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作者:雨霖铃      更新:2021-03-27 20:57      字数:4846
  (关于叙述方式的正确应用,这个baidu一下就好了,这是语文的基础,我就暂不转述了,容日后再表)
  有些小说作家有他擅长惯用的写作手法
  如黄易,他的文笔虽然不算高明,通常以“虎躯一震”来威慑敌人,但他的小说擅长用电影手法来表达,看他的书,很容易联想到高手对决的精彩画面,以及“覆雨翻云”的香艳场景;而古龙的小说,则有些意识流手法了,不停的牵动着你的思想,一步一步往前走;倪匡惯以第一人称、日记体手法来叙述故事,作品通常以日记形式来讲述“我”所面临的悬案,一步步揭开谜底。 而金庸写作手法与他的文笔文风叙述方式一样,和他的笔名一样都是那么的“庸”,这“庸”是中庸的“庸”,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可以说是大雅若俗,大巧若拙,看似平常,实则绚烂。
  那么,怎么样才算恰当呢?
  一言蔽之,对故事情节可看性有提升作用,与小说题材类型契合度高,就是恰当的文笔,文风,叙述方式,写作手法……
  例如充满悬疑的故事情节,常运用倒叙为主(以事件结局为前)的叙述方式,一步一步,揭示事件的起因;你的小说如果还是幽默类型,那么就要以幽默的文风去写,字里行间要充满幽默细胞,你喜欢用平叙的方式来写小说,几个人物几条线并行着写,那么建议你用第三人称手法……如果你还有一流的文笔,那就再好不过了。
  问:如何提高文笔?(编号:020401)
  楼心月:
  下面我隆重的讲一下文笔
  曾经有几位年轻的作者,让我评一下他们的小说。我看完之后,说“无语”,他们问我,“我有什么不足?应该怎么提高?”
  我一时语塞,思来想去,该如何教他们,从何教起?因为他们连最基本的汉语语法都会犯错,逻辑混乱,字词时常乱用,文章如流水帐。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我找到了答案,和他们说:“……你们真要想提高自己的文笔,复习小学语文吧。”
  我记得这些基本的汉语语法,用字用词的准确性,词性、修辞手法都是从小学语文开始教的。或许那时候大家还年幼无知,不知道学基础的重要性,有的孩子忽视了它,因此造成现在基础薄弱,错漏百出的后果。
  基础的重要性,犹如房子奠基,房屋外表搞得再华丽,下面根基不稳,风一吹就倒,地一震就塌。
  很多人本末倒置,只修表不修里,须知,学什么都要先从基础学起,才能学得更好。
  提高文笔,首先得准确的应用字、词、成语、有时还包括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原创就更得学了),准确运用汉语语法。
  对一些不确定含义的字,词,成语等,可以查一下在线词典,baidu一下。汉语语法,修辞也是baidu一下就有了,如再不懂,又得上语文课了。
  文笔的三要素:
  一则准确,二则生动,三则流畅。
  关于“准确”,就不再絮叨了,最基本的要素。
  关于生动
  所谓生动,并不是说,你的词汇丰富就生动了。公式化的去套用词汇,非但不生动,反而生硬。
  写什么,你脑海就里要浮现什么,自己先去感受一番你脑海里的“世界”,把它用最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
  比如你浮现出一个画面:下雨了,一男一女,他们同撑一把伞在雨中行走。
  很显然,上面这句话谈不上文笔,只能说语法正确。
  画面很笼统,对吧?接下来你要把画面具体化。
  首先雨大不大?(挺大)
  你要让读者去从哪个角度看这对男女?(背影)
  两人什么关系?有什么举动?(恋人,亲密)
  走在什么地方,路面什么情况?(巷子里,湿滑)
  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小巷中,有一对男女,同撑着一柄浅蓝色小伞,在湿滑的路面上蹑足而行。那男的一手撑伞,一手搂住女人肩头,只将半个身子探进伞内,另半边却任凭风吹雨淋,湿漉漉的衣服紧贴着后背。
  只有画面具体化了,读者才能如亲眼所见,有代入感。
  关于用心写
  文字本是无生命的,需要你给它注入活力,而关键则是用心去写。
  你只有用心去写,才能打动自己,先打动了自己的文章,才能打动你的读者。
  听听能感动你的音乐,合着那些旋律、节奏而下笔;想想曾经让你动情的场景,激活内心深处的情感,没有情感的文字,是很难去感染人的。文字充满真实、细腻的感情,读者才更能投入到你的小说中去,设想一下,“初恋”的人是多么的投入,因为用情太深,对不?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一些方法是可以让你的文笔生动起来。
  比如用上比喻 比拟 夸张等修辞手法。
  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它用一个人对一种事物(已知或熟知)的感知去感受另一种事物。或更生动、形象、贴切,或增强气势、美感、情感等。
  最常见的:他胖得象头猪,我们都知道猪是很胖的;她美得象朵花。我们都知道花是美的;他痛苦的如丧考*,死了父母是无比痛苦的。
  名作中的比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瀑布比喻成天上泻下的银河,增加了美感,增强了气势);“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把白头发比喻成秋霜,增添了凄美与悲情)。
  比拟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把汪伦和他的深情厚谊比作桃花潭水,既美又富有意境,耐人寻味。
  方文山因一首青花瓷的填词而享誉歌坛,,“帘外芭蕉惹骤雨 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这个“惹”字拟人,生动,当时被媒体捧了很久。
  夸张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头发真长)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眼力真好)
  修辞手法就不一一细说了,希望大家重温一下,用好它们,让你的文字“活”起来。
  关于流畅
  读起来一气呵成,朗朗上口,甚至悦耳动听,就是流畅的文章。流畅文章最经典的代表,就是“诗词歌赋”了。
  写好一段文字后,你自己读一读,有什么感觉,如果一口气读完要岔气,读起来生涩拗口,更谈不上韵律,那么肯定不是好文章。
  写好文章的窍门,换种通俗易记的说法,就是:
  “看着好看,读着好听,想着入迷。”
  看着好看:文章字词优美,表意精确。
  读着好听:一气呵成,朗朗上口,韵律十足。
  想着入迷:看文章,犹如身临其境。
  如《望庐山瀑布》,《望岳》就达到了这种境界。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无论看着,读着,想着都是气势磅礴,令人神游宇内,何其壮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令人胸襟开阔,仔细品味,意境深远。
  如果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老找古诗作例子?因为它们是汉语文化真正的精粹。
  最后还有一个提高文笔的方法,那就是反复研读那些经典小说,比如有的人反复看黄易的书,其文笔风格也接近黄易,“虎躯一震,香肩微耸”等等词汇,运用的熟稔无比,这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本文来自中国作者素材库,原文地址:zzsck
  问:如何做好人物刻画?(编号:0205)
  楼心月:要做好人物刻画,最好先做人物设定。人物刻画务必遵循你的人物设定。
  讲人设时我们说过,角色主要根据情节需要来安排。你也可以为你心目中很有“造型”的人物去设计故事情节。
  这就意味着,不是只有人物围绕着情节转,情节照样也可以围绕着人物转。
  第一点:人物只有在故事情节中才能显示出其真正的魅力。
  下面我们多拿《三国演义》来举例,该书是“人物刻画”功力的上乘之作。
  设想,不把诸葛亮放到三国的战场和政坛之中,怎么能显示出他近乎妖的能力?难道我们看他在自己家里面饭吃得有多香?睡觉睡到自然醒?
  看过三国,我们都对“温酒斩华雄”这段故事情节印象深刻。我想,历史上的华雄肯定没有这么倒霉,作者安排这么一出,无非是为了显示关云长的盖世武功,华雄只不过是一介武夫,反正都要死的,不如成全了关二爷的英名。
  我们再列举一下小说三国演义的一些著名情节,都是历史上没有的事,作者编出来,一来,增加故事的精彩;二来,加深人物刻画。
  “舌战群儒”:诸葛亮成为最佳辩手。
  “草船借箭”: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智谋无双。
  “蒋干中计”:周瑜老谋深算,把老同学和曹操一块当猴耍。
  “喝断长板桥”:张飞练过狮子吼?太猛了!
  当然,三国演义是一本古代历史小说,古代小说我们都知道,多少带有些玄幻色彩,如果你现在这么写历史小说,恐怕读者会觉着你人物设定不合理。
  第二点:刻画人物的思想观,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出自出师表;不过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也是这样的形象),忠臣。
  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奸雄。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德”也好,关羽的“忠义”也好,都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杨康被父辈们寄于厚望,指望后人能一雪“靖康之耻”,当个民族英雄,金庸认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上述人物的所作所为皆不脱离其思想观:如诸葛亮临终时还为蜀国出谋划策;曹操全凭自己的猜疑,就错杀吕伯奢全家,以及神医华佗;刘备携民渡江,关羽千里走单骑;……
  若问“小说中人物没有人生观、价值观等行不行?”那这样的角色与行尸走肉有何区别?或者,你的小说是在玩小孩子过家家?
  注:小说中人物的亲情,友情,爱情的刻画都属于此类。
  第三点:人物特征的刻画
  人物特征刻画并不局限于面部,外貌的描写,重要的是突出人物的特点。
  人物的特征,包括外貌、出身、社会地位、言行习惯(如口头禅,怪癖)等。
  以三国演义为例。
  刘备:由于以前贩过草鞋,草席,出身低微,便一直被其对手抓住痛脚,每每与他叫阵,就骂他“卖履小儿”,“织席编履之夫”。外貌特点,“两耳垂肩,双手过膝”,因此也常被对手侮辱,称为“大耳贼”。特色装备,“双股剑”。
  张飞:张飞与人打架之前,都会自报家门,如“我乃‘玄武将军’燕人张飞,三姓家奴拿命来!”,于是读者印象深刻,一提到张飞就会联想到“燕人”。这就是张飞的出身。外貌方面,“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典型的猛将形象。特色装备,“丈八蛇矛”。
  关羽:“丹凤眼,美髯公,面如重枣”,真是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后世也称“红脸关公”。 虽然关羽也曾做过小贩,卖过枣,但由于他一出道就“温酒斩华雄”,一鸣惊人,为他积累了好名望。后来更是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还有谁敢小看他。特色装备,“赤兔马,青龙偃月刀”。
  诸葛亮:曾隐居村野,故曾被对手辱骂为“诸葛村夫”,关于诸葛亮,我们记得最清楚的就不是他的容貌、身高,而是他飘然若仙的装扮,“羽扇纶巾”,这也是他的特色装备。
  三国演义以对人物特征的夸张描写,人物自报家门,其他角色对该人物起“绰号”或“雅号”等各种方式,加强人物特征的刻画。
  人的记忆力有限,读者记住的可能是你刻画的比较突出的,某一方面人物特征,因此,对于人物特征,切忌泛写,泛写特征,等于没有特征。
  第四点:人物代入感方面的刻画
  要说三国中的代入感:
  诸葛亮运筹帷幄,举世无双的智谋;关云长的盖世武功,忠义双全;赵子龙的勇武和忠心不二,单枪匹马,百万军中三进三出,独闯曹营……
  这些都是让读者十分倾慕的角色,看了三国演义,哪个读者不想成为(代入)他们那样的英才,英雄?!
  这是精神上的代入感,这种代入感,是很让读者受用的。实际上并不是说人物平凡真实,如读者生活中的人物,才有代入感。现实生活中,也许看你书的读者是个懦夫,但他的理想是何尝不是成为一个人人景仰的大英雄,也许他考试经常不及格,但他何尝不想上清华北大,何尝不想做比尔。盖茨、巴菲特。
  另外切忌人物脸谱化,别把好坏全部写在“脸上”,好人不要尽善尽美,坏人也不一定十恶不赦。人性本来就是矛盾的,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每个人都有天使与魔鬼的思想,关键是哪种思想在内心占主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