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节
作者:蝎子王      更新:2021-02-26 17:12      字数:5004
  大千说:“人家都说悲鸿画马比我画得好, 你说说到底是谁的好?”
  “当然是他的好。”大千直话直说。
  赵听了,大失所望,追问道:“为什么?”
  “他画的马是赛跑的马和拉车的马,你画的是耕田的马。”
  因为张大千留有一口长胡子,还闹出一个笑话。
  在一次吃饭时,一位朋友以他的长胡子为理由,连连不断地开玩笑,
  甚至消遣他。
  可是,张大千却不烦恼,不慌不忙地说:“我也奉献诸位一个有关
  胡子的故事。刘备在关羽、张飞两弟亡故后,特意兴师伐吴为弟报
  仇。关羽之子关兴与张飞之子张苞复仇心切,争做先锋。为公平起
  见,刘备说: ‘你们分别讲述父亲的战功,谁讲得多,谁就当先
  锋。”张苞抢先发话:‘先父喝断长板桥,夜战马超,智取瓦口,
  义释严颜。”关兴口吃,但也不甘落后,说:‘先须长数尺,献帝
  当面称为美鬃公,所以先锋一职理当归我。’这时,关公立于云端,
  听完禁不住大骂道:‘不消子,为父当年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
  斩六将,单刀赴会,这些光荣的的战绩都不讲,光讲你老子的一口
  胡子又有何用?”’
  听完张大千讲的这个故事,众人哑口,从此再也不胡扯胡子的事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大千要从上海返回四川老家。他的家生设宴为
  他饯行,邀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等社会名流作陪。宴会开始,张
  大千向梅兰芳敬酒说:“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
  一杯。”梅兰芳不解其意,众宾客也莫名其妙。张大千含笑解释道:
  “你是君子——唱戏动口,我是小人——画画动手。”一句话引得
  演堂大笑不已。
  齐白石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
  国画大师齐白石(1863一1957年)赴宴作画。
  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洒。
  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
  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
  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
  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
  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
  还题了一首诗:
  乌纱白扇俨然官,
  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妆忽然来打破,
  浑身何处有心肝?
  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
  闭门不出,并在门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
  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
  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齐白石还嫌不够,又画了一幅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画面很特殊,一般人画悲翠时,都让它站在石头或荷径上,窥伺着
  水面上的鱼儿;齐白石却一反常态,不去画水面上的鲟鱼,而画深
  水中的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悲翠者必画鱼,余独画虾,虾
  不浮,悲翠奈何? ”齐白石闭门谢客,自喻为虾,并把作官的汉奸
  与日中人比作裴翠,意义深藏,发人深思。
  聂 耳
  年轻的聂守信(1912一1935年)对音乐的特别敏感,大家都说,只要
  能从他耳朵进去的,都能从他嘴里唱出来。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
  “耳朵”’
  一次联欢会上,聂守信表演节目后,大家拍手称好。总经理送给他
  礼物,并把他称为“聂耳博士”。他笑着对大家说:“你们硬要把
  1只耳朵送我,也好吧,4只耳朵连成一串,不像一个炮弹吗?”(“
  聂耳”的繁体字写成“聂耳”)
  从此,聂守信改名为聂耳。
  郭沫若
  1945年,我国著名漫画家廖冰兄在重庆展出漫画《猫国春秋》,当
  时在渝的许多文化名人如郭沫若(1892一1978年)、宋云彬、王琦都
  应邀前往,参加首展剪彩仪式。
  席间,郭沫若问廖冰兄:“你的名字为什么这么古怪, 自称为兄?”
  版画家王琦抢过话头代为解释说:“他妹妹名冰,所以他名叫冰兄。”
  郭沫若听后,哈哈大笑,说:“噢,我明白了,郁达夫的妻子一定
  叫郁达,邵力子的父亲一定叫邵力。”一句话引得满堂宾客捧腹大笑。
  老 舍
  抗战期间,北新书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作家老舍(1899…1966
  年)催过稿。老舍在寄稿的同时,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带戏曲味的答
  催稿信:
  元帅发来紧急令: 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上
  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吠!马来!参见元帅。
  带来多少人马?2000来个字!还都是老弱残兵!后帐
  休息!得令!正是: 旌旗明明, 杀气满山头!
  老舍40岁时曾写了个质朴自谦、妙趣横生的自传,全文如下: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
  三岁失估,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
  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严之仁未能一扫空地。
  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
  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
  得末彩为荣,亦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
  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
  三十四岁结婚,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
  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
  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
  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有点出息。
  一次老舍家里来了许多青年人,请教怎样写诗。老舍说:“
  我不会写诗, 只是瞎凑而已。”
  有人提议,请老舍当场“瞎凑”一首。
  大雨洗星海,
  长虹万籁天;
  冰莹成舍我,
  碧野林风眠。
  老舍随口吟了这首别致的五言绝旬。寥寥20宇把8位人们熟悉
  并称道的文艺家的名字,“瞎凑”在一起,形象鲜明,意境
  开阔,余味无穷。青年们听了,无不赞叹叫绝。
  诗中提到的大雨即孙大雨,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洗星海
  即洗星海,人民音乐家。高长虹是现代名人。万籁在是戏剧、
  电影工作者。冰莹,现代女作家,湖南人。成舍我曾任重庆
  《新蜀报》总编辑。碧野是当代作家。林风眠是画家。
  作家楼适夷(1905年生)有次去看望老舍。“最近写些什么”
  楼适夷问道。
  满族出身的老舍笑着说:“我正在当‘奴才’,给我们的
  ‘皇帝’润色稿子呢!”
  一阵大笑,方知老舍正接受一项新任务——为中国末代皇帝
  溥仪修改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
  张伯苓
  张伯苓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毕生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如
  一日,在天津创办“南开大学”,不但使该校成为学术重镇,
  而且培养了无数的英才,对国家的贡献极大。
  在一次毕业典礼上,张伯苓对学生讲话中,针地当时一对电
  影明星闹离婚,他幽默地拿狗皮膏、橡皮膏与气球来比喻三
  种不同的婚姻。他说:“你们毕业后,很快就要结婚。婚姻
  可分三种,第一种像狗皮膏,贴上去很麻烦,撤下来很困难,
  譬如老式婚姻;第二种像橡皮膏,贴上去与撕下来都容易,
  譬如新式婚姻;第三种像气球,飞到哪里,就算哪里,譬如
  影剧界的儿戏婚姻。”
  端木 良
  作家端木 良(1912年生)青年时代就爱读、爱谈《红楼梦》,
  是个“红”迷,加上对旧体诗词下过一番功夫,写得一手漂
  亮的毛笔字,赞扬他的人说他有才气,奚落他的人说他是“
  公子哥儿”。40年代,他在桂林住所的门口贴了一首诗:
  女儿心上想情郎,
  日写花笺十万行。
  月上枝头方得息,
  梦魂又欲到西厢。
  有朋友把这首诗念给作家秦牧听,秦牧不禁笑出声来,心里
  对他也有了个“好个公于哥儿”的印象。
  后来,秦牧与端木 良过往多了,才理解到这首诗其实是一
  首“杜门谢客诗”,是专门写给一些文字朋友看的。
  这首诗的真正含义是:自己工作很忙碌,无暇和一些爱东拉
  西扯的闲人作长谈,希望这登门拜访的人物多加体谅,不要
  总是前来絮絮叨叨。
  潘光旦
  1940年,潘光旦(1899一1967年)教授在西南联大任教务长,
  他同时研究优生学与心理学。当时云南多鼠,潘教授深受其
  苦,只好张夹设笼进行捕捉。一日捕得硕鼠10多只,便斩头
  剥皮,弃其内脏,然后洗净切成块状,请夫人做成莱。
  夫人皱眉问道:“我们伙食虽不算好,也常有鱼有肉,今天
  为何叫我做这苦差事?”
  潘光旦解释道:“我这是为了学术研究,请你一定要帮助我
  。”夫人无奈,只好勉为其难。夫人一向善于治撰,煮熟后
  果然甘香扑鼻。教授大喜,随即邀来共同研究心理学的同事
  和学生数人,诡称偶获野味,欲与诸位分享。
  鼠肉端上桌来,潘先生带头大嚼,众宴客亦举着共食。然而
  咀嚼再三,竟不辨是何动物。一客问道:“此肉细嫩,味道
  鲜美,但不知是何野味?”
  潘光旦笑答道: “鼠肉。”
  此二字一出,想再吃一块的忽然停住了筷子,嘴里正在咀嚼
  的吐了出来,还有紧锁双眉、喉痒欲吐的,潘光旦一再保证,
  其中绝无有害健康的物质,并以身作则,继续食用。但无任
  他怎么劝诱,直至餐毕,终无问津者。潘教授大笑道:“我
  又在心理学上得一证明。”
  范长江
  1937年阎锡山路过江苏无锡,登锡山游览,忽然对他的随从
  们说:“我有个对子的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
  无锡’,请大家对个下联,”随从们无人能对,阎锡山十分
  得意,登报公开证求下联。好长时间,竟无人应征,几乎成
  了绝对。
  1945年著名记者范长江(1909一1970年)跟随陈毅来到安徽天
  长县时,突然灵机一动,对陈毅叫道:“有了,有了,阎锡
  山对子我对起来了!”
  范长对对下联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
  陈毅低吟了两遍,连声称赞说:“范长江果然才子也!”
  陈 毅
  建国初期,陈毅(1901一1972年)在上海任市长。有一次对工
  商界人士演讲,讲台上安放着名贵的鲜花和精美的茶具。陈
  毅上台便说道:“我这个人讲话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容易手
  舞足蹈,讲桌上的这些东西,要是被我碰坏,我这个供给制
  的市长,实在赔偿不起,所以我请求支持会议主持人,还是
  先把这些东西‘精兵简政’撤下去吧。”会场上立刻发出了
  会心的笑声。
  在60年代的一个会议上,陈毅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而大声疾
  呼:“不能够经过了几十年改造、考验,还把资产阶级知识
  分子这项帽子戴在所有知识分子头上!”说到这里,陈毅摘
  下帽子,向参加会议的知识分于代表鞠了一躬,然后大声说
  道:“今天,我给你们行‘脱帽扎’!这真挚的感情和即兴
  的幽默,使全场听众为之动容。
  陈毅讲话大都不用稿子。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谈,常常以机
  敏而风趣的言辞使听者折服。
  在一次会议上,有人看见他拿着一份稿纸,还不时地低下头
  看看,后来竟发现那是一张白纸。
  “陈总,您怎么用张空白的发言稿啊?”会后有人问他。
  他回答说:“不用稿子,人家会讲我不严肃,信口开河。”
  赵树理
  十年浩劫中,有个造反派想把花园里的一盆花拿回家去,但
  不知道这盆花好不好,就去问那些“黑作家”们。
  被专政的作家们不想理他,推说不如道。这个造反派火了,
  指着赵树理说,“你也不知道?”
  赵树理说:“我不是不知道,是不好说。我是黑帮,我说是
  香花,你们说是毒草;我说是毒草,你们说是香花…”
  赵树理被批斗后受了伤,去门诊治疗。医生惊诧地问道:“
  你就是作家赵树理?”
  赵树理淡淡一笑说:“这个时候,谁还敢冒名顶替我呢?”
  姜 昆
  姜昆(1950年出生)出了名后,走到哪里都会被人认出来,弄
  得他轻易不敢上街。
  一次,他在公园拍电视片,人们把他所在的小屋围得水泄不
  通。工作人员磨破嘴皮,人们还是不肯散去。姜昆只好换了
  弟弟的衣服,戴上老头帽才混出包围圈,出了公园。同伴说:
  现在你别用老头帽捂住脸了,怪难受的。”
  姜昆说:“不行,我这脸是‘全国通用粮票’,谁都认识。”
  方 成
  漫画家方成一篇《自我介绍》中,有一段充满谐趣的文字:
  “方成,不知何许人也。原籍广东省中山县(填表历来如此
  写法),但生在北京,说一曰北京话。自谓姓方,但其父其
  子都姓孙的。非学画者,而以画为业。乃中国美术家协会会
  员,但宣读论文是在中国文化学会。终生从事政治讽刺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