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节
作者:辣椒王      更新:2021-02-26 19:36      字数:4751
  毡荆毡咎乇鹁囱鲂旄!⒊绨菪旄#谌毡居泻芏喙赜谛旄5拇担脖A袅诵矶喙赜谒囊偶!!度毡敬蟀倏迫椤吩兀菟敌旄T谌毡窘窈透枭揭淮锹剑⒆≡诟浇芤吧揭淮H毡臼妨霞窃兀骸按翟谛芤鞍采淼男旄#蛉舜诟骱筒毒ǚ椒ǎ嗣撬捉妥鹬亍!?br />
  日本不少学者研究,认为“徐福即是神武天皇”,甚至有人说“徐福是我们日本人的国父”。徐福东渡是公元前219年的事。
  这并不是说,在此之前并无中国人到日本,因为公元前五世纪,中国有一种陶器传到日本,称为“须惠器”。小说中伍封在公元前474 年到达日本,后来又迁往日本,这是合符历史的。
  在《日本皇室之谜》一书中,作者甚至根据日本传说,直言日本的天照大神指的是来自中国的一个部落天照族,由于天照大神被认为是日本天皇的祖先,所以日本的皇室其室是中国人的后代。
  公元前五世记便有中国人到达日本,所以,我相信在徐福之前,肯定有中国势力到达日本,小说中伍封远游海上,到达日本建立自己的王国,便是写出了这一种符合历史的可能性。
  5、语言和习俗
  由于小说中的故事发生时间离我们太远,其时的社会风俗有很多是我们难以了解的。一说起古代,一般人对古代风俗常有一种片面的看法,大脑中便出现一幅古时候的图像,认为古时候都是一样的,除了人的穿着有些改变外,朝庭、官府、集市、民居都差不多,君王、官员、百姓也是千百年来说同样的话。其实这些认识都是受了不尊重历史的小说、戏曲和影视剧的影响。譬如在《三国演义》之中,常常见到“一声炮响,伏兵尽出”一类的描写,其实火药是唐代才发明的,三国时绝对不可能有炮。《封神演义》中的错误更多了,譬如当时的作战方式主要是步兵格斗,连战车都少,更不可能有骑马作战的情形。君主自称“朕”是秦始皇开始的,商纣王绝不可能自称“朕”,而且当时的官职不分文武,并无任何以“将军”为名的官职。当然,《封神演义》是神话小说,不必深究,但古往今来的许多小说都有此类问题,尤其是戏曲中更多。在近来比较流行的文艺作品中,也有不少这样的问题(尤以港台作品为甚)。
  其实,各个朝代的社会风俗、人的起居习惯、说话方式都不尽相同。下面以人们的生活习惯为例,随便说一点点。
  清、元是少数民族统治,人们的生活习惯与宋明时自然有些不同,宋、明与唐、五代时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因为宋代时开始出现的理学所至,尤其是宋代之后的男女大防,比唐、五代时要严厉得多。
  唐代的皇帝身上有少数民族血统,唐代女人的服饰也十分性感,这是后世所没有的。唐代的公主常常在丈夫死后改嫁,宋代之后便基本上没有了。
  唐与晋、汉又有不同,譬如两汉、三国、晋时的人都是席地而坐,除非在军营之中,平时是不坐椅子,唐时的人才开始坐椅子。
  晋与战国、秦代、汉时也有不同,不过其中的区别主要体操现在权贵身上,譬如门阀之见和服用“五石散”而导致整个风俗的变化。
  6、小说中对历史人物的称法
  史书上对周王、诸侯是用谥号称谓,譬如周敬王,“敬”是死后的谥号,也就是说,他活着的时候,是不会有人称之为周敬王的。其余齐平公、卫出公、郑声公也是如此。不仅是天子诸侯,卿大夫也一样,例如赵鞅在史书中为赵简子。
  按道理,该人活着的时候,就不应该用其死后的谥号来称谓。但写小说不能拘泥,我觉得天子诸侯用谥号称谓,便于读者理解。因为书中历史人物太多,小说又长,如果不称齐平公而称姜骜,那么读者可能会一时想不起来该人是谁、是何身份。称齐平公就方便了,身份地位一目了然,写起来方便,读起来也容易。
  还有些人物,譬如柳下惠、柳下跖二人,关于他们有多种说法,甚至连出生年代也不尽相同,他们也不一定是兄弟。小说中主要是采用的是民间传说,属于虚拟人物。
  由于本书故事发生的年代,离我们太过久远,如果没有适当的铺呈,对历史不是很熟悉的读者,可能会难以融入故事情节。因此本书的第一章是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外交、社会环境及生活习惯详细铺陈,而临淄之变是春秋末年政事演变最有代表性的事件,以此事件为小说开局,相信读者比较容易理解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第二章才开始进入人物刻画,第三章主人公才正式现身。
  对小说来说,这种写法对读者的耐心是一种考验,在当代小说创作中,这种写法是小说家一般不愿意采用的。我曾稍稍改动,让主人公在第二章中便现身,不过仅仅是露了一下面而已。就小说创作言,这种改动其实是我很不愿意的。今后在本书正式出版时,主人公仍将在第三章才会出现。
  本书写的是春秋战国之交的事,我在写作中尽量避免一些大的错误,在描写行政、军事、外交上尽量合乎史实,在描写人物时对其起居饮食、服装玉饰、兵器甲胄等细节上也比较留意。
  最难的是当时人的语言习惯,在我们说的话中,有很多习惯用法在当时是没有的,或者是另外一个意思。譬如说,春秋人所说的“小人”和“君子”,与后时的用法便大大不同。后世所说的“君子”一般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行为卑鄙的人,是从品德上来描述一个人。春秋时“小人”和“君子”却是描述人身份的词语,“君子”指的是地位高的权贵,“小人”指的是地位低的人。这样的语言用法还有很多,譬如后世常常用到的“有缘”、“无缘”、“随缘”、“机缘”等语,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传入中国后才逐渐被人使用,先秦人是不会这么说的。那时已经有了醋,只不过不叫作醋,所以,那时候的人是不会说“吃醋”这样的话。另外,春秋时不饮茶,酒是常备的饮料,所以绝对不可能有“喝茶”、“品茗”之类的说法。此外还有“东西”,这应该是唐朝才有的说法,春秋战国时是肯定不会有的。
  如此种种,所以小说中稍有注意,但尽依历史小说便难写了,所以有的地方还是有所忽略。
  全 威
  作品相关 关于本书在起点发表的说明
  《天下春秋》一书已经全部完成,共220多万字。本来可以全部一次性上传,因为上传之前,自己要再审看修改,而本人是广东省作家协会作家,还有其它创作任务,时间不甚充裕,只好每日抽空上传两三章上去。
  春秋时期的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与现在相差很大,官制又混乱,书中我曾写了相关内容,作为后记,为便于大家阅读,所以先将后记传上来,可能有助于对小说的理解。
  《天下春秋》一书本来在联系出版,朋友介绍,说起点的代理做得不错,而起点要代理,又必须先在起点发表若干文字才行。思之再三,干脆将本书在起点发表一下,对本人来说,先通过网络发表再印成文字,这也是一次尝试。
  《天下春秋》本名《逍遥游》,但起点书库中似乎有同名书存在,只好改名发表。
  谢谢各位读者对本书的关注。
  作品相关 致读者——对读者评论的回应
  首先感谢认真读过我的小说,并发表评论的朋友,因为我对起点非常不熟悉,不知道应该在何处、用何种方式与各位读者交流,所以写下这篇短文字。这篇文字可能会不断地修改补充,用来回复各位读者的相关疑问或建议。
  1、本书其实并不应该算玄幻小说,发表之时,没找到合适的选项,似乎有点玄幻内容,所以列入玄幻小说之中。
  2、关于本书人物称谓、官制、历史的虚实、书中描写的夷人、日本等等,在后记中有详细的解释,对此有疑问的朋友,请看看后记。
  3、本书不是作为网络小说而写的,在网络上发表是我的第一次尝试。虽然出了不少书,但从来没有一本像本书这样,能及时看到读者的回应、听到读者的评价,所以,我觉得这种尝试是值得的。
  4、在此特别感谢各位发表评论的朋友,你们的评论对我来说是巨大的鞭策和激励。我并不在意什么点击率和推荐率(也不知道这有什么用),但我很在意读者的意见。尤其感谢“我似江潮来又去”、“呱呱呱”读者。后者是一位非常认真的读者朋友,虽然他的部分意见我不完全赞同,但我非常感谢他对本书的关注和对我的勉励。“我似江潮来又去”是很有鉴赏力的读者,他对本书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他写的书评我看了好几遍,评得很仔细,有些意见是非常中肯的,对本书的修订很有作用。请“我似江潮来又去”和“呱呱呱”朋友留下联络方式,等书出版我会寄一套给他们。
  5、书评中我删了两篇,因为我发现那两篇评论,似乎是没读过本书任何一章就写出的,我想可能是读者发错了地方。——对此我很抱歉,请那两位朋友(记不起名字了)不要见怪。
  6、本书章节于2005年8月5日开始上传,现已经全数上传完毕。
  7、关于小说的文笔问题。本书用的是传统小说笔法,我觉得这种写法比较适合用于历史类小说,所以我尽量避免直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所有的视野都来自于小说的人物,而不是来自于作者。要用小说人物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发展,主要是靠人物的行为和对话来达成。其次是避免用太现代的语言,这样有助于为小说创造出一种古朴的氛围。所以有的读者认为本书对话较多、文字较仿古,可能不习惯。——我不认为这是本书的写法失误,这是我有意这么写的。
  8、某位读者说我“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太清高”,这种说法让我很不以为然。我虽然是作协会员,但我并不认为专业作家一定比业余作家的小平高,也没有在任何地方这么表达过。
  第一章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
  乾上坎下,是为“比”卦。被离在烛光下数着蓍草,叹了口气。
  齐简公脸上透着汗,神情十分紧张,小心地问道:“先生,此卦象吉凶如何? ”被离又叹了口气,道:“国君此卦,所问的可是排难去厄之事? ”齐简公点头道:“正是。”被离道:“吉。”齐简公吁了一口长气,道:“吉就好,吉就好。”阚止在一旁笑道:“既是吉卦,国君大可以放心了。”
  这是公元前481年底的齐国都城临淄公宫偏殿之上,此刻殿中就只有他们三人。
  被离摇头道:“请恕外臣直言,此卦虽吉,却并非好卦,国君万万不可大意。 ”齐简公又紧张起来,问道:“卦上怎么说? ”被离道:“卦辞上说:”吉。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意思是说,刚开始时便要公正,方可无害。不安宁的事刚刚开始,后来者大有凶险。“齐简公神色茫然,喃喃道:”’不宁方来,后夫凶? “被离道:”此卦乃君臣辅佐之象,国君眼下极需贤臣辅佐,若得贤臣,当可披荆斩棘,所行无咎。“
  齐简公笑道:“寡人有左相阚止,唔,还有右相田恒,可谓贤臣矣。”阚止在一旁笑道:“我齐国人材鼎盛,鲍、晏、高、国四大家中,能人极多,正所谓‘君明臣则贤’。”被离冷笑,摇了摇头。
  阚止面有不悦,道:“三年之前齐吴艾陵之战,吴鲁集两国之精兵大败我齐师,连大夫国书也丧命于是战之中,吴人可说是齐国的大仇人。先生既为吴人,避难于齐,先生在齐国的这几天,常有向国君进言要诛杀先生者,但国君却不以为意,视先生为上宾,正是礼贤下士、胸襟开阔的天下明君,被离先生却不以为然,不知更有何说?”被离叹道:“被离为人卜卦相面,从不敢以假言误人,是以一向不为吴王阖闾所喜。阖闾虽然强横无礼,却并非不能容人。如今吴王夫差是个心胸狭窄之人,连伍相国也被他赐死,外臣只好离开吴国,来齐国避祸。倘若国君也是夫差一样的人,外臣也不敢来了。”
  齐简公听他说得十分得体,心中得意,笑道:“先生是天下名士,寡人怎敢怠慢?唉,伍子胥忠义之名,天下皆知,竟然不容于夫差!”阚止冷笑道:“听说先生初识伍子胥,是在集市之中。那时伍子胥刚从楚国逃到吴国,穷困之极,在市中吹箫,无人能识。先生一眼便识得其相貌非常,说是‘必是忠义武勇之士。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于是荐之于公子光。如此看来,伍子胥之前程富贵,全靠先生。此乃民间逛传,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