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节
作者:生在秋天      更新:2021-04-06 03:57      字数:4742
  徒弟给第二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剪得太短。”徒弟无语。
  师傅笑着解释:“头发短使您显得精神、朴实、厚道,让人感到亲切。”顾客听了,欣喜而去。
  徒弟给第三位顾客理完发,顾客一边交钱一边笑道:“花时间挺长的。”徒弟无语。
  师傅笑着解释:“为‘首脑’多花点时间很有必要,您没听说:进门苍头秀士,出门白面书生?”顾客听罢,大笑而去。
  徒弟给第四位顾客理完发,顾客一边付款一边笑道:“动作挺利索,20分钟就解决问题。”徒弟不知所措,沉默不语。
  师傅笑着抢答:“如今,时间就是金钱,‘顶上功夫’速战速决,为您赢得了时间和金钱,您何乐而不为?”顾客听了,欢笑告辞。
  晚上打烊。徒弟怯怯地问师傅:“您为什么处处替我说话?反过来,我没一次做对过。”
  师傅宽厚地笑道:“不错,每一件事都包含这两重性,有对有错,有利有弊。我之所以在顾客面前鼓励你,作用有二:对顾客来说,是讨人家喜欢,因为谁都爱听吉言:对你而言,既是鼓励又是鞭策,因为万事开头难,我希望你以后把活做得更加漂亮。”
  徒弟很受感动,从此,他越发刻苦学艺。日复一日,徒弟的技艺日益精湛。
  如果有人对你的行为不满,不要着急,你完全可以像上面那位师傅一样改变自己所处的不利局面。
  2、将计就计摆脱尴尬
  在与人沟通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尴尬就是口误了。人在紧张的场合最容易冲口而出而讲错话,经验不足的人碰到这种情况,往往懊恼不已,心慌意乱,越发紧张,接下去的表现更为糟糕。有些年轻人发觉自己讲错话后会沉默或伸伸舌头,这些都不是成熟的表现。但其实,如果补救措施采取得当,你不仅不会尴尬,反而会使自己的话漂亮无比。当然,这需要你的灵活应变能力。
  某次婚宴上,大家都争着向新人祝福。一位女士对这对新人说:“走过了恋爱的季节,就步入了婚姻的漫漫旅途。感情的世界时常需要润滑,你们现在就好比一对新机器……”其实她本来想说的是“新枝丫”,却说错了,大家愣在那里。这对新人更是把脸拉得老长。那位女士发觉说错了,马上镇静下来,略一思索,不慌不忙的补充一句:“以经过了磨合期”,此言一出,大家都拍手称赞。这位女士继而又深情地说道:“新郎新娘,祝愿你们永远沐浴在爱的春风里。”大厅里掌声雷动,一对新人早已笑若桃花了。
  有一次,某著名教授演讲时,把“中国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误说成了“一年比一年差”,“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在举座惊愕之际,教授不动声色,不紧不慢的接上一句:“难道真是这样吗?不,大量事实驳倒了这种谬论。”真是化腐朽为神奇,副教授的应变能力,在紧要关头发挥了作用。
  摆脱困境,全凭说话智慧(2)
  某位中年女演员穿着一件黑缎子面料制作的旗袍参加一个舞会,人们都对她赞不绝口。只有一位心憨的姑娘说了一句:“穿这件旗袍老多了。”刚一出口,便觉失言,她从容的补上一句:“真的,大街上穿这样的旗袍的老多了,真漂亮。”果然,后面的话使女演员十分高兴。汉语的特点是一个词或字有很多的意思,所以利用这个特点,可以将说错的话形成另外一种解释。这里姑娘聪明机智的把人显得“老多了”的意思偷换成了穿这件旗袍的人有很多,既挽回了败局,又间接称赞了对方很时髦,可谓聪明机智。
  某女主持人在音乐晚会上讲到:“尊敬的各位来宾,下面我们将欣赏到多次获得国际比赛大奖的世界著名作曲家贝托罗先生用小提琴为我们演奏几首美妙的乐曲。”“可我根本不是什么小提琴家,”贝托罗不好意思的小声对女主持人说“我是钢琴家。”“女士们、先生们,”主持人连忙又说:“不巧,小提琴家把琴忘在家里了,因此,他决定改为用钢琴弹奏几支钢琴曲。这个机会难得,请大家鼓掌欢迎。”听众席上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同样是将计就计,具体实施的时候又各不相同。上面四个故事,采用的方法分别是“将错就错”、“转移目标”、“偷梁换柱”、“顺势转接”。其最终目的都是在错误的话已经说出口的时候巧妙地将错误话继续下去,最后达到纠错的目的。其高妙之处在于能够不动声色地改变说话的情境,使听者不由自主的转移原先的思路,顺着说者的思路前进,从而避免因口误所造成的尴尬。你学会了吗?
  3、幽默自嘲消除误会
  误会是任何人都难以避免的事情,有的误会事出有因,有的误会实属偶然,但无论如何,误会总是不可避免。至于如何处理误会,人们的方式也各不相同,结果也自然有好有坏――误会本身并不一定是坏事,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却可能后患无穷。遭遇误会的时候,语言将会再次让你看到它的巨大力量。
  某大学的新生寝室里,刚刚入校的新生,都在七嘴八舌地争排座次。老七心直口快,与老八争执了半天,见比自己稍小几日的老八终于垫底了,便开玩笑说道:“好啦。你排在最末,是咱们寝室的宝贝疙瘩,你又姓王,以后就叫你‘疙瘩王’啦。”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个老八长了满脸的粉刺,正为这些“痘痘”烦恼不已,每日战“痘”不止。老七这话简直就是戳人家伤疤,老八焉能不恼?顿时脸色就下来了。老七见自己无意之间引来了风波,心中懊悔不已,表面上却不急不恼,揽镜自顾道:“‘蜷在两腮分,依在耳翼间,迷人全在一点点’。唉,老八,我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老八听了,不禁哑然失笑,火气全消。原来,老七也长了一脸的“痘痘”,他巧妙地把话题引到了自己身上,避免了一场风波。
  有一次,苏联中英电视台女播音员列昂节耶娃向观众介绍一种摔不碎的玻璃杯,几次试镜都很顺利。不巧,正式播出时,杯子竟摔得粉碎。她当时目瞪口呆,如果想不出好办法的话必然要出洋相了。结果,列昂节耶娃镇定地说:“看来发明这种玻璃杯的人没有考虑我的力气”幽默的语言,一下子使自己摆脱了窘境。并化解了杯子不结实的误会。
  棘手话题,善于巧妙化解(1)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不愿意回答甚至可能很尴尬、受到刁难的问题,这时,我们的表达技巧和反应能力以及心理素质就成为成功回答问题的关键。如何在面临各种问题时把握分寸,滴水不漏,又让对方感到满意呢?名人们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跟媒体打交道经验丰富的他们,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有一次在梁朝伟出席的某活动上,记者又问起他和刘嘉玲的关系:“在北京《无间道》的首映式上,你和刘嘉玲非常亲密,我们想知道,你们什么时候能走上红地毯呢?”
  这个问题虽然公众非常关心,可毕竟是个人隐私,梁朝伟不好回答,于是他说:“我们在人民大会堂的首映式上,就已经走过红地毯了啊。”
  人民大会堂走地毯当然不比婚礼上的红地毯,然而梁朝伟偷换了两个红地毯的含义,回答无懈可击。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勇夺金牌,一名外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他:“亚洲人在短跑上一直是一个弱势,许多人怀疑你的成绩的真实性,认为可能是服用了查不出来的兴奋剂,请问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刘翔盯着对方,略加思索,从容地回答道:“贵国的医学一向比中国发达,服用兴奋剂的历史比中国悠久很多,如果有这种药,你们的运动员一定用过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你们就算服用了兴奋剂,也没有进世界前三。”一番话把这位记者噎得满脸通红,哑口无言。刘翔机智的回击赢得了在场中外人士的尊重和钦佩。
  1944年3月25日,富兰克林?罗斯福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先锋论坛》报的一位记者采访这位第32任总统,就他连任总统之事问他有何感想。罗斯福笑而不答,请记者吃一片三明治。记者觉得这是殊荣,很快就吃下去了。罗斯福又请他吃第三片,记者受宠若惊,虽然肚子已不需要了,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吃下去了。这时,罗斯福微笑着说:“现在已经不用回答您的提问了,因为您已经有了亲身的感受。”
  在总统候选人的提名过程中,肯尼迪的年轻和孩子般的外表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不利条件。众议院发言人萨姆?雷伯恩就是攻击肯尼迪乳臭未干的几个民主党领导人之一。肯尼迪哈哈一笑,把问题抛到一边,说:“萨姆?雷伯恩可能认为我年轻。不过对一位已是78岁的人来说,他眼中的大部分人都年轻。”
  以上各例中的回答各有千秋,都是用滴水不漏的语言回答了刁难的问题。当然,要达到他们这样运用语言的程度,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实践和锻炼。但是总结关键的一点,面对刁难,他们都有一个平稳的心态,一个娱乐的心态,而不是心胸狭隘,暴跳如雷。
  现实中,也许情况总会与这里讲的有很大出入,世事无常嘛。因此我们就需要发挥自己的能力,灵活机智,在棘手的话题落到你的身上时,如打太极般,与之周旋。太极中的借力打力、避实就虚都是很不错的方法。下面总结几个常用方法:
  1、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在交谈中,有人或善意或恶意得向你发难,把你推向窘境,这时就需要应变。这种应变,难就难在既要解决这个问题,又不能失礼。
  一次,一家英国电视台采访梁晓声,现场拍摄采访的过程。采访者是个老练的英国人,他走到梁晓声面前说:”下一个问题,请您做到毫不迟疑地回答,最好只用简短一两个字,如“是”与“否”来回答。梁晓声点头认可。
  棘手话题,善于巧妙化解(2)
  遮镜板啪的一声响,话筒立即伸到梁晓声面前,记者问“没有文化大革命,可能也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你们看来究竟是好还是坏呢?”
  梁晓声一怔,提问竟如此之刁,他灵机一动,立即发问:“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著名的作家,那么您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好是坏?”
  回答的如此巧妙,使英国记者为之一愣,摄像机立即停止了拍摄。梁晓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转败为胜。这个应变就是短短的一瞬间,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有一次在一个小型的联欢会上,观众席上有一个观众问赵本山:“听说你在全国笑星中出场费比较高,一场要一万块,是吗?”
  这个问题让人为难:如果做出肯定的回答,一定会给赵本山本人造成很多不便;要是否定,很难有人相信。赵本山说:“您的问题问得很突然。请问你在哪里工作?”
  “我在大连一个电器经销公司。”那位观众说。
  “你们经营什么产品?”赵本山问。
  “录像机、电视机、录音机……”
  “一台录像机要多少钱?”
  “4000元。”
  “那有人给你400你卖吗?”
  “那当然不能卖。价格是根据产品的价值确定的。”
  “那就对了。演员的价格是由观众决定的。”
  经过这番诱导,赵本山既回避了正面回答问题,又没有答非所问,使得交际气氛非常和谐轻松。如果赵本山拒绝回答,或者一本正经地说“请您不要问收入等隐私问题”,那可能把气氛搞僵,自己还会给观众留下不爽快的印象。
  法拉第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他常常百折不挠地做一些表面上和社会生活并不相关的科学实验。当法拉第最初发现电磁感应原理的时候,有人冷嘲热讽地问他:“这个原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呢?”
  法拉第马上反问对方:“刚生下来的婴儿有什么用呢?”
  对方听后,哑口无言。
  这三个例子都是没有采用正面回答,都是把对方置于同等境地从而让其哑口无言的典范。下一次,遇到难以回答的棘手问题时,你不妨一试。
  2、模糊语言很管用
  在一些不必要、不可能或不便于把话说得太实太死的时候,利用“模糊”语言让你的表意更有“弹性”。生活中还有一类问题,也是我们怎么回答都不对的,面对这样的问题,聪明的人通常会想办法巧妙地避开。
  北宋王安石的儿子王元泽幼年时,有一位客人知其不辨同笼的獐和鹿,却故意问他“哪一头是獐,那一头是鹿。王元泽不慌不忙,沉着答道:“獐旁边的那头是鹿,鹿旁边的那头是獐。王元泽年虽年幼,却知道模糊语言的作用。却机智的用模糊语言为自己解了围,显示了他的应变能力。
  3、避实就虚的学问
  为了保全自己的某种利益,你可以设法避开这类难于应付的问题。有时候为了照顾自己的面子,你也要学会避开别人的提问。如中国的太极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