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节
作者:片片      更新:2021-02-25 04:23      字数:4760
  墓ナ疲殖醪阶髁巳缦陆淮乙蛭靡坏愎盼锕呕跃统R怨砘魃狻N衣蛏瘛⒎稹⒐砘惺币餐德艏业摹1热缡背萌思也蛔⒁猓喑刚啪斫ィ挥惺彼呈智Q蚯5惚鸬亩鳌俏仕倒模裁词奔洹⑹裁吹氐阃档模档氖鞘裁垂矸鹕裣瘢刀嗌偾舫龆嗌伲舾鹊龋鸺腋J峭掏掏峦拢е嵛幔旧鲜鞘裁匆裁凰登濉U獗咴诰辛羝诩浼咏羯蟛椋潜咄獾魅嗽币餐幽鲜⌒芏酵鸺艺蚺沙鏊辛说缁傲担弥鸺腋H废低鸺艺蛲鸺掖迦恕?br />
  其人一直在外务工,除年节期间偶尔回宛家镇过年过节外,极少回家。又悉,宛家福为人奸滑狡诈。80年代初做小买卖时,常“买一卖十”(一块钱买的东西卖10块钱),掺假使坏,是个狠宰狠卖的小人,但未发现其有偷盗等刑事犯罪行为。公安段在向宛家镇派出所询及宛家福在宛家镇一带,是否偷过别人的佛像、古代鬼怪画幅什么的,宛家镇派出所的民警在电话中回答说:“我们镇上有一人家,祖宗在魏晋南北朝时当过大官,家中据传藏有一幅《钟馗捉鬼图》,但从不让外人看。这幅图于年前被盗,至今我们还没破案……”
  《钟馗捉鬼图》?“鬼”?……难道宛家福晚上说梦话时无意中说出的“鬼”,与《钟馗捉鬼图》有关?……会不会宛家镇某户丢失的珍贵古画捉鬼图,就是“哑巴”宛家福所盗?……公安段韩勤、章贝贝考虑到这里,又对宛家福开始了新一轮的“问话”——他们把录音机打开,重又放了一遍录音,待放至宛家福在梦中说“鬼”字时,嘎然停住!“你在‘鬼’字上的文章还没交待!”章贝贝一锤猛敲道,“你不要被‘鬼’迷住心窍!”一个“鬼”字,使宛家福大惊失色,脸色刹地由黄变白!他的眼睛慌乱地转转,闪闪,半天,竟痴呆呆说不出一句话!韩勤看个正着,趁热打铁,只一句“你不怕钟馗把你捉住!”,便刹地撬开了宛家福闭紧的“铁嘴”!以探病为由,宛家福终于获得机会进入宛振平藏图的秘室,窥到珍藏宝图的秘箱。刹时,他仿佛看到了童年的梦,高兴得几乎跳起来!
  原来,宛家福从小就听父辈人家说过,宛家镇有一宝,这个宝就是宛振平家的那张家传几十代的《钟馗捉鬼图》。确实,这张图全宛家镇的人无一不晓。祖祖辈辈的人们都传说,宛家镇地处深山老林,地凹土薄,却从未遭受过洪涝灾害,也从未遭受魔鬼邪恶的侵扰,年年四季人安畜旺。其原因,就是由于有宛家这张镇鬼降妖图给镇住了邪。钟馗,自古以来是人们崇敬的“捉鬼神仙”,何况这图又是南蜀皇上孟昶赠给宛家的宝物哩。上小学时,宛家福读过一些武侠小说,受其影响,他曾想有一天如果自己变成一个剑客,把《钟馗捉鬼图》弄过来看看该多好。秘藏皇赐宝图秘室一角但是,这只是童年的一种幻想!后来他多次到宛振平家里去玩过,意思想看看那图到底是什么样,可每次去,宛家的大人只让他这些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连屋门都不许进,就甭说要看看那张宝图了。上小学六年级时,宛家福这个幻想还没有破灭,几次向同学宛振平提出,能不能给家里大人们说说,让他看看那张图呀?不行!每次宛家福都碰钉子。……
  光阴荏冉,岁月流失,眨眼过去了20多年,也许是过分神秘的缘故吧,宛振平一家越是严加看管那张宝图,越是让宛家福对那张宝图心思神往,越想看到那张宝图,甚至想恨不得马上看到。也正是这种从小产生的天真无邪的好奇心,逐渐牵引着他,到后来,逐渐扭曲了他的心灵。2003年5月16日,他终于因宛振平去洛阳购买拖拉机,中途不幸被一小汽车撞伤股骨,而获得了一次最佳“观宝”机会。那天,宛家福手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踏进宛振平家。鉴于宛家福一番盛情,宛振平的妻子杜梅花寒暄着把丈夫这位幼年时的同学引进内屋,看望正在卧床休养的宛振平。他问候宛振平病情,安慰宛振平好好疗养,劝说宛振平只要股骨没有断裂,养段时间就好;还主动介绍可服用“三花接骨散”,说此药系治疗骨病名药,对伤骨、断骨作用很不错,如何如何……
  …
  《钟馗捉鬼图》万里追踪记(10)
  …
  可他言谈话语之间,眼睛时不时搜索屋顶——那上面就悬挂着他从小夜思日想的盛着宝图的秘匣啊!宛振平家作梦也不会想到,一个村里头的老乡亲,又是宛振平从小光着屁股长大的同班同学,会是一个装着一副歹心来探宝的坏人!但宛家福却装得很像个正人君子,丝毫也未露相,他没有提宝图的一个字,临走时,眼光只盯着斜倚着被子的宛振平,眼里流露出的全是友谊和关心之情……甚至他连头都没抬,更甭说去看那宝箱一眼了!杜梅花和孩子带着感激的心情把宛家福送出屋门儿,又送出院门儿,还直说“让他宛大叔惦念着”一类的感谢话。她哪里知道,她送走的是一只为盗宝探路、进院觅食的黄鼠狼!再说走出了宛振平家院的宛家福,此时心头万分高兴!是啊,多少年的梦,现在已经看到了希望!原来,那“梦”就挂在房梁上!他一边走,一边琢磨着自己方才的那番“演技”,觉得圆圆满满,天衣无缝!是的,在他从与宛振平、杜梅花的深切交谈中,他发现宛家绝对没有看出他的一丝不规行踪……他花费了五六十元买的糕点等礼品,换回来的将是一件千古绝宝,是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回报!宛家福越想越高兴,高兴得快要跳起来,仿佛看到了他那童年的美梦,宝图马上就要到手似的!在江湖黑潮中游泳——宛家福开始发邪财致富。他从发迹中逐渐悟出一条黑理:人无外块不富,马无夜草不肥。于是,在酒楼潇洒自饮时,他不由欲火中烧,急欲攫到宛振平家中那幅价值连城的千古绝画。
  从1985年以来,宛家福就一直盘算着如何将《钟馗捉鬼图》偷到手。因为,他知道,这幅图是无价之宝,只要弄到手,马上就是个百万富翁,马上就成为宛家镇的首富。由于这种思想支配,他对报纸上刊登的西安附近文物被盗、走私、贩卖的消息很是关心,比如汉代良相肖何墓如何被盗、春秋周公金印如何被盗等等。他看到报纸登的字,好像都变成花花绿绿的人民币!真是垂涎欲滴,想入非非!……
  1992年9月18日,宛家福第一次离开宛家镇,到郑州金水河路西头一个古旧文物市场买了一些假制的古币古玩,包括汉代“五铢”币以及清康熙、乾隆时的各种铜币(当地叫“铜元”、“制钱”),甚至还有粘上锈迹的“袁大头”(银元),来到了嵩山少林寺。初时,他倒卖古币为多,从郑州造假商贩处,买假造假的汉代“五铢”币一枚仅0。5元,而在少林寺、白马寺摊位上,他张嘴“五十块”!宛家福为人非常狡猾,他认为:定价越高,卖得越贵,才越显出是真货。因此,他不允顾客侃价,说一不二。购者嫌贵时,他说:“您到别的摊上看看吧,有便宜的,不过那是假货!”
  然后,他以诚实的模样,朴素的语气,详细地说清楚他的货缘何是真的。游客中大部分为“币盲”,哪里知道宛家福手中的“五铢”是真是假?宛家福也确实狡诈过人,他就是用这种以假当真、真真假假的诡辩术,蒙骗了无数顾客,发了小财。用他的豪语来总结的话,那就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宛家福不仅积小财而为大富,成了万元户——在当时(80年代末)的宛家镇,万元户还是凤毛麟角——而且在同五花八门、三教九流的贩卖古文物、古书画、古陶瓷、古珠宝、古美玉、古珍玩的坑蒙拐骗的江湖黑潮中,他逐渐地成了古文物的“半个明白人”(自认为是“行家”)。
  一次,他从郑州火车站的“黑流”(盗物销赃处——犯罪嫌疑人销赃的黑窝)那儿买了一支玉簪,上面镶金镀银,嵌着有碧玉、红绿宝石。他一眼看出这是件真宝物。虽然他不知道按当时行情这支玉簪价值多少,但“端详”半晌,横竖怎么看也不像是赝品,于是以300元黑价买入。在少林寺小摊上,他首次将玉簪亮相时,标价10万,可半个月没人买。
  岂料,八月十五仲秋佳节时,有一位穿着花格宽袖大衫的老头儿来到他的摊前,其人操着广东、福建一带的普通话,问他这簪从哪儿弄到的,把他吓了一跳,一时还真懵了——揣摸不透这老头儿是干什么的。宛家福思度再三,开始以假乱真了,他说:“这是俺家传的,五六代了,舍不得卖。这会儿拿出来,是为了换大钱,不瞒您,因为我们全家人都想做买卖,需要大量资金。”
  这一说,还真唬住了老头儿。老头儿将玉簪拿到手,微笑着,左看右看,看了不下五六分钟,才问:“开什么价?”“你看着给吧。”宛家福油滑地伸出探须。“天底下哪有买家定价的呀?”老头儿也很在行、很是含而不露地说,“你是卖家嘛你说吧。”宛家福眼珠儿轱辘辘转了好几圈儿,不知该要多少。他思量好几思量,不太敢漫天要价,因这玉簪摆出这多天了,一说10万,别人二话不说,连价都不侃全走了,便一下降下价来,道:“我说呀,一万块!”“一万块?”老头儿面显惊讶地说,“太贵了!”说着他将玉簪放下,转身便走。
  …
  《钟馗捉鬼图》万里追踪记(11)
  …
  宛家福早见老头儿很想买下的样子,却又突然走开,拿不准是怎么回事儿,一时没想出说什么。岂料,那老头儿走不出三五步,竟折身回来,抄起玉簪,往小小旅行提包里一装,说:“好吧,一万块,我要了!”说着,他从旅行包里取出一沓未开捆的百元面额的人民币,一面递钱,一面说,“你点点吧!”宛家福点到98、99时,那身穿洋味的花格衫、浑身飘着香气的老头儿已转身离开了摊位。
  宛家福看到偌大一沓人民币,不禁心头大喜。俄尔,却又觉得十分懊悔:坏了!一定卖砸了!这玉簪价码肯定卖得太低了!晚了,一切都晚了!但是,宛家福又逐渐从懊悔中醒悟过来。他想,自己不管怎么说,也还算得上是个赢家。因为,玉簪入手价仅仅300元钱,他未出一月,即赚回9700元,这,真是一本万利了!于是,他又洋洋自喜起来,觉得晚上应该冲着中秋圆月痛痛快快地喝上两杯!是的,他喝得很痛快。举酒邀月中,他想起了家乡,想起了亲人……忽然,他又联想起宛振平家中的那件千古绝画:《钟馗捉鬼图》!想着想着,他差点儿对着月亮,当着饭店里的众多顾客,说出藏在自己心里的话!——一种偷画的欲望,像火似地在他心头燃烧!世界上,一切纯朴、善良的人,往往都是野狼的盯捕对象!可怜的刘在本一家,也未能逃出这个残酷的社会规律……
  宛家福多日盘算,认为要盗取宛振平家的传家之宝,采取明火执仗或者暗中盗取的手段,都不会平平安安将宝画弄到手,惟一的办法,就是采取调虎离山计。可是,谁去调虎?如何调虎?又何时调虎呢?几经思索,他认为关键是必须选一个合适的“调虎人”,这个人既隐蔽,不易被发现,又易于被自己驱使。那么,到哪儿寻找这个“调虎人”?是从外来人员中寻找,比如在郑州、洛阳、登封一带同自己在一块儿做过买卖有过交往的“混混儿”当中来找,还是找本村本土的老实人?掂量许久,他觉得找外人不妥:容易露馅儿,且宝物一旦到手后分赃时可能会引出意想不到的麻烦,弄不好自己吃亏甚至丧命。所以,想来想去,他觉得还是找本乡本土的“内线人”为上策。那么,找哪一个“内线”?宛家镇从干部到群众,从老人到小孩儿,从男人到女人……
  开始一个个排着队在宛家福脑中慢慢“过像”。他终于找准了同班同学刘福全!刘福全,为人特别老实,和自己又是起小一起长大的同学。上小学的6年中,他没记得刘福全和任何人打过架、吵过嘴,是个不多言、不多语、老老实实的“土坷垃”。选这样的人给自己办事,就像自己身后影子那么服服帖帖,实实在在,让人放心。因此,宛家福准备在刘福全身上下些功夫。刘福全祖上不是宛家镇人,在过去称为“外户”,不大受宛家镇本土人重视,所以和镇上的老居户来往很少。而这一点,恰恰为宛家福认为是最大的“优点”——因为用这样的人作帮手最隐蔽,最不易为本镇人所察觉。选准了“秘密帮手”之后,宛家福开始行动了。
  2002年春节前,宛家福从郑州小摊上结完了帐,回家过年时,适逢刘福全的父亲刘在本、母亲乔贯英病重。刘在本年已84岁高龄,患心脏病、高血压多年,加上风寒感冒,咳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