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07 节
作者: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26 22:57      字数:4696
  这个身命得自於父母,我们的慧命得自於老师,一个人两条命,千经万论佛在处处指归我们孝亲尊师。
  印光大师在《文钞》里说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今天孝敬的念头生不起来,原因在哪里?原因是无知,不懂这个道理;虽然听说,很模糊,不透彻;尤其我们没有把它付诸於行动,所以很难体会。如果我们能认真努力去做,在做的当中会体会到,你做得愈多体会得愈多,你做得愈深你体会得愈深。从来没有把它放在心上,天天听经,天天读经,也是枉然,当然不能体会,这个道理在此地。在现前这个时代,能不能帮助别人是另外一回事情,我们也不会把它放在心上,放在心上著相了,对自己的损害太大了,绝不放在心上。
  前天何云居士告诉我,他说我们这边出的净宗学会会讯,《佛陀教育》这个刊物,对於我们在此地教学弘法的活动都没有报导,他觉得这是不应该的。我听了无所谓,报也好、不报也好,与我都不相干。我们只把自己本分事情做好,求的是心地清净;活一天,帮助自己,也帮助别人。佛教导我们三轮体空,丝毫不沾染,我们往生才有指望。我们求的是这个,我们不求世间名闻利养,不求世人恭敬。但是我们也一定帮助世间人明了伦理,我们常讲佛教给我们什么?教三桩事情:教我们明了人与人的关系(伦理的关系),教导我们人与自然环境万物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这我常讲。
  我们称扬父母,我们称扬佛陀,我们称扬老师,不仅是表我们自己一点孝敬,提醒社会大众,让他们也能够觉悟明白孝亲尊师重要。我们默默的在做,希望时间久了能够唤醒,用意在此地。我们教室、课堂,甚至於寝室,为什么把父母、把老师的相片都挂在那个地方?当然对自己念念不忘,不敢忘记父母、老师的教诲,同时也做一个样子给别人看看,人不可以忘本,这是根本。我们身体的根本是父母,我们懂得这一点佛法的根本是老师,不是老师苦心教导,我们怎么会懂?决定不可以我现在懂得一点,老师就不要了,忘恩负义。一切以为是自己的发明,自己真实智慧的流露,这个错了,这是自欺欺人。世间一些没有开智慧的愚人,是被你欺骗得团团转,诸佛菩萨、天地善神看到你,你在造极大的罪业,将来前途苦不堪言!
  佛菩萨种种示现都是救护,我们供养佛菩萨的形像,这形像就是救护我们,让我们看到佛菩萨的形像,听到佛菩萨的名号,要发心向他学习,他怎么教我们,我们就认真努力向他学,这就不辜负佛菩萨了。自己有过,有过要知道忏悔。我们决定不可以轻视一些造作罪业的人,造五逆十恶罪的,只要他忏悔,他就能得度;不知道忏悔,不肯认错,那就决定堕落无疑。在经典里面,在古德传记里面,我们看到造作恶业,最后回头忏悔而得度的人,这个例子很多。经典里面讲的阿闍世王,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五逆罪他都造了;杀父亲,害母亲,跟提婆达多串通,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坏事干尽了,堕无间大地狱的罪业,这是我们真正想不到,临命终时忏悔,他还念佛往生。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他是上品中生。所以我们对於造作恶业的人不敢轻视,说不定他一忏悔,将来往生的位子比我们高,将来作佛比我们早,我们怎么敢轻慢?所以对一切众生要生真诚的恭敬心。
  我们在前几天此地报纸上看到,梵谛冈天主教的教皇对全世界的人发露忏悔,这是我们学佛人的好榜样。自己做错事情,敢公开跟大家说「我错了」,求上帝赦免,改过自新,这是善人。中国古圣先贤常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最怕的就是不好意思说自己过失,为了自己面子把罪隐藏起来,装著做好事,这个人必堕地狱。自己做错事情要承认,公开的承认,公开的认错,这个人前途不可限量。所以梵谛冈的教皇我们眼目当中他是菩萨,菩萨示现教导世人知过能改,有罪晓得忏悔。中国人特别爱面子,做错了死都不承认,甘心情愿到地狱去受苦、去受罪,他也不承认他的过失,愚痴到极处!
  我们读这一节经文,怎样学习,怎样在自己日常生活修持当中落实,比什么都重要。从哪里做起?一定要从自己本身做起,用本身去影响周边环境大众;但是也不要有这个念头,有这个念头你就是攀缘。只要自己认真努力,依教奉行,自自然然的影响,这是真实的。有意去影响别人是假的,为什么?有意,这个心就已经污染,就已经不平等,我比你高,你不如我,我影响你,你就不平等了,就错了。一切只顾自己做,自自然然会影响别人,这才能收到效果。只要自己有丝毫作意,你就错了;纵有效果,效果不大。
  毗沙门天王是从这个法门修行证果的,『解脱』就是证果。可见得法门确实是无量无边,一味慈悲心救护一切恶众生,也能圆成佛道。用这个法门,把自己自私自利、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干净,这成佛道,性德圆满的流露,我们从这里体会学习就很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九六卷)  2000/4/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96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夜叉王长行,第二句:
  【自在音夜叉王,得普观察众生方便救护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提示,「智观悲救,救苦护善,不滞空有,故云方便」,言语虽然不多,把意思都说出来了。天王的德号叫『自在音』,我们能够想像得到,这是以音声为佛事,也就是以音声作为教化众生最重要的工具。他得的法门就是他所修学的,很值得我们做参考。
  『普观察』,重要这个字在「普」,普是清净观、平等观,不清净、不平等就不普。「普观」是对於法界一切众生,最重要是用平等心,这是真实智慧,所以清凉在注子里面讲智慧之观。智的反面就是情,我们讲感情、情识,智是觉,情是迷。相宗讲修行的枢纽,说是转识成智,怎么样能够把情识转变成智慧,这就成功了。情识是凡夫,智慧是圣人,转识成智,我们平常讲的三转,这三个全都转过来了;转恶为善,智是善,情识是恶;转迷为悟,智是觉悟,情识是迷;转凡成圣,情识是凡,智是圣。说一个转识成智,三个都转过来了,佛陀教化众生的目的圆满达到了。我们今天的麻烦就是在情识放不下,不但做凡夫,做一个天天造作罪业的凡夫,你说这怎么得了!
  佛陀教学的方式,首先为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真相,目的何在?非常明显,让我们转迷为悟。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真相不了解,这是迷。不了解才产生情识,情识是什么东西?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是从迷里头产生的。果然觉悟之后,这个观念就没有了,不再执著,不再分别,知道妄想分别执著是空的。《金刚般若经》上讲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个心是什么?心岂不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吗?不可得!外面的境界,五欲六尘,幻化的,不是真的。因缘所生法,没有自体,万法皆空,无所有。外面境界无所有,里面三心不可得,你的情识怎么会发生?自然就没有了。
  真实智慧不是从外面学来的,是自性般若智慧自然就流露出来了,真智,这样自己才自度,入解脱门。入解脱门的意思,永远脱离妄想分别执著,永远脱离对十法界依正庄严之迷惑,这叫解脱。解脱之后的境界大自在,《般若心经》里面我们读到「观自在菩萨」,这个菩萨是观自在菩萨,「普观察众生」,用的是观,跟观世音菩萨用的是同样的方法。所以在大乘佛法里面,行门的纲要是作观,观照、照住、照见,三层功夫。我们凡夫错用了心,凡夫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面,观没有了。凡夫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落在心意识里头,第六意识分别,第七末那执著,第八阿赖耶落印象,薰习成种,这是凡夫永远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的第一个因素,我们错在这里。佛菩萨用观,观是什么?不分别;就是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分别不用第六识,没有执著不用第七识,不落印象不用第八识,离心意识叫观。禅宗非常重视,教你参究的时候,「离心意识参」,如果用心意识就不叫参。
  我们世间人不离心意识,叫「研究」,研究是用心意识。佛法里面叫「参究」,不用心意识。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们今天讲「参」,还是用心意识;换句话说,名叫「参」,实际上还是研究。真正离心意识才是「参」,参的结果是开悟,智慧现前;要是用心意识的结果,结果还是落在妄想分别执著;这是说明佛法跟世法哪里不一样,这是不一样的地方。那个不一样的结果就有很大的悬殊,用心意识的结果,决定不能超越六道轮回,这你用心意识,六道轮回用心意识,是错得太离谱了。如果用心意识,心意识接近性德,也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有,很淡薄,可以脱离六道轮回,不能超越十法界。
  完全不用心意识,相宗所谓「转识成智」,转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是分别,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诸位要晓得,什么叫「妙观察」?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没有分别,就是「妙观察」。什么样子?就像镜子照外面的境界相一样,用心如镜。镜子照外面境界照得很清楚,一点都没有漏掉,它决定没有分别。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确实没有分别,这才是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那妙了。
  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第七识执著,他不执著了。相宗经论跟我们说,第七识有四个基本的执著,头一个是我见,执著有个「我」。这种执著,实在说是属於抽象的,决定不是实在的。无我,他以为有个我。我们现在看看哪个凡夫不执著有我?低级的凡夫执著身是我,高级的凡夫他说身不是我,灵魂是我;精神这部分是我,物质的身体不是我,高级凡夫;他有个「我」的观念,这都叫身见。第二个执著是爱欲,贪瞋痴里面的贪爱,很严重;第三个执著是我慢,慢属於瞋恚;第四个我痴。你们想想这话什么意思?岂不就是身见再加上个贪瞋痴,所以这叫三毒。贪瞋痴从哪里来的?都是从我执上发生的;如果没有我,贪瞋痴就没有著落了。
  佛法为什么说你起心动念一切为自己就是恶,为什么这样说?为自己有什么不好?为自己有什么过失?为自己就是过失,最大的过失,根本的过失。哪一个不为我?这就知道了,所有六道众生就是这个错误执著,他才堕落在六道;他要没有这个执著,他就不在六道了!你找不到他,他跟你不一样了。六道里面众生都有我执,我们要清楚。谁没有我?佛没有我,菩萨没有我。何以知道他们没有我?《金刚经》上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不是菩萨。可见得菩萨决定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佛菩萨无我。我们要想作菩萨、作佛,一定要无我才行,有我就不行。诸位要晓得,有我是迷,有我是不觉,有我是错了,无我就对了,无我是智慧,真实智慧。
  可是大乘经上又说过,「常、乐、我、净」,有我。这个「我」,字没有改,一样的念法,一样的写法,可是意思完全不一样。「常乐我净」的「我」是真我,宗门里面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是真我。我们今天执著的这个我是假我,根本没有的,你必须把假我舍掉,真我才现前。假的不能离开,真的永远不能现前,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要体会得这一个事实真相。
  我们从哪里学起?我常常勉励同学,放下自私自利,我们从这儿下手。诸佛菩萨教给我们,因为我们有自私自利的念头,有自私自利的行为,所以我们生活不自在,障碍多、困难多。我们生活在烦恼里头,日夜不离忧悲苦恼,我们过这样的生活!这个生活过得很冤枉,过得很苦,什么原因造成的?自私自利造成的。我们想离苦得乐,自私自利是一切苦恼的根源,你把这个根拔掉了,永远离苦。如何得乐?得乐要修善,把自私自利的念头转变为利益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你就得乐,你就得大自在。决定不要再为自己想,从这个地方可以入佛法之门;要不舍弃自私自利,佛法的门虽然多、虽然大,你入不进去,没有你的分。
  我们在这个地方要深深的体会得,要把这个事情看清楚、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