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节
作者:风格1      更新:2021-02-17 07:37      字数:4867
  这时,捷克斯洛伐克又不断有关于德军在捷德边境集结的传闻。
  5月19日,《莱比锡报》发表了德军调动的消息。
  同时,捷克和英国的情报部门都得到“可靠情报”,获知德军4个摩托化师已在捷克边界集结,并做好了突袭捷克的准备。
  这在捷克乃至欧洲引起轩然大波。
  捷克政府于5月20日在赫德拉欣宫召开会议,根据贝奈斯总统的提议,决定发布“局部动员”令,召集部分后备役人员和某些技术人员入伍。
  征召兵员工作进行得顺利而迅速。
  当晚发生了一个事件,使得捷克斯洛伐克民众担心可能引起战火:赫布区两个苏台德德意志党党徒骑着摩托车在捷德边境迅跑。
  捷克警察示意让他们停下并询问口令;他们拒绝停下。
  警察随即开枪将此二人击毙。
  但由于当时德国尚未做好入侵捷克的准备,这件事除引起汉莱因党羽的一些谩骂和德国宣传机构的恐吓之外,并未引起局势的重大变化。
  21。幕后交易(3)21。幕后交易(3)
  由于捷克进行局部动员,英国也紧张起来。
  英国外交部5月21日指示英驻德国大使汉德逊立即探询德国的意图,并派武官马克法尔伦上校到德捷边境察看德军有无异常动向。
  汉德逊奉命会见里宾特洛甫,反复向他申明:如果法国决心履行它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英国不能担保在事件的压力下不会介入。
  里宾特洛甫愤怒地否认德国有突袭捷克斯洛伐克的企图。
  当天晚上哈里法克斯接见德国大使,向他说明:德捷战争就意味着法德战争,因而或早或迟地成为英德战争。
  然而,英国政府于5月22日却照会法国政府:英国对德方阐明的立场绝不能解释成英国承担义务,与法国一道及时采取军事行动以保卫捷克斯洛伐克。
  英国认为,即使英、法和苏联一起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军事援助,也不能使其免遭毁灭,惟一的后果是一场欧洲大战,结果不堪设想。
  捷克斯洛伐克的盟友法国和苏联以及其他国家也及时做出了反应。
  法国外交部长庞赛5月21日接见英、苏大使后宣布:如果德军进入捷克边境,法国将立即驰援其盟国捷克。
  苏联外交部长李维诺夫5月21日也发表声明,说苏联准备在德国侵略捷克时与其盟国捷克和法国站在一起进行反侵略战争。
  法、苏及其他国家驻德国使节纷纷会见里宾特洛甫,向其表明:他们的政府将与捷克斯洛伐克站在一起反对侵略。
  希特勒当时正在伯希特斯加登与凯特尔一起进一步推敲经过修订的“绿色方案”。
  听说捷克已宣布局部动员,他暴跳如雷,狂呼:“我叫你贝奈斯不得好死!不得好死!”他再也无法集中精力讨论“绿色方案”了,在书房里发疯似的来回走着。
  不一会儿,外交部又用电报报告希特勒,说英国表示支持捷克;接着又报告,说法国、苏联及其他国家都表示要与捷克站在一起。
  希特勒感到受了极大的侮辱,丢人难堪。
  仇恨愤懑,各种感情一时难以排解。
  他脸色死白,颓然倒在沙发上。
  凯特尔见势不妙,劝解希特勒道:“元首会有办法的。
  何不找里宾特洛甫到这里来商量商量呢?”希特勒点头表示同意。
  5月22日,里宾特洛甫奉召来到伯希特斯加登晋见希特勒。
  希特勒发疯之后这时也冷静了一些。
  他告诉里宾特洛甫,他准备在政治上暂时退却;但在军事上要加紧入侵捷克的准备。
  他要求里宾特洛甫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以配合他的行动。
  里宾特洛甫回到柏林,于5月23日召见捷克驻德国公使马斯特尼。
  告诉他: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没有任何侵略意图;关于德军在捷克边境集结的传闻毫无根据;捷克政府对苏台德日耳曼人的政策应做根本改变,否则德国将被迫“保护”这些日耳曼人。
  里宾特洛甫把上述立场分别通知给其他国家驻德国使节。
  这使得英国、法国和苏联的领导人都松了一口气。
  希特勒在伯希特斯加登生了几天闷气,下定决心要狠狠报复使他在国际上丢了面子的捷克政府,特别是贝奈斯总统。
  5月28日,他一回到柏林就立即召见戈林、凯特尔、勃劳希契、贝克、雷德尔和里宾特洛甫,对他们大声叫喊:“把捷克斯洛伐克从地图上抹掉,是我不可动摇的意志!我决心一劳永逸地、彻底地解决苏台德问题。
  你们要做好准备,以便能在10月1日之前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军事行动。
  我国的西线防御工事应扩大;这项防御工程要加紧进行。
  要立即动员扩编96个师,并强化训练,准备参加军事行动。
  凯特尔将军,你那个‘绿色方案’赶紧修改完稿,我将签署,发各总部执行。”
  5月30日,希特勒签署了经过修订的“绿色方案”,并向各总部发了有关执行“绿色方案”的“指示”。
  “指示”开头写道:“我的不可变更的决心就是在最近即以军事行动粉碎捷克斯洛伐克。”
  凯特尔感到,各总部对“最近”的涵义可能弄不清楚,所以在把“绿色方案”及希特勒的“指示”函件送达各总部的文件袋中,加进了他的一封指示信,说明:“务须保证‘绿色方案’最迟到1938年10月1日能够付诸实施。”
  希特勒下发的执行“绿色方案”的指示立即遭到德国一些高级军官的反对。
  反对派的首领是陆军参谋长贝克将军。
  贝克对希特勒与凯特尔于4月21日开始讨论修订“绿色方案”曾有所风闻。
  从5月5日起,贝克多次上书新任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表示反对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认为:如果德国进攻捷克,那就会引起欧洲大战,德国无望取胜。
  5月28日希特勒召见高级将领时的讲话,贝克做了详细笔记。
  5月30日收到希特勒签署的执行“绿色方案”的指示函件后,贝克又逐字逐句地加以推敲。
  他再次给勃劳希契写了一个意见书,逐点逐条地对希特勒的讲话和指示加以批驳,措辞相当严厉。
  勃劳希契很不高兴,怕得罪希特勒,因此把贝克的意见书压了下来。
  21。幕后交易(4)21。幕后交易(4)
  希特勒并不知道有人反对他的计划,于6月初下令:德军秋季例行演习必须提前,并进行“突袭攻坚”演练,以便军队能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出击。
  同时,他一再强调:“必须加速西线防御工事的构筑。”
  随后,他又指示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军备情况和工事据点情况进行详细的侦察。
  到了7月间,贝克从希特勒的行为中发现,他的多次上书好像没有被勃劳希契送给希特勒。
  7月16日,贝克给勃劳希契上了最后一个条陈。
  他写道:“在充分意识到武力占领捷克行动的严重性而同时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的情况下,我认为,我有责任向武装部队最高统帅迫切要求取消他对战争的准备,并放弃以武力解决捷克问题的意图,除非军事状况有根本改变。
  就目前而言,我认为它是毫无希望的。
  这种意见也是陆军参谋总部全体高级军官的共识。”
  贝克亲自将这个条陈递交给勃劳希契,并口头补充一项建议:如果希特勒固执己见,陆军全体将领应采取一致行动,立即总辞职。
  3天之后,贝克于7月19日又去会见勃劳希契。
  他说:“将领们不仅应以罢工的方式来阻止元首发动战争,而且应当使德国恢复法治。”
  他提出的改革计划的要点是:拥护元首,反对战争,反对党魁统治,同教会和解,结束党卫队恐怖活动,开放言论自由,恢复法制,削减拨给纳粹党的经费的半数,停建各种厅堂大厦,为平民造住房,发扬普鲁士的清廉朴素的传统。
  他要求勃劳希契向希特勒提出最后通牒,要他立即停止备战。
  8月4日,贝克召集陆军高级军官秘密开会。
  他撰写了一篇震聋发聩的讲稿,准备让勃劳希契在此会上宣读。
  但勃劳希契没有宣读这篇讲稿的勇气。
  贝克只好宣读了他自己在7月16日上的条陈。
  大部分将领对贝克条陈阐述的观点是赞同的,但他们没有研究采取什么行动,秘密会议就散了。
  秘密会议后,勃劳希契鼓足勇气给希特勒看了贝克7月16日的条陈。
  希特勒大怒,决定不召见支持这一条陈的高级将领,而是召见下一级司令部的参谋长们。
  这批人都是少壮派军官。
  希特勒认为他能够煽动他们支持他的侵捷计划。
  8月10日,这些军官被召到伯希特斯加登。
  希特勒鼓动如簧之舌对他们大谈武力征服捷克的必要性,一再表达他把捷克斯洛伐克从地图上抹掉的决心。
  他最后说:“我把希望寄托在你们这批少壮派军官的身上。
  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实现我的决心,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争得荣誉。”
  希特勒的演讲刚一结束,一个叫冯·维特斯海姆的陆军将领立即站了出来,大声说:“我的元首,你为什么避而不谈关键的问题呢?关键问题是:在几乎全部兵力用于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情况下,我们西线已无防务可言,法国势将乘虚而入。
  事实上,西线只有5个师可用,无法坚守3个星期以上。”
  “我告诉你,将军先生,”希特勒闻言大怒,暴跳如雷,咆哮说,“情况果真如此的话,整个陆军就一文不值了!我相信,西线阵地必然能坚守,不是3个星期,而是3年!”希特勒很恼火,这不仅是因为维特斯海姆当众顶撞了他,而且还因为他原来以为维特斯海姆是一位能干的将领,曾准备提拔他担任西线陆军参谋长。
  他觉得看错了人。
  这也给了他一个教训:用人不能看才干,主要看是否对自己服服帖帖,忠心耿耿。
  除了维特斯海姆,陆军将领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希特勒的侵捷计划。
  这使贝克感到非常失望。
  8月18日,贝克向希特勒递交了辞呈。
  希特勒如释重负,立即接受了贝克的辞呈。
  但他要求贝克以及军方和宣传部门:“要严守秘密,绝不能把贝克将军辞职的消息透露出去。
  因为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如果英、法政府得知我军首脑机关有不同意见,那将会使‘绿色方案’胎死腹中。”
  贝克答应了希特勒的要求。
  贝克的副手弗朗兹·哈尔德出任陆军参谋长。
  但直到10月底这一消息才公布。
  在清除军内反对派、克服侵捷的国内障碍的同时,希特勒在外交上也取得了进展,促使英国在推行绥靖政策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希特勒清楚地懂得,他实施“绿色方案”在国际上最主要的障碍是英国,而不是法国和苏联。
  他知道,法、苏虽是捷克斯洛伐克的盟国,但法国政局混乱、军心涣散,如果没有英国全力支持,它是不会为援救捷克而对德国采取军事行动的;苏联有能力援救捷克,但它与捷克中间还隔着波兰、罗马尼亚。
  这两国与苏联矛盾颇深,不会允许苏军通过其领土、领空去支援捷克。
  而如果英国全力支持法国,那他的“绿色方案”就无法实现了。
  不过,他早就注意到了发表在美国报纸上的一则消息,说张伯伦于5月10日在阿斯特夫人宴会上向美国、加拿大记者发表“不供发表”的谈话,大意是:在捷克斯洛伐克受到德国侵略时,法国、苏联当然还有英国都不会为它而战;捷克斯洛伐克不能按目前的形式继续存在下去了。
  21。幕后交易(5)21。幕后交易(5)
  为了和平的利益,英国赞同把苏台德区划归德国。
  张伯伦的这些话不是很“通情达理”吗?那为什么英国在5月20日捷克“危机”时表达了强硬的立场呢?希特勒尚不能完全理解英国的这种相互矛盾的态度。
  因此,他下令里宾特洛甫多做英国的工作,争取其支持德国的行动。
  首先是让它压捷克政府将《卡尔斯巴德纲领》作为谈判基础,坐下来与苏台德德意志党的代表进行谈判。
  里宾特洛甫很了解英国驻德国大使汉德逊。
  此人对德国纳粹党的“成就”很崇拜,主张英国与德国建立友好关系。
  5月20日危机时,他曾派武官去德捷边境调查,没发现德军有任何异常行动。
  因此,他抱怨捷克当局庸人自扰;相信里宾特洛甫向他做的保证: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没有任何侵略意图。
  里宾特洛甫5月下旬多次邀见汉德逊,一再表示请求英国首相张伯伦运用自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