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节
作者:希望之舟      更新:2021-02-26 16:50      字数:5108
  芮泄叵怠!   ?br />
  有读者又要问了:既然我们前面总是说乾隆皇帝如何如何重视刘统勋,那为什么刘墉却长期以来一直在外为官呢?乾隆皇帝和刘墉他自己分别是怎么想的呢?刘墉回京以后,到底是不是一直跟和纺兀课颐窍乱徽略倏础?br />
  第一篇  刘墉——天地之间有杆秤刘墉的仕途:“罗锅状元”之谜(1)
  1、“罗锅状元”之谜
  由于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说起刘墉这个人物,在一般读者的印象中,总是离不开“罗锅”二字。刘罗锅嘛!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刘墉是罗锅么?
  相声段子《金殿斗智》里面说,“罗锅”这个称号是乾隆皇帝所赐,乾隆皇帝在赐封刘墉“罗锅”这个称号的同时,还特地为此作了一首诗寒碜刘墉,诗中说:
  人生残疾是前缘,
  口在胸膛耳垂肩。
  仰面难得观日月,
  侧身才可见青天。
  卧似心字缺三点,
  立如弯弓少一弦。
  死后装殓省棺椁,
  笼屉之内即长眠!
  当时,刘墉自然不敢顶撞乾隆皇帝,又想到皇帝赐封“罗锅”两个字还可以每年多挣两万两银子的俸禄,就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赐封,并且回敬了乾隆皇帝一首诗,诗中说:
  驼生脊峰可存粮,
  人长驼背智谋广。
  文韬伴君定国策,
  武略戍边保家邦。
  臣虽不才知恩遇,
  诚蒙万岁赐封赏。
  别看罗锅字不多,
  每年得银两万两!
  由此以后,一般的故事上里(包括影视剧作品和相声)就都说刘墉是“罗锅”了,对于这个艺术加工,我可不敢苟同。为什么?因为太不符合常识了!要回答刘墉是不是“罗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清代的选官标准。
  在古代社会,选官的标准有很多,既有身体检查,也有政治审查。这两项检查合起来一共有四项标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身、言、书、判”。每一个人都要符合这四项标准,那样才有可能被选拔为官吏。
  所谓“身”,即形体,需要五官端正,仪表堂堂,否则难立官威。
  所谓“言”,即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口齿清楚,语言明晰,否则有碍治事。
  所谓“书”,即书法,需要字体工整漂亮,利于上级看他的书面报告。
  所谓“判”,即思维敏捷,需要审判明断,不然便会误事害人。
  在过去,在这四条标准之中,“身”居首位,是最重要的。因为观瞻所系,不能不特别强调。其实,现在我们去某一个单位去应聘,不是也要讲一些相貌条件吗?
  刘墉既然参加科举考试,并且考中进士做了官,那必然是在“身、言、书、判”这四个方面都合格之后,才可顺利过关参加科举考试。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刘墉年轻的时候,最起码在他考上进士之前,刘墉他不应该是一个“罗锅儿”。但是,在他考上进士之后是不是变驼了,我们就不敢说了。
  此外,还有一个旁证,可以从侧面说明一定的问题。
  按照当时制度,举人应会试三科不中者,还可以应“大挑”一科。这一科很有意思,不考文章,只论相貌,标准是“同、田、贯、日、身、甲、气、由”八个字。你看,这八个字很形象,以字形比喻人的体形、相貌。
  “同”指长方脸,“田”指四方脸,“贯”指人的头大而身体直长,“日”指身体端直而高矮肥瘦适中。以上这四个字是好字,符合者有中选的可能。
  第一篇  刘墉——天地之间有杆秤刘墉的仕途:“罗锅状元”之谜(2)
  “身”指身体不正,“甲”指头大身子小,“气”指一肩高耸,“由”指头小身子大。这四个字是不好的字,沾上一个就会落选。
  可见,清代选官很重视被选者的相貌,所以,刘墉即使算不上仪表堂堂,也不至于体有残疾。
  当然,“刘罗锅”的称号也事出有因。史书上曾经记载,嘉庆皇帝曾称刘墉为“刘驼子”,可见他确实有些驼背。不过,刘墉当时已经年届八旬,80多岁的人了,难免会有些驼背弯腰,这就很可以理解了。但如果以此认定刘墉年轻时即为“罗锅”,那就不准确了。
  可见,从形象上看,历史上的刘墉与民间传说和文艺作品中的刘墉并不一养。那么,再从为官行事的角度看,历史上的刘墉是不是像剧作家描写的那样清廉干练、不畏权势,是不是真的能将大贪官和媾诠烧浦心兀抗赜诹踯趺醋龉伲颐腔挂铀贾薪俊⒖嘉偎灯稹!   ?br />
  刘墉什么时候考中进士、开始当官的呢?
  总的说来,刘墉这个人在他们家族的历史上,考中进士、开始为官的时间应该说是比较晚的。他考中进士、开始为官的时间跟他的爷爷和爸爸相比都要晚一些,他的祖父刘棨是1657年出生的,1685年中进士为官的时候是28岁;其父刘统勋生于1698年,1724年中进士为官时候是26岁;而刘墉生于1719年,1751年中进士为官的时候已经32岁了。此外,他考中进士、开始为官的时间,比他的侄子也要晚一些,他的侄子是27岁考中进士、开始为官的。
  问题在于,在1751年之前,历史上并没有丝毫记载说刘墉此前干吗去了。不知什么原因,满腹经纶的刘墉,在他32岁之前,却迟迟没有参加过任何一次科举考试。直到1751年,他才因为父亲的关系,以恩荫举人的身份参加了当年的会试和殿试,并获进士出身。这一年,和乓凰辍U饩统晌踯鋈说睦飞弦桓龃永疵挥薪饪拿铡!   ?br />
  不管怎么说,刘墉终于当官了。也就是说,刘墉终于具备了与大贪官和返淖矢窳恕5比唬踯嫉惫俚氖焙颍羁嫉募改昀锼诒本谇』实凵肀叩惫伲浜笙嗟背さ氖奔淅铮鸵恢笔窃谕獾氐惫倭恕R簿褪撬担湛荚诒本┑惫俚氖焙颍姑挥錾虾瞳|呢。况且,那时的和蔡。姑挥猩涎亍!   ?br />
  问题在于,既然刘统勋那么受乾隆皇帝器重,他的儿子刘墉为什么会一直在外地当官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刘统勋本人和乾隆皇帝都不让刘墉在北京呆着。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刘统勋担心北京恶劣的政治环境会对初入官场的儿子不利。毕竟自己长期在北京,今天弹劾这个,明天收拾那个,得罪了不少人,自己的儿子长期待在北京,很容易让人抓到把柄,然后再趁机陷害自己全家,到时候得不偿失;而乾隆皇帝则是觉得,刘统勋是自己非常器重的人,如果再把他的儿子弄到身边,会被其他的大臣说三道四,那样给刘统勋带来不好的影响,不利于他的工作。所以,刘墉就只能一直在外地当官了。
  但是,后来在刘墉回到北京以后,在真实的历史上,与和俚牧踯娴氖且恢痹诟瞳|斗么?
  第一篇  刘墉——天地之间有杆秤刘墉的仕途:刘墉智斗和?br />
  根据对历史资料的研究和考证,我们可以认定,与和俚牧踯桓瞳|斗不好说,但开开他的玩笑还是可以的。比如,很多史料上面就记载着下面的一件事:
  话说某一年的大年初一,刘墉心想:和欢ɑ崛セ使“菽辏魉脱顾甑睦裎铮液尾唤璐嘶岣鐾嫘δ兀亢芸欤踯牒昧艘桓鲋饕狻K弦簧砥评玫囊路砭∈怯妥眨叱雒湃ァC磐獯笱└展嗯⒙亍A踯秩萌税盐鬯迷谏厦妫缓笳驹诿疟叩群颍胰艘苫蟛唤狻!   ?br />
  不久,和慕巫有芯醺徘埃踯衅腿说胶瞳|轿前高声叫道:“中堂亲自到敝府贺年,实在难得,乃吾主恭幸。”随又传呼:“主人,和大人来拜年了。”刘墉忙迎出道:“中堂大人到敝府贺岁,下官合府荣幸,请下轿。”和坏孟陆危南耄液退妇湟簿桶樟恕D闹踯陆危础捌肃獭币簧蛟诘厣希幌伦有辛艘桓鑫逄逋兜氐拇罄瘛0凑涨宄睦窠冢蟪贾淙粑涣衅降龋鸵岳裣啻:瞳|也只好跪下答礼。和碧焓翘氐厝グ菁噬系模质谴竽瓿跻唬┳欧浅8删徽唷5鹊剿酒鹕砝吹氖焙颍丫俏刍嗦怼:瞳|到宫里,在乾隆面前哭诉道:“刘墉如此捉弄奴才,皇上也不过问一二。”哪知乾隆哈哈大笑起来:“你俩平日玩笑惯了,你不要放在心上。”
  我觉得,像这样的事情,在刘墉身上或许发生过。但是,要说在朝堂上公开与和邪澹欢筒污篮瞳|,这在刘墉的一生中是没有发生过的事。
  为什么呢?原因之一,就当官的正直程度而言,刘墉似乎不如他的父亲刘统勋和爷爷刘棨。我们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最大的一个根据就是他们死后被追认的谥号不同。
  前面我们讲过,刘统勋死后,被追认谥号为“文正”,这是清朝皇帝在大臣死后所能够给予的最高封号,整个大清朝296年一共才给了8个人这样的封号。而刘墉死后,只是被谥为“文清”。这个“文”的解释同前,即翰林院出身;而“清”字则只能解释为“清官”,就是说刘墉只是不贪婪、出污泥而不染而已,还远远达不到“正”的水平。可见,就连当时的君臣也都认为他不如他的父祖们。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刘墉在清朝几代为官,也可以说是清朝的重臣,但他并不会真的公开与和邪濉!   ?br />
  说远一点,和檬频氖焙蛄踯辉趺锤罚炊呛瞳|在被治罪之后,刘墉开始积极主张严厉处理和馊玫背矶啻蟪季醯盟庵中形械悴惶印!   ?br />
  原因之二,是因为两个人之间的官职和地位始终不对等。刘墉与和怂淙煌彩露嗄辏⑶仪罢呤乔骞俚牡湫停笳呶澳嬷鍪祝疽斓榔纾较喽粤ⅲ┑墓僦昂推肺皇贾帐遣欢缘鹊摹!   ?br />
  清朝沿用了明朝的官职条例,把官员的品级分为九等,每一个等级又有正、从之分,所以又称为“九品十八阶”。
  下面,我们用不同时期两人的官职和品位情况作比较:
  1776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一年,刘墉在这一年二月被授予内阁学士,并在南书房行走,这是一个从二品的官职。
  有读者会问:南书房行走,这是一个什么官职呢?名字怎么这么怪呀?
  我们先说南书房。南书房,原本是紫禁城内一个房间的名字。这个房间,他既不属于政府衙门管辖,也不是司令决策的中枢机构。早在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喜欢写词,他为了与翰林院的词臣们研讨学问、吟诗作画,就选择了靠近乾清宫西南角的一块地方,盖成房舍待客,名曰南书房。因为南书房接近内廷,地处机密,康熙皇帝经常招呼手下的亲信大臣在此讨论政事,甚至连一部分皇帝的诏令、圣旨也出自其中。从此以后,南书房的地位骤然提高,成为众人瞩目的政治场所了。雍正皇帝设立了军机处以后,南书房的地位有所降低,但是能够进出南书房的大臣仍然可以说是皇帝的亲信。
  我们再说这个“行走”。“行走”,属于临时差遣官。清朝把一些随时设立、随时取消的机构里面的官职称为“行走”。但是,问题在于,南书房这样一个重要的机构,直到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才被取消。其旺盛的生命力可见一斑。
  南书房行走,就是可以自由进出南书房的意思。
  因此,我们从刘墉担任“南书房行走”这个官职可以看出,乾隆皇帝还是非常信任刘墉的。我们下面再看看和谕甑H蔚墓僦埃缓笤倨兰鬯橇┑降姿芮』实坌湃巍!   ?br />
  和蛟谡庖荒甑恼氯位Р坑沂汤桑ㄏ嗟庇诓普扛辈砍ぃ馐且桓稣返墓僦埃氯尉蟪迹脑录婺谖窀芄艽蟪肌谖窀芄艽蟪家丫谴右黄返墓僦傲恕!   ?br />
  就在1776年这一年,58岁的刘墉担任南书房行走,而27岁的和虻H尉蟪肌房烧婊峥嫘Γ≌庀虑肟矗』实鄹有湃嗡荒苛巳弧!   ?br />
  我们再看随后几年的情况:
  四年后的1780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五年前后,这一年三月,和皇谟杌Р可惺椋ㄏ嗟庇诓普坎砍ぃ⒂按蟪技娑纪常馐侨龃右黄返墓僦埃煌晡逶拢〉劢适搪缀托⒐餍砼溆诤瞳|之子丰绅殷德,君臣成为亲家,并授和焓涛滥诖蟪迹馐且桓稣黄返墓僦埃胬矸荷惺椤!   ?br />
  刘墉在此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