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节
作者:那年夏天      更新:2021-02-26 21:53      字数:4739
  “你希望别人高兴地来见你,你就必须高兴地会见别人。”这是一位行政单位的秘书的经验之谈。他说他所属的办公室主任只要是见到上司总会微笑着打招呼、点头,上司也以同样的态度回敬他。可一回到自己的科室,对下属便很冷淡,很严厉,从不露笑脸,这样他也就得不到同仁们的微笑与拥护了。??
  对人微笑是一种文明的表现,它显示出一种力量、涵养和暗示。一个刚刚学会保持微笑的员工说:“自从我开始坚持对同事微笑之后,起初大家非常迷惑、惊异,后来就是欣喜、赞许,两个月来,我得到的快乐比过去一年中得到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还要多。现在,我已养成了微笑的习惯,而且我发现人人都对我微笑,过去冷若冰霜的人,现在也热情友好起来。上周单位搞民主评议,我几乎获得了全票,这是我参加工作这么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喜事!”
  办公室里,微笑的力量是惊人的。有微笑面孔的人,就会有希望。因为一个人的笑容就是他好意的信使,他的笑容可以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没有人喜欢帮助那些整天皱着眉头,愁容满面的人,更不会信任他们。而对于那些受到上司、同事、客户或家庭的压力的员工,一个笑容就能帮助他们了解一切都是有希望的,也就是世界是有欢乐的。只要忙着、工作着,你就不能不微笑,特别是在办公室这个人心波谲云诡的地方,保持笑容会让你减少一些意料之外的麻烦。
  经营同事不要过分表现自己
  在办公室里,要想出人头地,的确需要适当表现自己的能力,让同事和上司看到你的卓越之处。但许多心高气傲的职员往往陷入这样的误区,那就是把表现自己的时机错误地放在了与自己同处一个地位的同事面前,不知什么是收敛,结果往往在职场竞争中输得莫名其妙。其实,表现自己并没错。在现代社会,充分发挥自己潜能,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和优势,是适应挑战的必然选择。但是,表现自己要分场合、分方式,使人看上去矫揉造作,很是别扭,好像是做样子给别人看似的。特别是在众多同事面前,只有你一个人表现得特殊、积极,往往会被人认为是故意造作,推销自己,常常得不偿失。??
  每当自己工作有成绩而受到上司表扬或者提升时,不少人往往会在上司没有宣布的情况下,就在办公室中飘飘然去四下招摇,或者故作神秘地对关系密切的同事细诉,一旦消息传开来后,这些人肯定会招同事嫉妒,眼红心恨,从而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当然,除了在得意之时,不要张扬外,即使在失意的时候,也不能在公开场合下向其他人诉说上司的种种不对,甚至还要牵连其他同事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怎么不被惩罚,要是这样的话,不但上司会厌烦你,同事们更会对你恼怒,你以后在单位的日子肯定不好过。所以,无论在得意还是失意的时候,都不要过分张扬,否则只能给工作友谊带来障碍。
  刻意表现往往适得其反
  吉米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级职员,平时工作积极主动,表现很好,待人也热情大方,跟同事关系也不错。但一天,一个小小的动作却使他的形象在同事眼中一落千丈。那是在会议室里,当时好多人都等着开会,其中有一位同事觉得地板有些脏,便主动拖起地来。而吉米似乎不很关注,一直站在窗台边往楼下看。突然,他走过来,坚持拿过同事的拖把替他拖地。本来差不多已拖完了,根本不需要他的帮忙。可吉米却执意要求,那位同事只好把拖把给了他。??
  刚接过拖把不一会,总经理推门而入。看到的是吉米在勤勤恳恳地拖地,一切似乎都不言而喻了。??
  从此以后,大家再看吉米时,就觉得他为人假了许多。以前的良好形象被这一个小动作一扫而光。??
  在工作中,往往有许多人掌握不好热忱和刻意表现之间的界限。不少人总把一腔热忱的行为演绎得看上去是故意装出来的,也就是说,这些人学会的是表现自己,而不是真正的热忱。真正的热忱绝不会让同事以为你是在刻意表现自己,也不会让同事反感。??
  在需要关心的时候关心同事;在工作上该出力的时候,全力以赴,才是聪明的表现。而不失时机甚至抓住一切机会刻意表现出自己“关心别人”、“是领导的好下属”、“雄心勃勃”,则会让人觉得虚假而不愿与之接近。??
  过分表现不如不表现
  有人说:“自我表现是人类天性中最主要的因素。”人类喜欢表现自己就像孔雀喜欢炫耀美丽羽毛一样正常。但刻意的自我表现就会使热忱变得虚伪,自然变得做作,最终的效果还不如不表现。??
  许多的人,在其谈话中不论是否以自己为主题,总有突显自己的表现。这种人虽说可能被人高估为“具有辩才”,但是也可能被认为是“口无遮拦显得轻浮”或经常想要“引人注目”等,暴露出其自我显示欲的否定面,常使别人产生排斥感和不快情绪。??
  据说丘吉尔虽然经常爱用夸张的词汇来自我表现,但是在关键时刻他却会用英语说:“我们应该在沙滩上奋战,应该在田野、街巷里奋战,应该在机场、山岗上奋战——我们,决不感激投降。”请注意,他说的是“我们”,而非“我”!??
  善于自我表现的人常常既“表现”了自己,又未露声色。他们与同事进行交谈时多用“我们”而很少用“我”,因为后者给人以距离感,而前者则使人觉得较亲切。要知道“我们”这个字眼,代表着“你也参加的意味”,往往使人产生一种“参与感”,还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意见相异的人划为同一立场,并按照自己的意图影响他人。??
  善于自我表现的人从来杜绝说话带“嗯”、“哦”、“啊”等停顿的习惯,这些语气词可能被看作对开诚布公还有犹豫,也可能让人觉得是一种敷衍、傲慢的官僚习气,而导致令人反感。??
  真正的展示教养与才华的自我表现绝对无可厚非,只有刻意地自我表现才是最愚蠢的。卡耐基曾指出,如果我们只是要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使别人对我们感兴趣的话,我们将永远不会有许多真实而诚挚的朋友。??
  在办公室里,本来同事之间就处在一种隐性的竞争关系之下,如果一味刻意表现,不仅得不到同事的好感,反而会引起大家的排斥和敌意。
  不要在同事面前显示你的优越性
  不恰当表现的另一个误区就是经常在同事面前显示自己的优越性。日常工作中不难发现这样的同事,其人虽然思路敏捷,口若悬河,但一说话就令人感到狂妄,因此别人很难接受他的任何观点和建议。这种人多数都是因为太爱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从而能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结果却是失掉了在同事中的威信。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有句名言:“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在同事之间的交往上,相互之间理应是平等和互惠的,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而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别人,过分自负的人总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最终在交往中使自己走到孤立无援的地步,别人都敬而远之,甚至厌而远之。??
  办公室里,人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性评价,都在不自觉地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某位同事的谈话过分地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那么无形之中是对他自尊和自信的一种挑战与轻视,排斥心理、乃至敌意也就不自觉地产生了。??
  有这样一个人事部门的科员,在他所在的人事局里,他虽然精明能干,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没有一个朋友。问题究竟出在哪了?再看看他平时的行为就不言而喻了。他每天都在同事面前使劲吹嘘自己在工作中的成绩,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请求帮忙,那个不清楚名字的人昨天硬要给他送礼……等等自认为的“得意事”,但同事们通常听了之后不仅没有分享他的成就,反而还极不高兴。他整天却自认为春风得意,骄傲得不行。殊不知,同事们早已开始反感他的自大和强烈表现欲,渐渐与他疏远。??
  职场上,特别是在同事面前,聪明的员工对自己的成就要轻描淡写,必须学会谦虚,不要太过张狂,免得让同事对你产生爱表现、哗众取宠的印象。做到这些,你才能永远受到欢迎。
  经营同事游刃有余,挥洒自如(1)
  职场如战场,在办公室这个波谲云诡的场所,同事之间的相处时刻如同博弈,面对各种可能面临的境况,必须事先想好对策,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从容自如。当同事和你争功时
  当你挖空心思想出一个好主意,或者你勤奋工作为公司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时,却有人试图把这份功劳归为己有。面对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总不能整天气急败坏吧?下面几种方法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用短信澄清事实
  当然,首先写的信不能有任何坏的影响,短信内容一定不能让对方产生不快。写信的主要目的是要委婉地提醒一下对方,自己当初随便提出的想法,是怎样演变到今天这个令人欣喜的样子。在信中适当的地方,你可以写上有关的日期、标题,可以引用任何现存书面证据。
  在短信的最后要建议进行一次面对面的讨论,这是很重要的,这能让你有机会再次含蓄地强调一下你的真正意思:这主意是你想出来的。??
  如果真的有人把你的功劳忘记了,想把功劳归属于自己,那么这个方法倒能为你争回功劳起一定作用。??
  ●夸赞挖你功劳的人,然后重申功劳是自己的
  说这番话的时候,要再一次对这同事的独一无二的才能和见解大加赞赏。这种方法对职业女性来说特别需要。很多研究者发现,女性员工喜欢从“我们”的角度——而不是“我”的角度来做事,所以她们的想法和首创就常常会被男性同事挪用。如果着眼于事情的积极一面——你的同事也是想方设法要干出最好的工作,而且他(她)对要做的事情也有独到的看法——也许会有助于你解决这个可能很棘手的问题。??
  当你觉得这个方法比较适合你应用时,你就应早点行动,如果等你的同事把你的想法散布开时再行动时,困难就大得多了。??
  ●退出争夺战
  初看起来,这似乎不是一种方法,或者不能算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对某些人来讲,这或许是最好的。你应该问一问你自己:哪个更重要,是把这个想法付诸实施,还是独自拥有想出这个点子的名誉?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对女性来说,什么时候应该跟男同事理直气壮地理论“挪用他人想法”的问题,什么时候又应该为本机构做出一些牺牲呢?在做出决定时,应该考虑一下,要打这场“官司”得花费多少精力。在某些情况下,比如你正要接受一次重要的提升,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或者除了“原则问题”之外其他并无妨碍,而要证明所有权只能使你疲惫不堪……也许还会让你的上级生气,让他们纳闷你为什么不能用你的时间来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些情况下退出争夺战显然是明智之举,是上上之策。??
  同事与你不和时
  当你在工作中非常需要另一个人的帮助,而这个人曾与你有某种不和的时候,你该做些什么?显然,放弃并不是好办法,虽然这个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做到,但会使你失去一个得力伙伴。你应该做的是如何化敌为友,使之成为你的朋友。以下几个做法可帮你达到这一目的。??
  ●勇于承认自己的不对之处
  不要总害怕承认自己的不对,以为这样别人就会看不起自己。其实,真正有能力的人是敢于承认自己的不对之处的。??
  即使你的同事表达这种意思的方式没能让你高兴得跳起来,对对方提出的正确的看法,你也应该乐于承认。不,这并不意味着每当有过分好斗的同事向你发起攻击时,你都要举手投降。但是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对方所说的话中包含的信息,而不是说话的人。而且你应该力求客观地对待你得到的意见,即使这种意见不是用一种特别客观的方式表达的。而且,有个小秘密要记在心里:承认你错了,常常能够带来让对方闭嘴的好处。这是一种制造惊人沉默的经典方法。
  ??
  ●让对方知道你非常需要他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它能在很大程度上调起对方的积极性。当然,你是否真的需要,那是另外一回事。我们的想法是利用这样的一种接纳,抬高对方的自尊,对方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