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5 节
作者: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26 22:53      字数:4686
  接物之处,把我们对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的念头断掉,控制的念头就是攀缘心。诸佛菩萨、大圣大贤对於一切众生决定没有控制的念头,如果有控制这个念头,他是凡夫,他不是圣人;决定没有占有的念头。念头都没有,哪里有行为?这才与性德相应,与自性相应。我们要想见性,要想明心见性,这些妄念是我们见性的大障碍,你能够舍掉,自然就明心见性。可是你要是彻底放下,你必须要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千经万论说的是什么?就是说宇宙人生真相。真相明白,你这个念头自然不生。我们今天为什么起这个念头,为什么坚固执著?对於事实真相是一无所知,不晓得这一切法缘起性空。缘起性空这四个字,你们都认识、都很熟悉,也常常挂在嘴上,会说,可是真正什么叫缘起、什么叫性空,确实没有这个概念。如果有这个概念,你的心会清净,你攀缘这个念头会放下。换句话说,我们还是放不下,还有这个念头,就是对於宇宙人生真相不了解,「缘起性空」这一句没有参透,还有这些毛病习气在。
  古大德修行,多半依《金刚经》是有道理,不能说没有道理。《金刚经》是禅宗五祖忍和尚提倡,而六祖惠能大师发扬光大。这个经简单扼要,很容易提醒我们警觉,帮助我们改正错误的观念,像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很好的观照依据。我们六根对六尘境界,妄念才动,或是贪爱、或是瞋恚,要是把这一句念一念,「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就平了,恢复到平静,平静是真心,真心是平等心,真心是清净心。攀缘心起来的时候,想想「三心不可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攀缘的念头自然就放下了。最大的功德、最真实的功德是见性,没有比这个功德更大。在净宗里面,无比殊胜的功德是往生。
  最近这几天,潮州小马居士带十几个人到这边来念佛。他告诉我,就是最近这一、两年当中,潮州那边念佛人往生,瑞相稀有,预知时至,坐著往生。我告诉他,我说:你把这些事情写下来,我们这里有个「佛陀教育季刊」,可以在这个地方发表,那是无量真实功德。这个老太太、老先生一生也不会讲经说法,也没有做什么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但是他一往生、一表现,让多少人看在眼里、听在耳里受感动,发心效法,增长信心,增长愿力,你想这个功德没有法子相比的。使念佛人听到、看到,信心增长,他能我也能,努力向他追。诸位要晓得,一个人往生就是一个人作佛去了,谁知道这是真实功德?这是无比的功德!那些人天天认真努力在修学,最后把成绩展示给我们看。你要问他,他为什么能成功?没有别的,攀缘心放下了,心地得到真正清净。所以他来问我,有些当地修学不太如法,还有一些毁谤净土,嫉妒障碍,来问我。我告诉他随缘,不必放在心上,不必去理会他。如果把这些拉拉杂杂事情要是放在心上,我们的清净心被破坏,平等心被破坏,这个伤害就大。一切随他去,侮辱随他侮辱,毁谤随他毁谤,不闻不问,始终保持自己的清净心。我们完全依据佛陀经典教诲去做就没错,这是佛家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我们还特别从经典里面节录重要的开示,节录六十几条,编成一个小册子,《净宗同学修行守则》,希望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把这几条先做到。经文太长,怕大家记不住,这个小册子随时放在身上,时时刻刻看,看了要照做。经要天天读,读经是亲近佛菩萨,照做这才是佛的真正弟子。我们要做真正的弥陀弟子,要学阿弥陀佛,要学得很像。佛教导我们要「自行化他」;《观经》三福,前面十句是自行,末后一句是教我们要化他。「劝进行者」,劝是劝勉,劝勉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要令他生欢喜心。欢喜心怎么生起来?一定把这些理事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舍弃一切恶念,不造恶事,这个非常重要,果报当然就能够转移。
  「一切攀缘」,一切的范围包括的太广了。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是真实的,世间法是虚幻的,佛法也是虚幻的。佛法跟世法差别在哪里?差别在觉迷。所以你一念觉,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念迷,一切法都是世法。一念觉,法界就是一真;一念迷,这里头才变现出十法界,十法界是从迷邪染里头变现出来的。所以我们三皈,那个皈依讲得很明白、很清楚,三皈是皈依觉正净,舍弃一切攀缘,迷邪染是攀缘。宇宙事实真相你搞不清楚、搞不明白,那就是迷。从迷里面生起的知见就不正,邪知邪见。不正知见必定造成污染,污染是什么?烦恼,妄想、分别、执著都是污染,真心本性里没有这些东西。惠能大师说得好,真心是什么样子?「本来无一物」,那是真心的样子。有一物,都不是真心。
  我们现在根性太差,走「本来无一物」的路走不通,所以换一个法门,换念佛。念佛有没有一物?有,那个一物就是阿弥陀佛,心里有阿弥陀佛,口里有阿弥陀佛,有一物。有一物能不能成就?修别的法门不能成就,修这个法门能成就。为什么?阿弥陀佛会接引我们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再把这一物放下,这个法门方便,所以一切诸佛赞叹。由此可知,我们今天是用一句「阿弥陀佛」这个念头放下一切攀缘心,就攀缘阿弥陀佛。八万四千法门,没有这个法门,没有这个说法的。我们今天攀缘心确实放不下,把它换成阿弥陀佛,专缘阿弥陀佛,用这种方法,这叫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更高一点的,生方便有余土;如果再把这一念也放下,念而无念、无念而念,那就能生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的菩萨,阿弥陀佛他念不念?念。但是人家念跟我们念不一样,他虽然念,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叫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完全称性。他为什么要念,不念不就行了吗?没错,不念是行。不念念是为度别的众生,给别的念佛人做个样子,你看看「佛都念佛,等觉菩萨都念佛」,念给别人看的,让别人看到增长信心,增长愿心。我们今天是有心念佛,他是无心,所以他在实报庄严土,我们在凡圣同居土。几时我们念到功夫纯熟,也念到念而无念,我们的境界自然往上提升。不要去求,有求就是有攀缘心,攀缘心是求愿的障碍,所以佛法讲要有愿,不能有求。求跟愿确实不一样,是很相似,但是不一样,我们现在才算能搞清楚。愿是什么?随缘是愿,攀缘是求,这才能够把它辨别清楚。希求跟发愿不一样,一个是随缘,一个是攀缘。一定要把它变成我们的思想见解、生活行为,功夫就得力了。
  寂静音光明天王,他从这个法门修行证果的。此地讲的『解脱门』,是指一真法界。「解」是动词,解开,解开见思烦恼、尘沙烦恼。「脱」,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他入一真法界。「门」是方法,他是从这个方法、这个门径修行成就的,证得一真法界。我们读了之后,一定要深刻的去体会,要时时提醒自己的警觉,我们今天功夫不得力,就是没有舍弃攀缘。当然舍不容易,一定要把它淡化,攀缘的念头、攀缘的行为一天比一天淡薄,我们功夫就得力,就会有进步。一定要向佛菩萨学习,向祖师大德学习,不能向一般人学习。现在一般人,学佛的人世缘太浓,攀缘的念头跟行为太强烈,这个不能学,一定要以佛菩萨、祖师大德为榜样。我过去学佛,李炳南老居士多次劝我,学印光法师。那个时候我没出家,还是作居士的时候,他特别提醒我,「古人别学苏东坡,近人不学梁启超」。苏东坡跟梁启超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佛学家,为什么不能学他?攀缘心没有舍弃,佛学虽然很通达,讲得天花乱坠,著作也很多,都能够诱惑知识分子,但是不能出三界,不能了生死,念佛往生都没分,所以这个不能学。这个开示对我有很大的影响,是老师慈悲真实的教诲,我们大家都可以共同来勉励。一定要真干!真干,一定要把攀缘舍弃,自行化他随缘好,随缘是真实功德,无量功德。今天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四卷)  1999/6/1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44
  请看化乐天长行第三句:
  【变化力光明天王。得普灭一切众生痴暗心令智慧圆满解脱门。】
  他得的法门非常殊胜,实在也正是说我们现前修学的状况,我们愚痴、迷惑,怎么能够将它断灭?自性本具的智慧如何能够现前?天王在此地给我们提示一些讯息。迷悟,就像明暗一样;暗来了,明就去;明来了,暗也去了。古德有一个比喻说,千年暗室,一盏灯就能够照明。这个意思就是告诉我们,痴迷并不可怕,无量劫来的迷惑颠倒,真正修行人也不在意,关键是要觉悟;只要觉悟,无量劫的痴迷都能够断灭。马鸣菩萨告诉我们,「本觉本有」,本觉是智慧,本有;「不觉本无」,不觉就是此地讲的痴暗,本来没有。我们从这个开示里面要建立信心,本有的决定可以恢复,本来没有的一定可以断灭,信心从这个地方建立。
  我们今天修学功夫不得力,说个老实话,根本的原因是在信心不足。不但净土宗把信摆在第一位,信愿行三资粮,一切大小乘佛法都是把信排在第一。《华严经》、《大智度论》上都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道是修行证果,根源就是信。诸佛菩萨无量无边的功德都从信心里面生出来的,所以称之为功德之母,母是能生的意思。这个道理我们要清楚,事实真相要了解,为什么过去诸佛菩萨修行证果了、成就了,我们修行功夫不得力?不得力真正的因素,信心没有建立起来。信心何以不能够建立?对於事实真相不清楚,没有相当的认识,所以对自己没有信心。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跟我们讲信愿行,「信」他说了六个。第一个「信自」,这一条是关键。如果对於自己没有信心,其他有信心都不管用,最重要是对自己有信心,然后才「信他」,他,蕅益大师指的就是世尊释迦牟尼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才相信他。这个信他才管用,这个信才算是正信、是真信;如果对自己没有信心,信他,依靠他,这是迷信。世间的宗教,没有自信,完全信神,一切仰赖神,由神做主,这个没有自信,所以称它作宗教。佛法跟宗教不一样,佛法是建立在自信心的基础上,有自信,然后才信他。这才讲到「信事、信理、信因、信果」。由此可知,如果丧失自信心,殊胜的成就就谈不上;纵有成就,也不过是六道里面的福报而已,不能够成就功德,不能够了生死、脱三界。
  灭除一切众生痴暗心,要用什么方法?这个方法多了。在佛法里面讲,八万四千法门都是灭惑生智的方法。可是这些方法当中,对我们自己来修学就有难有易。不是方法有难易,是我们自己的根性有胜劣不同。我们的根性不殊胜,所以有些法门我们修学就比较困难,有些方法就比较容易。但是无量法门归结到最后,就是戒定慧三学。诸位要晓得,持戒绝不单纯是一个持戒,持戒里面有高度的智慧,有真正的自信,持戒才能够得法喜充满,才能够得清凉自在。如果持戒没有高度智慧,那个持戒是约束自己,勉强把自己烦恼习气压住。这个做法实在讲还是有限度的,所谓是油包火点,到控制不住的时候,烦恼就爆发,那就更不可收拾。所以他必须有高度的智慧,他有真实的认知,知道持戒是性德的流露,持戒是自然的相应,他就会做得很自在。因戒得定,定能伏烦恼,能够伏见思烦恼、尘沙烦恼;对於痴暗,定没有办法,痴暗是无明烦恼,但是定能开慧,慧破无明。所以没有禅定,怎么能破愚痴、迷惑?慧从哪里来的?慧从定来的。这是佛法修行的总纲领,这个总纲领在《无量寿经》经题上就明白为我们显示出来。
  古时候,无论是宗门教下都讲求从根本修,都希望把修行的纲领抓到。希望是希望,几个人真正抓到?凡是抓到,都成佛作祖,他们在一生当中大功告成。凡是修行不能成就,没抓到。在一切经里面,《无量寿经》确实是最好的一部经典,对我们根性来讲。因为它的纲领就在经题上,经题上教我们修学「清净平等觉」,清净是戒学,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戒定慧三学圆满具足。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三宝又具足。三宝、三学都在经题上,详细的开导、说明就在这部经上。这个经不长,很适合现代人修学,我们要想选择一部经、选择一个法门,不选择这部,我们选择哪一部?在这部经里面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