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4 节
作者: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26 22:54      字数:4692
  鼋鍪窃诰渖涎д庑┪淖值慕袒澹欢ㄒ颜飧鼋袒迓涫档缴钌稀N颐且茫颐墙裉焐畹目占涫钦龅厍颍飧龅厍蛏献×诵硇矶喽嗖煌淖迦骸⒉煌奈幕⒉煌纳罘绞剑颐歉哟ァ⒏矗龆ㄗ鹬厮馐俏颐浅纸洹S泻芏嗳瞬欢萝巴砘幔颐乔胍了估嫉呐笥衙牵颐枪┭氖腔缧龋恢赖娜怂滴颐瞧平洌鞘撬造督渎赏耆恢溃晃颐鞘浅纸洌皇瞧平洹;痪浠八担裉煊卸嗌俜鸾掏剑赋纸洹沽礁鲎植欢饬礁鲎炙鲜叮嬲囊馑妓欢比凰透恢涝趺醋龇ā2簧钊刖兀阍趺椿峥腔郏恐腔鄄豢ΥΤ烧希闼哟サ亩际钦习V腔劭酥笠磺型ù铮栽谖薨痘暇防锩娼玻坏硎挛薨率挛薨N拚习姆ń缡且徽娣ń纾裁唇幸徽妫棵挥姓习耍皇ń缬姓习徽娣ń缑挥姓习6檬裁唇薪洌跹纸洌阒腔鄄豢阍趺茨茉踩冢?br />
  我们看在华严会上,华严会上族群之多,我们没法子想像,因为它的范围太大,尽虚空遍法界是他们生活的范围。极乐世界,也是尽虚空遍法界。一个觉悟的人、明白的人,看看各种不同宗教,那些宗教的领袖,那些宗教的传教师,我们怎么看法?全是诸佛如来,全是法身大士,我们对他的尊敬跟对佛菩萨的尊敬没有两样。为什么?诸佛菩萨有这个能力,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分,我们肉眼凡夫看不出来,你怎么会知道?他们的传教师,他们的宗教领袖,说不定就是观音菩萨化身,说不定就是阿弥陀佛化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随类化身,随机说法。哪一法不是佛法?佛家常讲「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哪一法不是佛法?哪一种经不是佛经?你明白了、觉悟了,法法皆是;你不明白、不觉悟,坚固的执著在那里,没有一法是佛法。
  佛法第一个「破执著」,破执著才能证阿罗汉果,舍弃一切分别才能成为菩萨,我们不懂这个道理,从哪里学佛?所以佛眼睛看大地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平等心现前,都是诸佛如来的化身。说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为什么?诸佛如来就是讲的自性。诸位都念过《金刚经》,江味农居士在《讲义》里面告诉我们,《金刚经》里有的时候说「佛」,有的时候说「如来」,为什么有这两种说法?凡是说「佛」是从相上说的,凡是说「如来」是从性上说的,差别在此地。性是从理体上说,相是从形相上说,形相虽然不一样,理体是一个,所以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是不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是的。既然是是的,他怎么不是佛菩萨?所以我们应当以尊敬佛菩萨这种心态,尊敬一切众生,尊敬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这叫学佛,这是佛法,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的境界。
  我们在这个地方看到,每一个天王代表一个不同的族群,代表一个不同的文化,所以全经总共有两百多个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都是一家人。这里面没有冲突、没有摩擦、没有歧视,几个人明白这个道理?佛菩萨明白。佛菩萨不但明白,佛菩萨都做到了。《华严经》善财童子参访胜热婆罗门,那是诸佛如来化现的;《地藏经》上我们读到婆罗门女,也是诸佛如来化现的。婆罗门就是我们现在此地讲的兴都教,世尊那个时代,诸佛如来能够现婆罗门身,现在兴都教里难道没有诸佛如来现身吗?我不相信。每一个宗教里头,每一个族群、每一个行业里面,都有诸佛如来的化身。你看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还不觉悟吗?三十二应告诉我们,各种不同族群、不同宗教、不同行业、不同身分,诸佛菩萨统统在里面现身。我们肉眼凡夫常常得罪佛菩萨,自己不知道,还以为自己是虔诚的佛教徒,还学得不错,哪里知道全都错了。怎么错?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所以《华严》不能不读,特别是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实在讲,讲这部经最契机,这是多元文化最好的教材。我在澳洲各个宗教跟他们接触的时候,常常介绍给他们,真正能解决现代社会问题,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教材。方东美先生赞叹这部经,是全世界古今中外最好的一部哲学概论,他是哲学家,他把这个看作哲学概论。所以他晚年在辅仁大学博士班开「华严哲学」,辅仁是天主教办的,博士班的学生学《华严》。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要体会到这个意思,拓开心量,像佛菩萨一样「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没有一法漏掉的,全部在心性包容之中。平等的包容、清净的包容、智慧慈悲的包容,这才晓得纯善之心、纯爱之心,是这样显现出来的。所以我们要晓得,持戒是什么个意思,怎么个持法。
  忍辱波罗蜜,耐心,对人对事对物都要有耐心。圆满的成就,要无限的耐心,绝不是一朝一夕。做学问要有耐心,处事待人接物也要有耐心。有耐心、有方法,方法是在持戒里面,有次第、有程序、有方法,忍辱就是再加上耐心,哪有不成就的?《金刚经》上说「一切法得成於忍」,世出世间一切法要想成就,决定要有耐心、有恒心、有毅力。第四精进波罗蜜,『勤行精进无厌怠』,「进」是有进步。儒家讲「苟日新,日日新」,天天要有进步。佛法讲「精进」,比它那个意思还要好,精是纯而不杂,纯一善心、纯一爱心、纯一利益一切众生心,纯而不杂。杂是什么?杂自私自利。决定不能夹杂,不可以有一念自利的念头,不可以有一念自利的行为,不夹杂这个,只是以至善至诚爱人利人,这个世界怎么会不和平?社会哪里会不安定?今天社会不安定、世界不太平,谁造成的?我们自己没有依教奉行,责任在自己,不在别人。觉悟的人决定不会把责任推诿给别人,是我没做得好,我没有懂得佛说话的意思。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个真实义我没懂得,我没做到。我没有尽心尽力去宣扬,把佛陀这样美好的教诲,至真至善的教诲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我没做到,责任在自己,不在别人,这才能精进,这是精进深一层的意思。
  禅定是不为外面境界所动摇,我们的理念,也就是我们的看法想法,我们的说法做法,绝不被外面境界所干扰、所动摇。楞严会上说得很好,「清净明诲章」里面佛有很清楚的教诲,我们处在末法时期,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所以我们自己要有主宰,不为邪师所动。邪师所说我们需不需要理会?不需要,学如来对付他们的办法,默摈。默摈就是完全不理会,他说他的,我们说我们的,他批评我们,我们不必答覆,不必解释,这叫禅定。般若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无论是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是般若波罗蜜。要学佛,无量劫中勤行精进,没有厌怠,不厌倦、不懈怠。喜慧天王从这个法门契入佛的境界,也就是一真法界,他从这里契入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三卷)  1999/7/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53
  请掀开经本,化乐天偈颂的第十首:
  【业性因缘不可思。佛为世间皆演说。法性本净无诸垢。此是华光之入处。】
  这是华光髻天王他的赞颂,他所得的法是「知一切众生业所受报解脱门」,这也是真实圆满的智慧,才能遍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因缘果报。第一句里面,『业性因缘不思议』,清凉在注解里面说,这是「总显业之性相,即缘生果报之不亡,便是无性之非有,故不可有无思也」。业就是一切众生所造作的,造作虽然多,多到无量无边不可称说,但是总不出身语意这三大类。身是说动作,动作无论是有意、是无意,有意的这里面就有善业、有恶业,无意的是无记行业。何以说身体动作是业?我们凡夫见不到,佛菩萨能见到,诸位要晓得,极其微细的一个动作,它也会有振动,振动这个波无论幅度大小,必定是遍虚空法界,这是事实;传播的速度,虽有快慢不同。由此可知,古人所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也是比喻这个意思。一发非常微细,一根头发,一根汗毛,我们扯动它,全身都有感触,这是我们能够体会得到的。可是我们身体每一个动作,也能像这一根汗毛一样,影响到虚空法界。虚空法界里面有众多的众生,就好像我们这个身体,我们身体汗毛拔一根,全身都有感觉,全身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细胞都受影响。这个影响有善有恶,有说不上善恶叫无记,有净有染,这是大别来说,细说那就说不尽,这是「业性」。
  「因缘」就是讲果报,因缘下面就是果。因是什么?第一个因素是无明,经论上佛告诉我们,「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是最初的因。无明是什么意思?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对於事实真相不了解;明是明白,无明是不明白。本来你是明白的,现在你不明白了,这个不明白就称之为无明。无明就妄动,无明就造业;觉性不动。换句话说,真心不动,妄心在动,无明是妄心。为什么佛教我们修定?修定的目的就是舍弃妄心,恢复真心,真心是我们的本来面目,真心的性相遍虚空法界。我们凡夫三业的造作茫然不觉,可是众生三业的造作,诸佛菩萨没有不知道的。什么原因?诸佛菩萨的心是不动的,所以一切众生微微的振动,他们统统接收到。我们现在心是动的,众生心是动的,动跟动就不能接收,很难起感应道交的作用,动跟静就很容易接收。
  世间人常讲,天人、神仙他们的能力很强,具足不可思议的神通道力,他有天眼、有天耳、有宿命通、有他心通、有神足通。这能力从哪来的?都是从禅定得来的。禅定的功夫深,这个能力就大,禅定的功夫浅,这个能力就小,这个能力是修得的。除了修得的之外,也有报得的。何以能报得?为什么我们这个报就不能得到?诸位也许真正亲眼见过,有那些特异功能的人,那些特异功能的人他不是修得的,报得的,是天生的,生下来他就有这种能力,能看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什么原因?我们学佛的人大概能够理解,投胎的时候心地清净没有妄想,这个报得的通就可能;如果投胎的时候妄念很多,就不可能有这个能力。到人间来投胎,毕竟是带著很复杂妄念的人占多数,心地清净的人,没有什么妄念的占少数,所以有少数人有报得的能力。但是这个能力会失掉,随著他的年龄,随著他对於外界的接触,年岁大了,接触多了,妄念也多。古人有所谓「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他的交际很广,认识人很多,是非就多;知道事情多,烦恼就多;烦恼是非一多,他的能力就失掉。所以即使是报得的这种能力,他要想把这个能力保持,他一定要找一个很清净的环境生活,尽可能与外界少接触,他这个能力会保持长久一点,如果在大都会里常常接触,他这个能力很容易就失掉。报得、修得都不例外,修得的他要不保持,也容易失掉。
  所以天人这种通力,为什么能够保持得长久?天人生活的社会环境清净,福报都很大,生活不用忧虑。生活没有忧虑,诸位要知道,竞争的念头就少了。福报大,所有生活所需的都是自然报得的。我们在佛经上看到,天人的饮食不需要经营,变化出来的;天人穿衣服,不要裁缝,也不要去找料子,心里想穿什么衣服,衣服已经在身上,你说他多自在!人人都是这个样子,还有什么好竞争的?所以他心比较清净,清净心容易保持。但是天人的业还是属於染业,为什么?「我」没有断,《金刚经》上讲的四相具足,「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具足,所以妄想分别执著都还在,只是比我们人轻了很多。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很重,他们轻,并没有断,他还是凡夫,还不是圣人。纵然修到四禅八定,只要这三样东西,妄想、分别、执著这三样,还有微细存在,就不能出三界,还是属於六道凡夫。我们在讲经的时候,我常常称他们「高等的凡夫」。由此可知,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脱轮回,真正往生不退作佛,四相一定要放下,决定是障碍。只要有四相在,起心动念一切行为那就像《地藏经》上说的「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也许初学的同修说,佛说罪业是不是太过分一点?稍稍涉入经藏的人,就知道佛讲的话一点都不过分。我虽然有自私自利,我从来没有做过一件害人、对不起人的事情,那还能算罪业吗?算罪业。为什么算罪业?你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