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节
作者:连过十一人      更新:2021-02-17 08:06      字数:2825
  莞锍仍D及全体军机大臣的上谕,上谕加给奕訢等人的罪状是:
  第二十一章 甲申朝变,再遭罢黜(3)
  “军机处实为内外用人行政之枢纽。恭亲王奕訢等,始尚小心匡弼,继则委蛇保荣,近年爵禄日崇,因循是甚,每于朝廷振作求治之意,谬执成见,不肯实力奉行”等等。
  上谕最后宣布将奕訢为首的军机处全班撤换。奕訢被革去一切职务,并撤去恩加双俸,令家居养疾,处罚最重。跟随奕訢二十多年的宝洌б脖豢ヒ磺胁钍梗砸栽沸葜埃焕詈柙搴途傲盗郊兜饔茫晃掏樃镏傲粲茫顺鼍栽谪骨旃凶撸绦庑鞯凼诙粒ΨW钋帷!?br />
  同日还宣布:礼亲王世铎,户部尚书额勒和布、阎敬铭,刑部尚书张之万在军机大臣行走,工部左侍郎孙毓汶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次日(4月9日),又有上谕宣布:“军机处遇有紧要事件,著会同醇亲王奕譞商办,俟皇帝亲政后再降谕旨”。
  这样,清明节前后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慈禧完成了军机处的变动。
  改组后的军机处全然为“醇党”人物所掌控。盛昱和御史丁振铎等于事后上折,称“恭亲王才力聪明,举朝无人能及”,因此请慈禧令恭亲王等仍当差效职,奏疏上达后,慈禧留中不报,不予理睬。
  慈禧紧接着又对部院大臣作了调整。原礼部尚书徐桐接李鸿藻任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由原左都御使毕道远接任,理藩院尚书乌拉喜崇阿接任景廉兵部尚书一职,理藩院尚书则由原左都御使延煦接任,都察院左都御使分别由原吏部左侍郎昆冈、祁世长接任。贝勒奕劻管理总理衙门事务,内阁学士周德润、军机大臣阎敬铭、许庚身后来也在总理衙门行走。八旗都统也相继作了变动。
  光绪十年(1884年)为农历的甲申年,这年的三月(4月),“当之无愧”的清王朝的女主人最终为其独揽大权扫清了道路。她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彻头彻尾地撤换了奕訢和以奕訢为首的军机处;又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使王朝的官僚层实现了一次大换血,建立了完全听命于她的官僚阶层。这次重大的人事变动,历史上称“光绪甲申朝局之变”。
  这次奕訢遭罢黜,与十九年前的那次弹劾风波引起的反响完全不同。当时列名于倭仁奏折和肃亲王奏折的王公、宗室、大臣共计70余人,加上都察院、宗人府的大臣,内阁学士、给事中、御史等等纷纷上折,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迫使慈禧最终收回成命,恭王仅仅只被削掉一个封号。而这一次罢免却呼声甚微,仅寥寥数人上疏。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
  辛酉政变之初,奕訢重用汉臣,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有求必应,不加遥控;对外实行“外敦信睦,隐示羁縻”的外交路线,力求中外和好以借师助剿,最终扑灭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熊熊烈火,使摇摇欲坠的清王朝的统治得以稳定,奕訢因而获得“中兴贤王”的誉称。此后,为防止汉族地主势力的发展,从稳固王朝统治的角度考虑,奕訢大力剪除和限制湘淮地方势力。李鸿章等都曾为此批评奕訢听信浮言,抱怨总理衙门庸鄙无远见。面对西方工业化的浪潮,奕訢为清王朝的长治久安计,倡导向西方学习,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开展洋务运动,这又为满族亲贵和封建顽固派所不容,认为是“以夷变夏”。此外,奕訢的“羁縻”外交并未使中外和好的局面长期维持,帝国主义也早看出这种外交政策的实质是在和平的背后排斥外国,远不如李鸿章和奕譞顺从于外国势力。慈禧绕过奕訢,通过李鸿章和洋人拉关系,李鸿章集团权势地位上升,渐呈取代奕訢集团的趋势。
  慈禧则经过二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实力渐长,熟谙宫廷斗争的艺术,政治经验也越来越丰富。慈安死后,慈禧大权独揽,常对臣下行不测之威。此次罢黜奕訢,不像十九年前指使蔡寿祺上无凭无据的弹劾折子那样,慈禧作了精心的准备。她抓住山西、北宁失守,徐延旭和唐炯遭逮问后,人们纷纷要求追究最终责任人的时机,将责任推究到奕訢和宝洌У囊蜓е啊S胧拍昵胺⑾纶槿猛⒊继致巯啾龋獯乌榈姆⒉几怨虾屯稀4褥ザ勒偌肆彀嗑戮浴坝澳庵家陨希焓槭谥猿觥钡姆绞椒⑾纶椭迹砻髡馐清范希蝗萃椤!  ?br />
  第二十一章 甲申朝变,再遭罢黜(4)
  慈禧积聚了二十多年的力量就在这一刻完成夙愿,清除了最后一名潜在政敌。从此她真正实现了“位至极尊”。
  奕訢此次反倒相当地平静。没有被八大臣排挤时的激愤,也没有被削除封号时的愤懑,更没有被同治帝暂时免去差使和撤去亲王爵号时的坚强不屈。他累了。多年的公务缠身,刻无暇晷,他完全抛却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以致“几不知世间有吟咏事”。他也知道,慈禧早已对自己厌恶透了。为国家计,他屡次触犯慈禧,反对她的专权和不顾国力而穷尽享乐之欲,这次的前敌战败不过是她罢黜的一个借口罢了。
  想到此,奕訢心里好受多了,望着工作了多年的军机处和曾经共事多年的同僚,他坦然地离开了。
  后 记
  晚清历史风云变幻,爆发于19世纪中叶前后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从内外冲击着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有忧患意识的统治阶层开始思索如何自强以抵御外侮,于是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他们发起并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自强”、“求富”运动——洋务运动。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相继爆发使洋务官员寄予办洋务以自强御侮的梦破灭,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出的新生资产阶级力量则开始思索一条新的社会发展的道路——鼓动光绪帝进行改良变法。
  作为道光帝的第六子、咸丰帝的六弟、同治和光绪帝的六叔,奕訢历经四朝,是晚清皇朝中颇有作为的一位皇室成员。他亲身经历了王朝的一系列变幻,在晚清的政治史、外交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的活动是晚清宫廷权力斗争、社会发展和对外交往的一个缩影。鉴于此,本书力图从奕訢这个人物的活动来看当时社会的大背景,同时又将人物放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中去作客观的评判。奕訢天资聪颖,加之受到良好的皇室教育,能力优于其他皇室成员,因而自小道光帝就对他寄予厚望。然而在争夺宫廷最高权力斗争中,他却是个失败者,一生几起几落,这是时代、制度本身的局限。他毕生都在尽全力维护王朝的稳定和发展,然而终究挽救不了大清的命运,这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所有这一切都决定了他一生的坎坷和悲剧性。
  从个性上讲,他既先进又保守,既高傲又谦卑,既平易也孤独;他聪敏多智,勤于思考,在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善于与洋人打交道,人称“鬼子六”。如何立体地展现这样一位个性丰富、政治思想复杂的人物,是我在写作过程中一直在仔细思索的一个问题,我尽力做到客观、真实,将人物描写丰满。但限于个人能力,难免有粗疏之处,敬希读者批评指正。
  最后,感谢罗福惠教授对此书撰写的组织以及湖北人民出版社李尔钢先生的辛勤工作和所提出的许多宝贵建议。
  著 者
  2005年9月29日于武昌桂子山本书来自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