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 节
作者:敏儿不觉      更新:2021-02-26 21:15      字数:4721
  看在武老的面上在假公济私而已。这些阴差阳错的事情,也让钱丰忍俊不禁,说没想到事情会是那样。但他还是认为,既然辛红阳他们对李远方这么重视,李远方本身肯定有非凡的价值,否则就算马进军再怎么假公济私,再怎么胆大,也不敢把事情搞得这么大的。这李远方倒没有想过,所以不由得为自己是不是进了马进军设的圈套而发愁。
  说完了这些事,李远方向钱丰说起他在望河县所见到的那些老百姓的情况,说:“那里的老百姓真是太苦了”。钱丰也有同感,说:“虽然现在搞西部大开发,国家给了不少政策,但目前只有古城这样的中心城市能得到点好处,像望河县那样的地方,要资源没资源,要人才没人才,想找出一条发展的道路来,很难。”目前省里还没有研究出对这些偏远地区的经济进行振兴的思路来。
  李远方想起陈新华的建议,说:“陈大哥让我到那里去投资,进行一些土特产品的深加工。我觉得让我投资倒可以,而且我还可以找些别的人一起去投资,但我总觉得光搞这一项只是杯水车薪,恐怕起不到多大作用。”
  钱丰对这件事产生了兴趣,详细地问了一下李远方所谓深加工的意思,然后让小保姆从楼下把李远方刚才带来的土特产送点上来,每样都尝了几口,然后说:“你的这个建议很好。”于是,当场打电话给省农业厅长,问了一下北市及周边地区的土特产品的产销情况,对李远方说:“你说的杯水车薪并没有错,但你考虑到如果一个产业启动后对相关的产业和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没有?”
  这是李远方所不明白的,钱丰就认真地给他讲了一课,然后说:“你不知道我原来是搞经济的吗?”李远方这才想起钱丰原来是个经济学家,现在之所有来当副省长是为了实践他的经济理论的。钱丰还对李远方说:“既然要搞深加工,就做得更精一点,干脆好好搞,打国际牌,这样所能获得的效益会更好一些。”如果真的要干,他可以安排省里的外贸部门负责搞销售。
  李远方不禁想道:这姜还是老的辣。要是他自己,怎么都不会想到这么多东西的。
  钱丰问起了李远方对投资办厂的设想,李远方说无非是他出钱投资设备和厂房,当地出地皮和技术以及劳动力的合作方式。但他的意思是自己宁可少赚点,让老百姓多赚点。钱丰对李远方的出发点很赞同,但说如果你跟地方上合作的话,以这些地方官员的习惯,老百姓不一定能得到多少好处,不如你自己来投资买地皮,自己想办法找技术人员,完全采取独资形式,地方上只是配合一下工作,这样才可以把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里,才能方便为老百姓谋好处。
  李远方说如果都要自己投资的话,资金恐怕不够。钱丰问他现在有多少资金,李远方说主要就是那二百五十万美元。钱丰问了一下李远方,你想搞多大规模的一个厂,李远方说:“既然你说要搞大,按照国际标准来办厂的话,投资怎么也得三五千万。”钱丰笑着问:“你知道望河县一年的总收入是多少?”李远方说不知道,钱丰说:“你以为那是我们老家啊,整个望河县一年的总收入,还不到你说的那个数目的一半。如果真按你的计划办一个那么大的厂,原材料都不够,恐怕还要从周边的地区进。不过这也有好处,真的办好了,望河县的年总收入就可以翻上几翻,再怎么的,对老百姓的生活还是有改善的。如果继续下去,老百姓可以放心地发展特色农业,这就给更多的老百姓带来好处了,所以你的这个计划,我会尽最大的努力支持的。”
  停下来想了想,继续对李远方说:“你那些美元,我想你还是留着,万一以后要办什么事方便点。你不是有一大块地皮吗,可以考虑把它卖掉,然后我再想办法给你搞点贷款,你可以用你那笔美元担保来贷,这样,资金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李远方说,他那块地皮,现在的市值也就一千多万,钱还是少了点。钱丰就说:“现在望河那边天气比较冷,再说快过年了,怎么都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份才能启动这个计划。你那块地皮在哪里我知道,我可以保证到那个时候,你那块地皮可以从一千万升值到两千万以上。”
  李远方不明白,钱丰说按照省里和市里的计划,明年春天开始在新小区的东边兴建一个国际标准的体育馆,李远方的那块地皮正好夹在两者中间,如果兴建体育馆的消息泄漏出去,李远方那块地皮自然会翻倍地涨价,所以如果李远方在明年三四月份把地皮出手,就可以卖到最高价。见李远方好像有些吃惊,钱丰解释说:“其实把城市规划的内幕消息泄漏给自己亲戚,让自己的亲戚借机赚钱,是有些领导干部经常做的事。我在这里没有什么亲戚,再说这种事也违反了我做人的原则,所以虽然我是管经济建设的,以前从来没有想过干这种事。不过因为你现在是真正为了老百姓做好事,所以我就为你破例一次。”
  虽然他这么说,李远方还是有些担心,说:“这样做会不会给你带来什么麻烦?”钱丰说:“你放心,不会有什么麻烦的,因为这种事在国内很普遍,我这算不了什么。其实当这个官已经是出乎我的意料了,而且按照中国现在干部制度,只要不犯大的原则性错误,只会上不会下,所以不管怎么的,以后我的副省级待遇都不会变,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再说了,你现在是个特殊人物,我把这些告诉了你谁也不会说什么,只要你不给他们找事就不错了,有谁还会来追究与你有关的事情?”
  这最后一句话,说得李远方不好意思起来,再和钱丰商量了一些事情,保姆就叫吃饭了。吃完饭后,就如约到交大找孔教授去了。
  请继续期待《红尘有梦》续集
  ~第五卷 需~
  第五卷需,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序卦传》说:“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蒙”可以解释刚生长出来的万物,当万物刚生长出来的时候,为了维持生命,就需要有些饮食之类的必需品。
  这一卦,坎上乾下,下卦虽然刚健,但上卦是水却充满了艰险,所以是不可以冒进的,需要一定的等待。但因为下卦毕竟是刚健的乾卦,只要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就可以前途光明。
  不过在这一卷中,并没有取“需”卦卦辞的引申义,而取其本义,真的要去“涉大川”,但因为一些事情的牵制,就不得不等待一段时间。但在等待之后,“涉大川”的计划仍然能够顺利实现。
  ~第四十九章让利于民~
  一转眼之间,就放寒假了。本来按原计划一放假李远方就回家的,但因为赵风父亲被打的事情在经过一段时间调查后要开庭审理、追究那个姓张的乡政法委副书记的刑事责任,赵父是个老实的农民,加上伤病还没有完全恢复,赵风这个做儿子的当然要回家去帮助处理。因此,王梦遥一时半会走不了,行程就耽误了下来。
  李远方自己也有些事情,首先是和孔教授合作的科研项目,有些细节方面的问题还需要商讨,再说还要编一个综合测试软件,必须留上几天。另外,接受了陈新华和钱丰的建议,他已经决定明年三四月份在望河县投资办一个土特产品加工厂,有些前期的工作,也需要在放寒假后的前几天集中精力做一下的。
  放假后的第二天,他就去了望河县,顺便把赵风带回去,两个记者,当然也跟着去进行后续采访了。
  自从李远方事件以后,望河县的许多干部纷纷落马,其中包括好几个县级干部,所以虽然表面上对李远方保持了应有的尊重,甚至于比上一次更加客气,但从内心里来讲,望河县的这些大小官员对李远方还是非常感冒的。所以当李远方刚到望河县的时候,李远方就感觉出了这种敬而远之的味道。但当他们知道李远方这次是打算来望河县投资办企业的时候,对李远方的态度就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尽管李远方没有同意县里提出的合作办厂的方案,采取的是独资形式,而且像李远方这样的人,他们也不可能像对待别的老板一样有办法揩点油。但不管怎么说,这将会大大增加地方上的全民生产总值,从政绩上讲还是从别的方面来讲,对他们都是非常有利的,所以给予了李远方最高姿态的合作。
  县委书记因为刚调到望河县没有多久,只在县常委会上作了个检查完事,没有被这次的事件所波及。县长负有领导责任,受到了处分,目前到省里的读书班学习深造去了。而杜玉明,可能是因为在这个事件的处理中有突出表现,接替了被处理的那个副书记,管起了全面工作,连组织部长都兼任着,成为县里当然的第三把手。因为他和李远方比较熟悉,而且又主管经济建设,所以就由他负责全程陪同李远方。
  在杜玉明的帮助下,李远方调查了望河县土特产品的现有产量和周边地区的情况,确定了生产规模。然后找到了一些熟悉使用传统工艺对土特产品进行深加工的技术人员,在生产技术方面心中也有了底。中低层的管理人员,李远方打算就让去年和赵风一起退伍的那批复员兵来担当,毕竟经过部队锻炼后,各种能力比普通的老百姓要强一点,而且组织纪律性好一些,又都是本地人,方便和从本地招的工人以及提供原材料的农民沟通。至于厂址,选择在县城附近的一块山坡地上,不占用耕地和林地,而且交通和水电之类的都比较方便。
  计划中是打国际牌的,在卫生和包装等方面的标准当然要高一些,所以厂房及高压蒸煮设备和真空包装设备等各种设施的投资是必不可少的。但因为基本上采用传统工艺,所以除了需要占的地盘比较大以外,各方面的投资还是远远少于李远方原先的估计,大概只要不到一千五百万就可以了。
  觉得自己到时候还有些多余的钱,李远方就考虑起怎么提高当地老百姓开展他所需要的特色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他打算等到项目启动的同时,就提前给当地老百姓预付一定的款项来订购他们即将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首先是当地老百姓比较穷,如果要他们自己投资进行扩大再生产,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到时因为当地的农产品产量不够而需要向外县甚至外市收购的话,必然会增加运输成本,对生产的成本也会产生影响。而在本县,老百姓赶着毛驴车就把东西送来了,根本不用去考虑什么运输成本的事。如果再加上一些人哄抬物价,影响就更大了。所以不管怎么说,都没有在当地解决原材料更合适。其次,刚开春就订购老百姓的农副产品,产品的价格是提前讲好的,以后原材料价格就不会再受到什么影响,对生产计划的制定和生产规模的控制也非常有利。第三,老百姓拿到钱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青黄不接的一时之难,这才是李远方最希望达到的目的。
  把所有的情况都考察得差不多,而且将大致的方案确定下来后,李远方和望河县政府签订了投资和合作的意向书。在此期间,有一个小插曲。按照省里市里和本县的政策,对李远方这样外地来投资的,有很多的优惠条件。根据这些政策,李远方可以在三年内不交任何的税费,三年之后还有两年的减免政策。当杜玉明代表县里向李远方表功似地提起这些政策的时候,李远方却出乎他们所有的人意料,拒绝了所有的减免政策,只要求当地政府在这个企业的建设和生产中给予必要的行政上的支持就行了。
  通过钱丰的话和后来到望河县后的实际了解,李远方清楚了在他这个工厂投产后,产值将占到整个望河县全民总产值的三分之一或者更多,如果这么大的一个企业不给当地政府交一分钱,尽管进厂上班的工人和部分农民增加了一些收入,但对当地财政收入产生的影响很小。财政收入是来干什么的,就是用来发展基础建设的,如果望河县的财政收入总是在低水平徘徊,光靠上面的拨款,根本就搞不了多少基础建设。公路和水电等等的基础建设上不去,整个望河县的经济就不可能有太大的发展速度,那样的话,望河县的老百姓还是要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苦日子。李远方算了一下,如果他这个企业能够正常经营的话,按照与当地企业相同甚至稍低一点的标准给望河县上交各种税费,望河县的财政收入就可以翻上一翻,这样以后,才可以真正达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目的。所以李远方对望河县的领导说,我该交多少还是交多少,只要你们别把我交给你们的钱全用在盖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