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2 节
作者: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26 22:56      字数:4680
  助你觉悟。样样都帮助你,里头有一个主要的一条。如果是样样都帮助,没有般若波罗蜜,那就不是佛法,是世法;里面有一条般若波罗蜜在里面,那就是佛法。所以无论是布施供养,持戒守法,忍辱精进,念念行行都充满了高度的智慧,我们现在人所说的高度的艺术。表现在事相上是高度艺术,内在里面是真实智慧,这是诸佛菩萨教化众生的善巧方便,我们要学,我们要懂,我们要会,就能得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这是我们在讲席里头常常说,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这是三种利益。最小的利益转恶为善,为什么说这个利益最小?这个利益不能出六道,但是决定不堕三恶道,决定得人天福报。在人天两道里面,也不受恶报,能得福报。
  善、恶的标准,大小乘经论里面普遍都在宣扬十善业道,这是标准;十善的反面就是十恶。十条不多,可是每一条里面义理甚深无尽,事相广大无边,我们要认真去修学,愈学你就愈能够往深广处体会,你不做你体会不到,你要认真去做,这里头才有领悟,我们一般人讲开智慧。
  「不杀生」,不但不杀众生,凡是令一切众生生烦恼都包括在其中,众生因我而生烦恼,我就有罪过了,我就错了。所以经教当中佛常说,「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什么人叫一切众生生烦恼?魔,魔恼害众生。所以我们自己要常常反省,我是佛还是魔?我们今天讲学佛,到底是学佛还是在学魔?如果众生因我生烦恼,我是在学魔,不是在学佛。如果我是在学佛,决定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众生喜欢跟我在一起,在一起他快乐,我们是学的佛。如果令一切众生跟我在一起他生烦恼,他不快乐,那我行的是魔道,不是佛道。学佛、修行要在这些地方用功,这一条我们真的要是会了,得的利益无比殊胜。
  《十善业道经》里面,跟我们讲得十种利益。这十种利益也可以略说说,我们晓得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才肯真干,不晓得好处怎么肯真干?第一条是「於诸众生普施无畏」,这就是六度里头第一条布施波罗蜜,真正持不杀生戒,修不杀生的善法。第二「常於众生起大慈心」,这是我们现在讲的爱心,能与一切众生,有情、无情,六根接触到之后,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爱心,这是真诚的爱心,清净平等的爱心,不是感情冲动。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如是,所以为什么一切众生愿意亲近佛菩萨,我们今天讲起心动念,现在外国人讲磁场,你感受好。第三「永断一切瞋恚习气」,不但瞋恚没有了,瞋恚的习气都没有了,只有爱心,没有瞋恚。即使遇到冤家,我们常讲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对他都是一片真诚的慈爱,没有一丝毫的瞋恚,性德圆满的流露,烦恼消除干干净净。
  第四个好处「没有病苦」,第五个好处「长寿」。诸位在新加坡,你们看到许哲居士,她活了一百零一岁,身体状况还像三、四十岁人一样,什么原因?原因就在此地,她一生处事待人接物,只有爱心,没有瞋恚,一生没有发过脾气,没有怨恨过一个人,健康长寿。第六,佛说他为「诸佛赞叹,天龙善神拥护」。第七「常无恶梦」;他心善,怎么会有恶梦?只有快乐,没有烦恼。第八,「宿世的冤家、冤业自自然然化解」。第九,他「没有恶道的恐怖」,他自己很清楚、很明白,就像许哲居士讲的前途一片光明,决定不会堕三恶道。第十「命终生天」;他不求生天也生天,如果是求生净土决定得生。他需不需要念佛?不需要。为什么?他心已经是佛心,行已经是佛行,还要念什么?想到极乐世界去,决定阿弥陀佛来接引,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不偷盗」,佛菩萨做出这个榜样给我们看,做出这个果报来给我们看,让我们看了羡慕,让我们看了深信不疑,要发心去效法,我们从这个地方觉悟过来,清醒过来了。不偷盗,凡是世出世间有主物,这个东西有主的,没有得到主人同意,我们把它拿来了,都叫做偷盗,所以偷盗的意思很广很广。主人这个东西放在此地,我们把它拿到别的房间,也叫犯偷盗罪。为什么?有主之物,他东西不见了,你虽然没有把它拿去,你把它移动地方都不可以。所以我们要尊重物主,没有得到他同意,决定不可以拿。偷盗这个戒很微细、很广大、很难持,所以为什么持戒的人,能得诸佛护念,能得龙天善神尊敬拥护,真是善人!这个善是以这个为标准的。
  佛在经上常常称赞的善男子、善女人,我们是不是善男子、善女人?它有标准的。这个我们讲经的时候讲过很多次,最低标准就是十善,净业三福里面「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佛在经上讲善男子、善女人最低的标准。如果你没有做到,佛经上所称赞的,没有你的分。从这个标准再提升,再加上「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就比这个高了,小乘善。第一条是人天的善男子、善女人,第二那是声闻、缘觉里面的善男子、善女人,最后提升到菩萨,大乘菩萨,那又要加上「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大乘里面的善男子、善女人。我们读了经,想一想自己是哪一个标准,要认真努力去争取,使我们自己善心善愿善行达到佛所讲的标准,於是佛经里面所说的境界就是自己的境界,佛经里面所说的殊胜功德利益,我们真的就得到了。所以读经不明这些道理怎么行?
  十善前面五条跟五戒相彷佛,我们要做。决定不犯偷盗戒,我们自己再缺乏,也不干偷盗的事情,也不可以侵占别人的。佛给我们说,财物是从布施这个因而得来的,我们物质生活欠缺、生活困难,是过去生中在这方面修得少。怎样补救?多修布施这个行法。我们少财就多修财布施;我们缺少聪明智慧,多修法布施;身体不健康,常常有病,多修无畏布施。你肯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你自然就得殊胜果报。佛在经上讲,你能够持不偷盗这一条,你得十种可保信法。第一条,你的物质生活决定没有缺乏,无论遇到什么灾难,你的福报不会减少;为什么?因为你持不偷盗的戒,所以别人也不能够夺取你的东西,你的东西也不会散失。第二、你得到许多人的爱护。第三、我们现在讲的社会歧视,你不会被人歧视。第四、你得到十方一切大众的赞叹。第五、你不会忧虑损害。你得到这么多好处!第六、善名流布,我们现在讲的社会大众对你赞美。第七、处众无畏,大庭广众之下,你能够恰如其分的与大众相处。第八、身心安乐,辩才无碍。第九、你的心里面常常有帮助别人的念头。第十、命终生天。持十戒,每一条后面最后一句,都是得生天的福报。这是讲世间善人,不一定是学佛的,学佛的人决定求生净土。不学佛的人果报在天上,因为他欲没有断,所以多半都是生欲界天,而是以生忉利天最多。
  犯偷盗,麻烦可大了,灾难可就多了。世出世间谚语常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人到世间来投胎,这讲六道里头,佛给我们说「人生酬业」;又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们这一生的际遇、生活状况是果报,果怎么来的?前生所造的。从我们这一生遭遇、受用,就知道我前生做的是什么;你要想来世如何?那你就想到你这一生当中做的是什么。这一生当中我们起心动念一切造作,这是因,修的是因,来生一定得果报。我们这一生的因殊胜,来生的果就殊胜;这一生做不善的因,来生哪有善果?杀生、偷盗是极端的不善!
  欺骗众生是偷盗,欺骗国家是更严重的偷盗。怎么说欺骗国家?漏税,现在人所谓钻法律的漏洞。逃税、漏税这是偷盗国家的,这个罪极重。国家的财物是整个国民税收;换句话说,你是偷一国的人,一国的人都是你的债主,你说你麻烦大不大?你偷一个人的东西将来要还,来生要还债,还一个人的;你偷一国的人,可麻烦了,你怎么能还得清?佛门里面的东西更麻烦,因为佛门它没有界限,虚空法界所有出家人都有一份,所以佛在大乘经论里面常讲,你犯五逆十恶之罪,佛还有办法救你,你偷常住物,三世一切诸佛都没有办法救你。可是我们今天把常住物真的是看轻了,谁知道这个东西这么严重?我们常常犯这些过失,这是无知。正是《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没人告诉你,不晓得这个道理,不知道这种报应的可怕!四众弟子们以恭敬心来供养,供养常住,你怎么可以盗常住物?一分一毫一厘,我们在常住要爱惜常住,决定不可以浪费。
  在古时候,世尊在世的时候,充其量不过是盗取一点食物,因为出家人没有东西,三衣一钵,手上也不持金钱,顶多是吃的东西。托钵,每个人出去托钵,他出去托钵托得一些好东西,充其量不过如此,果报就不思议了。从前托钵,每个人托回来的,绝对不是说托回来你自己吃,那就错了;每一个人出去托,托回来之后统统放在一起、混合在一起,然后大家拿来吃,这是平等法。不是说你托得好你吃,他托的这一钵差一点他吃,这就不平等了。所以托钵不是在路上吃,回来之后合在一起,再分而食之,这佛家的平等法。
  我们看到《安世高传记》里面,记载的'共+阝'亭湖龙王那个故事,那是真的不是假的。龙王前世是安世高的同学,很好的同参道友,就是在托钵的时候,有的时候托的东西不好,心里就不高兴。今天出去托钵的时候,人家供养得很差,饭菜很差,心里面就一念不高兴,就这么一个业因堕落到畜生道。但是他有福,他是个讲经的法师,「明经好施」,喜欢布施,又通宗通教,所以在畜生道里面就当了龙王。人家到他的庙里面去问他事情非常灵验,为什么灵?因为过去生中明经,他有智慧,所以他很灵。拜他的人很多,供养得很多,是从前他喜欢布施,他得的福报。所以他有财富,他有聪明智慧,落在畜生道!我们今天想想,我们今天在经教、在布施供养德行上不如他,我们的瞋恚,我们心地不平,超过他太多了,我们将来到哪一道去?不必问,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由此可知,在修学过程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稍稍一点不如意,稍稍一点瞋恚不平,谁吃亏?自己堕恶道,与别人不相干!我恨那个人,那个人不会堕恶道,我堕恶道。我恨他,他也恨我,两个人一同堕恶道;我恨他,他不恨我,我堕恶道,他不堕恶道。这些道理与事实真相,我们都要搞清楚、搞明白。
  佛教给我们,这世间是怎么回事情?「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间从哪里来的?从我们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有没有「人」,有没有「我」?给你讲真话,无人亦无我,都是从自己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善恶业因果报全在一念之间,你一念是佛,我们常讲念佛,念佛不是口里念,念佛是念头。你这一念是佛的念头,什么是佛的念头?大地所有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这是念佛。我们以普贤行愿对待一切众生,普贤菩萨教的十个纲领,礼敬、称赞、供养,十愿里头最重要的这三条,对人对事要用这个态度,对自己忏悔业障,这是只见自己过,不见世间过,这是普贤行。遇到善知识决定没有嫉妒,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哪里会有嫉妒障碍?这样的存心是佛心,这种念头是佛愿,这种行为是佛行,这叫真念佛。
  心是佛,念头是佛,行为是佛,看到山河大地、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化现的。化现做什么?化现度我这个众生。只有我一个是凡夫、是众生,这在《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诸位明显看到。这是大乘修学的榜样,凡夫众生就是我自己一个,除我自己之外,全是诸佛如来化现的。顺境是诸佛如来化现的,教我在顺境里不起贪爱;逆境也是诸佛如来化现的,教我在这里面不起瞋恚。所以我学佛、学菩萨应该怎么学?顺境、逆境,善人、恶人,平等恭敬,平等称赞,平等供养;我自己,忏除业障。这是大乘修学,谁懂得?谁肯干?懂得的人就觉悟了,肯干的人是菩萨,他就不是凡夫,他在行菩萨道,他真正学佛。
  十善里面,第三条是「不邪淫」。因为十善是给社会广大群众学习的,这不是对出家比丘。在十法界,广大群众都有配偶,所以十善跟五戒里面都是讲不邪淫。配偶之外有淫欲的行为,这是邪行,这叫犯戒,那就是恶作。不邪淫,得四种智所赞法:第一、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