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节
作者:不言败      更新:2021-02-25 04:43      字数:4870
  情感教育
  我对于传统教育的不满之一,就是它放大了人们的畏惧情绪。具体说来,就是对出错的畏惧,这直接导致了人们对失败的畏惧。传统学校的老师不是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而是利用他们对失败的畏惧,对他们说出诸如此类的话:“如果你在学校没有取得好成绩,将来就不会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
  另外,我当年在校期间,常常由于出错而受到惩罚,因而我从情感上变得害怕出错。问题是,在现实世界中,出类拔萃的人往往就是那些犯了很多错误,并且从中吸取到很多教训的人。
  我的穷爸爸身为学校老师,他认为犯错是人生的败笔。与之相反,富爸爸则认为:“犯错是我们进步的必由之路,正是因为我们反反复复地摔倒,反反复复地爬起来,我们才学会了骑自行车。当然,犯错而没有从中吸取教训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
  后来,富爸爸又解释说:“这么多人犯错后撒谎,就是因为他们从情感上害怕承认自己犯错,结果他们白白浪费了一个很好的使自己提高的机会。犯错之后,勇于承认它,而不是推托到别人身上,不是证明自己有理或者寻找各种借口,这才是我们进步的正确途径。犯错之后,不愿意承认或者推托到别人身上,实在是一种莫大的罪过。”几年前,美国的一位总统曾经在白宫发生婚外性关系。在我看来,比这个事件本身还要严重的,就是这位总统在事后接受调查时撒谎。撒谎不仅是人格软弱的表现,也浪费了一次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的机会。
  在传统商业领域,讳疾忌医、不愿意承认错误的态度非常盛行。如果你犯错,常常就会被解雇,或者受到惩罚。在直销领域,人们鼓励你通过犯错、改正而学习,进而在智力和情感上变得更加出色。当年我刚刚开始在公司学习销售的时候,业绩不佳的销售员常常会被公司解雇。也就是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畏惧失败的世界里,而不是一个积极学习、接受教训的世界中。因此,无数供职于各类公司的职员依然是一只“蛹”,永远等不到化蛹成蝶的那一天。是的,一个人如果终日生活在被畏惧、失败紧紧包裹的“茧”里面,怎么可能去翩然飞翔?
  在直销领域,领导者关注的是与那些业绩欠佳的人一起合作,鼓励他们进步,而不是轻率地解雇他们。事实上,如果因为摔倒而受到惩罚,你可能就永远学不会骑自行车。
  我在财务上比很多人成功,并不是因为我比他们聪明,而是因为我比他们经历了更多的失败。也就是说,我之所以能够领先,是因为曾经犯过更多错误。在直销领域,人们鼓励你犯错、改正并从中吸取教训。对我来说,那就是改变人生的教育。打消了自己对于犯错的畏难情绪,才有可能开始飞翔。
  如果你害怕犯错、害怕失败,我认为拥有良好教育培训计划的直销企业就一定会给你带来莫大好处。我亲眼目睹和体验了建立和恢复个人自信的直销训练计划,一旦你拥有了更多自信,生活就会发生彻底改变。
  第二部分改变人生的商业教育(5)
  行为教育
  简单说来,害怕犯错的人学不到多少东西,因为他们做得太少。很多人知道,学习是一个智力过程,也是一个行为过程。正如学打网球是一个行为过程那样,阅读和写作也是一个行为过程。如果你习惯于掌握所有正确答案,从来不犯错,你接受教育的机会就要大打折扣。假如你知道所有答案,害怕尝试任何新事物,那你怎么才能取得进步呢?
  我考察过的直销企业都鼓励行为学习,就像他们鼓励智力学习那样。他们鼓励大家直面自己内心的畏难情绪,通过行动、犯错、吸取教训,让自己的智力、情感和行为都变得更加强大起来。
  传统教育鼓励大家通过事实学习,教人害怕犯错,这种畏惧情绪阻止你采取进一步行动。生活在畏惧的环境中,对于人们的健康、智力、情感、行为或者财务状况,都是极其不利的。正如我在前面所讲,我拥有更多财富并不是因为比大家更聪明,而是因为我犯过更多的错误,勇敢地承认错误,并且从这些错误中认真地吸取教训。后来,我又犯过更多错误,甚至希望将来还犯更多错误,然而,绝大多数人却竭尽所能避免将来犯错误。也正由于此,我们的未来才迥然不同。如果你不愿意尝试新事物,不愿意冒犯错的风险,并且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未来就不会有多大改观。
  可以说,最优秀的直销公司往往鼓励人们学习新思想、积极行动、直面过错、吸取教训、反复摸索,这完全是一种切合实际的教育。
  如果你害怕犯错,却又明白自己的生活的确需要某些改变,那么,一个出色的直销计划可能就是你最佳的个人长期发展计划。优秀的直销公司将手把手教你走上无所畏惧的人生,当然,如果你不愿让直销公司手把手教自己,他们也会马上松手。
  曾经有人说过,如果你想改变一个人,那就设法改变他的思考方式。近年来,更多人则赞同另外一种观点:如果你想改变一个人的思考方式,首先就要设法改变他的行为。直销企业最伟大的一点,莫过于它非常关注你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传统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是,它们惩罚你的错误,而不是设法纠正你的错误。
  精神教育
  首先,我认为在分析这个常常备受关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话题之前,有必要解释一下我个人的观点。我使用“精神”,而没有使用“宗教”一词,是有特定原因的。正如直销企业也有好坏之分,在我看来,宗教组织也有好坏之分。而且,我曾经亲眼目睹一些宗教组织提升了人们的精神,而另外一些宗教组织则弱化了人们的精神。
  因此,当我提到精神教育的时候,它可能包括宗教教育,也可能不包括。我提到精神教育的时候,与任何宗教教派毫无关系。涉及宗教问题的时候,我赞同美国宪法规定的精神,它赋予了人们自由选择宗教信仰的权利。
  我之所以对于宗教话题一直小心翼翼,是因为小时候我就经常听到有人提醒:“永远不要讨论宗教、政治、性和金钱等话题!”另外,我赞同这句提醒,因为这些话题本身很容易发生变化,很容易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实际上,我不仅无意冒犯大家的个人情感或者信仰,而且还支持大家拥有上述权利。
  超越人性的弱点
  我谈到个人精神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讨论促使我们超越个人智力、情感和行为弱点的力量。正是上述弱点,决定了我们的人生状况。
  越战期间,我亲眼看到有些受了重伤的年轻战士明知自己即将死去,却仍然坚持战斗,以便让其他人能够活下来。我的一位飞行学校的同学,长期在前线作战,他讲得最为准确:“今天我之所以还活着,就是因为那些已经死去的人们在离去之前坚持战斗。”接着,他又说道:“曾经有两次战斗,我是惟一的幸存者。当你意识到正是由于战友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你才得以幸存下来的时候,你的人生肯定就会发生彻底改变。”
  战斗开始的前一天晚上,我常常静坐在航空母舰前面,任海风从身边轻轻吹过。在那长时间的沉默中,我尽力让自己的心灵平静下来。我意识到,第二天早晨,我就要再次面对死亡的威胁。在一个漫长而孤独的夜晚,我意识到第二天死去非常容易,而在很多时候,活下来要比死去困难得多。一旦平静地面对生与死,我就能够从容地选择怎样度过第二天的生活。具体说来,那就是我到底是带着信心,还是带着恐惧开始飞行?一旦作出选择,我就有了勇气度过第二天,不论结果如何,尽我所能执行飞行和战斗任务。
  战争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它迫使人们对敌方做出很恐怖的事情。然而,即便在战争中,我仍然看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感到人性的力量远远超过了人性的弱点。而且,我们每个人都具有那种人性的力量,当然你也不例外。
  第二部分改变人生的商业教育(6)
  幸运的是,大家不必亲历战争来见证这种人性的力量。有一次,在观看青年男女参加的田径运动会时,同样的人性力量深深地打动了我。当我看到一些失去腿、借助义肢跑步的年轻人,全身心投入到跑步中时,他们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当我看到一位仅有一条腿的年轻姑娘奋力奔跑的场面时,禁不住热泪盈眶。我能看到她脸上的痛苦,但是这种身体的痛苦抵挡不住她精神的力量。虽然她后来并没有赢得比赛,却赢得了我的心。她触动了我的灵魂,让我想起了自己已经淡忘好久的一些东西。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些年轻人不仅是为他们自己比赛,也是为我们所有人比赛。
  不少影片常常也让我们回想起人类精神的力量,《勇敢的心》中有一个场面:梅尔·吉布森面前是一群卑微的苏格兰农夫,这些农夫被强大的英国军队吓得有些不知所措了,但是,梅尔·吉布森向他们发自肺腑地咆哮:“他们可以消灭我们的肉体,却无法剥夺我们的自由!”那个时候,他是从人类精神、灵魂的角度对苏格兰农夫讲话。通过打动大家的精神,他改变了农夫们由于缺乏训练、武器装备太差而引起的内心恐惧和疑虑,激发了他们继续战斗的勇气,结果战胜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英国军队。
  我已经注意到,直销领域成功的领导者往往都具有激发人类精神的能力。能够触动跟随者内心中的伟大之处,激发他们奋勇向前,超越人性弱点,超越自身的怀疑和恐惧。这就是改变人生的教育的巨大力量。
  富爸爸常常对我说(尤其在我没有钱、缺乏自信或者不知所措的时候):“我们大家内心都有三个方面,即富人、穷人和中产阶层,到底是以何种结果出现,完全取决于我们自身。商业和投资领域充斥着两种情感,即贪婪和恐惧。大多数人没有成为富人,不是因为贪婪,而是因为恐惧。如果你想致富,就需要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大胆尝试。”在我看来,克服恐惧的最佳途径就是回过头去激发自己的精神,而这也正是很多直销公司的做法。
  “教育”一词的本意是“教导、引导”,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它们往往建立在畏惧的基础上,畏惧失败,而不是积极应对挑战,从自身错误中吸取教训。在我看来,现行的传统教育只能“引导”出我们内心中产阶层的一面,让人们感到不大安全,需要找一份工作,拥有一份稳定的薪水,整日生活在对犯错的恐惧之中,总是担心如果自己与众不同就会招来周围人的各种揣测。我支持大多数直销企业,原因就在于,我发现直销企业可以“引导”出我们内心富人的一面。我非常推崇这种改变人生的教育。
  顺便说一下,《福布斯》杂志将“富人”定义为年收入达到或超过100万美元的人,将“穷人”定义为年收入不足25 000美元的人。我们现在提出的问题,不是你今天赚到了多少钱,而是“经过目前的工作锻炼,你将来的年收入能否达到或超过100万美元”,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你也许就要去寻找另外一种更好的教育。
  小 结
  我失去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也就是尼龙和“维可牢”褡裢公司之后,富爸爸甚至还向我表示祝贺。他说:“你只不过付出了几百万美元的学费,你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将来成为非常富有的人做准备。”接着,他又指出:“很多人永远没有发现自己内心中富人的一面,就是因为穷人们一直认为犯错是很糟糕的事情。”
  对我来说,改变人生的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的不同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前者强调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不是单纯惩罚犯错的人,二是前者强调人类精神,而这种精神力量足以帮助人们克服智力、情感和行为能力的任何缺失。
  下一个价值
  穷爸爸看重工作安稳,富爸爸看重财务自由。在接下来的一章中,我们将要讨论追求工作安稳者与追求财务自由者价值观的不同。这一切都源于他们处于不同的现金流象限,也就是说,大家将会从中发现为什么变换了工作或者职业,却没有带来生活的真正改变。
  第二部分周围人的影响(1)
  “朋友们将会怎么看呢?”在参加一家直销公司主办的培训课程的时候,我常常听到周围人有这样的顾虑。有时候,他们也会产生这样的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