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作者:悟来悟去      更新:2021-02-25 03:21      字数:5009
  风
  一道残酷的景
  ———解读李碧华小说中的“文革”描述
  李亚萍
  李碧华;香港女作家;产量很高并且几乎每部小说都有电影版;因此广
  为人知。她没有在“文革”期间来过大陆;更没有经历过“文革”;然而在她的
  小说中却有很多对“文革”的精彩描述;当然这些精彩的片段都是她根据从
  一些大陆作品中得来的“文革”印象加以自己的想象构成的一幅那个疯狂年
  代的印象画。六十年代是全世界都在革命的年代;轰轰烈烈的运动令许多
  激进分子激动不已; 也因此吸引了诸多大陆以外的眼光。在没有经
  “文革”
  历过“文革”的人看来;那场劫难充满了传奇色彩;令他们在再创造中获得满
  足。李碧华就是其中的一员;她善于将小说安置在一个时间跨度较大的背
  景中叙述;从前世到今生;从古代到当代;从旧社会到新时代。时间的延续
  恰好囊括了六十年代“文革”的那一幕历史镜头;她的主要作品中都涉及了
  “文革”《霸王别姬》《青蛇》《潘金莲之前世今生》
  ①
  背
  内容; 、、等都有“文革”
  景的衬托;或零星叙述;或大段烘托;从她对“文革”的描述中我们可以了解
  一个香港作家对这段历史的回顾与反映。基于不同的视角;历史呈现出不
  同的表达。下面我们将对李碧华作品对这段特殊历史时期的描述进行一番
  考察;探究她对“文革”进行再创造的原因何在。通过对她主要文本的研读;
  我以为她作品中的“文革”描述大概可以归结出以下三个特点:
  1 、“文革”背景在作品中的不同安置
  《霸王别姬》中对“文革”的描述是最多的;而且该小说的高潮部分恰恰
  发生在动乱的年代;这部小说贯穿了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整整半个世纪;叙
  述段小楼和程蝶衣之间微妙情缘的起始与终止; 造成二者关系的明
  “文革”
  朗化;也促使二者的分离。程蝶衣对段的恋情自始至终是强烈的;然而菊仙
  的出现对他造成了威胁;于是他设法让菊仙离开小楼。两个人的争斗在荒
  诞的“文革”相互批斗中发展到白热化程度。小说第八章“君王意气尽;贱妾
  何卿生”中以程蝶衣的愤然倾诉和菊仙的自杀宣告二者战斗的结束;但是在
  两者的斗争中却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疯狂的年代对人的变形和扭曲。《霸
  48
  王别姬》改编成电影后在海外和内地都有很大的影灵魂!”利用回音来形容“文革”在人内心深处引起的
  响;并成为近几十年来影响最大的有关中国“文革”恐慌与紧张;一层迫着一层。虽然她没有用正面描
  的三部影片之一
  ②
  ;由此可见;她小说中表现的“文写场面的方法去表现“文革”的批斗;但是这种以声
  革”极具代表性而且很有特色。在《霸王别姬》中“文传形的方式更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文革”中的具体
  革”背景促成故事情节的高潮;在《潘金莲之前世今感受;读者也就如同看到了当时人山人海的批斗场
  而造成的不真实。李碧华对
  生》中; 只是一场戏的开端;8 岁的孤儿单玉
  “文革”面;各色表情均有;这样的表达同时也避免了她因没
  莲在“文革”中经历她的青少年时期;她的美貌使她
  的表现与大陆作家对“文革”的描述大相径庭;像《芙
  蓉镇》、等小说;对“文革”《伤痕》场景的叙述很模糊
  而且有些避开的味道;不像李碧华那样从容地旁观;
  有经历过“文革”“文革”
  成为“文革”的牺牲品。目睹前院长的自杀;被革命
  起家的章院长强奸;在批斗中遭初恋情人武龙背弃;
  三件事给她以后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坎坷。运动来
  了
  被下放;在新社会最终因为寻求
  真正的爱情她走向了死亡。《青蛇》中的“文革”年代
  恰好是这个荒诞传奇故事的结尾;尽管“文革”的暴
  力解救了白蛇;但是在白蛇青蛇的眼中;这混乱黑暗
  ;她被斥为淫妇遭批斗;因为送武龙一双鞋被定罪残酷地表达。没有亲身经历过“文革”;她通过对二
  为“盗用国家财物”手材料进行加工;发挥想象;把“文革”表达为“一个
  由绿军装、红臂章的娃儿控制的世界”。但在具体描
  写时;李碧华的用词又很夸张;
  “老百姓全都穿灰蓝
  衣服;总是有游行和大规模的破坏。众人学艺不前;
  的景象令她们无法继续在人间逗留;于是“文革”为急剧退步。营营耳语;闪闪目光。堂堂大国;风度全
  她们的隐退提供了一个正当的理由;她们讨厌这个失;十亿人民; 沦为举止猥琐、行藏鬼祟的惊弓之
  没有秩序的社会。作者将“文革”背景安置在作品的鸟。”《青蛇》中的这段叙述很显然是作者的加工;而
  不同位置;有其一定的目的;人物的出场和退场都与且有些错误;当时应该没有十亿人口;不过;四字词
  “文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文革”这样的大环的使用倒是很有表现力;把“文革”中人们战战兢兢过
  境中;人的反抗显得极其无力;人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日子的状况写得较为真实;确实有画龙点睛之功用。
  时代的旋涡;在挣扎中偶尔发出一丝微弱的呼声。3 、残酷而血腥的细节描述
  李碧华毕竟是一个言情小说作家;而不是历史小说一般而言;表现典型性就要照顾点与面的关系;
  家;她的目标是让故事吸引人;让读者走入她的小说在表现“文革”场景中;李碧华也是很注重细节描写
  世界;因此她对于“文革”背景的利用完全是根据故的。她具体描写的是“文革”小说中的两个吸引人的
  事的发展需要而任意使用的;为了让读者觉得惨;觉细节:自杀和强奸。如果说在《霸王别姬》中李碧华
  得悲;她就将人物纳入无法动弹的环境中;人完全在还是在制造一种“文革”的大众想象;在《潘》和《青
  环境的支配下生活;毫无自主的能力。蛇》中她更多地发挥了自己善于描写血腥和残酷的
  2 、火热的“文革”场景叙述天赋;将“文革”的惨境表现得更具刺激性。在描写
  有了大环境的笼罩;在大众心中难忘的“文革”自杀的细节上就极易发现这个变化:
  “女人跳楼;一
  批斗场面自然是突出“文革”惨况的最佳角度。在条腿折断;弹跳至墙角;生生的止步。血肉横飞;模
  “文革”批斗场景的描写上;李碧华沉浸在一种类似糊一片;有些物体溅到蝶衣脚下;也许是一只牙齿;
  于电影片段的闪现中;并且十分强调听觉、视觉的感也许是一节断指。”《霸王别姬》()“他还没有完全死
  官刺激。“广播声震撼汹涌;播音员播送‘文化大革掉呢;两条腿折断了;一左一右;朝意想不到的方向
  命’的纲领;淹没每个人的心跳; 淹没每个人的心屈曲;断骨撑穿了裤子;白惨惨的伸将出来;头颅伤
  声”; 强悍、积极、慷裂;血把眼睛糊住;原来头上戴了六七顶奇怪的铁制
  “它轰天动地价响着;妖媚、阿谀、
  慨、哀伤、亢奋。。百感交集;像集体销魂的嘶叫。
  ”
  的大帽子;一身是皮鞭活活抽打的血痕;衣衫褴褛;
  ((
  《霸王别姬》) 她选取听觉的感受来表达;很直截了无法蔽体。”《潘金莲之前世今生》)“我俩慌忙躲到
  当;也非常具有震撼力;在用词上充分突出汉字表意西湖底下去。谁知天天有人投湖自尽;要不便血染
  的特点;运用各种短语干脆利落地想象“文革”的疯碧湖;有时忽地抛下三数只被生生挖出的人的眼睛;
  狂、亢奋;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压力和不寒而栗的感() 她对“文革”
  真是讨厌!”《青蛇》迫害的描写由模糊
  觉。她始终抓住广播和口号这两个具有煽动性的表和大体印象转向具体而细致的描绘;具有很强烈的
  现方式造就
  “
  的气势; ‘文化大革命’感官刺激力;相比大陆作家;她能够从冷静客观的视
  文革”“无产阶级
  是一场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 触及人们灵魂! 角详尽刻画“文革”的惨况;而大陆作家笔下的“文
  49
  革”总是很隐晦的;似乎不愿再提;却又屡屡反思“文
  革”的迫害;他们注重通过心理上的扭曲来反映;即
  使是描写自杀也是用简洁而诗意的方法。比如在宗
  璞的《我是谁》“只有半边头发的孟文起
  中写的自杀:
  从楼上飘了下来;举止还是那么文雅。。他在哪里?
  对了! 他是挂在厨房的暖气管上。”李碧华小说中的
  “文革”则恢复它的本来面目;一场充满暴力、色情和
  她们经历过多个朝代;但是“我们不喜欢这个朝代”。
  在《霸王别姬》中李碧华试图将政治、爱情、性别
  杂糅在一起;把传统的感情放在现代的处境中来考
  证。亲情与爱情、爱情与生命、男与女之间的争斗在
  “文革”背景中凸现;在生死抉择中人性的扭曲表现
  得最为突出;相互揭露、背叛令高潮出现。蝶衣的畸
  形恋情在“文革”
  背景中得以彻底地宣泄。三者之间
  血腥杀戮的战争。当然我们不能不看到她小说中的
  在她的笔
  绿军装”
  的关系陡然紧张时;蝶衣在揭露那一刻显示出人精
  夸张成分。她利用二手材料很有想象力地向读者展神的暂时错乱。如果不是在“文革”;蝶衣的内心世
  示了她心目中的“文革”;一改大陆作家的朦胧姿态; 界是不会暴露的;如果不是在相互揭露中受到菊仙
  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但是文革”
  下浓缩为“口号、大字报、广播、红袖章、等符
  号;成为简单的意象群;虽然在感觉方面可以触动读
  者;但是在表现人的内心方面却很薄弱;以至无法从
  灵魂深处感动读者。比如前面所说的对自杀细节的
  “文革”
  “
  对他的伤害和小楼的无动于衷他是不会背叛小楼
  的。主题情欲的发展依赖于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利
  用“文革”背景;对蝶衣的一时疯狂就有了解释的根
  据。对李碧华选取和热衷“文革”背景我们也可理解
  了;在一个非理性的社会中采取非理性的举动;似乎
  描写;从她的一贯用语来看;干净利落;也没有丝毫是合理的也是会被读者理解和接受的。那么最大限
  温情的流露;倒是像解剖一样细细数说人体的内脏; 度的让人物在这个非理性的环境中活动;让他们上
  给读者的感受只是厌恶;一种生理上的对“文革”的演一番人间悲剧;这样既可赚取读者的眼泪;又可使
  排斥;而非从心理上对“文革”的精神迫害有所反思。得小说发展合情合理。
  在她的“文革”小说中都是通过这几个方面来表现; 其次;我认为作者选取这一背景也在于迎合读
  并且用字句上的宏大气势来满足知觉的要求;显得者的阅读期待;海外华人从传媒宣传和大陆伤痕文
  有些空洞、单一。学的定向接受或者是从一些经历过“文革”的人的回
  李碧华在小说里一再用“文革”做背景;为何她忆中搜寻一些那个时代的印记;希望宣泄恐惧心理;
  对这段历史如此的热衷呢? 我想首先这与她想要表净化被迫害感。在这种期待下;李碧华采用“文革”
  达的主题有关。她一向很擅长处理人情欲的扭曲和背景;并在里面插入各种荒诞离奇残酷的故事情节;
  变形;而且很成功;例如她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嫉妒、在字词的运用上;我们也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李碧华
  争夺、诱惑、背叛、古今荒诞穿插等主题。“文革”时对“文革”的否定和排斥;这也正符合了寻求宣泄和
  期的狂乱恰恰为这种近乎疯狂的人际关系提供了最净化的读者的心理;由厌恶从而再否定“文革”;因而
  好的发生时间和原因。“文革”中的批斗、揭发、惩罚这也是她要采取的一种叙述策略。再者李碧华的小
  令人整日惶惶不安;失去了正常的个人空间;人与人说中对“文革”的描述不像伤痕文学那样遮遮掩掩、
  之间相互猜疑;相互提防;甚至相互揭发。人已丧失朦朦胧胧;相反她的笔调冷酷而且在文字的处理上
  了自己的思考和言语权利;异化为政治的附属品;背极具煽动性;加上她小说中有“文革”小说的三大卖
  毛主席语录;早请示晚汇报。“营营耳语;闪闪目光。点:强奸、自杀、背叛;这些又令那些对“文革”感兴趣
  堂堂大国;风度全失;十亿人民;沦为举止猥琐、行藏的海外读者感到新鲜和刺激。这两方面都促成了她
  鬼祟的惊弓之鸟。”《青蛇》小说的畅销。同时她对“文革”
  ()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的想象又反过来通过
  各种阴暗面就显露出来了;程蝶衣为了使自己和段电影的形式吸引了大陆的读者。她笔下的“文革”带
  小楼的感情持久把菊仙出卖;最后又恼羞成怒背叛着浓厚的香港气息;一种现代的妖冶、“文革”
  冷酷;
  了段小楼;武龙迫于革命小将的威力背弃了美好的已经成为她小说中一道独特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