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0 节
作者:风格1      更新:2021-02-17 07:38      字数:4811
  铣信担淳酵猓坏蒙米跃傩刑概校坏们┒┩U叫ɑ蚝驮肌U飧鲂ㄊ沟盟樟陀⒐诜炊韵L乩盏鹿亩氛薪岢烧蕉返拿斯?br />
  同英国一样,美国也把德国扩大侵略看成是对美国自身利益的最大威胁,并迅速调整对英、对苏政策。6月23日,美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任何防御希特勒主义的办法,任何集中力量——不论这种力量来自何方——的行动都将加速德国现在的领袖逃不掉的失败,并因而有利于我们自己的国防和安全。在今天,对美洲各地的主要危险是希特勒的军队”。次日,罗斯福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凡是抵抗法西斯轴心国的国家,其中包括苏联在内,都将得到美国的帮助。”
  但是,由于苏联战争初期的失利,使英美国家中许多军事家和政治家对与苏联进行合作的前景持有怀疑态度,甚至做出了种种悲观的估计。罗斯福总统虽然不太赞成种种悲观预测,但为了掌握有关苏联实际情况的第一手材料以及苏联在军事援助方面的具体要求,决定派遣他的亲密顾问、负责美国租借事务的哈里·霍普金斯作为总统的私人代表前往莫斯科。当时,霍普金斯正在伦敦同丘吉尔首相会谈。接到罗斯福的指示后,他立即乘飞机从苏格兰飞抵阿尔汉格尔斯克,1941年7月底抵达莫斯科。
  霍普金斯也同样认为有必要深入了解苏联的局势。他还在英国访问时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并在那里发现了许多变化:“……已有两个月未遭到猛烈的空袭,英国已不再是孤军作战。街上人们的面部表情极其轻松愉快。”这些变化都是苏联对德作战引起的。正如霍普金斯的断言,如果不是考虑到苏德战场上的形势,那么任何一个稍微重要一点的问题都不可能跟英国人达成协议。战争已经进行了4个星期,许多英国人士预言纳粹德国击溃苏联的最短期限已经过去了,但希特勒一伙的胜利根本谈不上。而且,英国首脑们还指望,“也许俄国人还能坚持到冬季到来之前……”所有这一切,使霍普金斯确信,为了制定下一步作战计划,必须更深入地了解俄国的局势,判明苏德战场形势的真实情况。现在,罗斯福总统派他赴莫斯科亲自了解苏联实况,恰恰符合他的心意。
  18。国际反法西斯大联盟(3)18。国际反法西斯大联盟(3)
  霍普金斯抵达莫斯科后,立即受到了斯大林的接见。他转告斯大林:罗斯福总统认为,希特勒是人类公敌,因此,他愿意在苏联对德作战中给予援助。斯大林向他谈了苏德战场的形势,并且表示苏联完全能够守住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斯大林提出:苏军迫切需要高射机枪、重型机枪和步枪,尤其是飞机、坦克和高射炮。霍普金斯表示,只要天气情况允许,在今后几周将尽一切可能向苏联运送物资。但是,关于重武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最后解决。霍普金斯提出了执行长期供应计划的条件,表示美国政府不但要对苏联的军事形势,而且也要对他们的军用武器的型号、数量和质量都要有全面了解。此外,对原料和工厂的生产能力也要有充分了解。斯大林当即答应了霍普金斯对苏进行实地考察的要求,让他深入到战斗前沿、兵工厂等地进行访问。通过这次访问,霍普金斯亲眼看到苏联拥有的强大军事潜力,掌握了苏军在许多地方进行反攻的较详细的情况,也了解到苏联领导人对击败德国法西斯满怀信心。他由此得出结论:苏联不仅能经受住敌人的攻击,而且还能给敌人以沉重的回击。他在莫斯科向罗斯福汇报说:“我对这条战线深深信赖,这里士气特别旺盛,对胜利充满了坚定的信心。”
  霍普金斯带着苏联人民对战争的必胜信念以及一份斯大林最急需的武器和军需品的清单回到华盛顿。霍普金斯莫斯科之行,使他对苏联的抵抗能力和作战前途有了新的认识。霍普金斯返回美国时,恰逢罗斯福与丘吉尔在阿根夏会晤和《大西洋宪章》通过之际。霍普金斯作了客观介绍,并且打消了美英两国许多政治家和军人指望苏联很快就要垮台的幻想。他使罗斯福深信,把可以匀出的尽可能多的军用物资运往苏联去是明智之举,从而使美国政府最后确定了援苏抗德的实际措施,坚定了美国参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决心和信心。因此,这次访问成了战时美苏关系的转折点。
  霍普金斯访苏后不久,罗斯福便下令将大批援助物资运往苏联,并且宣布解除苏芬战争期间对苏联4000万美元存款的冻结,允许苏联利用这笔存款在美国购买所需要的战略物资。8月2日,美国政府通知苏联政府,决定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将美苏贸易条约规定的有效期延长一年。10天以后,美国向苏联派出了第一支船队。美国虽尚未正式参战,但美苏两国的合作已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主要基石之一。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美国决心积极协调同英国的军事战略。1941年8月9日,罗斯福总统与丘吉尔首相在拉普森夏湾(纽芬兰)美国战列舰“奥古斯塔”号和英国最新式的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上,秘密举行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首次两国首脑会谈。1941年8月14日,英美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即《大西洋宪章》,共八条,其主要内容是:
  一、两国并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
  二、凡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改变,两国不愿其实现。
  三、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和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
  ……
  六、待纳粹暴政被最后毁灭后,两国希望可以重建和平,使各国俱能在其疆土以内安居乐业,并使全世界所有人类悉有自由生活,无所恐惧,亦不虞匮乏的保证。
  ……
  八、两国相信世界所有各国,无论为实际上或精神上的原因,必须放弃使用武力。倘国际间仍有国家继续使用陆海空军军备,致在边境以外实施侵略威胁,或有此可能,则未来和平势难保持。两国相信,在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未建立之前,此等国家军备的解除,实属必要。同时,两国当赞助与鼓励其他一切实际可行的措施,以减轻爱好和平人民对于军备的沉重负担。
  在制定大西洋宪章的过程中,美英双方就各自的殖民地利益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美国把“机会均等,海上自由”(第四、七条)等原则塞进宪章,力图打进并控制英国殖民地。美国还指责英帝国关税限制制度和过去英德操纵世界贸易的状况,主张在大战以后,将英国殖民地问题拿出来讨论。这使丘吉尔十分恼火,他说:“我出任首相并不是为了主持大英帝国的葬礼的。”尽管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存在诸多分歧,但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双方能求同存异,取得基本一致,在《大西洋宪章》中提出了许多民主原则。这些原则对于动员和鼓舞全世界人民组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打败德日意法西斯侵略者,无疑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大西洋宪章》也存有严重缺点,它未能提出动员一切力量反对法西斯,也没有谈到以何种方式消灭纳粹暴政,恢复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独立和主权。尤其是关于殖民地的民族独立和主权问题,宪章避而不谈。然而,从总体上看,《大西洋宪章》仍是一份值得肯定的历史文献,它标志着英美两国合作的加强。它提出的许多原则后来被许多国家所承认,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起了积极促进作用。正是在这次会议上,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名致函斯大林,建议召开苏美英三国会议,讨论共同对德作战和有关资源分配问题。斯大林欣然接受英美两国的建议,1941年9月29日至10月1日,苏美英三国代表会议在莫斯科召开,在会上终于解决了美英向苏联提供物资援助的问题,签订了《对苏供应第一号协议书》。根据协议书的规定,从1941年10月1日至1942年6月30日,美英每月向苏联提供400架飞机、500辆坦克和其他各种原料、武器及军用物资,苏联将为美英提供军工生产的原料。这次会议加强了苏美英三国的军事政治合作,三国的联盟关系实际上业已确定下来,它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基础。
  18。国际反法西斯大联盟(4)18。国际反法西斯大联盟(4)
  1941年12月初,苏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取得了伟大胜利,希特勒的“闪击战略”首次严重受挫。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对英、美、荷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发动进攻,太平洋战争爆发。4天以后,德意日签订了对美英共同作战协定,英美被迫对日作战,德美也互相宣战,至此,美国正式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接着,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新西兰、南非联邦、哥斯达黎加、古巴、尼加拉瓜、巴拿马、萨尔瓦多、“自由法国”民族委员会和波兰流亡政府相继对日宣战,中国也向德意日宣战。世界上4/5的人口卷入了这场空前规模的大战。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扩大,进一步促进了反法西斯力量的壮大和发展,最终促成国际反法西斯大联盟的正式成立。
  1941年12月22日,英美首脑在华盛顿会晤,史称“阿卡迪亚”会议。在会议上,罗斯福倡议由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同盟国家签署一项共同宣言。美国提出的宣言草案经英国和苏联政府讨论修改后,又通过频繁的函电往来和会晤,通知了各同盟国政府。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政府赞成《大西洋宪章》的宗旨与原则,并庄严宣告: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尽管参加在宣言上签字的26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参加战争的目的不尽相同,但各国政府和人民在打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和旗帜之下,终于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实现了世界现代史上空前的国际大联合。中国政府代表也在宣言上签了字,排在美英苏之后,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四个大国。至此,以美、英、苏、中为核心的国际反法西斯大联盟正式宣告成立。这样一个大联盟,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潜力,都远远超过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同盟。尽管将这种潜力变成现实的巨大力量还须经过各个反法西斯国家的共同努力,但是,大联盟的建立毕竟大大加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为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随之,在英、美、苏、中等盟国之间签订了一系列双边协定,如《英美关于在进行反侵略战争中相互援助所适用要则的协定》(1942年2月23日)、《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1942年5月26日)、《美中抵抗侵略互助协定(租借协定)》(1942年6月2日)和《美苏关于在进行反侵略战争中相互援助所适用原则的协定》(1942年6月11日)等,都是《联合国家宣言》的具体化和进一步发展。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其影响“不仅是在精神上和决心上,并且还在全面作战的各个阶段上”(罗斯福语)。其影响甚至不仅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西洋宪章》所确立的民主原则,通过《联合国家宣言》而建立起来的由同等尊严和同等重要的独立民族组成的联盟,是战后国际和平与安全组织——联合国的范本和雏型,对战后国际关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烟幕遮掩的狰狞(1)19。烟幕遮掩的狰狞(1)
  1940年的春天,纳粹德国在欧洲的胜利鼓舞了日本法西斯分子。
  4月15日,日本外相有田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叫嚣:“日本政府不能不深切关心随着欧战局势恶化而来的任何发展可能对荷属东印度群岛现状产生的影响。”
  英国政府对有田外相的讲话反应十分强烈。荷属东印度群岛主要是英帝国的势力范围,新加坡、缅甸、印度、香港与此都息息相关。日本政府的态度,让英国政府颇感担心。英国首相丘吉尔立即指示英国驻美国大使克莱齐:“当前在英帝国的主要精力是对付纳粹德国可能的进攻,日本宣称南进,这不仅将损害我们的利益,也将破坏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你可速与美国政府联系,阻止日本南进的企图。”
  17日,克莱齐访问了罗斯福总统。
  事实上,美国政府也正在关注此事。15日,美国驻日大使格鲁把有田外相的声明和他收集的日本试图南犯的信息向总统做了汇报。美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