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节
作者:死磕      更新:2021-02-25 04:09      字数:4897
  因为老不更新小子我也按耐不住,来此灌灌水,给各位大大解解闷。也提出
  一点小子不同的意见。
  现在在《明》的主页里的投票引起好多人的争论。引用badmintonboy兄所言
  就是在争论是法国式的革命好还是英国式的改革好。但是badmintonboy兄的一句
  话一语中标:在没有形成一个中产阶级的时候,任何一种模式应该都不成熟的吧。
  一、三农问题在《明》中确实在《明》的世界中怀柔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
  萌芽,并且因为武先生的原因怀柔的萌芽起点从科技的含金量与对事物的认知上
  远远高过现实。但是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怀柔出现的仅仅只是萌芽。而怀柔的面积
  在占当时的明帝国面积的多少呢?就算把整个北平都算上我想得出分数的分子与
  分母也是不成比例的吧。以北平的工业发展吸收当时全中国破产农民我绝对不担
  心工人太少而担心破产农民太多。当时的中国文人虽然还没有被八股文侵蚀但尊
  儒怕也是国之大势。在中央朱元璋为了巩固政权才会大力推行新军。注意仅仅是
  推行新军,在政治结构,经济模式上虽然有小的变动,但大体上仍然是秦汉唐宋
  之根本。而且这种变动除了海关和国库存银变存金外范围也控制在北平。根本没
  有也不会有推广全国的趋势。毕竟一个新的事物出现要想让人平静并马上接受不
  是一个容易的事。而且新政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新政过程出现的种种不利统治的
  事情如果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按照《明》中怀柔的发展方向和速度那时只怕早就
  出现了农业的资本主义标准化,规模化了吧。而且当人们对土地的依赖不再时,
  中国农村多生的传统只怕也会被颠覆吧,毕竟现在还有哪个没有土地的工人狂生
  他4 、5 个孩子以保障劳动力的?(如果你不知道农民为何多生而演变出中国喜
  好多生的传统的话那就去多问问吧)那又何来的人口狂增?
  二、轻工业、重工业、手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产品干什么?当然是卖了。如果
  卖不出去了怎么办?卖的更远,如果更远的地方也卖不出去了怎么办?再卖的更
  更远。不好交通到不了那怎么办?先不谈在一定时期内北平的生产力是否能够满
  足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半岛,可能还有一部分欧洲市场(这不是
  不可能的,只是它的输出量不大,也及有可能会催生另一种情形,以后再说)让
  其达到彻底的饱和。(至于为什么是一定时期内前文以有论述,当然了我说的产
  品是轻工业制品毕竟当时并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重工业除了军工外。而军工不
  太可能开放的如此之快)这时就会出先两中情况:一、当产品因为交通的原因而
  不能卖的更远时人们就会思考并解决问题,毕竟在《明》中不是只有武安国一个
  人有脑子。有了要解决交通问题的需求自然就会有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它的发
  展方向可能是:发展快的地区先行(首推北平)→连接主要城市的公路(及有可
  能得到政府支持,因为好处明显:朝廷调兵及传递信息速度更快)→覆盖某一区
  域的省级公路(购买力强的省、市,例如:北平、江苏、浙江,战略重要的边区,
  例如:长城沿线,急需开扩的市场,例如:辽宁和与朝鲜、女直各部交界的地方
  等,先行然后各地依照发展速度及规模逐渐普及。)
  当这些也不能满足发展的时候肯定会出现模仿朝廷驿报制度而在民间出现民
  用邮政的雏形。民用邮政的出现是为满足什么需要呢?这就牵扯到了第二种解决
  生产过剩的方法:众所周知市场可以按照买卖双方谁作为主导地位而划分为买方
  市场和卖方市场。现在的北平市场是典型的卖方市场。不管捣腾出的是什么玩意
  不用愁销路,只管拼命生产就是(一北平一市的能力拼命生产又能生产多少呢?)
  当市场真正出现饱和的时候(不管卖哪都卖不出去了包括欧洲)恐怕商家就会自
  然的想到怎么做,做什么才能满足消费者?只要有一个商家开了此例,那么这一
  市场终将变为买方市场。而买方市场中对与商家最中要的就是信息,出现邮政也
  不足为奇。而且其经济销售模式必然会呈现内向→外向→再内向→再外向→最终
  同步(毕竟有新东西当然是从国内开始推广了)而要想达到这一模式又需要多长
  时间?不要告诉我给我十内我当完成一切!而在这段时间内明帝国的农业就真的
  是毫无建树?
  再说轻工业的地位问题,当你在日常的生活中都离不开它的时候你还能否定
  它的地位么?现在北平已经形成了但凡有新东西就必然会先向政府输入的惯例那
  么政府在日常生活中能离开那些动西么?(夏天不让你开空调,冬天不让你用暖
  气、做饭不让你用炉子、出门不让你坐现代化交通工具看你不疯?)这种情况下
  我倒想不出会有什么发展失衡?要说真有失衡只怕也是重工业的发展速度跟不上
  轻工业的发展速度的失衡。(重工业发展所要求的资金、技术的支持远非轻工业
  可比自然发展的难度也大大增加。而偏偏重工业是国家支持的所以产业格局的巨
  变不大可能。)
  三、商人、金融、保险、投机和外财先说靠什么来保护自由竟争的火种。实
  际上不论燕王是否愿意,他本身的政治前途已经牢牢的与北平新政的成功与否捆
  在了一起。而切按照《明》的发展他本身很可能成为北平利益在朝廷中的政治代
  表。这难到不是保护伞?从股票的开盘起,实际上燕王的经济利益就已经和金融
  有了联系。这种联系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深。别的地方不好说而在北平,
  金融资本的国家化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因为燕王也会是这一现象的直接受害者。
  至于外财嘛,在整个国家仍然以儒家思想为主题思想的时候偶尔为之也许无妨,
  经常来嘛恐怕……
  再说了放眼东亚、东南亚又会有多少外财呢?毕竟最富的好像是中国吧。最
  后我还要再次强调当时的明帝国只有资本主义萌芽而没有资本主义,要想将社会
  从封建社会转为资本主义必会有一场革命(古往今来的历史都是左证)而革命无
  论规模多大、时间多长都将是一场明帝国内部各个势力的大洗牌。在这个大洗牌
  的过程中许多问题都将被隐藏和搁置,而许多矛盾也将爆发,哪还有时间关注外
  财啊??????
  简单来说女人同车兄犯了一个简单的哲学错误: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呵呵……
  一点拙见,纯属游戏之作。欢迎各位高手砸砖,希望在砖头猛砸的过程中小
  弟也能得到提高。
  作品前言资料与杂谈从中央银行、钞票与金银比价说开去从中央银行、钞票
  与金银比价说开去最近这几章货币问题写得比较费力,酒徒不是金融专业,所虚
  构的金融故事难免贻笑大方。但其中一些细节,还是希望大家能和酒徒一同探讨。
  文中资料都是来自前人的研究结果,酒徒属于照搬照抄,抄得不对地方,欢迎大
  家指正。
  首先说一说中央银行,关于故事中的通货膨胀问题,很多朋友建议酒徒虚构
  一个中央银行出来。这个建议开始酒徒非常心动,仔细考虑之后认为,哥们,这
  缺德事情咱不能干。原因酒徒曾经提及,在封建君权时代,君主出言即为法律。
  中央银行的建立与货币发行完全依靠国家信誉,但中国古代的封建政权对百姓往
  往是最不讲信誉的,其权力又不接受百姓监督,所以建立中央银行容易,破产也
  容易。明显的例子就是金朝的纸币。金朝初起时,军事上四面出击,发了战争财,
  上下骄奢糜费。后来四面受敌,军费开支太大,财政极端困难,就滥发纸币。金
  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以后,取消纸币七年作废一次的限制,不限发行数
  量,不管兑现,不备钞本,并且不断发行新钞,扩大交钞面额。金宣宗贞祐二年
  (1214年)在已经严重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发行面额二百贯到一千贯的大钞,结
  果币值跌成千分之一,一贯钞币实际只值一文钱。百姓的资财受通货膨胀影响瞬
  间即化为乌有,当时称作“坐化”。贞祐三年又发行新币“贞祐宝券”。一年后,
  宝券又跌到每贯只值几文钱。贞祐五年再发行新币“贞祐通宝”,一贯当宝券一
  千贯,再跌成千分之一。至兴定五年(1221年),银价已上涨四十多万倍,元光
  二年(1223年)银价已涨到六千万倍。与其信任这样一个朝廷,倒不如信任黄金
  实在,好在这个星球上到目前为止,黄金探明储量不多。
  再说一下大明宝钞,明代只发行了大明通行宝钞一种钞币。洪武八年(1375
  年),设立宝钞提举司,立钞法,发行大明通行宝钞。它的形制基本仿照元钞,
  花纹结构、款式格局都差不多,桑皮纸印刷。面额按铜钱从一百文到一贯共分六
  种。一贯的宝钞,长一尺,宽六寸,是我国最大的钞币。允许与铜钱混合流通,
  但政府发钞不兑现钱。每钞一贯,折钱一千文,银一两,钞四贯准黄金一两。明
  代钞法,沿用元制,不限地区和流通时间,不定发行限额,没有发行准备金。宝
  钞的印制和发行都集中于中央政府。为了推行宝钞,曾实行“户口钞盐法”(每
  户大人配盐一斤,收钞一贯)、“门摊课程”(店铺商人用钞交纳门摊课),强
  制商民用钞,但收效甚微。弘治年间(1488—1505年)宝钞已无人使用。
  从官方规定的宝钞兑换价格来看,一贯钞的价格是一千文或者白银一两,四
  贯钞为黄金一两,所以明初金银比价为一比四是基本正确的。明朝中后期银价一
  直下跌。满清入关后,由于战乱,银价又回升到洪武初年水平。这中间不能与铜
  钱做比例计算,因为铜钱由于私铸和滥发贬值更甚。若按米计,洪武初年每石值
  银四钱六分,明末崇祯年间每石约需银一两一、二钱。清康熙年间每石值银五钱
  九,清末光绪年间为二两一七。银钱比价的变动,受打击最重的是市井小民,因
  为他们能够出卖的只有劳动力,生活用品都需要购买。卖出的劳动力换不回生存
  物资时,就是社会治安极大破坏时。这种破坏对城市文明的打击几乎是灾难性的,
  后果仅次于满清入关在江南一带的作为。
  金银比价,酒徒找到的资料在中国唐朝大约为一比五左右,维持了相当长时
  间。至宋初为一比六点五二。明初经历百年蒙古人劫掠,黄金和白银的比价为一
  比四,到明朝中期则为一比七到八,明末为一比十左右。清乾隆时为一比十四左
  右。有人经常把乾隆年间的国库存银和明朝比较,以此证明大清皇帝英明,实际
  上有些瞎掰。价钱已经跌了三倍,还有什么可比性。况且一个国家的国库存银过
  多,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公众产业投入的不足。不过封建王朝皇帝通常不会把
  钱花到公共产业上,下几次江南,封几次泰山,再遍地造些寺庙和行宫,家底也
  就踢蹬光了。好在这些家伙终究有个寿终正寝的时候,没有像某些电视剧导演希
  望的那样,“再活五百年”或者“燃烧自己照亮大地”!
  鸦片战争后,白银在中国的行情一路飙升,没办法,都赠送给友邦了。导致
  后来中国民间,特别是割据地方之间换了一种货币-鸦片。这是另一个话题,牵
  扯过多,在此不细说。
  白银作为货币本位本来就不科学,中国古代以白银重量作为货币,实际上包
  含了对中央财政信誉和能力的不信任。在西方纷纷采用计数货币而不是计重货币
  后,银两在中国依然持续使用了很多年。后来因为西班牙和墨西哥银圆的出现并
  受到民间欢迎,政府才开始着手考虑铸银币事宜。不过那时候,中国已经没多少
  白银储备,电视里随便一个皇帝就是英明神武的朝代也瓦解于辛亥革命中。
  作品前言资料与杂谈酒徒杂文(三)穷孩子的梦想在愤青时代写的一篇杂文,
  一些年少轻狂的记忆。
  这篇稿子写于六一,一直没有发出,一是不愿破坏节日的气氛,招人嫌,另
  一个原因,不说也罢。现在还是要把它贴出来,因为有些伤口,即使你不提它,
  它依然存在,隐隐作痛)
  穷孩子的梦想又到六一了,也许是年龄越来越大的缘故吧,每年这个时节总
  是想起自己小时候,然后对记忆中那个没出息的小不点儿笑笑,很惨然。
  因为那时候我的梦想就是:快点长大,用一块钱买二十根儿冰棍儿,躲到一
  个没人的地方自己独享,谁也不给!
  那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