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节
作者:交通工具类:沧海一叶舟      更新:2021-02-26 18:57      字数:4880
  呼吸。
  然此呼吸,实为呼吸最终之目的,最上乘之法门,故习此道者,不可不恒心努力达此境界。盖真体呼吸,虽未易得,而能恒行求之,不难由近似而得真实也。练体呼吸,须要充实气力于下腹,以意在内换气,呼吸从尾闾,上升透脊骨,过玉枕入泥丸,而至下鹊桥,度重楼过黄庭(离宫心也),至丹田,而谓之一周(周天)。
  由脐轮向左从小而大,再向右转脐轮,由大而小,由中达外,中全外,由外至中归无极。此节功夫,乃是精神真正呼吸。
  这篇文字的可贵处在“由近似而得真实也”一句,道家秘传的体呼吸法,是将注意力放到皮肤上,观想皮肤“云蒸雾起”,假装体呼吸,作得久了,就真的能体呼吸了。此法简练易行,关键是要有意境,意境准确,才能借假修真,所以“云蒸雾起”是口诀。
  而薛颠写出的方法较复杂,从“由近似而得真实”、“云蒸雾起”,可以看出薛颠知道这个秘传的简单之法,为留给内行人看,而隐在文中。
  且看他写出来方法,“须要充实力气下腹”——表示丹田呼吸的功夫够了,才能作体呼吸,而且行功时,也是以丹田呼吸作为体呼吸的开始。“呼吸从尾闾,上升透脊骨,过玉枕入泥丸,而至下鹊桥,度重楼过黄庭(离宫心也),至丹田,而谓之一周(周天)”——这平淡无奇,是说俗了大周天功法,前后身地绕一圈而已。
  接下来“由脐轮向左从小而大,再向右转脐轮,由大而小”——这也没什么稀奇,是名为“转丹田”的寻常功法,气感不强烈,就干脆用手按摩转圈。
  但是后面奇文突起了,“由中达外,中全外,由外至中归无极。此节功夫,乃是精神真正呼吸。”——气感在腹部转圈,越转越小,转到一个最小时,突然超越了身体,赢得了外面的世界。并不是假想着一圈一圈转出去的,越转越大,而是像核子爆炸,由一个小点上顿时变大,等于钻到身体里,却钻出了整个世界。
  整个世界又复归于腹部的一个点里,最终连这个点也没了,内外浑然一体。内外浑然一体,体呼吸自然发生。薛颠的方法不在皮肤上下功夫,也完成了体呼吸。
  “中达外,中全外,由外至中归无极”是人的假想力达不到的,因为它超出了人体的正常经验,它是功夫到了后,自发的演化。
  薛颠没有在皮肤上做功夫,也完成了体呼吸。“转周天”、“转丹田”是广为流传的功法,但常人作很难有效果,因为前没有丹田呼吸的功夫,后不知演化之道。薛颠补上了前后,点石成金了。
  可能薛颠传承简练之法时立下了守秘的誓言,所以不能直接讲,而把此功法隐在文中,让有心有缘的人去识别。组合大家都知道的功法凑成体呼吸之效,便不会破规矩了。
  这段不长的文字强调了两次“体呼吸是最上法门”。
  修心法:
  修心法者,即成道不二法门,释谓明心见性,道谓修心练性,儒谓存心养性,其名虽殊,则理是一。至其练法,则先藏气于丹田,作丹田中之意识,使头部渐渐冷静,杂念灭除,妄念次第消散,以全身精神集中于下腹,入于无念状态,腹呼吸自然现于意识界,遂成一种抱元守一之象。
  费了许多笔墨,一路讲来的各种呼吸法,好似龙的身子,而修心之法是龙的眼睛,画龙点睛后,龙才能破壁而出。练膈膜、练丹田,最终都是为了修心,如同钻木取火,在木头上下功夫,是为了出火。
  呼吸之法是动,修心之法是静,有了呼吸的功夫后,才能静得下来。如同一个画家常年画万里山河,功夫深厚了,不做那繁难工程了,寥寥数笔画几株草,也是韵味十足,这便是静下来了。
  呼吸功夫深厚,便不鼓荡膈膜、三田调动了,简单地把精神集中在小腹,便是修心了。呼吸法追求演化,修心法求归宿,将自己集中在一个点上,就此入定。
  入定是“抱元守一之象”,抱,像抱小孩一样,意识集中在小孩身上,虽然自己还有活动,但抱护小孩的意识不转移,不会因为干别的事,而失手让小孩脱落。守,像小孩在旁边玩,母亲在旁边守着,母亲可能在织毛衣或看电视,但小孩的一举一动都在眼里,不会因为别的事,忘了孩子。
  “抱”和“守”都是有意无意间的控制,“元”和“一”是根本,孩子是母亲的根本,藏在腹内的一点气感,是你的根本,有意知道它在,无意也晓得它在,这便是“抱圆守一之象”。
  河里有鱼,但你要有个鱼钩,才能捕到。鱼钩就是腹内的一点气感,要用它钓出心性。鱼钩不乱晃,鱼才能咬钩。
  定在腹内一点,并不是练心,但可以钓到心。心量广大,一切事物皆有心,山河大地也是心的显现。明心见性相当于动了一家工厂电源的总开关,这个开关不打开,各种机器都运转不起来。明心见性后,武功可入神品。
  5、六书能战 八性伤敌
  象形 会意
  象形者,会意也,发于外而为之象,蕴于内而谓之意,意可蕴亦可发,意由心生,象由性生,《中庸》云:“诚于中,形于外”,正是意象之谓也。以人之四体百骸运动而象其形,悟其真意,效其灵性,通其造化,而以术延寿,以健身心,如华佗五禽戏是也。
  假借
  假借者,是乘敌人之来势也,运吾之机谋,忽纵而忽横,纵横因势而变迁,忽高忽低,高低随法(法者,天也,流行之气也)以转移,尾闾中正神光耀(精气,电力四射也),气透三关入顶门。
  腰像车轮,身有中线,全身法象如百炼钢绕指柔,似万缕柔丝缠绕绵绵不断,彼刚我柔,彼柔我刚,任他巨力雄伟汉,一指运动分千斤,此假借命名之义也。
  转注
  转注者,旋转圆力而中心不失也。圆中纵横似弹丸,光线茫茫无分左右前后,即《中庸》云:“中立而不倚,和而不流”,正是此义。无论如何旋转不失中心,取义指南,命名为“转注”。
  指事
  指事者,如阵法,似长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则首尾相应,忽上像飞龙升天,忽下似潜龙在渊,忽前后,忽左右,忽高低,像云龙之探爪,气若龙飞万里,象犹虎贲三千,如战阵行军,声东击西,故而谓之指事也。
  谐声
  谐声者,发号施令也,如龙吟虎啸睡狮吼,神气能逼人,精气能摆人,威猛能惊人,两目神光耀,使人一见而生畏。形之于战斗力,斜入而直入出,直进而横击,刚来而缠绕,柔去而惊抖,丹田含气,神意贯指,按实用力,吐气发声,故取意谐声也。
  呼吸之道,为坐禅、炼丹、武术所共有,此章开始,是武术独有的东西。薛颠借汉字的构成法——六书,讲了比武的六大理法。
  六书为象形、会意、假借、转注、指事、形(谐)声。
  第一法“象形”,以事物的形象,作为字,如“山”字,是山的形象。
  “会意”是将两个象形字组合成一个字,生出一个新意,如“休”字,“人”和“木”都是独立的象形字,组合在一起,是“人靠在树上”的形象,产生了“休息”的新意,所以会意也是象形。
  字要便于书写,不能复杂,用“会意象形”之法造字时,要尽量将事物总结成简单的线条,多数时候用的是事物的轮廓线,比如“山”、“水”二字。
  用人体来象形取意,比造字余地大,除了轮廓线,还可以总结事物的体积、面积、质地、速度——
  人也可以总结人。李老年轻时跟薛颠期间,薛颠遵循唐维禄给李老定下的夜练法,也是凌晨三点开始,一个人陪着李老练。一天两人练到见到天光,就不练了,但意犹未尽,薛颠就在一棵树下溜达,时不时挑一下食指,李老在旁边看着,知道薛颠身上走着鼍形的拳意。
  鼍是龟背龙身的古代海洋动物,体型巨大,因为是龟背,所以它出水,不是钻出水面,而是一整块地浮出,模拟鼍出水之姿,可练两胯之筋,骨盆的底盘等于是龟背,要将底盘整个地浮起来,便锻炼了两胯的筋,形成常人没有的发力法。
  鼍是龙身子,摆尾可搅海起浪,又有鹰嘴,可探头出水叼飞鸟。形意拳取鼍形的鹰嘴叼飞鸟之象,练指力来点穴,取鼍的摆尾之能,练尾椎发力。
  薛颠溜达时,上身微倾,下巴一收,李老当时就感到看见了鼍,不是看见了鼍的形状,而是看见了鼍的动势。薛颠只小动了这一下,就舒服了,一脸笑咪咪的。
  李老与薛颠指定的衣钵传人——薛广信作过多次试手,输多胜少,但有一次胜得难以想象。薛广信比薛颠更不爱说话,师兄弟聊天,他最多插一句话“不是吧?”他功夫深,很难认可别人。
  李老利用他这个特点,想套出他的练武体会,反问:“为什么不是?”他说两句就不说了,不是他对李老藏私,而是他觉得武术太深了,说着说着自己害怕了,怕自己说不好,他看不起太多的练武人了,但对武术本身十分敬畏。
  他在薛颠面前都是诚惶诚恐的样子,因为是薛颠的本家侄子,所以天生跟薛颠相像,一举一动都在刻意地学薛颠。他得天独厚,骨头架子长得比薛颠还好,远远走过来,身型的力度,令人感慨“这才是身体呢!”
  他是下大功夫的人,两人作试手时,李老知道自己不如他,觉得没法打了,干脆就学薛颠吧,迎上去的时候,脑子里全想着那天早晨薛颠身上的鼍形拳意。薛广信挺自信地站着,也没摆架势,斜着眼,一眼大一眼小地看着李老过来,突然他那只睁大眼睛里有了惊讶之色。
  李老也不知道打的什么拳,就觉得在自己身上出现了薛颠的形态。接着眼前没有薛广信了,还找呢,薛广信的声音就响了:“来!给我扶起来。”李老扭头一看,薛广信坐在五米外的地上了。
  李老迷糊了,不知道是把他打飞了,还是他躲到那了。薛广信倒显得很高兴,说:“你这儿什么东西?把我弄倒了。”李老才知道他是被打出去的,连忙搀扶。
  薛广信多大的功夫,跌一跤,自己还起不来?他是故意让李老扶他,以表示对李老这一击的肯定,这是他当师兄的风范。
  李老跟他说了自己当时怎么回事,薛广信说:“嘿,难怪能把我弄出去呢,我叔(薛颠)在你身上附体啦!”
  李老这一击便是“象形会意”,薛颠说“意可蕴,亦可发”,此事可证明。华佗五禽戏是薛颠出山后最早传的功法,华佗五禽戏是“有体无用”,有练功之法无技击之法,但五禽戏模仿五种动物,全是会意象形的功夫。
  别人奇怪,传的第一个功法为何不是武术?虽不是武术,却是武术的重点。
  “假借”在造字法里是利用象形字,来表达别的意思,比如“木”是象形,在木的旁边添一个点,就成了“术”,古代以草梗来计算数字,假借了“木”而表达了“术”。比武时的假借也是先从会意象形开始,再做转意。
  会意象形,一开始要用来练拳,学习师父的拳姿,不但要学师父的动作角度、位置、轨迹,还要学到师父的神采。拳姿的风貌,是一个综合性的东西,没法分门别类地学,没法一点点描画,只能会意象形地学,照相似的,刹那记下整个形象。
  会意象形,也不要只用来学拳,还要在生活里锻炼,会意象形一棵树、一只猫、一片云或一个盛饭的动作、一个汽车拐弯的动势。
  这种锻炼的好处,是可以在对敌时,把敌人的攻势会意象形了。敌人的动作瞬息万变,识别是什么招、是虚招还是实发,根本来不及,只能用会意象形的方法,眼见即知,甚至看不清楚、看不全,也知道了。
  确定敌人是一个什么形,然后借用上这个形,构成新的动态,便是比武的假借之法。敌人以虎形扑过来,我借用上这个形,让自己的动作和敌人的动作共同组成一个新形,比如“燕形”,将敌人虎扑的直线改成了燕形的横线,敌人的虎形一破,就败了。
  不是以我的燕形破敌人的虎形,而是我和敌人共同组成一个燕形,敌人失去了原形。形意拳的比武对敌,不是以一形克制一形,而是以一形收容一形。我是不露形的,我的形是敌我共同组成的形,敌人身在其中,不知道是什么形。
  敌人顶我,我也顶他,像两只羊犄角顶犄角,就是争斗,无法合作了。我一照面之间,自觉维护敌人的攻势,他只能与我合作,你维护他,他当然会配合。薛颠谈的“彼刚我柔,彼柔我刚,任他巨力千斤汉,一指运动分千斤”,便是讲的合作。
  有千斤巨力的壮汉,我一指就可控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