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7 节
作者: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26 22:53      字数:4688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六卷)  1999/4/1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26
  请掀开经本,偈颂的第六首:
  【一切众生业差别。随其因感种种殊。世间如是佛皆现。寂静光天能悟入。】
  这一首是寂静光明眼梵天王他的赞颂。在《华严经》上,每一位天王都是代表一个不同的族群,他们所代表的范围很大,这一个不同的族群里面又有许多小的族群,现在外国人常讲的多元文化;我们在《华严经》自始至终确实看到多元文化,彼此都能够融洽的相处,显示出多元的一体,一体的多元。这个观念才是正确的,是佛知佛见,我们今天讲的人生宇宙观;对人生、对宇宙的看法,《华严》是最圆满的、最真实的。天王他修学证果的法门,是「现一切世间业报相各差别解脱门」,在长行里面我们读过。他的赞颂,实际上也是他自己修学的心得报告,说明他从这个法门得到的成就。
  偈颂一开端,『一切众生业差别』,这是说因;『随其因感种种殊』,这是讲果;因为造的业不一样,现的果报就不相同,这个果报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种种差别,现在我们都用族群来代表,来代表不同的果报。这两句话把十法界依正庄严说尽了,细说业感是说不尽的,佛在经上有比喻讲:一切诸佛共同来说,尘说刹说,无间断说,也说不尽。佛以方便法,把这些业感归纳分类成十大类,这个说法就方便太多了。但是我们要知道,十类每一类里面,业感差别都是无量无边的。佛讲的十类,就是讲十法界这十大类。十法界都是众生,佛也是众生,「众生」两个字的本意,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换句话说,凡是现象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佛也不例外。因此,这个地方的众生是广义的。
  佛是什么业因感得的?「随其因感」,因才感果,果就是现象。佛告诉我们,佛这个因是平等;这是我们在大乘经里面常常读到,十法界因虽然很复杂,最重要的一个因,我们讲它第一个因,最重要的一个因,佛是平等心。平等很不容易,如果我们要不和,哪里来的平等?所以我们中国人讲「和平安乐」,和平、平安、安乐,前一个字是因,后一个字是果报。我们大家能和,才能够有平等;大家心都平了,这才安。我们今天讲,祈求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用什么方法才真正能够将这个愿望落实?大家相处都能和睦,人人心都能够平等,这个安与乐就落实了。所以要想和睦相处,要想人人心地得平等,诸位想想,这桩事情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除了教学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
  所以中国古圣先贤讲的一句话,成为中国教育哲学的中心,中国教育哲学就是《礼记》里面的「学记」,「学记」是中国的教育哲学,里面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你成立一个政权,建立一个国家,领导老百姓,什么事情最重要?教育。所以中国古代在政治制度上,把教育排在第一。古时候管理国家一切事务的,现在叫国务院,在从前叫相府;以前的宰相,就是现在的总理。古时候,事务没有像现在这么繁杂,分六个部;六个部里,第一个礼部,礼部就是现在我们讲的教育部,他把教育部排在第一位,这是重视教育。礼部尚书就是教育部长,在六部里面他的地位最高,在席次上他是坐首席,地位仅次於宰相,可见得中国自古以来重视教育,这是值得我们留意的。释迦牟尼佛也非常重视教育,他连国王也不做,将军也不做,亲自来做这桩事情,这更难得了;一生从事於社会教育工作,我们在讲席里介绍了很多。唯有教学,让一切众生开悟,心才会平等。
  高级的知识分子,古时候讲士大夫阶级,在佛法里面讲声闻、缘觉、菩萨。声闻、缘觉、菩萨在佛法里面,相当於现代教育里面学位的名称,并不代表这个人的行业、生活方式,不代表这些,它是一种学位。你修学到某一个阶段,真正达到和睦了,所以佛法,佛给我们学生制订的戒律,戒律就是我们的生活规范,必须要遵守五戒十善、六和敬,真正能做得圆满,才能拿到第一个学位。能够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这才拿到第一个学位,你真的觉悟,这是正觉,这是小果。这个时候心平不平等?还没有。阿罗汉、辟支佛心不平等,从什么地方见?你看相貌,相貌不一样不平等,相随心转。菩萨的相都差不多,我们看看菩萨的造像,面貌都非常祥和,都是差不多的相貌,心平了相貌就一样,所以菩萨叫正等正觉。阿罗汉、辟支佛只叫正觉,还没有等,他只做到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他还没有做到平等,菩萨才平等,菩萨在修平等。平等到了圆满,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再没有比这个高的,达到究竟圆满。所以佛心是平等,平等心是真心,平等心就是真如自性。
  说实在话,这个心本来是平等的,你看看惠能在《坛经》里面讲的「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不就是清净平等吗?所以到如来果地才叫「佛佛道同」,那是真正证得清净平等觉。菩萨虽然是平等,他是接近平等,没有达到究竟圆满的平等,他在修清净平等觉。所以诸位要晓得,清净平等觉就是自性,就是真心。我们的真心本来是清净的,本来是平等的,本来是大觉的,现在我们失掉,自性的德能失掉了。怎么失掉的?我们有妄想,有了妄想就不觉;从妄想里面产生分别,有分别就不平,分别就有高下,就不平;从分别又出现执著,执著就造业,就不清净,把我们本性里面本具的清净平等觉完全给丧失了。这个丧失是迷失,不是真的失掉,只要我们恢复性德,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如何恢复?把障碍去掉就行,只要把妄想去掉、分别去掉、执著去掉,就恢复了。一切执著去掉,心就得清净。
  执著里面,头一个是我执。我当年学佛,我是二十六岁闻到佛法,我的缘分很好,闻到佛法大概一个月我就认识了章嘉大师。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是「看破、放下」,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教给我「布施」,菩萨修学六个纲领里,第一个是布施波罗蜜,用这个方法来放下。你放下一分就帮助你看破一分,你多看破一分,你就多肯放下一分,所以看破跟放下相辅相成。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果地,修什么?无非就是看破、放下。什么叫看破?看破是对於事实真相明白了、觉悟了、搞清楚了,这是看破;放下是不再执著、不再分别、不再打妄想,那是放下。所以头一个最严重的是「我」跟「我所」,「我」是执著这个身是我,念念都要为这个身,你这个身放不下,麻烦!「我所」是我所有的,我所有的财富,我所有的眷属,我所有的地位,这种种一切我所有的叫我所,这是身外之物。放下从哪里放?先从身外之物放起,比较容易。对於身外一切看破了,看得淡了,不放在心上,然后逐渐能舍身,身也不执著,你就会得自在。常常想著这个身,要保养这个身,这是增长我执。
  身能不能保得住?给诸位说,保不住。学佛的人大家都晓得,所谓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读读《了凡四训》就知道。所以我总是劝初学的人,开始读什么书?读《了凡四训》,把《了凡四训》读三百遍,读少了你没有印象,读多了的时候你印象才深,你才会觉悟,你才晓得这个身是业报身,一切是命中注定。命中谁给你注定?自己注定,自己过去生中造的业,注定的。我们要怎样想好?把那个业转变,就好了。我们要想自己身体好,身体健康长寿,不容易衰老,心清净就好,心慈悲就好了。疾病从哪里来的?从烦恼里头来的,真的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来的,不必去寻求仙丹妙药,治不了你的命。如果仙丹灵药能够延长你的寿命,因果律就被推翻了,那业因就讲不通了。所以我们懂得,再高明的医生只能够治病,不能够延命。明白这个道理就看破了,看破之后再不搞这些麻烦,你这个身体轻松了,不再惹这些麻烦事情,心就慢慢恢复清净、恢复平等,自然你就有智慧,开悟了。我们在经典里面,诸位细细去读诵、去观察,释迦牟尼佛一生当中,有没有去找过什么营养品来养自己、来进补?没看到,人家身体那么好,身体好是业报。
  佛教给我们,财富从哪里来的?财布施得来的;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报。世间有很多发大财的亿万富翁,前生布施多,是这个因来的,不是说他有什么好运。好运的人很多,为什么发不了财?聪明人很多,也发不了财?为什么偏偏他发财?过去生种的业,「业差别」。聪明智慧是果报,法布施是因,前生修法布施,这一生得聪明智慧;前生修无畏布施,这一生得健康长寿。它这里头有个道理在,你要明了这个道理,你要认真去修学,「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们想求作佛,没有别的,修清净平等觉你就作佛了,清净平等觉是作佛的因。我们现在正在读这个经,《无量寿经》就是清净平等觉经,我们虽然在读,虽然在学习,学得不像,学得还不够,所以我们的果报没有得到。要怎样才能获得这个果报?加紧的学,努力的学,认真的去学习,这个果报在我们一生当中就会现前。所以你这个道理要是不明了的话,你就很难具足这些毅力决心去学习;道理明白了,你就会很认真努力去做。你才真正了解,这世间人种种想法、做法错误了,都在枝枝叶叶上寻求,没有找到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菩萨的业因是什么?菩萨是另外一个族类。佛告诉我们,菩萨是修学六度,六度是菩萨的业因。菩萨是正等正觉,等是平等,正是纯正不邪,等也等同如来。他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佛告诉我们,他明了、他懂得,他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个纲领里面是以「智慧」为主宰,前面五条都是事相,事上修,般若智慧是理;事相里面充满了真实智慧,这是菩萨。我们今天修布施,布施里头没有智慧,所以只能够得三界有漏的福报,这个福报不能超越六道轮回。这就是惠能大师所谓的这桩事情,这桩事情是指生死大事,「福不能救」;福报再大,也没有办法帮助你脱离六道轮回。要想出离六道,一定要智慧,真实智慧能帮助你,福报不行。所以修福固然重要,修慧更重要,佛教导我们福慧双修,果报就殊胜了。所以如来所示现的果报,叫福慧二足尊,福德跟智慧都圆满。
  我们要想作菩萨,你就要认真的去学习、实践这六个纲领。真肯布施,喜欢布施,遇到这些事情会尽心尽力去布施;但是布施不是盲目的,是要有智慧。今天早晨悟威师打个电话给我,希望我帮助他,帮助夏威夷净宗学会去买个道场。我告诉他,先决的条件你内部要和睦,内部不和,给你买了道场,天天在里头打架造罪业,那我不是成就你的道业,是成就你的罪业,这个不可以。所以我告诉他,首先大家要和睦相处,等我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和睦?有些时候,没有道场时大家很和睦,一有道场争权夺利就来了。我看得很多,所以我很小心,我可以成就你,但是你们现在条件不具足。真正要做到和睦相处,是教学。新加坡这个地区,诸位看到上下一团和睦,十二年,年年在这边讲经,这边同修很老实,他真肯干,他真听进去了,听懂了,而且真的落实,所以我才全心全力帮助他们。我决定没有偏心,我也并不是爱这个地方,这地方太热了。你说我真正喜欢到哪个环境去住?夏威夷的环境好,四季常春;澳洲布里斯本地方也不错,这是讲居住环境。我们不是为自己,是因为这个地方众生缘成熟,他们真肯学、真肯干,那我们只有牺牲自己成全他们,所以决定没有偏爱,诸位一定要懂这个道理。哪个地方人真正肯干,我们有力量、有能力,一定无条件的去帮助他。
  在现前这一、两年当中,可以说全世界的经济都不景气,化缘、捐助相当困难。但是只要真正肯发心,自然有佛菩萨加持,佛菩萨会来照顾我们。这也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我连出家都是章嘉大师教的。出家不要去找法师,不要去找道场,那到哪里出家?求佛菩萨。如果你出家,想去找一个老法师跟他出家,他要不答应,你不就生烦恼了吗?我想想没错,他不答应,我的确生烦恼。他说:你不要找,求佛菩萨,机缘成熟了,佛菩萨会成就这个事情。我想想很有道理就试试看,真有这个念头,真有这个愿望,所以感得我剃度师父派人来找我,请我出家,请了九次;我看他心很诚,我才答应他。这都是章嘉大师教的,不是我找他,他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