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7 节
作者:理性的思索      更新:2021-04-06 04:11      字数:4778
  内樽急负昧寺穑俊?br />
  “还在讨论。”萧敬回答。
  柳乘风点点头,他心里知道,这种诏书最是紧要,一点都不简单,里头的用词必须反复的讨论和斟酌,一点点都不能有失误。再加上大臣们还要讨论大行皇帝谥号的问题,要准备新皇帝登基,此时也顾不上这里了。
  他重新将目光落在萧敬身上,此时萧敬想必也有些慌了,虽然此前他曾经历过这样的事,可是毕竟已经过去十几年,再加上当时的时候,至少身为太子的朱佑樘还能镇定自若的主宰一切,可是现在太子朱厚照却完全靠不住,眼下也只能和柳乘风来商量了。
  萧敬道:“楚王殿下愿意出面帮衬便好。”
  二人说了几句话,随即便把大太监们分派了出去,过不了多久,先帝的遗骸便收敛入椁,宫中的人全部戴了孝服,一应的器具也都准备停当,百官们闻讯也纷纷到了大殿,柳乘风带着几个太监出现在殿中,朱厚照虽然哭的死去活来,却还是照着柳乘风的吩咐一齐来了,柳乘风亲自搀扶朱厚照坐上了御椅,随即便有太监将遗诏颁放了一遍,文武百官纷纷泣不成声,只是这哭泣是真是伪,却只有自己知道,这一哭,朱厚照反而心乱了,柳乘风这时候朗声道:“大行皇帝不幸归于五行,今已传位于太子,诸公何不跪拜新君,以尽君臣之义。”
  文武百官们纷纷拜倒在地,柳乘风亦是跪在了朱厚照的脚下,一齐道:“微臣见过皇帝陛下,吾皇万岁。”
  游戏规则就是如此,先皇帝逝去,新皇帝就必须及早登基,国不可一日无君,登基大典只怕也要继续进行了。
  朱厚照看了柳乘风一眼,才觉得心里安定了一些,他期期艾艾的道:“都……都平身吧,本宫……朕今日心情不好,大行……大行皇帝归于五行,朕甚是悲痛,国丧应立即报出去,好教天下人持服戴孝,丧事期间,不得燃放烟花,不得嫁娶,不得摆酒宴……”
  这些话都是柳乘风此前教他说的,朱厚照此时已是心乱如麻,又看了柳乘风一眼,才道:“原本新君登基,该当大赦天下,大赦之事,还要内阁拟出个章程来,除谋逆、杀人重罪之外,其余流放、刺配的囚犯能都要酌情斟免责罚。”
  朱厚照说到这里,悲痛难制的道:“本……朕乏了,要回内宫去侍奉母后,诸公在这少待。”
  众人一起三呼万岁,一番不清不楚有头没尾的话,却是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历经了近十六年的弘治朝终于进入了尾声,而此时正是十二月,也就是说,过了这十二月,新的年号就要确定,大明朝又正式步入了一个转折点。
  这个转折对于殿中所有人都息息相关,满朝的大臣今日见了新皇上的表面,心里纷纷摇头,都觉得和当年大行皇帝承继大统时实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大行皇帝刚刚登基,便镇定自若,铲除掉了前朝的奸臣和阉党,又大肆的驱赶掉了宫中的术士,一下子就给人一种阴霾一扫而空的气象,可是现在的朱厚照呢,朱厚照登基的年龄未必比大行皇帝小多少,可是看他举止,实在让人有些担心。
  不过担心归担心,大家还是升腾起了一丝希望,对于这些人来说,丧失君王的哀痛是短暂的,犹如白驹过隙一般,一转而逝,而现在他们在思考的,却是在这个新的皇帝之下,自己应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这时候,一个太监步入了大殿,朗声道:“太后有懿旨……”
  众人听了,又俱都打起了精神,这太监口里说是太后懿旨,其实不然,因为太后这个时候不可能颁发懿旨,唯一的可能就是这封旨意是早就预先写好的,而真正传达旨意的人是大行皇帝,大行皇帝只不过是在自己死后,用太后的名义来传递自己的最后一道命令而已。
  众人心里猜测定了,大致都已经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又是纷纷拜倒在地,纷纷道:“臣等接旨意。”
  太监朗声道:“大明皇太后张氏,诏曰:大厦将倾,必有独木撑,国家危难,自有忠臣义士挺身而出,成王羸弱,于是周公辅政,此后昭帝幼冲,霍光辅之。而今大行皇帝崩,太子年幼,特敕内阁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辅政,上承皇命,下安黎民……”
  这一道懿旨出来,几乎所有人都不由雀跃起来,辅政……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至少在这几年里,朝廷将继续维持运转,一切的政令如往常一样,还是出自内阁,至于新皇帝,眼下只需观政即可,新皇帝距离成年还有一年的时间,这一年的时间就足够了,至少足够所有人有个缓冲的时间。
  有了这辅政的名义,内阁自此之后,又将要如日中天了……
  第八百六十二章:国丧
  一般情况之下,大明朝极少有辅政的大臣出现,其实在历史之中,正德继位并没有特意设立辅政大臣,之所以如此,其实就是朱佑樘心思的改变。
  历史中的正德,并无政见可言,可以说他继位的时候就是一张白纸,可是现在在柳乘风的鼓动之下,已经有了自己的成见。
  朱佑樘希望后世的皇帝不偏不倚,笃信商贾,则大臣离心离德,所以在这一点上,他对朱厚照是极为不放心的。
  自己儿子是什么性子,朱佑樘又怎么会不知道,他若是喜欢某些人,便会把自己的心都剜出来,正是因为有这个担忧,所有朱佑樘才命内阁辅政,以防有变。
  这是对文官集团的一种妥协,而这种妥协,显然也收到了很大的效果,至少殿中所有人都像吃了一颗定心丸,有内阁三位大学士主政,大家暂时不必有什么后顾之忧。
  对于这份辅政的圣旨,柳乘风倒没有反对的意思,他当然清楚皇上的心思,其实他自己也知道,内阁出来辅政,这天下就没有动荡的可能,他们都是四平八稳的人,是士人中的精英,对士人这个阶层,柳乘风虽然有些看不顺眼,看不惯他们的骄横,看不惯他们拉虎皮,看不惯他们一个个把自己的尾巴翘上天去,甚至厌恶他们口上冠冕堂皇肚中男盗女娼,可是有一点柳乘风却是知道,这天下永远离不开这些人,想要长治久安,就绝对离不开他们。
  太祖皇帝深恨这些士人,对他们又打又杀,动辄就是剥皮充草,可是即便是如此,还不是必须依靠着他们,来维持天下的稳定。
  柳乘风还不至于有太祖那般对士人的深仇大恨,毕竟士人们虽然让柳乘风看不惯,虽然有利益冲突,可还没有到不死不休的地步。而太祖皇帝就不同了,太祖皇帝起于草莽,受尽了士人的气,满怀着深仇大恨,连太祖皇帝都对他们无可奈何,柳乘风还能如何?
  商贾是致富的手段,士人是长治久安的保证,这一点柳乘风还是分得清,商不能治国,士不能经商,这才是最长久之道。
  所以对这份圣旨柳乘风泰然处之,他随新皇帝朱厚照又回了后宫。此时在正心殿里,张皇后孤零零的坐着,身边的太监和宫人乱作一团,她也恍然不觉,仿佛所有的事都和自己没有了关系,所有的人在她面前都没有了生命,她唯一关注的那个生命已经变成了冰冷的尸首,也即将成为腐肉枯骨,此时的她,在这个世间,又有什么可以令她有喜怒哀乐,令她滋生无数情感的呢?
  一个时辰前的张皇后,和一个时辰后的张太后已经不同了,不只是称谓和地位上的不同,而是整个人有了最本质的区别。
  她的神色漠然,没有丝毫的生气,她只是呆呆坐着,从前她呆坐的时候,是在谋划未来。可是现在她呆坐的时候,永远都只会追忆过去。追忆过去那个人,追忆那个她甘愿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出来,与他朝夕相伴,誓言永不分离的那个男人。
  人是走了,归于五行,天人两隔,张太后的心里这个人却永远都不会走,他会一直存在,永远永远。
  此时的张皇后已经收敛了眼中的泪水,泪流干了,伤心到了极致,反而镇定起来。
  只是这镇定实在有些可怕,以至于过往的太监和宫人都是蹑手蹑脚,不敢发出一点生息。
  朱厚照和柳乘风一起进了殿,柳乘风见太康公主不在,心里在暗暗想,不知她现在如何了,待会儿得去瞧瞧她。
  “母后……”朱厚照跪在地上,哽咽的道。
  张太后这才略略回过了些神,有些茫然的看了朱厚照一眼,随即才恢复了些生气,道:“厚照来了,外朝那边如何?”
  朱厚照道:“幸亏有柳师傅帮衬,才没有出什么差错,一切安好,请母后放心,母后身体疲惫,还是先去歇一歇吧。”
  张太后淡漠的笑了,这笑容很是勉强,毫无生气的道:“不必,不必,哀家……哀家撑的住,该来的总是要来,总是要来的……”她连说了两次总是要来,满是哀色,她只是想不到来的这么快,只是想不到原来自己以为已经做好了承受的准备,可是真正时候到了的时候,却是这般抵不住噩耗,她又累又倦又乏,可是此时此刻,这些感受对她来说一丁点都不重要,太不重要了,可是她想要的却再也不会回来,永远不会。
  张太后又将目光落在柳乘风身上,道:“柳乘风,辛苦了你,太子年幼暗弱,许多事都得你帮衬着,你若是乏了就在宫中歇下,这几日都留宿在宫中吧,不必有什么避讳,也没什么好避讳的。”
  柳乘风听张皇后的声音,心里也难受的很,忙道:“儿臣遵旨。”
  张太后又道:“还有,你迟些再离京,等到皇上下葬之后,谥号定下来再说,眼下这个时候,哀家和皇帝都需要你,大行皇帝曾说,丧事一切从简,哀家却不能按着他说的办,还是隆重一些的好,该花销的要花销,他苦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啊。”
  说到这里的时候,张太后便有眩晕的感觉,她又想起了往事,往事之中,那个和自己朝夕相伴的男人,何尝没有做过许多承诺,想要陪着张太后去游玩,想要歇十天半月好好陪着她,可是这个承诺永远不会兑现了,他总是会陷入各种各样的问题之中,他废寝忘食的去把这些问题解决,以至于忘掉了身边的人,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喜好和欲望,他就是这么个人,这么个让人恼、让人恨,可又让人觉得伟大,让人不禁对他生出敬佩。
  张太后又是出了会儿神,她抬起眼,看到了洞开的窗格外头,那一排排的树木枝叶凋零,看到那冬日里特有的万物萧条,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将来和这些凋零的枝叶和那萧条万物一般,再不会有丝毫的色泽和光彩,她这次真正的倦了,不是疲倦,而是一种对生灵的厌倦,她眼皮子微微抬起,目光落在朱厚照身上,道:“厚照,记着,不要去学你的父皇,母后不求你做圣君,母后不求,你好好的过自己的安生日子,过好自己。”
  她目光又落在柳乘风身上:“你现在已经贵为藩王,承天之命主宰一方,藩国虽小,却也有自己的宗庙,可是哀家以后再难见到你了,再难见到太康公主了,你记着,无论你和太康在哪里,哀家都希望你们平平安安,都希望你们和和美美,善待太康公主,善待她,不要教失望,她也是苦命人,苦命哪……”
  说罢,她起身离座,道:“你们各忙各自的去吧,哀……哀家再去看一眼,看最后一眼。”
  她说罢举步,向着寝卧缓步而去。
  她的脚步很是轻浮,仿佛一阵风就能将她吹倒,可是若是往深里去看她的背影,便是感觉到从这孤零零的后背所传递出来的一种感觉——孤寂。
  一种难掩的孤寂,她蒙上了自己的眼睛,堵住了自己的口鼻,塞上了自己的耳朵,从此之后,她只会活在自己的世界,只有她和他的世界,外界的事务,显然她已经一点都提不起了兴致。
  朱厚照仍跪在那里,头磕在地上低声呜咽,柳乘风上去搀扶起他,正色道:“陛下,大行皇帝将所有的希望都倾注于陛下身上,大行皇帝临死前并无痛楚,他亦不希望陛下伤痛。”
  朱厚照哭哭啼啼的道:“一切都和做梦一样,就像是做梦一样,本……朕到现在还不相信,还不相信父皇已经不在了,可……可是……可是父皇真的已经不在了,朕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朕宁愿不做这个皇帝,也期望父皇能继续留在人世,这劳什子皇帝,朕不稀罕。”
  柳乘风苦笑,朱厚照的心性还是太幼稚了,若是寻常人家的孩子倒也没什么,可是身为新皇,却说这番话,若是教外人听了去,又不知有多寒心。尤其是对士人们看来,皇帝之位是神圣的,他代表着亿兆臣民,代表着权利的延续,皇帝不是权利而是义务,岂是你说不稀罕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