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作者:左思右想      更新:2021-02-25 04:22      字数:4871
  淖沧玻惺蓖烦拢浅希惺庇址矗捶锤锤吹爻逑蜃钔募钡暮佣危钡胶铀墓胀浯Γ疟慌椎揭桓鲂∩程采稀!   ?br />
  在那里,它昏昏欲睡,感到疲惫不堪,出生七个多月来还从未受到过这样的痛苦。突然,它感到孤苦无援,腹中饥饿难忍,于是起身去找它的母亲。
  它跌跌撞撞地沿着竹林中的小径小跑着,忽然看到一只云豹正咬住一只小鹿的脖子,使小鹿叫不出声来。小鹿拼命踢踏着四蹄,皮上的毛溅落下来,不久便停止了挣扎。它听到云豹撕裂小鹿肚皮的声音,看到热乎乎的鲜血滴落在洁白的雪地上。这情景更加刺激它的食欲,它悄悄地吞下在口中流动的口涎,同时情不自禁地向前迈步,因为它还不知道危险。云豹看见这只傻头傻脑的熊猫崽向它走来,便从叼住小鹿的嘴中发出“呜呜”的警告声;虎子因为听不懂云豹的语言而继续往前走。忽然,云豹发出嘘气声和高声的猫叫扑向它,并迅速伸出一只利爪,抓进它的额头,把它撕开了一道血口。它惊呆了,这才知道大祸临头,急忙转身逃跑,同时高声号叫,而云豹还在咆哮着追赶它。就在万分危急的时候,娇娇为寻找虎子恰好赶到这里,妈妈从竹丛中奔跳出来,勇猛地截住了云豹,把云豹赶走。
  虎子投入妈妈的怀抱,再次尝到了在妈妈身边的安全和妈妈的无限慈爱。它用力将前爪抓住妈妈的脖颈,拥抱着,哭着,同时把这次离开妈妈之后的可怕经历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记忆里。娇娇用鼻子抚慰它,用舌头舐舔着它的伤口,然后带它一起回到那片熟悉的小竹林。在那儿,娇娇把高大坚硬的巴山木竹从基部咬断,把整棵竹子平放在地上,希望能让幼崽吃到顶端那些最嫩、最适口的竹叶。但是虎子还是咬啮不断这些竹叶。这时的竹子对它来说还只是玩具,不是食物。它迫不及待地转向妈妈,拼全力吸吮着妈妈那鼓鼓胀胀的乳房,直到填饱了肚子,才心满意足地跟随妈妈来到一棵巨大的松树下面,倚着妈妈打盹。
  它睡着了,开始做梦。身体在梦中扭来扭去,有时还叫了几声……它看到自己的祖先长得像狗一样,具有长而瘦的四肢和长长的尾巴,成群在草原上捕捉小动物,但是常常挨饿。后来有一群祖先进入森林靠吃瓜果、种子和草根为生,也捡食腐肉;它们的身体和头慢慢变大,四肢也变粗壮了,尾巴神奇地变短,同时行走的速度也变慢了。再后来,又有几个祖先走到南方温暖的地方,在竹林中边走边吃竹笋,渐渐地手上长出一个新的“指头”,身上的其他地方也就变成了它现在这个样子;不过,祖先皮毛的颜色总是看不清楚,分不清是棕白相间呢?还是黑白两色……
  第三章 过渡过渡(2)(图)
  潘文石教授与虎子的“合影”
  我在小山村请来了一位农民,他从前是个猎人。现在来当我的向导。
  我们在帐篷外面一边工作,一边讨论问题。
  “教授,大熊猫有几个指头?”向导问道。
  “5个。”我正在写笔记,随口答道。
  “不……”向导停了一会儿,希望我更加注意他的话,“我数过,它们的前掌有6个指头。”
  向导认真地比较过大熊猫和黑熊前掌的结构,知道这两种动物都有5个带爪的指头,全都向前伸出,只是大熊猫还多了一个,不过这个指头是向旁边伸出的,而且没有爪甲。
  “你观察得很细致。不过大熊猫的前掌确实只有5个指头。”我一边说着,一边在笔记本上画了大熊猫前掌的结构。“请你看看这里,这5个带爪的指头与其他熊类的前掌相同,而这一个是由大熊猫的一块名叫桡腕小骨的骨头演生而来的,”我指着了大熊猫那块加长的桡腕小骨说,“它成为一个假指。这是古熊类演化史的一个杰作。”
  “大熊猫就靠这个杰作,才能灵活地抓拿竹子吗?”向导问道。
  “是的,不过大熊猫除了依靠它来觅吃竹子之外,却同时也丧失了食肉动物所特有的捕食能力了。”我说。
  “教授,”向导略带反驳的口吻说,“不过,我亲眼见过一只大熊猫在挖竹鼠的洞。”
  “挖到了吗?”
  “那是极难挖到的。”向导说。
  “从它所花费的力气及所换来的利益来衡量的话,大熊猫靠狩猎为生是入不敷出的。”我说道。
  “我在一只大熊猫的粪便里看到过几块林麝的蹄甲。”向导说。
  我点头表示赞成,“这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它吃了被盗猎者的套索套住的林麝。”我又说,“可是,在大熊猫的生活中,吃肉食是一种极难得的机会,要维持生存就必须找到一种可以源源不断供养的资源。”
  “没有竹子,就没有大熊猫?”向导问道。
  “从化石发现来看,大熊猫只分布在亚洲东南部生长着大量竹子的热带至温带地区。”我说。
  “前几年,很多报纸、电台和电视台都在说‘竹子开花熊猫面临绝境’,您有什么看法?”向导提出一个新的问题。
  “竹子周期性大面积开花后死亡,对竹子来说本来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不过有人却误认为,对大熊猫来说,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我说。
  “从1984年到1986年,秦岭大熊猫分布区内虽有一部分松花竹开花了,但在我看来,对大熊猫的生活没有大影响。”向导说。
  “这也是我们要跟踪娇娇母子的一个原因,看看它们是怎样经受这次竹子开花的考验的。”我说。
  第二天,早餐之后,我和向导背上一个高山小帐篷及一张捕捉动物的大网,离开大本营,向海拔更高的地区进发。
  6月的秦岭,初夏的高山花卉像火焰一样燃遍了所有林间的空地,雄雀鹛们在明媚的阳光下鸣唱不已。我们在海拔2500米的一处山坡安营扎寨。
  我和向导到一处泉水旁去辨认各种野兽的足迹,知道娇娇母子每日都需要来泉边饮水,便设置了一个捕捉它们的机关。
  娇娇对泉水附近的道路十分熟悉,也许是因为太熟悉,才没有留神。今天当她带着儿子又快步走向悬崖下面,预备在那个天天必到的水潭边来喝水时,一张大网忽然从天而降,把它们母子都罩在里面。这突如其来的事件,使它们惊慌失措。网是软软的,不管怎样左冲右突就是出不去。
  不久,我们径直向它们走去,不声不响地站在它们跟前。娇娇先发出牛犊般的“哞哞”声,这是她恐惧时的声音,同时猛烈地撞击网子。她的恐慌情绪立即影响了虎子,使它也跟着妈妈冲撞网子。
  我掀开网的一边,让娇娇从里边钻了出来。当虎子也打算跟随妈妈逃跑时,网子一翻,把它紧紧地裹住,使它无法动弹。它本能地咆哮和反抗,但它妈妈已无可奈何地逃进竹林,不敢过来救援它。这叫它既难过又惊恐,它头一次了解到,万物之中,人类是最强、最恶的,什么阴谋诡计都做得出来,同时,它的心里也涌起了一种软弱和渺小的感觉,期待着妈妈快一点来救它。
  第三章 过渡过渡(3)(图)
  潘文石教授与虎子情同父子
  已经10月龄的熊猫崽虎子,十分健壮,体重达42千克,长得虎头虎脑。
  当我想把一个小型的无线电颈圈戴到它的脖子上时,它吼叫着并咬住我的手腕,表现出勇猛和绝不认输的品格。
  于是,我同向导说:“把它叫作‘虎子’,没错吧。”
  戴着一个同妈妈一样的颈圈的虎子迅速地找到它的妈妈。妈妈就等在松花竹林中,她热烈地搂住儿子,用她温柔的“咩咩”声和慈爱的舌头,抚慰着她的爱崽,同时,儿子也搂着妈妈,用鼻子揉搓妈妈的头、脖子和胸部……
  娇娇母子穿过正在开花的松花竹林地区,走向更高的山上,那里有生长良好的紫箭竹。
  我把我所看到事实都记录到我的野外工作日记上:
  由于秦岭南坡同时生长着至少3种贮量十分丰富的竹子,当其中一种开花枯死的时候,大熊猫只需要做很短距离(200—300米)的移动就可以觅食到另外一种竹子。在秦岭南坡海拔1900—2300米的范围内,大约30%松花竹林大面积开花枯死,但是我从正在哺乳的母熊猫娇娇及她的儿子虎子身上看不到饥饿的痕迹。
  两周后的一天,娇娇在紫箭竹林中吃饱之后,独自躺在一棵冷杉树下睡觉,虎子溜走了。当它穿过一片浓密的竹丛时,突然在它身旁有一只雌血雉惊飞起来,虎子被吓了一跳,向后倒退了好几步。之后它出于好奇心,同时也没有发现什么危险,潜在的古老的食肉动物的本能促使它大着胆子向前走去。它发现了一群趴在枯枝落叶上的幼雏。它嗅了嗅它们,用一只前爪抓起一只。小雏拼命挣扎和叫唤着,虎子刚把小雏送到嘴边,这时,正在远处觅食的血雉双亲快速飞来,用它们有力的翅膀扇打虎子的耳光。虎子松开了爪子,小雏立即逃跑了。与此同时母血雏咯咯地唤着自己的儿女,小雏便都四散跑掉了……
  虎子赶忙去追赶它们,但是那些小雏聪明得很,一个个用自己的双脚抓住枯叶,然后仰面朝天转了过去,让树叶盖在自己的身上。顷刻之间,小雏们似乎遁地了,消失得无影无踪。虎子像一只猎狗一样把鼻子贴近地面寻找,居然嗅闻到一只小雉的气味,它用两只前爪扑下去,捧住一堆枯叶。它坐下来慢慢地打开前爪,让枯叶散落下来,就在这时,母雉再次飞过来,用喙狠狠地啄它的头和眼睛,并咯咯地叫唤起来,迫使虎子不得不用前爪去捂住自己的眼睛,手中的小雉也随落叶一齐落地,接着其他小雏也从枯叶里钻出来,一齐跟随双亲逃掉了。虎子顾此失彼,连一只稚雏都抓不住。对于血雏双亲和孩子们来说,这是一场虚惊。而对于少年虎子来说,这是其成长过程中探索求知和学习独立谋生所必需的经历。
  虎子有些扫兴,它舐舐嘴唇之后,继续在竹林中闲逛。
  又有一天,虎子再次从妈妈身边溜走。它在高山灌木丛中凑巧地遇上一只生长着黄褐色毛,大约2个月龄的小羚牛。当时小羚牛正卧在地上,看起来身体大小与虎子差不多。虎子想同它交个朋友,便呆头笨脑地走了过去。正当它打算用鼻子嗅闻熟睡中的小羚牛时,一只200千克重的母羚牛低吼一声,冲到虎子跟前,用头把它撞出去老远,使它沿着山坡翻滚下去。它哭喊一阵之后,也没见到妈妈前来抚慰。它只好走回竹林,寻找柔软多汁的紫箭竹笋充饥,一直到填饱肚子为止。
  转眼间到了秋天,太阳更多地照射在南半球上,北半球的白天渐渐地在缩短。虎子也已经1周岁了,不过它仍依恋妈妈,偶尔还在妈妈的胸脯上寻找奶头,但是,这回妈妈的乳房真的干瘪了。当秦岭高处寒气袭人的时候,虎子跟随妈妈回到低山河谷地带,度过它出生以来的第二个冬天。这时虎子的上下颌已经长出38颗坚实的牙齿了,能够依靠它们来咬啮坚硬的竹茎。
  似乎有一种内力在虎子的生命中产生,那便是离开母亲的倾向,到天南地北流浪。有如候鸟,到了某个固定的季节,就一定要启程远飞。去往何处?虎子并不知道,但它正在向独立生活过度。
  第三章 过渡过渡(4)(图)
  虎子开始溜号
  虎子开始从母亲身边溜走。最初只是因为饥饿——一种本能促使它到处寻觅食物,后来则为了好奇而四处看看。虽然它不知道自己遥远的祖先曾是一只食肉兽,但食肉兽的某些特征却依然牢固地印刻在它身上。它有锐利的爪子和虎牙,特别是上颌的最后一颗前臼齿和下颌的第一颗臼齿还都保留着强大裂齿的形态特征。这些都是它原始祖先专门用来食肉的结构。尽管它还未尝试过热血和肉的味道,但是它祖先经过几千万年,所形成的那种对于肉食追求的欲望,却仍然遗留在它深层的记忆之中。
  ……
  转眼间到了秋天,太阳更多地照射在南半球上,北半球的白天渐渐地在缩短。虎子也已经1周岁了,不过它仍依恋妈妈,偶尔还在妈妈的胸脯上寻找奶头,但是,这回妈妈的乳房真的干瘪了。当秦岭高处寒气袭人的时候,虎子跟随妈妈回到低山河谷地带,度过它出生以来的第二个冬天。这时虎子的上下颌已经长出38颗坚实的牙齿了,能够依靠它们来咬啮坚硬的竹茎。
  似乎有一种内力在虎子的生命中产生,那便是离开母亲的倾向,到天南地北流浪。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