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节
作者:向前      更新:2021-02-25 04:23      字数:4934
  。据说南京现在还存在的〃七家湾〃这个地方,就是因此得名的。
  元宵是古代百姓喜爱的节日,尤其最受妇女的欢迎。因为在古代的所谓〃闺秀〃,平日是不许踏出闺门的(宋代礼教最严,尤其如此)。只有到了元宵这晚,可以不分男女一同玩乐,大家赏灯。到了近代,男女之防,日渐〃开禁〃,这也许就是元宵在近代受到冷淡的原因了。
  由于在古代的元宵佳节,可以男女无拘,同游共乐,好像西方的情人节一般,有许多关于爱情的佳话流传。《今古奇观》里便有若干这类故事。
  这些爱情故事有美满的,也有凄凉的。如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故事就是令人为之感伤的,朱淑真遇人不淑,嫁了一个庸俗的市侩。在元宵节曾有怀念她旧日情侣的一首词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此词或有云是欧阳修作的。我想这可能是古代文人囿于礼法的观念,想为朱淑真洗脱〃不贞〃的嫌疑,故而把这首《生查子》词说成是欧阳修所作,亦未可知。
  有关元宵的诗词很多,我最欣赏的是辛弃疾的《青玉案》。词云:〃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最后三句,是历代词家赞赏的名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这三句词可以代表人生三个境界中最后的一个境界毕生执著以求的事情(为学或者追求某一理想),在不知不觉之间,得到了最后成功的境界。
  灯会·灯谜
  元宵何处去?最好宋城游。不是替宋城做广告,盖因今岁元宵,宋城将有〃西湖灯会〃之举也。元宵在古代是一个很热闹的节日,尤其在宋代,甚至比新年还更热闹,元宵又称〃灯节〃,元宵观灯乃是传统习俗。这个灯会,由宋城举办,自然是最合适不过了。
  这个习俗据说始于东汉永平十年(六十七年),汉明帝下了一道圣谕,不论平民贵族,元宵都要张灯结彩,表示对佛的尊敬。而这个习俗在宋代最为流行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宋代提倡〃理学〃,礼教最严也。宋代的〃闺秀〃平日不许踏出闺门,只有元宵节前后三天,才可不分男女,一同玩乐,称为〃元宵驰禁〃。上篇提到的朱淑真那著名的《生查子》一词,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把谜语写在花灯上,称为〃灯谜〃,这也是传统的元宵玩意。不过到了近代,由于花灯的制作费时费力,谜语多是写在悬挂的纸条上,而这个玩意也不限定是在元宵才能举行了。
  猜灯谜是颇费心思,也颇多趣话的。据说大陆解放初期,有一灯谜,谜面是〃日本投降〃,猜古代名人,谜底本是〃苏武〃,但许多人却猜作〃屈原〃。〃原〃者,原子弹也。也有人用脱帽格猜作〃李世民〃,意思是日本投降,乃世界人民的力量,这是〃老笑话〃。另一个〃新笑话〃是,〃文革〃期间有一灯谜,谜面是〃闻足下要取西川,亮窃以为不可〃,用《三国演义》诸葛亮劝阻周瑜取西川的故事打毛泽东诗词一句,标明〃折腰格〃。谜底是〃问讯吴刚何所有〃,折腰格要去当中一字,去了〃刚〃字成为〃问讯吴何所有〃,意即问吴国有何力进去取西川。这灯谜本来做得很好,但当时却犯了〃大不敬〃罪而受批斗,理由是毛主席怎能〃折腰〃?令人啼笑皆非。
  一九八二年二月悉尼
  戊辑 旅游记趣
  桂林山水观
  澳洲的香港移民甚多,但香港人对它的〃了解〃程度甚浅。我是因为〃老来从子〃,在一九八七年秋季移民澳洲的。记得当时曾在报上看到某教授写的一首《咏移民潮》的诗,涉及澳洲的一句是:〃袋鼠荒原亦可亲〃。似乎移民澳洲的人都是饥不择食,无可奈何,才自我充军到蛮荒之地去的。我虽然不是〃自我充军〃,但总之是要到〃蛮荒之地〃去了,因此也就不免有点心惊。来了澳洲七年,发现澳洲不但是个吸收移民的国家,也是一个吸引游客的国家(从移民局每年发表的统计数字可知)。澳洲的确是地广人稀,在七百四十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中国的四分之三)的土地上,只有一千六百万人口,但却绝非穷山恶水。
  一篇文章要〃细说澳洲〃是不可能的,就只谈我的居留地悉尼,只谈悉尼的山水吧。悉尼市新华埠有副碑坊联:〃四海皆兄弟焉,何须论异族同族;五洲一乾坤耳,底事分他乡故乡。〃这是〃宏观〃立论。若论〃个人观感〃,我也是〃常把他乡作故乡〃的,因为它们都有山水之美。我出生的地方(蒙山)距离有〃山水甲天下〃之称的桂林,大约是两个小时车程,我的少年时期是在桂林度过的,桂林可说是我广义上的家乡,那我也不妨就把这两个地方的山水作一比较吧。当然山水之美是很难定出标准的,〃骏马西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各有各的美感,根本无须强分甲乙。我的〃比较〃只能说是我个人观感。
  桂林的地理特点是〃喀斯特〃地形,中国地质学定名为〃岩溶〃。桂林风景,最著名的也就是它的奇岩怪洞。悉尼也有岩洞,虽因地形有别,不似桂林的星罗棋布,但若论到像七星岩、芦笛岩那样〃超一流〃的大岩洞,桂林也只是这两个而已。悉尼的数量可就多得多了,不是一两个,而是共有九个之多,全部集中在悉尼市西面的蓝山(Blue
  Mountain)。从市区往蓝山,行车约半个小时,登山前要跨过一条纳班河(Nepean River)。纳班河流经山谷,清澈见底,好似桂林的灵剑江。最大的一个岩洞叫珍娜莲岩(Jenolan Caves),用〃复数〃的Caves,是因为其洞中有洞之故,走马看花也要一个半小时。我没有具体的资料在手头,只凭感觉而言,恐怕也小不了多少。
  悉尼的超一流岩洞,不只是以〃大〃以〃多〃取胜,并且是各有特点的。珍娜莲的洞中之洞,形如圆屋顶的宫殿,人称为Temple Of Beal(巴荷神殿),殿中景观全以神话的物事命名。第三景〃天使的翅膀〃横空耸峙,色泽有如多彩璀璨的玉雕,给人的印象尤其深刻。丝带洞(Ribbon Caves)中的钟乳石,也是难得一见的奇观。
  桂林山水,以山为主,著名的独秀峰就在它的市中心、旧日的〃王城〃内。悉尼的市区却是没有山的。
  多年前一位闻我有〃封刀〃之意的朋友,曾集龚(定庵)诗两句送我:〃且莫空山听雨去,江湖侠骨恐无多。〃定居悉尼后,我告诉他:〃悉尼雨量很少,附近也没有空山,只能海上看云。看云的情调也不输于听雨,人到晚年,例应退休,想天上白云也不会笑我如此懒了。〃当时我还未游过蓝山,但即使把蓝山也包括在〃大悉尼〃的范围之内,悉尼的风景也还是水色更胜山光。
  悉尼大桥附近这段海面是最佳的看云去处,这一段海面水流稳定,波平如镜。沿岸景物,有著名的悉尼歌剧院和植物园。悉尼歌剧院像一幅抽象派的画,从远处的水面看过去,像是浮在海中的帆船(也有人说像贝壳)。沿岸一带是悉尼的高级住宅区,有许多颇具特色的建筑。
  诗人徐志摩有一个特别的审美观:〃数大便是美。〃在他所举的例子中,其中两个是:〃泰山顶上的云海,巨万的云峰在晨光里静定看,是美;大海万顷的波浪,戴着各式的白帽,在日光里动荡,是美。〃(见《志摩日记》)我不尽同意他的见解,但在悉尼的海上看云,却不能不承认他说的有几分道理。从桂林到阳朔这段江面人称〃六十里画廊〃,可观的景色似乎更多;但在悉尼海上看云,你才真正可以领略到〃水色天光,一碧万顷〃的美妙。
  其实水色山光都是大自然的艺术,只需悠然心会,大可以不必有酒,不必有诗,甚至也不一定要在乎山水之间。
  在朴茨茅斯食海鲜
  长长的海滩,比香港的浅水湾长得多。海滩上,一张张帆布椅排成长龙,躺在椅上晒太阳的多是上了年纪的人,年轻人则在海滩嬉戏,但下水的却寥寥可数。因为在八月的朴茨茅斯,天气已是有如香港的初冬了。
  〃今天天气哈哈哈〃,但在朴茨茅斯,这可不能算是一句无聊的套语。它在英国,本来就以气候宜人见称。每到冬天,往往有许多人前来避寒,而在七、八、九这三个月,尤其是一年中气候最好的季节。那些躺在帆布椅上晒太阳的老太太,对我们这些陌生脸孔的东方游客,也会满面笑容,对我们说声〃Sunny
  day〃(直译是有阳光的日子,在英国,有阳光的日子即是好日子了)。这令我想起〃阳光与海滩,个个都有份〃的〃香港歌词〃,而对我这个来自香港的人来说,对这种像是初冬的天气,也是觉得不冷不热,恰到好处的。
  不知是否天气和水土的关系,朴茨茅斯到处都是玫瑰花,家家户户,门前都种有玫瑰花,开得又多又大,红艳照人。但听说若是移植别处,却是开不出那么大朵的玫瑰花的。在朴茨茅斯住了三个星期,赏花就是我们日常的节目之一。
  但最吸引我们的还是它的海鲜,又好吃,又便宜。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南湾(地名South Sea本应译为〃南海〃,但恐生误会,故意译为〃南湾〃)港口的鱼市场买海鲜,四只海碗般的大蟹,外加两条〃挞沙〃鱼,总共不过一个半英镑(约合港币十八元),已是足够九个人大快朵颐了。九个人中,有六个还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呢。当地盛产的龙虾,也便宜得很,一磅重的龙虾,售价约两英镑。一只两磅重的大龙虾,约合港币五十元还不到。
  海鲜便宜,当然因为它是海港的关系。就全世界范围来说,朴茨茅斯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海港,从一四九五年开始建成第一个船坞算起,至今已有将近五百年的历史了。其后,它更变成英国最著名的军港,两次世界大战,英国的海军总部就是设在朴茨茅斯的。它的南湾海旁大道,不知有多少公里,步行大约要两小时。南湾尽头,有一堡垒,有古炮陈列。据说鸦片战争的时候,英国的战舰就是从这里开出去的。陈列的古炮就是当年的大炮。在南湾,有纪念英国历史上若干个对外重大战役阵亡将士的纪念碑,鸦片战争也包括在内。不过,这也是属于〃俱往矣〃的〃历史〃了。随着大英帝国的没落,中英之间的新友谊也早已在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了。就我在朴茨茅斯住的这段时间来说,我倒是觉得它的〃人情味〃比英国别的地方更浓的。
  旅游记趣
  不过也还有值得一谈的历史,在朴茨茅斯,有一艘全世界船龄最长的军舰〃胜利〃号(Hms Victory),它是英国人引以为荣的名舰,是大不列颠帝国黄金时代海上霸权的标志。旅游册子是这样介绍这艘名舰的:The best known and best loved ship in Britain is Hms Victory。She is also the longest?serving ship in the world。意译为〃胜利号军舰是在英国知名度最高和最得人爱的一条船,也是在全世界服役年龄最长的船〃。英国人对它的感情之深,于兹可见。它是在一七六五年建成,下水,在十八世纪后期的英法之战中,曾经充当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Nelson)的旗舰。当时拿破仑称雄欧陆,已威胁到英国的生存。一八○五年,纳尔逊驾〃胜利〃号旗舰从朴茨茅斯出发,在西班牙海岸附近的特拉法加(Trafalgar)海面,打败了法国和西班牙的联合舰队,这才挽回国运,令得大英帝国能够继续保持海上的霸权。但纳尔逊却也在那次战役中牺牲了。
  〃胜利〃号现在还是属于英国海军总部编制的舰只,不过,它早已不作战舰使用了,目前它是供给游客观光的〃名舰〃,是到朴城旅游的主要节目之一。在停泊这艘〃名舰〃附近的岸上,还建有纳尔逊展览馆。
  说来有趣,这艘名舰不过三千五百吨,有〃土炮〃一百零四门,当时船上官兵共八百五十人。但不要忘记,当时是一八○五年,距今一百七十五年,在当时这已经是第一流的战舰了。
  更有趣的是展览馆中的陈列品,陈列最多的是纳尔逊情妇汉密尔顿夫人(Lady Hamilton)的情书、画像和遗物,但正牌纳尔逊夫人的照片却一张都找不到。有同游的太太说,英国人是怎样搞的,竟然让姘头压倒了元配!我倒觉得这是英国人实事求是的作风,纳威尔逊一生影响最大的女人,毕竟是汉密尔顿夫人而不是他的〃元配〃。记得四十年代有一部电影(港译《战魂鹃血》)就是写他们恋爱故事的。汉密尔顿夫人的丈夫是当时英国驻意大利的公使,她和纳尔逊有私情在先,和丈夫离婚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