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节
作者:使劲儿      更新:2021-02-25 03:00      字数:4818
  屈原沱,我在你温柔的流淌里行走,我在你挺拔的波光上站立,我在一种不屈而伟大的精神感召里沉默无语,只让流泪的情感悄悄融进烟波里……
  绝壁栈道
  这条路行走在悬崖绝壁上。
  这条路行走在世人的感叹里。
  绝壁栈道,蜿蜒数百里,那是一锤一凿刻出的坚韧,飞溅的星火伴着奔腾的大江闪烁不熄。
  一个民族在无路可走的绝境中拼搏出一条路来,这个民族一定比石头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站在大宁河的波涛上面对着你,面对着沧桑岁月留下的这一串响亮的音符,仿佛听见那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抑扬顿挫的旋律里飘渺着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搏击……
  我面对着你,面对着从岁月的沉重里走来的这一串形象而生动的深深的脚窝,起伏飞扬的思绪随着下泻千里的江水响起拍岸的涛声融进远古的一缕雄风里。
  悬 棺
  你站在高处,用不死的精神俯瞰着生你养你的三峡。
  生来在泥土中奔波,浪涛里颠沛,疲惫的灵魂无处安歇。
  这岩高千仞的峡江峭壁,你用一生来仰视,仰视成最后的归宿。
  你站在高处,超脱尘埃,用绵绵的心语去接近纯洁的月色和星空的箴言。
  你站在高处,心静如水,用长长的睡眠和清风鸟语交谈。
  你知道高处不胜寒,你知道登高就有坠落的危险,可你坚信只有在这里世俗的灵魂才会得到最好的洗礼,留一份洁净在人间。
  多少后来人在仰望你,仰望你的智慧、仰望你的勇气、仰望你的追求和信念。
  多少后来人在仰望你,把你仰望成不可思议的壮丽景观、仰望成一道解不开的千古奇谜。
  梦幻三峡
  三峡的壮美是江水托出来的。
  微雨的轻抚里,我从宜昌渡口登上客轮,来感受江水的温柔寂静、澎湃喧哗,感受江水挺立的姿态、行进的步伐……
  所有雄浑的力量都来自细小的积累,就像这飘动着的雨丝,就像我在游轮上看不见的涓涓细流。
  轮船行进的笛音悠扬而湿润,划开的江水在波峰浪尖上愉快地舞蹈,舞蹈出灿烂的感觉。
  我看见江水在奔涌中显出平静,阔大的江面像铺展的绸面向前推进,浪花从江底翻卷而来恰似一朵朵盛开的牡丹,拿起笔来,仿佛可以在上面将坦荡的诗句随意题写。
  我看见江水在急流中惊天动地,激浪与旋涡狂舞着风风火火的脚步,仿佛在追逐着寻觅着,但我知道它不会迷路,永远不会,它已经走过秦时明月汉时关,走出了唐诗宋词许多响亮的主题和韵脚。
  我在大江上奔走,看山峦叠嶂峰回路转,坎坷跌宕勇往直前。
  我在大江上奔走,沿梦幻的水神开启的道路奔走。我听见不绝的涛声里浮出一层层历史的烟云,一遍遍敲响岁月的沧桑。那些战争的烽火、那些烽火里诞生又覆灭的朝代的更迭,古船、水手、炊烟、渔火,猿声、鸟啼、野蒿、杂树,生命的艰辛与辉煌、欢乐与悲歌,就像一朵朵水花在历史的长河里一闪而过。
  泱泱大水澎湃汹涌,带来两岸青山云起雾飞,阳光在云里雾里闪闪烁烁神妙莫测。看不见霹雳闪电波澜壮阔翻滚腾越,我放飞的思绪在云雾山坡上轰轰烈烈上下求索……
  泱泱大水澎湃汹涌,两岸坚硬的岩石用伤痕累累记录着它深深浅浅的脚窝。细品味一个脚窝一串泪,有多少湿漉漉的泪眼不舍昼夜望着江水唱大歌。
  亿万斯年就这样走过,山水的灵性任你超脱。
  如梦如幻我站在大江挺立的水上,目睹三峡日出日落。火红的朝霞伴着三峡大坝崛起的壮音在惊喜的目光里、在我的胸中激荡跳跃。落日的语言闪着飞翔的磷光将三峡一层层覆盖,不夜的灯光像一串串夜明珠落在江水的沉吟里,落在旅人的梦里,美丽而坚强。
  浪漫的三峡,深沉的三峡,不羁的三峡,豪气的三峡,你在历史中奔跑你在现实中奔跑,我所有的语言比不上你一滴水的博大。
  三峡,我想站在你生命的高处品读你,可这个高度让我难以抵达。
  三峡,此刻我就站在现实的甲板上,手扶住不绝的涛声侧耳聆听,聆听着高天与厚土对你凝重的历史的诉说……
  我跌落成水,在你的波涛里难以自拔。
  把春天带回家(外一章)
  ■  沉 沙
  把春天带回家。
  从第一片飘落的雪花开始,我带回春天。一年中没有见过面的母亲,我的爱又增加了一岁,渴念并不见减少。在母亲握过锄头和镰刀的麦地上,雪花越来越急,它代表着我守护和忏悔的符号,一片片堆积。我带回对母亲的全部的信仰,带回春天。
  把春天带回家。
  把春天带回家,
  从第一颗亮起的星星开始,我带回春天。虽然我还没有写完给伊拉克的一个儿童和他的母亲的信,亮起的星星已传递出我对和平的祈祷;虽然我还没有为索要打工钱而受重伤的邻居王福打完最后一个求救电话,星星亮了,它代表着我的声音诉说着他的屈辱,阐明着正义与责任。我带回母亲给予我的全部的灵魂的教育,带回春天,
  把春天带回家。
  把春天带回家,
  从第一缕自枯叶上跃起的风开始,我带回春天。现实的林子里没有麒麟,我童年的河流不见流水。但在我的春天里有麒麟,孔子辨认出的、让我们敬畏的麒麟奔跑着,一条又一条流自童年的河,水流依然丰沛无比。在我的春天里,吟诗的屈原并没有死,我们的老舍还在湖边徘徊。我带回母亲的博大和幻想,带回春天。
  把春天带回家。
  把春天带回家,
  从第一次鸟的飞翔开始,我带回春天。财富一天天在增长,我不带回贫乏;狂欢与庆典在持续,我不带回孤独和疑问,我只带上对母亲完全的崇敬和无限的哀伤,带回春天。
  把春天带回家。
  花 篮
  我用柳枝、流水和鸟鸣,编一个小小的花篮。挽着这个花篮,我穿越尘世,花篮里装着的不是新鲜的水果和奶酪,那是我没有见过的遥远的、青青的大草原。
  我挽着用柳枝、流水和鸟鸣编织的花篮,走一路采摘一路,采摘多少欢乐的语言它就漏光多少,放进去的寻觅和呼唤有一座山高也不见留下一星半点。花篮空空的,就是为了装下这遥远的、青青的大草原。
  在遥远的、青青的、无尽的大草原,虽然没有我的足迹,但那里会有我的身影。蒙古包、羊群、碧绿的青草和洁白的冰雪,虽然我感到很陌生,但它们将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也许在很久以前,我就围绕着它编织着一个圆圆的花篮。
  为放下那青青的、无尽的大草原,我终于编成了一个圆圆的、小小的花篮。今天我带上它再一次上路,我相信世上的花朵不会再凋谢,我看见遥远的大草原已经在我的梦幻中展开,从我的脚下一直绿到天涯……
  乡 情(二章)
  ■  许泽夫
  产后的油菜地,如失血过多的母亲,慵倦而安详。成捆的油菜秸,婴儿般扔在一旁。
  乡下人认定一个理:留在地里的秋天不叫收成,必须抢在太阳出山之前,把它们挑到晒场,娇气的油菜会在太阳面前撒娇,从襁褓里滚落。
  从地垄跨上田埂,是劳动过程中最苦最辛的一步。
  先将担在肩头的两垛小山,小心地摆平摆匀,深吸一口夹着炊烟和牛粪味的晨风,一只脚弓上了埂沿。这时的姿势,正如一幅名雕,不过乡下人不在意是否优美。村头,谁家的黄牛一声长哞还未落音,闪着金辉的小山便在田埂上疾步移动。
  跨上田埂,也就跨上乡野最高的海拔。
  田埂与晒场不远。
  晒场与仓廪不远。
  而乡下的日子,紧邻着仓廪。
  一头牛挡住7去路
  不太宽的村级砂石路,一头牛,一头刚从水田卸犁的牯牛,挡住了去路。
  只有与牛亲近的人才能读懂牛的眼睛,怯生生的,分明未见过大世面,却又闪着晶莹的期盼。
  你是不是觉得我很面熟,把我错认为带你去田野的牛郎。
  扛犁的汉子,一脸歉意。
  不,该愧疚的是我,这么多年,我早就该来看望它,放过牛的人,不应该忘记牛的。
  把车开到路边,让出路:兄弟,你先走……
  一条溪(外二章)
  ■  颇 波
  一条溪,穿过田野,洗过祖祖辈辈的大脚板和犁耙,潺浸地流进江河,联系着粟家村和广袤的大地,就像在出生的脐带,连着骄傲的母亲。
  鱼塘里的树桩
  爸收工就习惯地瞧一瞧稻田、菜地和鱼塘。
  爸并没有注意打下的树桩这棵或那棵已经冒出芽来,禾苗似的向上生长着,映衬天空的蓝。
  爸习惯了,当然不会突然惊喜于奇迹又平常的绿。
  粗拙的树桩,像爸,像爸的双脚踏在土地里。
  秕 谷
  秋后。
  爸静下心收拾好粗糙的农具。妈习惯重新布置房子,剩下的秕谷,毫不在乎卸在青石垒砌的街下,让鸡和麻雀随意分享。
  雨还不怎么凉,淅淅沥沥,不无初春丝丝暖意。毛糙糙的秕谷得到雨水竟冒出无数青青秧苗来,生气勃勃,遮盖石缝和门前的菜地,犹如初冬日光下的油画。
  籽实是秕谷的梦想。
  秕谷虽然缺少饱满的生命力,但一点也不自卑,不甘叹息,不甘遗憾,不甘腐烂,而是寻求繁殖的土地,艰苦地生长,并不在意冬天的来临。
  秕谷野火似的,向往着沉甸甸的秋天。
  时间之选(外一章)
  ■  李以亮
  这是贺知章众所周知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诗人在写了这首诗后,可能觉得意犹未尽,遂写了《回乡偶书》之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有谁还能记得这首诗么?但在第一首诗的光芒之下,它显得极其黯淡。我曾想:难道是选家成全了第一首诗?——否。对于诗,只有一个选家,那就是时间。时间不费吹灰之力就进行了指认和删除。博尔赫斯说,只有不属于时间的才能永恒,贺知章《回乡偶书》之一便不属于时间。
  消灭偏见
  一次跟诗友切磋诗艺,请他看我的一些习作,最后被认可的是其中冒名的这首:
  其实  我盼望的
  也不过就是那一瞬
  我从没要求过  你给我
  你的一生
  如果能在开满了栀子花的山坡上
  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
  那么  再长的一生
  不也就只是  就只是
  回首时
  那短短的一瞬
  这首诗题为《盼望》,作者为席慕容。那时,席的诗正流行于神州大地。而我的朋友是一个喜欢跟流行趣味和时尚对着干的人。
  我以为一个诗人的流行也许不能说明诗的成功,但我还是相信,有时候诗的流行也自有一番道理在里面。
  我最后亮出底牌。朋友干脆翻悔。我说你有偏见。朋友说也许是吧。
  这一点很难做到:在诗歌文本面前,人人平等。
  打造诗歌的厦门
  ■  黑 枣
  我使劲地在脑海里掏呀,掏呀,可再也掏不出一个更好的说法来替代这个说法:打造诗歌的厦门。它比任何时候更生动地进驻到我的愿望深处,逼迫着我像一尾愉悦的鱼似地倾吐着一个又一个自以为美丽的泡泡……
  有一天我去参加厦门青年诗人沙龙的聚会,然后我捧着一大捆《厦门诗歌》报往回赶。在出租车上,那个胖胖的女司机好几次转头看我手上的报纸,一字一顿地读出声音来。我当即把报纸送给她,请她转送给下一位客人读。而她是那么欣喜地接受了。我想起某城市的公交车,它们身上印着诗歌在大街小巷里穿行,是多么诗意盎然的事情呵!我衷心希望,这位女出租车司机能够将我送给她的《厦门诗歌》报,一张一张地分给更多的客人,让更多的人读,让更多的人爱上诗歌,让厦门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真正充满诗情画意……
  有一段时间我不喜欢厦门。因为当时我女朋友在厦门某高校教书的四叔要将他的侄女介绍到厦门去;因为厦门是经济特区,工资待遇是我们这边的一倍或者一倍以上;厦门人讲话软软的,绵绵的,蕴藏着一种言犹不尽的优越感……直到我认识了谢春池、王莹、颜非、江浩、老茂、李可可,以及当时客居厦门的游离等一群激情四射的诗人、作家,我渐渐喜欢并关注起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这是一座跟缪斯女神有着浓浓血缘关系的城市,尤其是,这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