母亲循路前行时,山坳窑口火洞里的大火依然熊熊。只是烧火的只有父亲了,又倦又饿的儿子像只猫咪偎依在父亲脚下睡着了。火光映照着他甜甜的睡脸,温暖营造他甜美的梦乡。在梦中,儿子看见自己捧着一团巨大无比的火送到母亲手中,那时的母亲是一脸神采奕奕的笑。
  不靠理性指引,无路可走成了母亲最后的归宿。站在林茂木深的山中,孤独、恐惧、担心、委屈一齐朝母亲袭来,母亲这才发现自己竟是一个人独处黑夜荒山之中。惊恐无比的母亲突然从喉咙里喊一句:根生——,根生哎——!
  空山夜静,母亲的呼喊像林间响箭直射夜空,群山为之应鸣,“生——哎——!”声音如涛似潮,重重滚过群山,渐遥渐远渐无。母亲把自己吓呆了,她没想到空山回音声势会如此浩大!一声呼喊,几乎将整个山林惊醒。一林子夜鸟都扑楞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