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节
作者:一米八      更新:2021-02-25 03:28      字数:4845
  古强心下诧异,却也如实回答,“外边有五人,另有七人正在赶过来的途中。”
  青舒点头,“别让他们轻易现身,反正有孙小少爷在府上作客,再有古大人守在外面的官兵,孙府不敢硬闯。”
  古强沉着脸问:“小姐不担心吗?”
  青舒不客气地一巴掌拍在哭闹不停的孙敬北的屁股上,“闭嘴,臭小子。再不老实和老鼠关一起。”
  老鼠是孙五少爷孙敬北的死穴,让她误打误撞地给碰对了。于是,被小娟扛在肩上的孙敬北闻鼠色变,立刻收声,僵着身子,一脸的眼泪鼻涕。
  青舒觉得耳根终于清净了,满意地点了点头,接上刚才的话,“都到了这一步,有什么可怕的?长眼睛的人都知道理亏的是孙府。只要我们行事得当,便能借此机会狠狠反击回去,不信孙家不就范。”
  这一日便这么过去了,由于古府外边的京畿巡查兵白日里一直不曾退去,孙府的人敢怒不敢言,更不敢上前闹事,守了个把时辰就回去了,只等外出会友的孙老爷孙仁怀归来拿主意。
  一整天,古府内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一样,大家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到了晚间各自安睡。而孙府却并不消停,尤其是办砸了事情的主仆几人,坐立难安、夜不能寐。
  而白日里发生的事,神速地传遍大街小巷,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们说,小小的孙府,居然敢欺压将门遗孤,不仅奴才敢上门打人家府上的丫鬟,就连五六岁的小公子都能指着人家大门骂丑八怪、坏女人。若不是有官兵在场,那小公子保不齐就带人冲进去打人了。还有那三小姐,从头到尾就知道盯着俊美的古大人,真是丢尽了闺阁女子的脸面。这靠上洛大人的孙府从主子到奴才,实在上不得台面。
  从头到尾不曾在百姓前露面的古青舒毫无意外地成为了百姓们同情的对象,意外地取得了舆论优势。
  ☆、No。11伺机回敬
  第二日,青舒用过早餐就去了古青阳居住的文卓院,陪弟弟青阳练字。
  不到两刻钟的工夫,小娟前来禀报,孙府老爷孙仁怀与其妻孙张氏来访。
  古青阳听了,停下笔,不安地抬头看向姐姐。
  青舒安抚性地轻握弟弟的小手,“小阳安心练字,姐姐去前面会客,过会儿再来。”
  青阳抬起小脸,固执地看着青舒,“小阳也要去,不让坏人欺负姐姐。”他年纪小,但也明白昨日姐姐被人欺负了。姐姐好不容易肯对他笑、对他好,他不要别人欺负姐姐,他要和姐姐一起。
  青舒想要拒绝,跟在小娟后头来的苏妈妈说道:“小姐,少爷年纪虽小,却是府上唯一的男主子。带上少爷会客,小姐说话、做事都更有底气。”
  青舒沉默,却很快理解了苏妈妈的意思。她微叹口气,盯着弟弟的眼睛,“小阳害怕吗?”在古代,男人的地位超然,即便小阳还小,说不上话,解决不了事,但只要带他在身边,就变成她在代他说话,那分量当然不一般。
  古青阳仰着小脸,睁大圆圆的眼睛,抱住青舒的胳膊,“跟着姐姐,小阳不怕。”
  于是,一刻钟后,青舒牵着弟弟青阳的手,面无表情地迈入会客正厅的门槛。
  紧跟在他们姐弟身后的是丫鬟小娟与小厮古元宝。
  孙府老爷孙仁怀四十来岁的年纪,浓眉、单凤眼、鼻梁略挺,长相端正。头上深蓝色发巾束发,身上穿着藏青色的缎面袍服,腰系同色腰带,腰侧垂挂着巴掌大的美玉,脚踩青色缎面的鞋子。此时他正沉着脸,稳稳地坐在古家会客正厅,听到响动,目光深沉地盯着进门来的青舒。
  而孙张氏是典型的爆发户老婆的装扮。绫罗绸缎包裹全身自不必说,只看她的头就能让人无语。只见她戴了满头的珠翠,估计梳妆盒里值钱的首饰都戴出来了,头一动,丁零当啷一阵响,闪得人眼花。她长的并不丑,但因抹了厚厚的脂粉,再加上那一头的首饰,气质上立马大打折扣,让人没了细看她长相的*。
  青舒庆幸自己没有真的嫁入孙府,否则每天对着这样的婆婆,眼睛不会被闪瞎,那也得被郁闷死。反正亲也要退了,再加上孙府这两年来的所做所为,青舒可不会视他们如长辈般恭敬,于是她带着青阳意思意思性地行了个礼,便和青阳坐到了主人的位子上,沉默不语。
  孙张氏眼中有火光在跳跃,想要发作,却想到出门前丈夫的警告,勉强压下心口的火气,抿唇坐着。
  对青舒姐弟的表现,孙仁怀当然不满。但他明白昨日确实是他们府上不对,外边的传言对他们孙府相当不利,这种情况下,孙古两府的矛盾要尽快化解才可以,万万不能再加剧。于是他扬起笑脸,亲昵地向古青阳招招手,“青阳过来,让伯父看看,两年不见,长成男子汉了。”
  两年不曾见过的人,再加上又不是经常走动之人或是至亲之人,小孩子哪里记得住。即便记不住,可古青阳在过来之前便明白这是欺负他姐姐的孙府的老爷,因此他当然不会有亲近之意。他很不客气地眼睛自孙仁怀身上挪开,小脸偏过去,拿鼻子哼了一声,不理他。
  孙仁怀得了个没趣,却没有落下脸来,只道:“隔的时间长了,青阳是不认得伯父了,呵呵……”。
  忍了许久的孙张氏说话了,“没爹没娘的孩子果然没教养的很,连最基本的礼仪都不懂。”
  古青阳立刻绷紧小脸,怒视孙张氏。
  一直垂眸不语的青舒抬眼,一脸漠然地盯住出口伤人的孙张氏。
  孙张氏的目光对上青舒漠然的眼,无端的浑身觉得不自在,她随口就道:“没规没矩的,怎么看人呢?你娘没教过你对长辈不得无礼吗?”
  青舒似笑非笑地看她,“一会儿说是‘没爹没娘的孩子’,一会又说‘你娘没教过你’,倒是让青舒听糊涂了,孙夫人要不给我们姐弟俩好好说道说道,我们姐弟到底是有娘还是没娘?”
  孙张氏被堵得说不出话来。
  孙仁怀眉毛皱得都能夹死一只苍蝇了,冷冷地递给孙张式警告的一眼,面向青舒姐弟时又换上了笑脸,“呵呵……你们伯母心直口快,不懂那些弯弯绕绕的,没有坏心眼儿,别跟她一般见识。”
  青舒又垂下眼,心中暗哼:说来说去还是在说他们姐弟没教养,老东西,你给我记着。
  看青舒不说话,孙仁怀以为安抚住了她,立刻又语重心长地道:“舒丫头,你一个深闺小姐理应深居简出,坐在房里做做女红、学学持家之道,准备出嫁事宜,万不可抛头露面,三天两头地往外跑,惹来无谓的闲言碎语。”
  青舒依然保持着垂眸的姿态,只是不自觉地挑了一下眉毛。
  孙仁怀清了清嗓子,伸手到桌子上准备端了茶水喝,却摸了个空。他这才想起他们夫妻进门来坐了半天,根本没人为他们沏茶倒水,于是尴尬地收回手,“舒丫头,伯父的话你别不爱听。伯父与你爹是生死之交,你爹去了,有些话,伯父自然要代你爹说与你听……”
  “孙老爷可别误会,以为是青舒小气不给孙老爷茶水喝。实在是我们府上太穷,茶叶太差,沏出来的茶水连贵府奴才都喝不进嘴去。于是青舒想啊,既然如此,何必再沏了搬不上台面的茶水出来在孙老爷跟前丢人现眼,直接免了茶水便是,就不去再做那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了。青舒做的可对,孙老爷?”青舒抬眼正好看到孙仁怀想拿茶水而不得的尴尬,她心下立刻有了计较,便打断孙仁怀说教的话,声音清脆、语气柔和地说了这么一通话出来。
  孙仁怀气的额角的青筋直跳,青舒的话说的这么明显,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肯定是昨日孙婆子等人找茬,拿古府的茶水作文章说了让人不通快的话,否则人家何至于气得连茶水都不给他们夫妻准备。然后等在这里,给他上眼药,说一番挤兑他的话。
  ☆、No。12忘恩负义
  站在正厅门外侯命的古强听到小姐突然而来的反击,嘴角不自觉地扬起可疑的弧度。
  而不放心自家小姐与少爷的苏妈妈此时正站在古强身后。她昨日被孙府孙婆子挤兑得狠了,当时气得够呛,却想到小姐的立场,便忍了。如今听到小姐轻飘飘的几句话就找回了昨日的场子,于是她眉眼间的笑意怎么掩饰都掩饰不住。
  孙仁怀是个圆滑而世故的人,虽有短暂的尴尬,但哪会被这么一点小事情打败,马上拿起长辈的威严,转移话题,绕着圈儿慢慢往正题靠拢,“舒丫头,你爹去的早,伯父虽有心照顾你们一二,却碍于身份,不好经常到府上走动。这几年,苦了你们姐弟俩。”
  顿了顿,他的话峰一转,“虽然你娘体弱多病,但府上有客,还是由你娘带着青阳出面接待较为妥当,尤其今日之事特殊又重要,伯父伯母一定要见到你娘才成。你是准备出阁的小姐,事事走在前头,与你名声有碍,快快回避,派人请你娘出来一见。”
  青舒似笑非笑地听着,不说话,心里却腹诽孙仁怀好心计。让古叶氏那种离了男人便活得缩头乌龟式的女人出面处理她的婚事;让古叶氏那种自私得知只沉浸在失去丈夫的沉痛中,不管儿女死活的没用女人为她出头,让她在女儿准夫家面前说几句硬气的话,简直是天方夜谭。
  孙仁怀明知道古叶氏的懦弱,明知道古叶氏近五年来不曾出面接待过任何访客,却硬要拿话逼她将古叶氏请出来。他想干什么?还不是想大事化了,小事化无,不将他们古府放在眼里。搞不好,胆小怕事的古叶氏一出面连个屁都不敢放,便会被孙仁怀夫妻几句话就糊弄住,然后变成最后低头认错的不是寻事的孙府,而是被欺到头上的古府。
  青舒想到前主所知的一些关于孙府的情况,还有昨日从古强与苏妈妈那里打听到的孙府过往,面上不由露出几分讥讽之意。
  孙仁怀从年轻时便是个圆滑而世故的人,有能力,有点远见,为人也不错,要不然当年也不会咬牙坚持着供自家三弟孙仁德读书,并砸锅卖铁也要为孙仁德弄出进京赶考的盘缠来。后来孙仁德考中,排名在中下游,等了半年也只某得了勉强能糊口的小官被放到了偏远穷困的某个小地方上。因为孙仁德本身就不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为人也有些古板,若没有人提携,这辈子很难出头。
  孙仁怀这做哥哥的有魄力,也很努力,毅然决然地卖掉村中所有的财产(房屋与土地),拖家带口地举家迁到京城,投靠了当年在军中混到校尉(正八品上)一职的古青舒的爹古云虎,并向古云虎借了银两带着二弟古仁恩开始做起了生意。
  一年后,孙仁怀的生意很成功,改善自家生活之余他的手头也积攒了一笔小钱。这时候,他开始慢慢筹划,并借助古云虎的关系网,用了大概三年的时间,终于为他三弟孙仁德谋了个京城临县的小官职,把人从偏远之地调了回来。
  调回来后,虽然孙仁德的官职依然很小,但好歹全家人能够聚到一起,而且有升了官职的古云虎(已经是从六品下的校尉)当靠山,慢慢等待着高升的机会。
  当古云虎升到正六品上的昭武校尉时,在京城临县的孙仁德终于得到了升迁机会。孙仁怀高兴,和豪爽的古云虎称兄道弟一起喝酒的时候,便为自己的长子订下了古青舒,两家正式有了婚约。
  之后几年,随着古云虎因战功不断升职,孙仁德也跟着升级。
  五年前,古云虎已是品阶为正四品上的忠武将军,孙仁德已经从九品芝麻官升到了从六品下。很快,边疆传来了古云虎战死疆场的消息,古府满目的白色,之后迅速沉寂,一蹶不振。孙仁德便再也没有升迁过,五年来品阶停留在了从六品下。
  可以说,孙府有今天,孙仁德能够摆脱九品芝麻官的命运而爬到从六品下的位置,不说百分之百,至少百分之六七十的功劳是古云虎的。没有古云虎,孙家当年根本没有能力留在京城谋生,不卖身为奴,便只有返乡继续种田了。
  可是,人很容易忘本,更容易忘记别人的恩情,要不然哪儿来的忘恩负义这句成语。很明显,孙家的人便是忘恩负义的这类人。孙张氏早忘了自己是泥腿子出身,看不起如今的古府,不满意背后没有强硬后台的古青舒,执意退了这门亲事。平日里言辞间带着对古府的不满,这直接影响了跟在她身边的儿女,儿女也跟着瞧不起古府的人。
  孙仁怀的态度却有些奇怪,不支持退亲之说,却也不阻止孙张氏对古府的不满之语。年节时他也会提醒孙张氏为古府准备礼物,至于孙张氏是否将礼物送出去,他却从来没有过问或确认过。是他太相信孙张氏,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别人无从得知。
  孙仁德却很强硬地表示,这门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