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0 节
作者: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26 22:54      字数:4680
  磺兄谏桓龆疾宦N颐墙裉焓伦霾坏剑遣荒苊挥行脑福⑿奈磺兄谏瘢饩褪欠⒊煞鹬浮7鹄忠馕榭辗ń缫磺兄谏瘢尢跫姆瘛⑽匏降姆瘢竦南钅恳惨惶醵疾宦鸺宜驳拇笤猜馐侵罘鹌腥7彩欠⒄庋牡娜耍飧鋈司褪欠鹜樱褪瞧腥N颐窃诰鄣敝锌吹剑鹌腥鞠钟谝磺胁煌淖迦骸⒉煌淖謇啵镀彰牌贰防锩嫠档娜Γσ允裁瓷淼枚龋鹌腥褪鞠质裁瓷矸郑运的信嫌住⒏餍懈饕担灰嬲⒄飧鲈福歉鋈司褪欠穑褪瞧腥N壹堑迷诮蚕锩嬖补酱危泄ブ芏骼醋芾硎欠稹⑹瞧腥匏叫摹⑽尢跫嗣穹瘢遣痪褪侵谏薇呤脑付嚷穑空饩褪恰镀彰牌贰防锩嫠驳模σ栽坠偕矶枚龋聪衷坠偕矶捣ǎσ允裁瓷淼枚染拖质裁瓷怼7鹌腥挥幸欢ǖ纳硐啵参抻卸ǚ伤担涂茨阈牧康拇笮 D阏飧鲂牧课桓龉胰嗣穹瘢∑腥晃⌒榭毡榉ń缫磺兄谏瘢笃腥豢杉么笃腥⑿∑腥涂茨愕男牧看笮。惴竦姆段Т笮 7鸬男牧看螅颐且Хā⒁埃感陌椋恐苌辰纭梗飧龌安豢梢员涑煽谕缝涫怠B涫担颐切兴淙蛔霾坏剑颐堑脑复锏搅耍形霾坏健N颐墙裉斓母1ā⒛芰苡邢蓿挥邪旆ㄎ榭辗ń缫磺兄谏瘢颐堑男牡搅耍颐堑脑傅搅耍庖彩窃猜Φ隆?br />
  能力我们不断向上提升,提升一级我们服务的范围就扩大一层,念念为众生;为佛法,佛法还是为众生。我们今天工作岗位是佛法,所以为佛法就是为众生。如果是一般,我们随便举一个例子来说,他是经商的,一切为商业,那是佛法,商业的目的何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经商不是为利益自己,是为了利益社会、利益人民,这是商人菩萨,菩萨示现商人的身分。凡圣的差别就在此地,凡夫一切为自利,菩萨一切为利他。我们今天披上袈裟,我们的事业是佛法,一切为佛法,这是我们这个行业。如果从事这个行业,为的是名闻利养,为自利,这是凡夫,不是菩萨。披上袈裟还是凡夫,还是搞轮回,轮回心造轮回业。如果菩萨示现商人,他经商牟利,但是为繁荣社会、利益众生,他经商那是佛法、那是菩萨,他是以菩提心,他所造的是菩萨业。我的话就说到此地,其余诸位可以类推。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事业,只要是为人民、为社会、为众生的,菩萨业,菩提心,菩萨行。天天在这里研究佛经,讲经说法,如果是为自利,是轮回心,还是造的轮回业,与佛法不相干。诸位要懂得,佛法不是局限在形式,用形式来看佛法,你完全看错了。以为披上袈裟,天天在念佛,这是出世间的事业,世间各行各业、男女老少,他们是凡夫,我们这个眼睛有了问题。世间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不知道有多少菩萨在里面,我们没留意,没看出来。同样的,披上袈裟,天天握著经卷,在这里造轮回事业的人也不少。
  这个大愿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你这个心发了,怎样把你的心愿落实?尤其要效法佛菩萨「清净大愿」。清净两个字重要,如果没有清净这两个字,前面这一句「如来行」,你连边都沾不上。怎样做到清净?要把烦恼断尽,你的愿就是清净愿,你的行就是清净行。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都是《华严经》上说的,《圆觉经》上也讲。本来成佛,我们现在为什么搞成这个样子?我们要把这个病根找到。病根就是烦恼,就是二障,经论里面所讲的二障,就是烦恼障、所知障,我们受这两种害。烦恼障是贪瞋痴慢、自私自利,这是我们清净心、本性里原来没有的。本性里头,本来有的是无量智慧、无量德能,那是本有的;妄想分别执著本来没有。可是现在本来有的好像都没有了,本来没有的似乎是现在太多了,所以才有第二愿「烦恼无尽誓愿断」。无尽无量无边的烦恼要知道,真心本性里头根本就不存在,根本就没有。诸佛菩萨他们跟我们差别在哪里?人家用真心,人家用本性,所以他没有烦恼,没有是非人我,没有贪瞋痴慢,没有自私自利,这是佛菩萨,这是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我们本来也是如此,现在搞成这个样子,佛给我们说,我们迷了。被什么迷了?被自私自利迷了。以为自私自利是好事,哪里晓得这是坏事,不是好事!明白这些道理,了解事实真相的人,太少了。
  《无量寿经》上佛说得好,对於我们这些迷惑颠倒的众生,佛很同情,也原谅我们,为什么?先人没有好好的教我们。我们不可能是生而知之,我们是后知后觉,没有人教导,我们怎么会晓得这个道理,怎么会了解这个事实真相。在家里面父母没教给我们,我们感到很遗憾,在学校的老师没教我们,我们怎么会知道?我们算是很幸运的人,踏进社会之后遇到几位善知识,遇到几个明白人,我们亲近他们,听他们说话,才知道有这么一桩事情,还有这么个道理在。细细的思惟观察,我们接受这些善知识的教诲,回过头来,这才发现原来真有自己的真面目、本来面目。真面目、本来面目是什么样子?就是诸佛如来。
  这个自己才庆幸,我二十六岁遇到方东美先生,他把这个讯息透露给我,告诉我佛法不是宗教,是学问、大学问,依照佛法修学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被他这几句话吸引到佛门里面来,但是,不是佛教。我知道佛教的经典里面有宝,世间人称为法宝,我知道这里头真正有宝,有真实的智慧,是人生生活正确的指导,这个正确指导,是高度智慧的指导,圆满智慧的指导,究竟智慧的指导,这是智慧之书。方老师特别推崇《华严经》,他把《华严》看作这个世间古往今来最高的哲学概论,最好的哲学概论;他告诉我,这部书里面有究竟圆满的理论,有细密周详的方法,最难得的后面还带表演,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做出来给我们看,将他的理论方法完全落实在生活上,这样的哲学教科书在世界上找不到第二种。
  我今天跟诸位在一起来学习《华严》,全部是生活,字字句句都落实在生活上,没有一句是空话,没有一句是废话,我们才知道这真的是宝,应当要认真努力来学习。为什么?得大利益,这个利益才是真实的,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能够过如来的生活,过大菩萨的生活。无论你现在过的是哪一种生活,你是从事哪一种行业,学了《华严》之后,都变成佛菩萨的生活,都变成佛菩萨的工作,那就是决定不会再为利己,利己这个念头断尽了。我们更勤奋、更努力、更奋发的,对社会贡献,对国家贡献,对世界贡献,对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做出贡献,这个有意义,有价值!
  所以在行门里面,第一个要紧的工作,培养我们自己的德行。德行的障碍是烦恼,烦恼断尽之后,自性里头的德能自然现前,不需要学习。但是我们现在烦恼没断尽,性德没有现前,这个阶段当中那只有学习。向谁学习?向佛菩萨学习。因为佛菩萨已经烦恼断尽,性德圆满现前,我们向佛菩萨学习就是启发自己的性德,顺从佛菩萨的教诲就是自性的智慧光明。所以学佛,不是被佛菩萨牵著我们鼻子走,我们必须有这个认知。如果说我们被佛菩萨牵著鼻子走,佛菩萨不是好人,我们自己也迷惑颠倒了。佛菩萨的言语,佛菩萨的行持,就是我们自性本具智慧德能的流露,是我们心性本具智慧德能的现相而已。所以我们看诸佛菩萨是自他不二,他是我们自性流露出来的样子,就是自己不是别人。大乘经上常讲「生佛不二」,我们都听得耳熟,人人都能说。生是众生,佛是诸佛如来,是一不是二,是一才不被人牵著鼻子走,二那就被人牵著走了。所以有人说,佛所说的,我为什么要听他的?这个话说得很有道理。可是佛不是他,是自己;如果是他,我也不服气,原来是自性、是性德,这个我们才服了。所以经典里面字字句句,无非是启发我们自性的光明,帮助我们除去性德上的障碍,透出光明而已,这个意思很深很广。
  烦恼要不要断?要断。断烦恼确实是很难的事情,难在什么地方?难在我们不了解事实真相,难在这里。所以说来说去说到最后,佛法的教学是知难行易,了解事实真相太难太难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是说明事实真相。行实在太容易,行是什么?转变境界,转凡成圣容易,可是转迷成悟就难了。转凡成圣太容易,佛家有一句比喻话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就是比喻转凡成圣太容易了。屠刀是什么?屠刀是害人的东西,造业的业障。放下业障,不就成佛了吗?什么是业障?妄想分别执著。四弘誓愿第二愿里面,见思烦恼是执著,尘沙烦恼是分别,无明烦恼是妄想,你能把这三样东西统统放下,不就圆满成佛了吗?
  我们在讲堂里常常勉励同修,劝导大家,放下见思烦恼,就是放下一切执著,六道轮回就没有了;放下世出世间一切分别,十法界不见了;放下一切无明妄想,你就超越四十一个阶级,圆成佛道。真的,凡夫作佛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容易,难在放不下。很想放下,偏偏就放不下,问题出在哪里?出在你知不究竟,你没有真正透彻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你迷。实在说,你破几分迷,开几分悟,你就放下多少,决定成正比例。你能够破一分迷,你有一分觉悟,你就放下一分;你能够破十分迷,有十分觉悟,你一定能放下十分。所以佛家的教学重点在哪里?破迷开悟,这是佛陀教学的重点。
  破迷开悟是智慧,世尊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二十二年讲般若,般若就是教人破迷开悟。这个事情是真难,众生迷得太久、迷得太深、迷得太广,怎么样叫他觉悟?只有不厌其烦天天讲,不但要讲,还要做给他看;不做给他看,他听了还有疑惑,「你讲得很好,叫我放下,你还没放下;你不放下,叫我放下,你来骗我」,不但不能接受,愈迷愈深。所以诸佛菩萨自己放下,做样子给你看,看他所说的他真做到了,那大概不是假的。他要能说不能行,听的人都会打很多问号。尤其是现代人,古时候人还老实,问号少一点,现在人各个精明、各个伶俐,没有老实人,问号一大堆。你真正做到了,他还是一大堆问号,他怀疑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法,世间人都是争名夺利,你为什么不要名利,你傻瓜!他说佛菩萨傻瓜,他聪明。傻瓜超越六道轮回,聪明人都堕三恶道。所以佛菩萨表现高度智慧,无量的善巧方便,还要有极大的耐心教化众生。众生对佛菩萨误会太多,回报佛菩萨是什么?是怀疑、是讽刺,甚至於毁谤、侮辱、陷害,佛菩萨统统接受,毫无怨言,还是认真努力,那么样慈悲爱护来教导,那是佛菩萨。绝对不会因为众生种种恶心相向,算了!不教了!这不是佛菩萨。世间这些圣贤有这些,像我们读儒书,实在讲,孔老夫子跟释迦牟尼佛比,释迦牟尼佛的确是高了一个阶层。孔老夫子教学「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孔老夫子就不愿意教了,为什么?太笨了。可是佛不是如此,「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是说,所谓世间圣人跟出世间圣人,他就有差别。佛教众生,再愚的众生、再笨的众生他也不嫌弃,也不舍弃,他很有耐心的去教,不厌其烦的去教,这是我们要能体会到的。才知道佛菩萨对我们恩德之大,我们也从这个地方真正认识了佛菩萨。
  在古时候,一般教学有次第、有程序的,只有极少数,所谓是天才、上上根性的人,那是例外,那种人真的是一闻千悟;中下根性的人都要循规蹈矩,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不能躐等。老师对於学生他是负责任的,他把教学看作他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业来办,那等於是行菩萨道。把自己本分的工作做好,做得圆满,这个人就是菩萨。他的工作就是教学,他一定要把教学这桩事情做好,要对学生负责任,要给学生做表率、做榜样,跟现在学校教学完全不相同。我们读古书,读《礼记》,现在你们同学们拿到的是《礼记菁华录》,但是里面的「曲礼」是完整的,「内则」、「少仪」都是很完整的,那是教小学。
  从这些书籍里面你们能看到,古时候小学是怎么教的。童子七岁上学,「就外傅」,傅是师父,要跟老师了。从前一个家庭,一个大家庭,在中国旧的建筑还能够看得出来,像四合院有内外之分,妇女通常不走在外面客厅,宾客来访的时候,都是家里面这些男子来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