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节
作者:双曲线      更新:2021-02-26 19:26      字数:5220
  (10)'辟'君。'奉'承受。
  (11)'浮'超过。
  (12)'谏辅'谏议之大臣。
  (13)'鉴'鉴戒。
  (14)'协'符合。
  (15)'袭'重复。'休祥'吉庆。
  (16)'戎商'戎,兵,引申为伐。戎商,讨伐殷商。
  (17)'夷人'夷,平。《孔传》:“平人,凡人也。”服虔和杜预解为夷狄之人。见《孔疏》。
  (18)'乱臣'治臣,拨乱之臣。
  (19)'周亲'周,至。周亲,至亲的人。
  (20)'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过,责怪。《广雅·释诂》:“过,责也。”《蔡传》:“今民皆有责于我,谓我不正商罪。”
  (21)'侵于之疆'侵,攻入。之,其,指商国。
  (22)'用张'要进行。《广雅·释诂》:“张,施也。”
  (23)'罔或无畏'罔,毋。或,有。无,不。畏,通威,威武。言不要有不威武的情况。《孔传》解为“无敢有无畏之心”,与文情不合。
  (24)'宁执非敌'宁,愿。执,持,保持。非,无。言宁愿保持无敌之心。《孔传》解为“宁执非敌之心”,《孔疏》解释说:“非己能敌之志。”这样解释,也与文情不合。
  (25)'若崩厥角'厥,顿下。角,额角、头角。厥角,谓顿首、叩头。若崩厥角,就是厥角若崩,叩头象山崩一样,形容人民希望的迫切。《汉书·诸侯王表》“厥角稽首”,应劭注:“厥,顿也。角者,额角也。”
  (26)'惟克永世'《孔传》:“汝同心立功,则能长世以安民。”
  泰誓下
  【说明】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十六。
  本篇记叙己未日周武王巡视讨伐大军时告戒将士的事。誓辞分两段:第一段指责商纣王的种种罪行,说明讨伐的原因。第二段号召全军将士分清敌我,勇敢杀敌,并认清文王的显著德政。
  【译文】
  时在戊午的明天,周武王大规模巡视六军,明告众将士。王说:“啊!我们西方的将士。上天有明显的常理,它的法则应当显扬。现在商王纣轻慢五常,荒废怠情无所敬畏,自己弃绝于上天,结怨于人民。斫掉冬天清晨涉水者的脚胫,剖开贤人的心,作威作恶,杀戮无罪的人,毒害天下。崇信奸邪的人,逐退师保大臣,废除常刑,囚禁和奴役正士。祭天祭社的大礼不举行,宗庙也不享祀。造作奇技荒淫新巧的事物来取悦妇人。上帝不依,断然降下这种丧亡的诛罚。你们要努力帮助我,奉行上天的惩罚!
  “古人有言说:‘抚爱我的就是君主,虐待我的就是仇敌。’独夫商纣大行威虐,是你们的大仇。建立美德务求滋长,去掉邪恶务求除根,所以我小子率领你们众将上去歼灭你们的仇人。你们众将士要用果敢坚毅的精神来成就你们的君主!功劳多的将有重赏,不用命的将有明显的惩罚。
  “啊!我文考文王的明德,象日月的照临一样,光辉普及四方,显著表现在西土,因此我们周国特别被众方诸侯所亲近。这次如果我战胜了纣,不是我勇武,是因为我的文考没有过失;如果纣战胜了我,不是我的文考有过失,是因为我这小子不好。”
  【原文】
  1。时厥明(1),王乃大巡六师(2),明誓众士。
  王曰:“呜呼!我西土君子。天有显道,厥类惟彰(3)。今商王受狎侮五常(4),荒怠弗敬,自绝于天,结怨于民。斮朝涉之胫(5),剖贤人之心,作威杀戮,毒痡四海(6)。崇信奸回(7),放黜师保(8),屏弃典刑(9),囚奴正士。郊社不修(10),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上帝不顺,祝降时丧(11)。尔其孜孜奉予一人(12),恭行天罚!
  2。“古人有言曰:‘抚我则后,虐我则仇。’独夫受洪惟作威(13),乃汝世仇(14)。树德务滋,除恶务本,肆予小子诞以尔众士,殄歼乃仇。尔众士其尚迪果毅以登乃辟(15)!功多有厚赏,不迪有显戮(16)。“呜呼!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临(17),光于四方,显于西土,惟我有周诞受多方(18)。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
  【注释】
  (1)'厥明'戊午的明日。(2)'六师'六军。这里指会合河北的讨伐大军。(3)'厥类惟彰'类,法则。《方言》:“类,法也。”惟,当。彰,彰明,使彰明。(4)'狎侮'轻慢。'五常'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常教。(5)'斮'音zhuó,斫。《孔传》:“纣王受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胫耐寒,斫而视之。” (6)'痡'音pū,伤害。《尔雅·释诂》:“痡,病也。”(7)'回'邪。(8)'黜'退。'师保'太师、太保。(9)'屏'音bǐng,除去。'典刑'常刑。
  (10)'郊社'郊,祭天。社,祭地。
  (11)'祝'断,这里作“断然”解。《孔传》:“祝,断也。”
  (12)'奉'帮助。《淮南·说林》注:“奉,助也。”
  (13)'独夫'众叛亲离,孤独一人。'受'纣王名。
  (14)'世仇'大仇。《左传·桓公九年》经注“故使其子来朝”疏:“古者世之与大,字义通也。”
  (15)'尚迪果毅'尚,庶几。迪,用。果,果敢。毅,坚决。'登乃辟'登,成就。乃,你的。辟,君。《孔传》:“登,成也。成汝君之功。”
  (16)'迪'用,指用命。
  (17)'文考'指文王。
  (18)'诞受多方'诞,大。受,亲近。《广雅·释诂》:“受,亲也。”这句是说,广泛被多方诸侯所亲近。
  武成
  【说明】武,武功。成,成就。本篇记叙周武王伐殷归来向祖庙、上天、山川以及
  诸侯百官报告伐殷武功的成就,因此名叫《武成》。
  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十七。
  本篇共分三段。第一段记叙武王伐殷归来谋求偃武修文以及祭祀群神的大事。第二
  段记叙武王在周接见四方诸侯及百官时的讲话。第三段记叙武王克殷后的重要政治措施。
  宋代蔡沈认为“编简错乱,先后失序”,另加编排,写成《今考定武成》一篇。盖
  以不乱为乱,自不足信。
  【译文】
  1。一月壬辰日,月亮大部分无光。到明天癸巳日,武王早晨从周京出发,前往征伐殷国。四月间,月亮开始放出光辉,武王从商国归来,到了丰邑。于是停止武备,施行文教,把战马放归华山的南面,把牛放回桃林的旷野,向天下表示不用它们。
  四月丁未日,武王在周庙举行祭祀,建国于甸服、侯服、卫服的诸侯都忙于奔走,陈设木豆、竹笾等祭器。到第三天庚戌日,举行柴祭来祭天,举行望祭来祭山川,大力宣告伐商武功的成就。
  2。月亮已经生出光辉的时候,众国诸侯和百官都到周京来接受王命。
  武王这样说:“啊!众位君侯。我的先王建立国家开辟疆土,公刘能修前人的功业。到了太王,开始经营王事。王季勤劳王家。我文考文王能够成就其功勋,大受天命,安抚四方和中夏。大国畏惧他的威力,小国怀念他的恩德,诸侯归附九年而卒,大业没有完成。我小子将继承他的意愿。我把商纣的罪恶,曾经向皇天后土以及所经过的名山大川禀告说:‘有道的曾孙周王姬发,对商国将有大事。现在商王纣残暴无道,弃绝天下百物,虐待众民。他是天下逃亡罪人的主人和他们聚集的渊薮。我小子得到了仁人志士以后,冒昧地敬承上帝的意旨,以制止乱谋。华夏各族和蛮貊的人民,无不遵从,我奉了上天的美命,所以我向东征讨,安定那里的士女。那里的士女,用竹筐装着他们的黑色黄色的丝绸,求见我周王。他们被上天的休美震动了,因而归附了我大国周啊!你等神明庶几能够帮助我,来救助亿万老百姓,不要发生神明羞恶的事!’
  “到了戊午日,军队渡过孟津。癸亥日,在商郊布好军阵,等待上天的美命。甲子日清早,商纣率领他如林的军队,来到牧野会战。他的军队对我军没有抵抗,前面的士卒反戈向后面攻击,因而大败,血流之多简直可以漂起木杵。一举讨伐殷商,而天下大安了。我于是反掉商王的恶政,政策由旧。解除箕子的囚禁,修治比干的坟墓,致敬于商容的里门。散发鹿台的财货,发放鉅桥的粟,向四海施行大赏,天下万民都心悦诚服。”
  3。武王设立爵位为五等,区分封地为三等。建立官长依据贤良,安置众吏依据才能。注重人民的五常之教和民食、丧葬、祭祀,重视诚信,讲明道义;崇重有德的,报答有功的。于是武王垂衣拱手而天下安治了。
  【原文】
  1。惟一月壬辰,旁死魄(1)。越翼日癸已(2),王朝步自周(3),于征伐商(4)。厥四月哉生明(5),王来自商,至于丰(6)。乃偃武修文(7),归马于华山之阳(8), 放牛于桃林之野(9),示天下弗服(10)。
  丁未,祀于周庙,邦甸侯卫骏奔走(11),执豆笾(12)。越三日庚戌,柴望
  (13),大告武成。
  2。既生魄(14),庶邦冢君暨百工,受命于周。
  王若曰:“呜呼!群后。惟先王建邦启土,公刘克笃前烈(15)。至于大王,肇基王迹(16),王季其勤王家(17)。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勋,诞膺天命(18),以抚方夏(19)。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惟九年,大统未集(20),予小子其承厥志。叄讨铮?1),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孙周王发(22),将有大正于商(23)。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24),害虐烝民(25)。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26)。予小予既获仁人,敢祗承上帝,以遏乱略。华夏蛮貊罔不率俾(27)。恭天成命(28),肆予东征,绥厥士女。惟其士女筐厥玄黄(29),  昭我周王(30)。天休震动,用附我大邑周!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
  “既戊午,师逾孟津。癸亥,陈于商郊,俟天休命。甲子昧爽(31),受率其旅若林(32),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33),血流漂杵。一戎衣(34),天下大定。乃反商政,政由旧。释箕子囚(35),封比干墓
  (36),式商容闾(37)。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大赉于四海(38),而万姓悦服。”
  3。列爵惟五(39),分土惟三(40)。建官惟贤,位事惟能(41)。重民五教(42),  惟食丧祭。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43)。
  【注释】
  (1)'旁死魄'旁,广大。魄,也作霸,月光。旁死魄,月亮大部分无光。
  (2)'越'及,到。'翼'明。
  (3)'周'指镐京。
  (4)'于'往。
  (5)'哉生明'哉,始。哉生明,月亮开始发光。《孔传》:“哉,始也。始生明,月
  三日。”
  (6)'丰'文王时的都城。
  (7)'偃武修文'偃,停止。修,修治。言停止武备,修治文事。
  (8)'华山'旧说是西岳华山。阎若璩以为是商州洛南县东之阳华山,与桃林之野南北
  相望,壤地相接。'阳'山的南面。
  (9)'桃林'地名。阎若璩以为是今河南灵宝县西至潼关广围三百里地。
  (10)'服'使用。
  (11)'甸、侯、卫'甸服侯服卫服。这里指甸服、侯服、卫服的诸侯。
  (12)'豆、笾'古代的两种祭器。
  (13)'柴望'柴,烧柴祭天。望,望祭山川之称。
  (14)'既生魄'魄,一作霸。已经生出月光。《白虎通·日月》:“月三日成魄,八
  日成光。”
  (15) ' 笃'理。《广雅·释诂》:“笃,理也。”《周本纪》:“公刘复修后稷之业,
  百姓怀之,多徙而归保焉。”(16)'大王'古公亶父,王季的父亲,文王的祖父。'肇基'开始。肇基王迹,指大王迁居周原,深得民心。(17)'王季'文王的父亲。(18)'膺'受。(19)'方夏'《孔传》:“四方中夏。”(20)'集'成。
  (21)'厔'致,传达。
  (22)'有道'代纣是为民除害,故自称有道。'曾孙'祭祀时诸侯自称曾孙。
  (23)'正'同政。大政,大事,指军事。
  (24)'天物'各种天然物资。
  (25)'烝民'众民。
  (26)'萃渊薮'萃,聚集。渊薮,鱼和兽聚居的地方。深水叫渊。薮,无水的泽。
  (27)'华夏'指中原地区各国。'蛮'古代泛指南方少数民族。貊(mò)古代泛指北方少数民族。'俾'从。《尔雅·释诂》:“俾,从也。”
  (28)'恭'奉行。
  (29)'篚'竹筐,这里用作动词。'玄黄'玄、黄二色的丝绸。
  (30)'昭'见。《尔雅·释诂》:“昭,见也。”
  (31)'昧爽'天将明未明的时候。
  (32)'旅'军队。
  (33)'北'败走。
  (34)'戎'兵,引伸为征代。《中庸》注:“戎,兵也。”'衣'通殷,指殷商。戎衣,讨代殷商。
  (35)'箕子'纣王的叔父。曾进谏不听,便披发佯狂,降为奴隶。
  (36)'比干'纣王的叔父。力谏纣王,纣王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便剖开他的心而死。
  (37)'式'致敬。《孔疏》:“式者,车上之横木。男子立乘,有所敬则俯而凭式,遂以为名。”'商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