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作者:童舟      更新:2021-02-26 21:13      字数:4858
  作者:青斗
  作品相关
  奇闻录 酒蛇
  有老翁,年八十余,善饮自制药酒,泡以人参、狗脊、乌头、红花等舒筋活血之物,故得寿。
  一日,行野外,路旁遇一小蛇,色彩斑澜,首形如梭。翁以木棍毙之,喜之曰:“蛇类祛风活络良矣!”
  携之还家,入酒瓶浸泡之。初,小蛇形盘坠瓶底,后两日,竟直立瓶中,唯首浮于酒面上。
  翁见之,以为酒力浸泡所至,不以为意。过数月,其状不变。
  家人见小蛇色鲜,劝翁曰:“恐有毒!”
  翁曰:“不妨,酒可解之!少饮无碍!”
  年余,酒色微黄,乃是它药久浸故。翁曰:“可饮矣!”
  遂持其瓶,启其封,以鼻凑前,嗅其味。
  忽,瓶中直立小蛇竟窜出,噬翁鼻,牢不可脱。翁惊呼而倒。
  家人闻之,急上前,去其蛇,翁已面黑毙命矣。
  家人悲之,怒斩其蛇数断,蛇僵如故。
  小蛇被翁以棍击晕之,或未死,然浸酒密封年余仍可仇翁,甚为不可解。
  奇闻录 大黄狗
  这是一个朋友给我讲的,据说是一个真实的事。
  其姥姥家在旧时算是一户地主罢。家里买了一个丫环,做些杂活。家中有一条大黄狗,也不知养了多少年了。
  一次,主人家要修缮房屋,请了个木匠来做活。
  主人家有一间屋子,是用来储存食物的,如将那干肉、腊肠的挂于梁上,利于风干和存放。屋子的门没有锁,是那种旧式的门闩。
  有一天,主人发现腊肠少了几根,起初未理会。后来又发现少了些,而房门是闩着的,除了人,家里的大黄狗是进不去的。开始怀疑是那木匠。可是观察了几天,排除了木匠的嫌疑。但食物仍在丢失,于是认为是那丫环做的手脚。逼问之下,丫环竟自不认。主人恼了,不免棍棒加身。可怜那丫环叫苦连天,受了万般痛楚,却也直着性子不承认。于是一丢失食物,那丫环便遭受一顿暴打。
  木匠见了,心知事有蹊跷,东家的家事,外人不方便劝的,于是暗中留意,欲要找出那个贼来。
  一日午后,木匠偶闻院中有了动静,忙起身窥视。心中不免一惊。
  却见主人家的那条大黄狗快步跑到了了房门前,如人立,以前爪拔开门闩,进屋后,扶墙壁上,弹跳反扑那挂着的食物,互荡之下,便掉下来一根腊肠和一块干肉,叼了便走。出了门,竟又反身如人立,以爪将门闩合上,端的是不留痕迹。接着跑到偏僻处享受美味去了。
  “原来是这个畜生!”
  木匠此时才恍然大悟。于是起身找到了主人家,诉说了刚才的见闻。主人听了,也自将信将疑。而此时的情形竟被那大黄狗在一旁的角落里看到了,眼中呈现出了几分异样来。
  后来主人家将那房门上了锁,于是再没有丢失过食物,始信木匠之言,着人打了那黄狗一顿,不在理会。
  这天傍晚,木匠收了工,出了门欲回家,忽觉得头皮一阵发麻,隐感有不祥之事,于是回身寻了柄做活的斧头别在了腰上。
  走到了村外的路上,远远的望见那条大黄狗正蹲在路中间等着他。尤其令那木匠惊讶的是,路边的空地里,那大黄狗竟然掘好了一个坑,一个刚好能容下木匠身形的土坑。
  木匠见此情形,身子已是凉了半截,敢情这畜生来寻仇了。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木匠牙关一咬,愤怒大于恐惧,持了斧头冲了上去。自要与那大黄狗做个了断,否则日后说不定又出什么法子来算计他。
  一番搏斗,那大黄狗毙命在了木匠的斧头下,它想不到木匠是有备而来的。
  杀死了大黄狗,木匠将其拖进了它自己掘的土坑里,倒也刚好能容得下它,也算自掘坟墓罢。
  过了几个月,木匠仍心有余悸。
  奇闻录 坑鼠
  元末明初之际,天下大乱,民间也多生出异象。河北某地鼠患成灾,庄稼绝收,草木绝青,无不被鼠群噬尽。竟出现了人鼠争食的场面,吃饭要端着碗站在桌子上,否则会有老鼠来抢食的。
  鼠患刚起时,曾紧急从邻县借调来三百多只大猫,以为能克制。未及数日,众猫皆被咬死,并出现了大鼠追人的恐怖场景。百姓苦不堪言,纷纷外迁以避鼠祸,未及一月,人口十去七八。州府广贴告示,重金悬赏召集灭鼠高人。
  一日,一游方道士揭榜应召,言有灭鼠奇策,众官员皆喜,捧若上宾。道士命备香油十斤,百年檀香木一棵,去枝叶皮存根。香油易备,惟百年檀香木不易寻。道士言,某某家祖祠有其树,然乡人敬为神木,不敢伐。府官出面请之,其家不敢争,应之,于是得其木。
  道士在鼠灾区临山择一地,令掘一大坑,深十数丈,宽二十余丈。檀香木立其中,旁备石块、石灰。另伏三十壮汉于侧。
  正午时,太阳尤烈。道士从怀中取一包黄色药粉,和于香油中,随即命人浇于檀香木上,而后命众人急退避之。
  少待,群鼠忽从四方涌来,争先恐后奔坠坑中,似有魔力驱逐一般,场面颇为壮观。有大鼠,如牛犊,显然识破道士计,力阻鼠群,咬死数十只大鼠,仍不能阻鼠群狂奔坠坑之势,哀嚎数声,无奈独自退去。
  道士见之,呈忧色,曰:“此乃鼠王,我灭其族类,今晚恐来寻仇!”
  近一个时辰,鼠类毕集,竟将大坑添满,当几百万计。先坠入者被压毙,其上者皆死命围噬檀香木,似被其味引诱,迷而不能抗。旁伏诸人目瞪口呆。
  道士言声:“已尽矣!”
  命人将石灰扬其上,复以石块压之。再盖以土,遂成“鼠冢”。
  道士施奇术坑杀鼠群,几近尽绝,诸人敬为神明。道士说“算不得什么,我在云南曾照此法坑杀八坑鼠类。”诸人惊绝。
  晚间,道士在房前屋后遍布利刃,锋芒朝上,露地面三四寸许。众人不解其故,问之,道士不答,说是明日可知。随持剑而卧。
  第二日,有大鼠毙于道士床前,腹被利刃划破,肠物滑出十数米。正是那只逃走的鼠王,夜晚来袭,未至床前,腹破力竭而亡。道士有备,否则必受其害。
  道士坑杀群鼠之后,此地三十年内未曾现有鼠迹,堪称奇事。
  奇闻录 奇闻十八则
  1。 有幼童,误吞小蛇,家人不知,他也无觉。蛇寄生腹内,偶从口出,竟与童戏耍,相安无事,父母仍不知。年久,童长蛇也长,蛇如“舌”出,取食物与童同食,欣然为趣。
  偶于市井遇恶人行凶,童上前口张,蛇现尺余,恶人惊毙,时人以为妖,驱逐山中独居,后失所踪。
  2。 有一旧友,曾杀一蛇食之,不数日,周身生癣,奇痒难耐,若蛇鳞,俗称“蛇皮癣”,百医不治。唯于冬季不发,如常人般,其症也随蛇类“冬眠”呼!
  3。 有老医深山采药,遇一人拦路求医。老医心中怪之,诊其脉,六脉滑实,呈一脉象,曰:“异类也!阳者为龙,阴者为虫,蛇君试我呼!”其人大笑而去。
  4。 数年前曾于野外遇一童子,曰:“我家花娘请君赴宴。”以为艳遇,欣然而往。至一洞口,森森然,有冷气出。惊疑间,回寻童子不见,猛然记起当地有食人大花蛇之说,忙转身而逃。偶闻洞内传出叹息声,后也无它异。
  5。 有农妇言,偶在山溪中见群蛇戏水,不下万余条,大者数米,小者寸余,望之怖然,惊奔而走。后数日,前往视之,已失群蛇所在,溪水流淌如故。唯岸积蛇蜕成堆,是若集体沐浴蜕化般。后也无它异。
  6。 山中有青石,常有蛇类盘其上,又称“蛇石”,人不敢近,或是石下有蛇穴也。有捕蛇者,候石旁,日可获几十条。以此为利,愈加罢手不能。一日,忽有怪风从石下出,将捕蛇者吸入,当是激怒蛇王,噬之矣。其家人欲报仇,投炸药炸之。青石炸开,下果有洞穴,深不见底。复投炸药轰之,竟微闻其响,已是落地下深处,不知几千米矣。无果而返。
  7。 村中有蛇医,治蛇伤如神。唯以一物贴噬痕处,吸毒至黑色,清水浸之再吸,如是再三次,蛇毒方尽。其物若石,鸡蛋大小。蛇医言,此为“蛇角”,为其祖上斩一长角之蛇获之。信呼?
  8。 大蛇通灵,可以幻化,是如白娘子事。有人夜敲医者门,乃是有刺梗喉,几欲待毙。医者用摄子将刺拔出,其人谢过而去。后两日,医者见门前有新鲜的山参数支,皆为千年以上,不知何人所遗。正迷惑间,有邻人告之,清晨见有大蛇在医者家门前出现,随即不见。医者恍然大悟,刺在喉中者,蛇仙也。遂以此数支老山参暴富。
  9。 一友言,其父曾见两头蛇,无尾,两端皆头,或是蛇中怪胎也。民间有见此物不详之说。
  野地中生有怪菌,可化蛇。有误采之者,放入盆中,隔日视之,已失所在,化蛇游走矣。此说未见其实,或是谬论,然乡人多信之。
  10。 偶于山中遇一小蛇,竟不惧人,后面跟随数十米,觉其好玩,欲引家中,行至路边,复寻不见。
  有农夫进山耕地,忽见地中群蛇毕聚,有大蛇十数条互缠一起,首集一处仰望天空,若〃蛇花〃然。当是迎战天敌状。农夫惊惧,隐旁窥视。少倾,有怪鸟飞至,大如鹏,盘旋良久,似无机可乘,遂飞去,群蛇得保。后,大蛇不见,唯余类仍留地中不走,农夫以石灰驱逐之,半月方尽,是为奇事。
  此为一亲戚述之,与那农夫为邻,颇可信。
  有山中采药者,行走多时体倦,见前方有一横木,于是坐其上歇息,随手取一烟吸之。忽觉坐下大动,起身视之,那横木赫然一大蛇身也,蛇类厌烟味,故闻之避走。采药者惊骇,落荒而逃。大蛇通灵,不主动攻击人,未伤采药者,也是一幸事。
  11。 一同学言,曾与两同伴山中杀一蛇,随后燃火烧烤来吃。忽觉周围有异,视之骇然,草丛中、树枝上,群蛇游至,花花绿绿,各色杂然。三人惊走,数月未敢再进山。有老人言:山中最忌烧蛇,可速引其类聚矣!是为食蛇者戒。
  12。 有林场工人,山中作业时,于一大树上发现一大〃蛇蜕〃,长十数米,展开来竟有两米宽,可见其蛇之大。取之还家,有药商闻至,以三千元购去,因其可入药故。
  13。 幼时曾闻一奇事,有大蛇红赤如丹,游浮于稻田之上,贴稻尖若飞行般,瞬间远去,曾轰动一时。虽未亲见,但此事属实,不敢妄言。
  14。 有人患怪病,躺地如蛇行,甚至于可攀树越檐,皆若蛇状。其家人言,曾杀一蛇故得此疾,医不能治。后遇一老医,施以“鬼门十三针”治愈。
  民间以蛇类、狐狸、黄鼠狼三者阴气最重,伤之则祟人。乡下多有类似之事,医不能解。
  15。 家乡东山有“长虫沟”,四下皆蛇穴,团团簇簇,满目皆然,人不敢近。一日偶见一蛇,背负一草出,传说中蛇负之草皆为灵药,或是去救其同类罢。
  曾闻又有顽童遇负草之蛇,毙蛇取草,然不知何用,弃之。后,也无它异。
  16。 长白山每至秋季,多有进山挖人参者,曰“放山”。有老翁偶在一石砬子下见有一大蛇守护,长十余米,甚凶猛。老翁知石砬子上必有异物,于是以雄黄烟上风头上薰之,蛇类最怕此物。果然,大蛇避走。老翁至石砬上,见有一物,类灵芝又若野蘑菇,纯白无杂色,大若脸盆。翁知其必为灵药,尽食之而返。后年逾百岁,仍健步如飞。此乃五十年前事,邻人讲述。
  17。 幼时家住农村,村中皆是那种旧式的土墙草房。曾闻一人言,其家房檐上曾掉下来两条长尺余的长有鸡冠的蛇,随即不知所踪。村中人家多用坑席,偶翻看,下多有无毒乌蛇,可谓人蛇同眠,倒也两相无害,村民习以为常。也常见于灶台间,驱逐则可。近年多不闻,环境变化之故也。
  又有人在松花江边耕地,忽闻水声大作,忙走到江边查看,立时被吓得魂飞天外。有大蛇过江,首已至对岸,并爬上了一棵大树上,尾仍在另一岸,奇观也!
  18。 又有林场工人,偶在木堆上见有大蛇晒太阳,头如牛首般大小,仅数米长无尾,一断蛇也。其人惊惧月余不敢出门。
  有一老者言,其少时曾见一蛇,长角,仅数厘米,已是化蛟,几成龙矣!
  正文
  前言
  中医,中华民族最为耀眼的瑰宝,它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并涉及到各种文化领域,作为一门古老的医学,至今仍然散发着它不朽的光芒。它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为基础理论的“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东方医学。
  但是,中医的现状令人堪忧。僵化的教育体制和相对滞后的中医政策,以及当下西医全球化的特殊环境,竟然改变了几千年来中医在国人脑中根深蒂固的观念,逐渐在滋生它的土壤上淡化去。中医中药正离我们的生活远去。虽然它不可能灭绝,但是,长久以往,一旦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