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节
作者:风格1      更新:2021-02-17 07:37      字数:4908
  蔡军长在会上慷慨陈词,再次表明19路军抗战决心。
  驻苏州将领一致拥护团结抗日。
  这两次会议后,19路军已动员起来了,并基本上完成了部队调动和战略战术的准备。
  1932年1月28日深夜23点,日军奉命突然向156旅发起进攻,该旅旅长翁照垣根据军部23日密令第二项:“如日本军队向我驻地部队攻击时,应以全力扑灭之!
  ”
  便命令部队立即抵抗。
  于是,街道上、墙壁上和楼上的窗口,同时喷射出仇恨的子弹,猛烈地向日军射去。
  紧接着,就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巷战。
  日本海军陆战队员以为上海守军也和东北军一样,不敢还手,不料遭此突然袭击,顿时乱作一团,还来不及整队,已倒下了上百人。
  9。黄浦江中流的是血(3)9。黄浦江中流的是血(3)
  我军奋勇抵抗,使盐泽司令恼羞成怒。
  他立即指挥日海军陆战队以20多辆铁甲车为前导,分五路从闸北各马路口进犯。
  我军战士看见了日寇,一个个红了眼,枪声、炮声、打杀声惊天动地。
  5团10营2连下士班长潘德章怀抱机枪向敌猛烈扫射,击毙日军数十名。
  他左臂负伤后,血顺着手臂流到手腕,但仍然紧抱着机枪向敌猛扫,迫使敌人狼狈逃窜。
  上等兵伍培、伍金是兄弟俩,武艺高强,在与敌人肉搏时,接连刺毙敌军十几个,终因敌众而光荣牺牲。
  3连中尉副连长和上士班长在闸北宝山路宝源路口击毙十几个日兵,身上多处受伤不下火线,迎着敌人冲了上去,以身殉国。
  尤其是当敌铁甲车直冲过来时,战士们沉着镇定,毫不畏惧。
  50码,30码……一排排手榴弹雨点般地飞出去,一团团烟尘飞腾起来,敌人的铁甲车被迫逃跑。
  我军机枪又瞄准敌群猛打。
  第一次交战,我军毙敌300余人、伤数百人。
  这一晚,上海港内所有可以抽调的日本船员都发了枪,并派他们上岸参加战斗。
  但19路军英勇奋战,到29日天亮时,已快突破日军街头工事,临近日本租界了。
  盐泽海军大将下令出动两艘航空母舰上的飞机,空袭中国军队,并在闸北南市一带人口密集的居民区投下大量炸弹,把收藏和印刷珍贵善本和手稿的商务印书馆炸得只留下一个骨架。
  全世界第一次从这里看到了飞机大规模轰炸平民区的惨景,数以百计的妇女、儿童被炸得血肉横飞。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飞机投下的炸药也只把伦敦的几所房子炸开了顶,人员伤亡很少。
  盐泽大将因此获得了“屠杀婴儿的刽子手”的“殊荣”。
  面对日军的进攻和狂轰滥炸,蔡军长向全军发出号召:“纵令血染黄浦江,19路军也要和日军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由于19路军万众一心,又得到上海人民的大力支持,日军虽有飞机助战,但各路进攻均被击退,我军截获敌铁甲车3辆,打死打伤大量日军。
  日军进攻受挫后,便通过英、法、美各国领事向我提出停战要求,以便等待援军,卷土重来。
  我军明知这是敌的缓兵之计,但因也要加强部署,故同意停战,并将原驻镇江以东的第60师调到南翔、真如一带,将第61师调来上海,原在上海的第78师加强一线防御。
  19路军的抗日行动是违背蒋介石的旨意的。
  日军在上海挑衅前,蒋介石正在杭州休息。
  当他听到上海市长吴铁城的报告后,当夜即同汪精卫返回南京,召见了海军部长陈绍宽,对陈严肃地说:“中国海军决不能与日本海军打起来,相反,要友好地相处。”
  因此,在19路军与日海军浴血奋战时,中国海军奉令调入长江躲避。
  陈绍宽还给各舰队下达了密令:“各舰队司令:密。
  准日本海军司令来函,略称:此次行动,并非交战,如中国海军不攻击日舰,日舰也不攻击中国军舰,以维持友谊等情,凡我舰队,应守镇静。”
  此时人们还看到,中国海军部的兵舰奉令买了很多青菜和鸡鸭鱼肉送到日本军舰上,以示友好。
  更为恶劣的是,蒋介石的海军部向日本神户船厂订购了一艘新舰。
  这只舰在中日战事正酣时下水,驻东京的中国公使奉命出席了下水典礼,并和日本海军军官频频举杯祝酒,互祝中日和睦友好。
  蒋介石回到南京后,听说蔡廷锴军长发表过“日军倘敢进犯,决予抵抗”的谈话,大为恼火,立即叫人挂通了给蔡军长的电话。
  蔡军长在电话中向蒋介石报告了情况,说:“现在形势虽然紧张,但还没有开火。
  我一定遵照命令,绝不向对方先开第一枪。
  但如果敌人真的向我进攻,我作为军人,守土有责,请总司令放心。”
  “不,不,不是这个意思,”蒋介石赶快说:“我们什么都不如人家,仗无论如何不能打。
  现在离他们最后通牒时限没几个钟头了,你赶快命令部队撤退!
  ”
  “撤退?”蔡军长的声音有些发抖。
  “对。”
  蒋介石继续说:“现在是3点钟,19路军要迅速后退30公里,真如、南翔、上海闸北一带防务改由宪兵担任!
  ”
  “总司令!
  ”
  蔡军长想申辩,蒋介石立即截断他的话,“就这样,我很忙!
  ”
  说完就把电话挂断了。
  蔡廷锴将军1892年生于广东省罗定县龙岩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自幼父母双亡,家无隔宿之粮,终日为了生计辛劳。
  16岁已当家做主,携带幼弟,勤耕苦种,饥度时光。
  18岁时,由于痛恨满清政府,投军入伍,加入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同盟会。
  他靠自己的努力,由一个士兵一直升为军长。
  由于他很能打仗,在国民党将领中,颇受蒋介石的重视,被调往上海一带驻防。
  但自“一·二八”淞沪战役之后,为蒋介石所不容,以至调往福建,并用重兵围剿,他被迫逃亡海外。
  9。黄浦江中流的是血(4)9。黄浦江中流的是血(4)
  “七·七”事变以后,才回国任26集团军总司令。
  抗战胜利后,自动脱离军职,在香港组织了中国民主促进会。
  1948年,响应中国共产党的“五一号召”,秘密进入东北解放区。
  全国解放后,一直为新中国的建设操劳,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终年76岁。
  蔡军长是个爱国心极强的军人,面对敌人的严重威胁,他深知执行蒋介石的命令会带来什么后果。
  但不执行又不行,他便想拖一拖,待宪兵来接防。
  但宪兵未到,日军已向他们部队发动了突然袭击。
  他义无反顾,率领全军与日军展开了浴血奋战。
  1月28日打退日军进攻后,他为了表明抗日决心,争取全国和上海人民的支持,毅然于29日凌晨1时与蒋光鼐总指挥、戴戟司令一起向全国发出通电:“暴日占我东三省,版图变色,国旌垂亡!
  最近更在上海杀人放火,浪人四出,世界卑劣凶暴之举动,无所不至。
  而炮舰纷来,陆战队全数登岸,竟于18日夜11时公然在上海闸北侵入我防线,向我挑衅。
  光鼐等分属军人,惟知正当防卫,捍患守土,是其天职,尺地寸草,不能放弃。
  为救国保种而抗日,虽牺牲至一卒一弹,绝不退缩,以丧失中华民国军人之人格。
  此志此心,可质天日而昭世界。
  炎黄祖宗在天之灵,实式凭之!
  ”
  通电发出后,立即受到全国人民的称颂,各地拥电纷至沓来,上海人民也掀起了反蒋抗日新高潮。
  这对蔡军长等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进一步坚定了抗战决心。
  与此同时,日军也加紧调兵遣将。
  1月30日,日航空母舰3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4艘及陆战队员5000人开到上海后,便无耻抵赖其提出的停战要求,于31日23时,再次向我闸北防地猛攻,但却遭到了上海守军更加顽强的抵抗。
  战争的第一个星期,始终在闸北进行,日军未得任何便宜。
  2月4日,敌人经过整顿后,开始向我发动第一次总攻,战火蔓延到江湾、吴淞一带。
  各线均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在我军将士的英勇打击下,闸北地区向我进攻的日军被迫撤退;江湾日军一个联队被我全歼。
  经过9个小时的激战,完全粉碎了日军的总攻。
  声称“要在4小时扫清上海驻军”的盐泽大将被革职调回日本。
  接替盐泽的是日本海军第3舰队司令野村。
  他到沪后,日海陆空军已增至1万人以上。
  他虽不敢像盐泽那样夸口,但仍狂傲地对西方记者说:“日军在吴淞踏平华军壕沟之日,为时不远,请诸君拭目相观。”
  2月11日下午,日军飞机在闸北投下了大量燃烧弹,同时用大炮猛轰,闸北成了一片火海。
  在曹家桥、蕴藻浜一带敌我双方经过激烈枪战后,展开了肉搏战,战斗之激烈,自开战以来未见,数百日军倒在血泊中,我军亦伤亡惨重。
  正当19路军孤军苦战之时,上海又杀出一员大将:张治中将军。
  张治中将军出生在安徽省巢县西乡一个贫穷的农民兼手工业者家庭。
  当过学徒,曾在“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的瓜洲一带度过一段辛酸的流浪生涯。
  后考入扬州巡警教练所,当过警察。
  武昌起义后,到上海参加学生军,先后在武昌陆军军官第二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
  毕业后,担任过警卫队长、连长、旅参谋长等职,参加过黄埔建校、广州誓师和北伐战争,1928年到1937年在中央军校任教育长。
  10年中,曾5次带兵出征,参加了两次淞沪会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三到延安,代表国民党政府同共产党进行过多次谈判。
  1945年秋,他亲自接送毛泽东主席到重庆谈判。
  1949年4月,以他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政府代表团与中共签订的“和平协定”遭到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后,他在历史转折关头,毅然留在北京,并发表了《对时局的声明》。
  他应邀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他致电陶峙岳将军和包尔汉主席,促成了新疆的和平解放。
  全国解放后,他为社会主义建设、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抗战开始后,张治中将军正在中央军校任职。
  他对19路军的壮举,甚为感动,但认为19路军孤军作战,难以持久。
  于是在2月初,蒋介石从洛阳到浦口时,他借迎接的机会,向蒋提出中央部队必须参战的意见,并表示,如果现在没有别的人可以去,他愿意去。
  “兵是有的,不过要留着打红军。”
  这是蒋介石的一贯思想。
  但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后,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又因囚禁胡汉民等劣迹,受到两广粤系实力人物的强大压力,要求他下野。
  在万般无奈下,同意了张治中的意见,并让军政部长何应钦调动散驻京沪、京杭两线上的第87和第88两师,合成第5军,另加中央军校教导队,统一由张治中指挥,援助第19路军。
  9。黄浦江中流的是血(5)9。黄浦江中流的是血(5)
  张治中将军决心以死报国,在离开南京前夕,端端正正地写了一封遗书发出。
  16日,他到上海,第5军随即接替了19路军由江湾北端经庙行镇、蕴藻浜至吴淞西端一线之防务,并以一部兵力担任沿江警戒。
  18日,张治中奉命担任左翼军指挥官,蔡廷锴任右翼军指挥官。
  部署大体就绪后,他向蒋介石发了一电,表示“此次奉命抗战,即下了最大决心,誓以死报国,并与19路军团结一致……和衷共济”。
  同时又发布了《告全军将士书》,指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是我们全国一致的呼声,一致的要求,一致的决心。
  现在,行动已代替了口号,实力已代替了空言。
  我们的存亡,将诉之于极猛烈的战斗……治中个人誓与我军将士共患难,同生死,深望我全军将士,人抱必死之心,以救国家,以救民族。
  假如日军有一兵一卒留我国内,我们的责任即未完成;反之,我们如尚有一兵一卒,必与敌人拚命到底……同志们冲向前去,最后的胜利,终属我们最后的努力者!
  ”
  经过多次战斗动员,全军将士群情振奋,斗志昂扬,与敌展开了猛烈的战斗,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
  日军企图从几方面包抄我吴淞守军的计划完全被粉碎。
  2月中旬,野村指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