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节
作者:孤独半圆      更新:2021-02-17 07:32      字数:5003
  (4)斯大林个人崇拜:随着斯大林地位的牢固确立和苏联建设事业的发展,斯大林的威望空前提高,到30年代,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5)大清洗运动:(肃反运动)1935…1938
  ①原因:由于个人崇拜风气的盛行,斯大林的一些错误观点和做法对苏联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②经过:1935~1938年间,进行了错误的大清洗运动,大批党、政、军优秀领导人和著名知识分子以至普通干部和群众被加以各种罪名,遭到残酷的镇压和迫害。
  ③危害: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粗暴的破坏和践踏;破坏了社会主义科学文化资源和各级干部资源。
  ☆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
  1936年苏联宪法的通过,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成,同时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第一,它在经济方面的特点: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体制。它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它片面发展重工业,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生活改善的手段,以达到高积累多投资。第二,它在政治方面的特点:是将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共产党领导一切,直接发布政令,管理国家事务。民主法制被忽视,干部由上级委派,领导终身任职,基本上不受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第三,该体制曾发挥了巨大作用,斯大林以此把苏联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但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它违背了列宁关于把文化经济建设当做工作重心的指示,仍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第一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背景:a。处置战败国。b。联合反苏。c。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1、巴黎和会召开
  (1)时间:1919年初。  (2)地点:巴黎近郊凡尔赛宫。  (3)内容:“一战”战胜国与战败国媾和的会议。  (4)中心议题:对德和约。
  (5)各大国参加和会的目的:
  操纵国:美、英、法、意、日;
  操纵者:“四巨头”——美国总统威尔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因为巴黎和会为满足意大利的领土要求而回国)。
  ①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为美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做准备。
  ②英国:要求削弱德国海军,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要求德支付战争赔款,为防止法国势力过大,又不主张过多的削弱德国。
  ③法国: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重建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除收回阿尔萨斯、洛林外,要求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
  ④意大利:希望扩大领土。
  ⑤日本:企图把战争中取得的利益合法化,即占有德国在太平洋上的诸群岛以及在中国山东的权利。
  二、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签订
  (1)时间:1919年6月28日。
  (2)内容:①重新划分德国的疆界:a.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b.萨尔煤矿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c.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准设防。d.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不得同它合并。e.承认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上归还波兰。②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其中非洲和中东部分归英法等国;太平洋上的岛屿大多被日本占有。③严格限制德国军备:a.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b.海军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水艇。c.不得拥有空军。    ④德国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未达成一致协议)。
  三、凡尔赛体系
  (1)构成:协约国对德和约——《凡尔赛和约》连同协约国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的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
  (2)影响:①欧洲和中东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a.奥匈帝国解体。奥匈分立;奥地利南部一些领土割给意大利;奥匈帝国原属地上建立新的国家——捷克斯洛伐克;一部分领土并入塞尔维亚,成为南斯拉夫;另一部分领土归还波兰。b。土耳其丧失了更多领土和属地,在欧洲仅保有伊斯坦布尔及其附近的地区。②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但隐含许多矛盾:a。加深了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矛盾。b.是战胜国之间互相妥协的产物,由于分赃不均,加剧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四、国际联盟——维系凡尔赛体系的机构
  (1)时间:1920年初成立,总部设于日内瓦,至“二战”期间名存实亡。1946年联合国成立后,国联解散。
  (2)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3)实质:英法控制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五、华盛顿会议
  (1)时间:1921—1922年。
  (2)参加国:美、英、日、法、意、中、比、荷、葡。
  (3)背景:①“一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从战前的债务国变为债权国。  ②日本趁机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扩大势力,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发生冲突,威胁英国在东亚的利益。  ③美、英、日三国掀起海军军备竞赛。
  (4)内容:①美、英、法、日签订《四国条约》:互相尊重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四国条约》生效后,英日同盟(1902—1922年)中止。②美、英、法、日、意签订《五国海军条约》:限制海军军备,规定各自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总吨位。③日、中在会外签订条约,山东主权归还中国。④全体与会国签订《九国公约》:名义上要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实质上“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5)结果:①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会议签订的条约,调整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华盛顿体系。”
  ②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并驾齐驱,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达到抑制日本势力膨胀的目的。
  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的美国
  1917年美国看到两大军事集团实力已消耗殆尽,而它在战争的前三年已经靠出售武器而大发横财,为了得到更大利益,美国带着巨大的人力物力参战,无疑加速了德国的失败。战后美国欲凭借实力称霸世界,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和平计划和庞大的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以显示国力,但巴黎和会上没有达到目的,显示出它插足欧洲的机会尚不成熟,尽管国联为它所倡导,但后来国联却操纵在英法手中。
  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美日矛盾激化,通过华盛顿会议,美国打击了日本的势力,拆散了英日同盟;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抬高了美国的海军地位,华盛顿会议上美国达到了预期目的,
  ☆如何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持久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后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的新秩序。由于其掠夺性,加剧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由于分赃不均,加剧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体系不可能持久;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也加速了该体系的崩溃。
  ★第二节
  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相对稳定时期
  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2、20年代的英、法
  (1)英国:①经济:a.“一战”使英国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b.伦敦不再是世界惟一金融中心,英镑地位受到动摇。c.1924年英国工业产量超过战前水平。
  ②政治:a.爱尔兰南部一些郡脱离它的统治,成立爱尔兰自由邦,享有自治权。b.1931年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承认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的独立地位,在法律上与英国平等。   ③外交:势力均衡。
  (2)法国:①经济:a。“一战”严中损失严重,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b.收回阿尔萨斯、洛林,取得萨尔煤矿开采权,得到德国部分赔款,扩大了殖民版图等使法国经济发展速度较 快。c.实行财政改革;增加赋税,减少开支,稳定法郎。  ②外交:主张严格执行凡尔赛和约,削弱德国。并先后与比利时、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结成…同盟,共同防御德国。英国奉行大陆均势政策拒绝加入。
  3、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1)意大利是较为贫弱的帝国主义国家,战后初期经济危机引起革命高涨。
  (2)意大利大资产阶级决定实行极权统治,1922年秋法西斯分子已控制意北部和中部许多地区。
  (3)意大利国王任命墨索里尼担任总理,法西斯专政开始建立。
  4、20年代的美国、日本
  (1)美国:①“一战”使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大发横财,战后经济繁荣。  ②逐渐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也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③经济繁荣主要表现在工业;1920年工业产值比战前增长40%,仍居世界首位, 被称作——“柯立芝繁荣”。
  ④战后推行“金元外交”,重点依次是拉美、东亚、欧洲。美、日在东亚矛盾尖锐。
  (2)日本:①是“一战”的受益者,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②战后不久发生经济危机,1923年关东大地震。
  ③1927年田中义一组阁,加紧对中国进行武装干涉,制定《对华政策纲领》,欲分割中国东北等地,先后制造了“济南惨案”和“皇姑屯事件”。
  5、德国赔款问题
  (1)背景:德国支付10亿金马克后,经济陷于混乱,提出延期支付赔款的要求。英、美同意。1923年法国联合比利时出兵占领德国鲁尔工业区,酿成“鲁尔危机”。
  (2)道威斯计划:
  ①时间:1924年协约国伦敦会议通过。
  ②内容:计划未确定德国赔款总数,只规定了近期赔款数和以后每年增加的数额、赔款来源和由英美提供贷款等。
  ③结果:鲁尔危机和德国赔款暂获解决。b.是协约国在赔款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的一次重大调整——由“削弱德国”变为“复兴德国”。c.1924年起德国从英、美获得贷款和投资,1929年德国成为欧洲经济大国。
  (3)杨格计划:
  ①时间:1929年。
  ②内容:规定德国赔款总数及年限。
  ③结果:采纳计划后不久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1932年德国宣布停止支付赔款,赔款问题不了了之。
  6、洛迦诺公约
  (1)背景:凡尔赛和约未能完全解决战后欧洲的安全保障问题。
  (2)时间:1925年,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在瑞士洛迦诺签约。
  (3)内容:①德、比、法、英、意相互保证维护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德法、德比边界现状。②德分别同比、法、波、捷签订仲裁条约。
  ③法同波、捷分别签订防备德国进攻的相互保证条约。
  (4)结果:德国国际政治地位提高,不久参加国联,取得了国联行政院常任理事席位。
  (5)影响:
  ①是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所做的一次较大调整,暂缓了欧洲安全问题,使国际关系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②是道威斯计划在政治上的继续,成为德国摆脱战败国地位、恢复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一步。
  第三节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根本原因: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①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使劳动人民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市场虚假繁荣,产销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③哄抬股价,金融市场不稳定。
  (2)表现:①1929年10月,纽约股价狂跌,引发经济危机;  ②银行纷纷倒闭;  ③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市场萧条;  ④失业人数激增;
  ⑤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收入减少;  ⑥经济危机很快从美国波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演变成空前规模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特点:①范围广   ②持续时间长   ③破坏性大,“大萧条”、“大恐慌”成为此次危机专用代名词。
  (4)影响:
  ①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各国政坛丑闻层出不穷;游行罢工不断;法西斯分子兴风作浪。
  ②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各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争夺国际市场;各国间矛盾磨擦日趋尖锐;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