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节
作者:竹水冷      更新:2021-02-25 03:24      字数:4793
  疚奚先俟獾闹拔唬昧醭褂踩判小?br />
  薛泽很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十分谨慎:“陛下,这次用兵,是我大汉第一次主动出击,将军人选,应该仔细考虑才是!”
  刘彻点点头:“朕认真考虑过了!”
  “可是……”薛泽迟疑地道。
  “怎么,丞相对于朕的人选有疑虑吗?”刘彻似笑非笑。
  薛泽心中一凛,但职责所在不得不提:“陛下此次以四路大军共同讨伐匈奴,故而四路将军人选应皆是人中精英。陛下所拟之骁骑将军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皆有对敌匈奴之经历,且素来骁勇善战,为人称道。但是,这公孙敖虽出自将门,但临敌经验似乎不足。而卫青……”
  薛泽努力地想着措辞,力图在不得罪皇帝的情况下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那刘彻只是微微一笑,不待他重新开口:“丞相多虑了,公孙敖与卫青,朕所深知,不是无能之辈。至于临敌经验,这一次对敌之后,不就有了吗?”
  薛泽偷眼看看皇帝,他的脸上带笑,却十分的坚定,无奈之下,只得笑回道:“陛下英明识人,臣便不饶舌了!”
  朝堂之上果然也如此,朝臣们疑虑的是卫青,四名将领中年纪最轻资历最浅的一个。但是,和薛泽一样,朝臣们很快就聪明地闭上了嘴巴。谁会去和皇帝争辩要不要派他最得宠的臣子呢?更何况这个臣子还是他的小舅子!
  深思熟虑的刘彻,知道这第一次对敌的重要性,这不是普通的胜败,而关系到今后大汉对击匈奴的政策和大汉王朝上下的信心和决心。于是,这一次,他决定稳中求胜。
  兵分四路,各个出击,本来就降低了全盘皆输的可能性。四路人马中,李广素有威名,胜应该不成问题;公孙贺只要保全自己,就算公孙敖一人输了,那么对整个大局应该是没有影响的。
  至于卫青,呵呵,他从来没有怀疑过卫青能赢!只是碍于朝臣们的固执他不能把这次指挥的大权教给卫青。但是,他毫不怀疑,只要卫青这次一回来,下一次,他就会有一个真正居中统筹的将军了。
  有些象小孩子收着秘密玩意儿的皇帝刘彻,笑着看他那群不敢把疑虑说出口的大臣们:“等着吧,你们会因为他而大吃一惊的!”
  元光五年,皇帝刘彻以卫青为车骑将军,从上谷出发;以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从云中出发;以大中大夫公孙敖为骑将军,出代郡;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出雁门。四人各领军一万,攻伐匈奴。
  那天是个晴朗的好天气,天空一碧如洗。温暖的和风轻轻吹拂着城墙上的旌旗,为送别增加了几分依依不舍之意。
  出得长安城,一股清新的风吹过来。看看背后威严冷峻的城墙,和前面广阔的天空,卫青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前方,就是那片他梦想的目的地。
  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一身正装冕旒玉带的皇帝刘彻眯着眼睛在城头上,看着那个熟悉的背影渐渐远去,心也渐渐提起。
  虽然从不怀疑,但担心是不可避免的。
  远远的城楼外青苍的山坡上,一名鹰师正在放飞他第一次出猎的苍鹰。
  “哦——类——!”随着长啸,鹰师的手臂猛地一振,那只原本栖息在他臂上的黑翎白翼的雄鹰“扑扑”展翅,瞬间飞入天际!
  几乎卫青的身影才一离开他的视线,他就在盼着他回来。
  从那时开始,皇帝刘彻又尝到了等待的滋味。和建元年末那次分离不同,那次分离,卫青没有生命和安全的担心,但这次,他是去厮杀,他是去拼命。那次分离,刘彻知道,最终会回来他心爱的情人,但这次,将回来他最好的将军!
  刘彻才知道,时间原来就像一把钝刀子,慢慢地割,割得他心中又慌又疼!
  为了让着难熬的时间过得快些,也为了让那个现在和以后必将会飞得更远的人没有后顾之虑,他要解决漕运问题。
  战争在这个农耕的社会里往往打的是粮食。
  于是,皇帝刘彻采纳大农令郑当时的建议,从长安向东北方向开凿一条漕渠直通黄河,全长300余里。当时的大臣们,对于这条漕渠的开凿是议论纷纷的。
  但是,事实证明,皇帝的眼光有无比的战略意义。这条漕渠竣工后,每年从关东运进长安的粮食高达600万石,并可以灌溉农田两万余亩,这对于大汉攻伐匈奴的一系列战争起到了重要的后勤保障作用。
  在朝堂上的刘彻,在忙碌的间隙,不时地把他的眼光投向承明殿外东边的天空,那个地方,不知道怎么样了!
  莽苍的草原,连绵的群山,无不展现着和中原完全不同的壮丽的景色。
  在离上谷两天路程的荒漠上,一只严整的军队正在逶迤前行。这支军队的将领正是车骑将军卫青。
  初出上谷,卫青就发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他的将士们似乎有不小的忧虑,虽然不能说是“恐匈症”,但是,对于自己能不能打击匈奴人,很多人是怀着疑惧的。
  不能怪这些士兵们,卫青知道,就是在朝堂里,有这样想法的人也不下少数。几百年来对匈奴屈居下风,委曲求全,人们早已不敢相信自己还有攻击的本能!
  卫青更深切地明白了刘彻的担心:“仲卿,如果这一次败了,那么以后再提讨伐匈奴,就会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泡影!”
  这一次,必须胜!
  然而命运似乎是在跟卫青捉迷藏,他似乎运气太好也太糟,从上谷一出来,他领导的这只军队就没有见过半个敌人!
  随着时间的流逝,行军距离的加长,士卒们开始微微骚动起来。
  “卫将军!”说话的是卫青身侧的校尉张次公,他满脸的困惑和焦虑,“我们离开上谷已经有几天的路程了,但是,却没有见到敌人的主力军队。我们怎么办?是继续寻找还回上谷去?”
  卫青沉吟半响,才道:“我四路大军出击,我一路不见敌人主力,那么敌人主力便可能于其他三路相遇。若三路军合击,尚有胜算;若一路孤军相遇,则胜败不定。”
  他与张次公对望一眼,张次公是老军人,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
  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时代,在数千公里的地方,几路人马要想不偏不倚地正好同时合击,几乎是不可能的。
  怎么办呢?现在回去,还可以无功无过,继续下去,希望也渺茫得很!所有的将士都望着卫青。
  卫青笑笑,继续道:“此次出兵,关系重大,若劳师而无果,恐怕我等皆不好面对国人!”
  张次公点点头:“那么,依将军之见呢?”
  卫青眼睛闪闪发亮,望向北方广漠的大地。
  他俊美的轮廓如刀削一般坚毅:“我四路大军出击,敌人不会不动,敌一动,主力必然在外,张将军,我们直取龙城!”
  张次公张大了嘴——龙城,匈奴的心脏!单于王庭的所在地!
  直取龙城,无异于自寻死路!
  元光五年的夏天,是刘彻记忆中最为闷热的夏天。
  还没有入伏所有的花就开完了,然后所有的树开始沉闷地不知道干什么好了,每天都是蔫蔫地发怔。
  刘彻已经接到第二份战报了。
  公孙贺出兵云中,他的遭遇和卫青的一样,根本就没遇到匈奴的军队,无功而返,公孙敖兵出代郡,却遇上了匈奴骑兵,一万兵将只剩2000余人。刘彻心中十分失望和恼怒!
  现在,就剩下朝臣们认为最有希望的老将李广,和最没有希望的卫青了。
  就连在承明殿听取大臣们各种事务禀报的时候,刘彻发现他都在走神,在努力地竖起耳朵听,外面有没有喊报的声音。
  “报!——”
  远远的声音终于传来,心急如焚的皇帝精神一振。接着便听见黄门报道:“启禀陛下,有战报!”
  “快报上来!”
  报信的士兵满面尘污,匍匐在地上,开始呈述军情。
  整个承明殿大堂,所有的人,被一桶冷水从头淋到脚!
  骁骑将军李广败了,而且败得如此之惨!
  全军覆没不说,他自己都被匈奴人抓获,好在他骑□湛,经验丰富,途中乘匈奴人不备,夺马逃归!
  刘彻的心开始茫然地提起来了,四路出击,两路已败,一路无功而返,现在,就剩下卫青了!
  然而,卫青杳无音讯!
  鹰飞(二)
  所有的人都已经失望:
  连骁骑将军都被打败了的,那个什么卫青还能成功吗?
  我就说,匈奴不是那么好惹的,躲都躲不及,还要找上门去,现在可好了!唉——。
  卫青,怕是回不来了!
  陛下,出兵匈奴现在真的还未到时机!——
  那些嘈杂的声音嘤嘤嗡嗡,不绝于耳!
  皇帝刘彻骤然消瘦了下来,原本白皙的脸孔开始微微泛着青色,眼睛变得又大又黑,眼膛下黑黑的。
  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在为战况担忧,毕竟,这是从他的祖父到父亲以来第一次攻伐匈奴。如果败了,影响的不仅仅是他攻伐匈奴的国策,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在后面等着。
  后来,连一向镇定的卫子夫都悄悄留下了泪水,更不用说卫妈妈和秦织!
  在所有的人中间,只有两个人一直坚持着:“他不会败,他会回来的!”这两个人,一个是皇帝刘彻,另一个,是那个小小的霍去病!
  三伏过后,有一天,傍晚的时候下了一场很大的雨。
  刘彻正在温明殿里,和卫子夫,公主卫长、阳石在一起。看着灰蒙蒙沉重的天际,听着哗啦啦的雨声,忽然,卫长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父皇,匈奴那里,会下雨么?”
  刘彻笑了,卫长长得最象他,是他最爱的女儿:“怎么不会,匈奴也是个地方,跟我们这里差不多。”
  “那里有树么?”
  “有树。”
  “那里有房子么?”
  “呃,好像没有!”刘彻微笑着摇摇头。
  “那么,舅舅会被淋么?”卫长睁着她美丽的大眼睛。
  刘彻一怔地转头看着廊外,没有说话。一时间心绪竟然飞了出去:“这么大的雨,你有躲的地方么?”
  卫长又问道:“父皇,父皇,是不是舅舅不回来了?”
  “胡说!”刘彻眼冒火光,“你怎么这样乱说你舅舅?”
  卫长被忽然暴怒的父亲呵斥得眼泪汪汪:“不是我说的,是那些宫女……!”
  卫子夫连忙把卫长哄了开去。
  而刘彻此时根本没有注意到她在干什么,他的心里的洪水,象是被卫长的话打开一道口子,轰然决堤!
  “你为什么没有音讯呢?”
  第二天,大雨洗过的天空分外明净,但是略微清凉的空气也提不起朝臣们的精神,尽管大家都已经绝望,但是,看着那个固执的脸色沉沉的皇帝,谁也不敢轻言妄动。
  一脸阴郁的刘彻看着承明殿外东方的天空,固执地,默默的等待着!
  “报——!”
  这一声不啻于惊雷!
  尊贵的帝王刘彻忽地站了起来。起得太猛竟然带翻了案上的御笔。
  同样满面尘污的报信兵,这次带来了不一样的消息:
  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未遇敌军,竟然带领队伍直插龙城,斩掳700余人。现大军正在班师!
  朝堂一片安静,良久,忽然一个声音大声喊道:“皇帝陛下万岁!——”
  于是百官忽然惊醒过来,这是从汉高祖开始,第一次的,唯一的胜利!
  皇帝陛下万岁!
  万岁!
  万万岁!
  刘彻的脸色忽然变得苍白,然后慢慢转成红晕。
  元光五年夏天,汉军四路出击,车骑将军卫青一人成功而返!
  其实,这一次的胜利在卫青后来的军旅生涯中是最最微不足道的一次。史家们也认为,斩掳700这个数字,实在是太少了!
  但是,在连续几百年对匈奴的忍让退避之后,这一个小小的胜利,在当时是如此地激动着整个大汉帝国,可以说,这一次的胜利,在大汉民族心理上的意义无以伦比!同时,这个胜利也巩固了刘彻的国策,他将外发匈奴内削诸侯定为自己最明确的目的!
  所有的人都明白了一个道理:
  原来,那些匈奴人不是恐怖的魔鬼!
  原来,那些匈奴人是可以被打败的!
  不仅能够打败他们,还能直插他们的都城!
  那天,长安的百姓们是如此热烈而又兴奋地欢迎着凯旋回来的军队,他们几乎把所有街道两边可以站的地方站满了,实在站不下的人,就爬上了人家的房梁和屋顶,甚至,人摞人!
  负责长安秩序维护的长安卫卒们忙得满头大汗,但是他们的脸上是带笑的。
  皇帝刘彻根本不想用什么办法阻止百姓的热情,因为如果他不是皇帝,他也要兴奋得大吼几声!虽然这次行动在总体上是失败了,但是,卫青,他的鹰开始振翅翱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