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节
作者:老是不进球      更新:2021-02-26 19:29      字数:4931
  裁之”了。
  (二)
  子曰:“从我于陈、蔡①者,皆不及门②也。”德行:颜渊③、闵子骞④、冉伯牛⑤、仲弓⑥;言语:宰我⑦、子贡⑧;政事:冉有⑨、季路⑩;文学:子游、子夏。(《先进》第一一·二)
  章旨
  孔子思念在陈、蔡间共患难的弟子,并以四科分述其所长。
  注释
  ① 陈蔡二国名,在今河南、安徽一带。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受困于两国之间。
  ② 不及门指此时不在门下。
  ③ 颜渊名回,字子渊,鲁人。
  ④ 闵子骞名损,字子骞,鲁人。孔子弟子,小孔子十五岁。骞,音qiān。
  ⑤ 冉伯牛名耕,字伯牛,鲁人。
  ⑥ 仲弓姓冉,名雍,字仲弓,鲁人。
  ⑦ 宰我名予,字子我,鲁人。
  ⑧ 子贡姓端木,名赐,卫人。
  ⑨ 冉有名求,字子有,鲁人。
  ⑩ 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一字季路,鲁人。
  文学博学通经,指学术修养很好。与现代“文学”意义不同。
  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卫人。
  析论
  孔子周游列国时,身边跟随着一些学生。孔子六十三岁时,想从陈国到楚国,竟困于陈、蔡之间,当时跟随他的十个学生,现在都不在门下,而这十个人都是好学生,孔子不免思念起他们,并且分别了他们的学业专长。后人把这十个人称为“孔门十哲”。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是孔门四科,德行指道德修养,最难修成,故列于首;言语指善于辞令,应对得体;政(新浪读书独家首发)事指具从政才能;而文学则指博学通经,和现代以文艺为文学的意义有些出入。
  颜渊安贫乐道,其心三月不违仁;闵子骞是个孝子;冉伯牛生病时,孔子有“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之叹;仲弓,孔子许为“南面”之才,这四个人属于德行科。
  宰我曾去齐国作外交上的折冲;子贡以辩才、干练,名震诸侯,这两人属于言语科。
  冉有后为季氏宰,帅师作战胜齐;季路有勇有信,尝为季氏宰、蒲邑宰等,皆有政绩,这两人属于政事科。
  子游为武城宰,以礼乐治之;子夏于孔子殁后,居西河为魏文侯师,孔子六经多由子夏所传,这两人属于文学科。
  从这一章,我们不难看出孔门师生情感融洽,而学生各有成就,真叫人欣羡。
  (三)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①。而已矣。”(《雍也》第六·五)
  章旨
  孔子赞美颜回可以长时间不违仁,并勉励其他弟子。
  注释
  ① 日月至焉指或一日、或一月达到仁德的境界,而不能长久。
  析论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从整部《论语》来看,孔子对其他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批评,唯独对于颜回,只有赞美,没看到批评的言词。
  颜回被赞赏,完全由于他的修养较其他学生为精深,他时时刻刻养护仁心,力行仁道。由于他养护仁心,所以能克除私欲,清除心中蟊贼,不受外物的诱惑,所以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力行仁道;也由于他长时间能力行仁道,所以才赢得“其心三月不违仁”的赞美。其他弟子则修持不如颜回,不能力守仁心,所以天理常会被人欲所淹没,一旦欲望盖过仁心,自然就会做出违道的事情来。对于仁心、仁道的修持,颜回与其他弟子们显然有一段差距,孔子固然在赞美颜回,其实也有希望其他弟子见贤思齐的用意。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论语卷·论人(16)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心是行动的主宰,心不违仁,自然行也不违仁。这个心也是一个人的良知,能坚守良知,凡有发念,要衡量合不合仁道,不合仁道的千万不能做,做了就是违仁。
  (四)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①,一瓢饮②,在陋巷,人不堪③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第六·九)
  章旨
  孔子赞美颜回之安贫乐道。
  注释
  ① 一箪食一箪饭。箪,音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食,音sì。
  ② 一瓢饮一瓢水。瓢,用葫芦剖制之舀水器具。
  ③ 堪忍受。
  析论
  颜回吃的是粗食淡饭,住的是简陋小屋,一般人都会承受不了这种贫穷的生活,而他却丝毫不受影响,仍自得其乐,这和孔子自己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篇)是相同的人生态度,也是君子的修为,所以孔子特别赞美颜回。
  颜回家境贫苦,却能安贫乐道,我们如不像颜回那样的贫穷,自然不必过颜回一样的贫困生活,然而他的高贵情操、安乐精神,确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五)
  子曰:“语①之而不惰②者,其回也与!”(《子罕》第九·一九)
  章旨
  孔子赞美颜回勤学不怠。
  注释
  ① 语音,yù,告诉。
  ② 惰懈怠。
  析论
  颜回,孔子的好学生。在《论语》中,孔子多次谈到颜回,都是褒奖之辞。《为政》篇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先进》篇说:“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音yuè,同悦)。”《雍也》篇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又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又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中庸》也记载孔子称赞颜回说:“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也。”从这么多奖誉看来,颜回确实是个好学生,他好在哪里呢?好在努力进德修业,本章“语之而不惰”就是努力的说明。“语之而不惰”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孔子告诉他学问的道理后,颜回能努力不懈地加以实践;第二种解释是孔子告诉他学问的道理时,颜回听来从不会感到厌倦,因为听得懂才不会厌倦,不厌倦就是精神不松懈,这种现象就是孔子称颜回“于吾言,无所不悦”。无论哪种说法,都说明颜回是个好学生,他的好学力行,实在值得我们效法。
  (六)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①,不贰过②,不幸短命③死矣!今也则亡④,未闻好学者也。”(《雍也》第六·二)
  章旨
  孔子答鲁哀公所问,嘉许颜回好学,并惋惜其命短。
  注释
  ① 迁怒把愤怒转移到无关的人或物身上。
  ② 贰过再犯相同之过失。贰,重复,动词。
  ③ 短命谓早死。颜回四十岁而亡。
  ④ 亡音,wú,通“无”。
  析论
  “学”的意义和范围很广,孔子心目中,颜回是最好学的学生,颜回死后两年,孔子才死去,所以鲁哀公问孔子的时间,在孔子七十一岁以后。颜回死后,孔子很多大弟子都还健在,像子游、子夏都是文学科的大弟子,孔子却不称举他们好学,本章孔子所以特举颜回好学,要从“不迁怒,不贰过”来理解。
  不迁怒是审辨的功夫,是理性的行为。不迁怒的人,犯了一件错误,会检讨这件错误,不会牵连到其他的人或事上面;进一步说,(新浪读书独家首发)自己受了怨气,也不随便把怒气发到别人身上,这是人己关系的和谐,是“恕”道的发端。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论语卷·论人(17)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不贰过是反省的功夫,是彻底的觉悟。它指同样的过错不再触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不知反省悔改,就会一错再错,积重难返了。
  从以上分析,孔子称赞颜回好学,着眼点重在自我修养,重在道德实践,而不只是求得书本上的知识而已。
  (七)
  子谓①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子罕》第九·二○)
  章旨
  孔子称赞颜回为学精进不已,而惜其英年早逝。
  注释
  ① 谓称举,谈到。
  析论
  孔子弟子中,颜回的好学、善学,几乎无出其右。他常在课余之暇,阐发孔子学说;并且心悦诚服,躬行实践。鲁哀公曾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就说:“有颜回者好学。”(《雍也》篇)由此可知孔子是多么欣赏颜回。孔子曾说:“回也,视予犹父也。”(《先进》篇)而孔子也视颜回如己出。可见孔子与颜回的感情深厚如同父子。
  像颜渊这样杰出的弟子,自然足以继承孔子的志业,弘扬儒学,行道于天下;然而却英年早逝,才活四十岁,孔子怎能不惋惜悲痛呢?甚至于事过境迁之后,只要谈到颜渊,就发出“惜乎”之叹,惋伤不已。玩味本章“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二句,除了追念逝者之外,蕴含着另一层意义,即孔、颜师徒之情是植根于道义的,是与学问的研究、文化的弘扬、理想的实现相终始的。
  今日人伦式微,风俗浇薄,玩味本章旨趣,对于孔、颜师生之情,怎能不兴起怀慕之思呢?
  (八)
  子谓①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②,惟我与尔有是夫③!”子路曰:“子行三军④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⑤,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⑥,好谋而成⑦者也。”(《述而》第七·一○)
  章旨
  孔子赞许颜渊能得用行舍藏之宜,勉励子路临事当守戒慎善谋之道。
  注释
  ① 谓告语。
  ②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若遇到贤君重用,就行道于世,兼善天下;若遭舍弃,不用于时,则退而独善其身。行,实行经世济民之道。舍,音shě。
  ③ 夫音fú,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口语“吧”字。
  ④ 行三车统率三军。古代兵制,一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天子六军,大国三军。
  ⑤ 暴虎冯河空手搏虎,涉水渡河。暴,搏斗。冯河,徒涉,无舟涉水。冯,音pínɡ,为淜(péng)之假借字。《说文解字》:“淜,无舟渡河也。”
  ⑥ 临事而惧面临用兵之事,能谨慎戒惧。
  ⑦ 好谋而成善于规划谋略而决定成功。成,成其谋。
  析论
  本章可分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孔子称许颜渊已臻用舍行藏随时处中的境界;一是孔子回答子路的问题,指点他临事戒惧的要领。
  孔子对颜渊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颜渊只是沉默,并未作声。这正好为孔子“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为政》篇)一番话作注脚。行与藏都是针对“道”来说的。孔子与颜渊都有高尚的品格和深厚的才学,足以行道,若得君王重用,必能“得志泽加于民”、“达则兼善天下”(并见《孟子·尽心》篇上)。若见弃于时君世主,则怀藏道术,退隐林泉,“独善其身”,“修身见于世”(并见《孟子·尽心》篇上),绝不患得患失,贪恋权位。无论用、舍,都能以义为准则,随时处中,恰如其分。孔子、颜渊的高风亮节,较之于世上蝇营狗苟,机变谲诈,争权夺利,寡廉鲜耻的政客,真有天壤之别。
  子路见孔子如此认可颜渊,也想表现一下,于是立即请问老师:“若是行军作战,老师将用谁?”言下之意,当是“非我子路莫属了”。子路虽有才学,可是也难免有所疏略,孔子乃借机指点他,以期子路恢弘器识,更上层楼。(新浪读书独家首发)孔子是不轻易谈论军事的。如果一定要谈行军作战,也有境界高下之分。一味逞血气之勇,就好比暴虎冯河,却没有什么头脑,这种人是不足以统率三军的。只有头脑冷静,思虑周密,面临军事能战兢戒慎,足智多谋而稳操胜券的人,才足以克敌制胜,达成任务。孔子这番话不仅将“勇之粗者”与“勇之精者”区分得很清楚,而且提升了子路的境界,可谓善譬而喻。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论语卷·论人(18)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问题与讨论
  1。 你认为颜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 孔门四科以“德行”为首,它和其他三科有无关系?请说出你的看法。
  3。 请依据《论语》各章内容,论述颜渊的人格特质。
  4。 请阐释“用之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