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节
作者:老是不进球      更新:2021-02-26 19:29      字数:4924
  4颖菊轮校梢钥吹娇鬃雍偷茏用堑赖滦尬牟罹唷?br />
  (十二)
  子夏曰:“虽小道①,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②,是以君子不为也。”(《子张》第一九·四)
  章旨
  子夏言君子不为小道,因其不足以成德。
  注释
  ①小道指技艺。
  ②致远恐泥言行之久远,恐滞泥不通。泥,音nì,滞泥不通。
  析论
  许多小技艺,往往蕴含着大道理,值得人们探求。但是如果沉溺小道之中,而不注意立身处世的大道理,就会迷失人生方向,甚至玩物丧志,我们不能不留意。
  我国古代学术中,有一派叫小说家,这一派的学说是记录街谈巷语、道听途说的言论,班固在《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引用此章,(新浪读书独家首发)言小说家虽为小道,亦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所以君子不为,但是也不能完全忽视它。他说,尽管是闾里小知者之言,也记录下来,只要有一言可采就好了。可见小道不是不能为,但是不能沉溺其中而忽略大道。
  所谓大道,指的是经世济民的哲学,也就是《大学》所揭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更是孔、孟所主张的王道、仁政。而不同于这些大道的,都是属于小道,譬如文学、文艺、琴、棋、书、画,乃至时下所流行的电动玩具等都是,它们都有可观及可研究的道理,可是它们不能完全作为治国的依据,如果只是一味地沉迷这些小道,自然于治国无补,所以说致远恐泥,君子不为了。
  (十三)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①俨然②;即之③也温④;听其言也厉⑤。”(《子张》第一九·九)
  章旨
  子夏论君子之容态。
  注释
  ①望之从远而望,观其容。
  ②俨然端庄的样子。俨,音yǎn。
  ③即之就近见之,观其色。
  ④温温和。
  ⑤厉严正。
  析论
  世间有些事物是两面呈现的,这种两面呈现的方式,有的是美丑善恶的对立,我们对于它,当然要求美执善;但是有的两面则不是美丑善恶的对立,而是性质相反的对立,不涉美丑善恶的问题。例如阳刚与阴柔,则各具其美,各具其善,一个道德修养高尚的人,往往能够众美兼具,众善并蓄,在不同的时空,会很自然地表现出最适宜的容态。因此他表现在举止言行上就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君子因为德术兼修,外表上自然产生威严,让人看了会有敬畏的感觉。可是当你接近他时,又会感到温和亲切,再和他交谈,又会觉得他言词非常严正,这种不同的变化,正可以说明君子修德习业时,兼容并蓄了各种美善的结果。容貌威严,不会是轻浮的小人;温和可亲,不会是残暴的恶汉;言词严正,不会是逢迎的乡愿,这些都是构成君子的要件,也是品学修习到极高点的自然呈现,不是一般人能轻易达到的境界。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论语卷·论修养(13)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儒家哲学在鼓励人能成为圣贤,要成为圣贤,从作为一个君子入手。《论语》中描述孔子的言行容态,都是君子的代表形象,子夏是孔子的高徒,这番对君子容态的描述,应该就是以孔子为对象。可叹的是这种典型风范,今天社会上受过高等教育,或是在位的人物,又有几个能够如此?
  问题与讨论
  1。 试述个人对于生活在现代的君子应有修养的看法。
  2。 讨论“言行一致”在今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分享你对现代一些“言行不一”的人的观感。
  3。 古之君子,在仪态上有哪些值得现代青年学习的?
  4。 坦然面对及改正错误,对个人修养有什么重要性?
  5。 “不固执己见,不师心自用,凡事依照义理,大公无私”的态度,对于决策或执行公共事务有什么重要性?
  6。 试以孔子“君子三戒”的生活哲学,谈谈自己在现实生活上的心得?
  7。 气节、操守对今日社会有什么重要性?
  8。 何谓“无适无莫”?要如何才能做到?
  9。 何谓“君子有三变”?君子真的善变吗?
  10。 孔子何以不答卫灵公的“问陈”?
  四、论君子与小人
  本单元共选录十章。“君子”与“小人”二词,在《论语》有时是从“位”这一外在身份来分别,则“君子”是指有较高的政治地位者,“小人”是指治下的老百姓,例如“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颜渊》篇);有的是从是否具备“德”这一内在的修养来区分,则“君子”是指有道德的人,“小人”是指无德败行的人。
  本类选录孔子对比评论“君子”、“小人”的言说十章。第一章到第四章,可以看到君子与小人人生理想的差异,君子服膺德义,追求美善的意志,成就了他的德行;反之,小人之为小人,便是自陷于利益追逐,而不知道德为何物。君子与小人在人生的志向、理想上的差别,使得他们在行为上的表现,有着显著不同。第五章到第十章,不妨视为在各种情况下,如为长官、为部属;或居贫贱、处富贵;甚至与人相处时,因道德的自觉与否而造成行为、态度的对比差异,以及人格、心境的高下之别。
  (一)
  子曰:“君子喻①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第四·一六)
  章旨
  孔子说明君子、小人的区别,在义、利的抉择。
  注释
  ①喻知晓。
  析论
  义,也是《论语》中重要的观念。什么是“义”?简单地说,义是合理的行为,恰当的抉择。然而,怎么做才“合理”,怎么做才“恰当”呢?却是因时因地因立场不同,而有差异的,要拿捏准确,必须有缜密的思考,周详的观照。比如说,国家发展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准,是对的。但若不能同时注意到环境保护,甚至忽略污染问题,以至于祸延下一代,造成未来世代的痛苦,便是不合理。因此,在决定政策之初,便应有长远的考量。同样的,一个人追求财富利益,也必须去想到:在追求的过程当中,是否会造成别人的损失?带给他人痛苦?甚至是否会践踏自己的人格尊严?扭曲人性?社会上作奸犯科的歹徒、偷工减料的不肖业者、颟顸贪污的官员……等人,便都是只知贪取私利,而不顾合于义理与否的小人啊!
  (二)
  子曰:“君子怀德①,小人怀土②;君子怀刑③,小人怀惠④。”(《里仁》第四·一一)
  章旨
  孔子点明君子、小人之志念有怀德、怀利的差异。
  注释
  ①怀德一心想修持德行操守。怀,存心,以下皆同。
  ②怀土一心想拥有田土产业。
  ③怀刑一心想着刑法的可畏。刑,法也。
  ④怀惠一心想获得好处。惠,恩惠。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论语卷·论修养(14)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析论
  一个人的志念趣向,是会影响其人格品德的。君子所想念的是将自己的德行修好,小人所想念的是拥有更多的田产;君子所时以为念的是刑法的可畏,要谨守礼法;小人所时以为念的是要得到别人的好处。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这念念之间隐然形成。孔子时以为念的是自己品德不能修备、学问未能讲明;深怕自己明知某事该做却未付诸实践、有过错却不改进(见《述而》篇),他能成就完美的德行,不是没有道理的。社会上有些人汲汲营营只为赚钱,却不知修养自己,纵使家财万贯,可是言语乏味,品格低劣,心灵贫乏,令人生厌。又以社会既有规范、法律来说,它们是维系社会秩序与公义的基本设计。有修养的人,会遵行不违,不但成全了社会,也获得社会的敬重;而一心为利、不知自制的人,却总想钻漏洞、走后门,从中获取暴利,甚至不惜知法犯法、挑衅公权力,大赚黑心钱,肥了自己,苦了社会,自然也被大众视为败类了。
  (三)
  子曰:“君子成①人之美②,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③。”(《颜渊》第一二·一六)
  章旨
  孔子说明君子、小人的用心不同。
  注释
  ①成助成、成全。
  ②美善。
  ③反是与此相反。是,此也。
  析论
  仁人君子追求美善的真诚,绝不局限在自我一身而已,他们不以成就自己的完美为已足。除了要求自己行止美善之外,他们还希望周遭之人、全体社会,同样都能实践道德,臻于美善。可以这么说:当周遭之人多行不义,社会大众是非不明时,仁人君子必会视为自己德业有所亏欠的。孔子说:“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仁,自己站得住,便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便同时也使别人行得通。)(《雍也》篇)就是最好的写照。所以,君子看到人有善举美行,必会尽力帮助;看到人将蹈恶走险,必会设法劝阻,怀着高度的教化热诚,引导他人守法、奖劝他人行善、助成他人修德,以塑造美好社会。然而,社会上却也存在着一些人,他们引诱少年犯罪、逼迫少女卖淫、诽谤正直、打击善政,可以想见孔子说“小人反是”时,心情应是沉重的。
  (四)
  子曰:“君子求①诸②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第一五·二〇)
  章旨
  孔子言君子反求诸己,小人则责求他人。
  注释
  ①求责求。
  ②诸“之于”的合音。
  析论
  自我反省是孔子十分重视的个人修养功夫,也是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遇事不顺,能够自我反省,自己的缺点、毛病就会渐渐减少,说话、行事更趋谨慎,那么成功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了。然而这是有道德修养的君子才能做到的事。
  至于缺乏德性修养的小人,事情不顺,习惯归罪他人,而怨尤丛生。这种不愿反省检讨自己,一味地把责任往外推的态度,即使掩饰了自己的缺点,对于事情却一点帮助也没有,终究免不了失败的命运。
  以上两种对人对事截然不同的态度,正区别了君子、小人的不同,也是一个人做人做事是否能成功的关键,我们又怎能不谨慎呢?
  (五)
  子曰:“君子和①而不同②,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第一三·二三)
  章旨
  孔子说明君子、小人的待人态度有和、同的差异。
  注释
  ①和调和彼此,与人和谐相处。
  ②同苟同,曲己从人。
  析论
  人与人的相处,是门大学问,团体中要相处得好,并不容易。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习惯、意见。在人与人交际之间,有德君子,他能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能调和大家的意见,使大家能和谐相处。不过对于见解拙劣、不合义理的意见,却不敢苟同,一定要维持大原则,绝不作乡愿。而品格低劣的小人则不然,没有原则,只会附和别人,向人奉承、讨好;或是极力维护自己,凸显自己,与人不能和谐相处,最后不免在团体中制造党同伐异的纷争。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论语卷·论修养(15)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在民主时代的今天,君子这种处世的态度更是重要,能坚持大原则,又能调和大家的意见,与人和谐相处,这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六)
  子曰:“君子周①而不比②,小人比而不周。”(《为政》第二·一〇)
  章旨
  孔子说明君子、小人的处世态度有周、比的差异。
  注释
  ①周普遍,有一视同仁、不偏私的意思。
  ②比音bì,偏党,有勾结营私的意思。
  析论
  君子、小人待人既有和、同的差异,那么在处理事务上,尤其涉及利益分配的问题时,更容易呈现出公正无私与偏私不公的对比。小人勾结党比,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一时之间看似有合同众人的迹象,其实彼此之间的结合点在利。一旦利益有冲突,便又互相伤害,抢占先机,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