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作者:丁格      更新:2021-02-17 07:05      字数:5046
  作者:韩松
  第一章 走出“阿曼多”   第二章 陆地的葬礼   第三章 诺亚方舟
  第四章 乐园   第五章 信息的冰河期   第六章 新人类
  第七章 战争风云   第八章 亚洲之星   第九章 未来的阴影
  后记
  第一章 走出“阿曼多”
  我用艾科迈克语写这篇故事。我可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用这种语言流畅写作的人。而其他人均放弃了它,或者本人已经死亡。
  山姆上校或山姆将军的一番心血,将在我死后,留存在这部书中。我在此感谢译者——我自己。
  为保证故事的完整性,我需要回溯到六十年前。
  那是二零六六年三月十日上午。我坐在北京西北郊的国家航空航天港的候机厅中。
  我看着碟形的磁喷流飞行器和普通有翼飞机交错起落。云层上的栅格,发出微微的银光。五星红旗的全息图,在蓝天中水一样飘荡。
  零零星星的旅客从不同颜色的管道中喷吐出来,除了中国人外,还有来自世界各地以及月球基地和拉格朗日点太空城中的居民。
  我认为有一些是转基因人或者克隆人。他们全是外国人,因为转基因人和克隆人在国内尚受法律禁止。
  在用微生物材料建筑的候机厅中,我和一队人穿着统一的长袍制服,别着“中国围棋代表团”的胸牌。
  我当时正通过微型光脑,跟网络上的全息虚拟人下棋,打发登机前的时间。
  “你输了。”
  虚拟人像真人一样说话。我看见全息棋盘上黑子少了两目。
  虚拟人冷漠地摇着扇子。它是以旧时代一位著名棋手的形式显现的。聂卫平还是马晓春?这要使我猜测一番了。
  我用脑电发了一个信号,把线路切换掉。虚拟人从我面前迅速地解除,回到“阿曼多”的一个末稍中去了。
  曹克己九段在一侧走来走去。他的长辫子在腰后一甩一甩。这是二十一世纪中叶全球流行的发式。
  “有谁能讲个笑话?”
  曹对余潜风领队兼总教练大声说。
  “哪种性质的?我看你不要着急……这不是在线状态。”
  “已经等了一个半小时了。我的双脚踩在真实的地面。这会儿功夫,我们早已到了华盛顿。”
  “在空气粒子中而不是在网络中飞行,是神奇的感觉。谁不知道呢?” 的确,大伙还呆在地面。
  似乎出了什么事。
  跟六十年后不同,北京当时还只是一个国际城市和亚星际城市。它同时很好地保持着民族的文化传统。
  天温较凉。国家气候控制局没有工作。这天是法定“享受大自然日”。这样的日子每月有八天。
  一定是受“阿曼多”的微调,起降场的机器侍者送来了健力宝饮料。我们愉快地接受了。
  那时候,人类生活在“阿曼多”梦幻世界的最后一个单元中。人们大部分时间足不出户。偶尔出外,叫做“旅行”。
  这是在一次旅行中发生的事。那年我十六岁。我是中国围棋代表团中年龄最小的成员。 我们去美国参加世界围棋锦标赛。美国是比赛的承办国。
  “难道这次不能不去吗?”前些天,郑薇珊从上海向我切入。郑是我对自己母亲的称呼。
  我觉得,她的全息像经过光计算机处理,显得那样的不真实。她的亲切,不过是一组冷漠的光子,打击着我的脑海。
  “不。我有很久没有作实境旅行了。我的骨胳正在疏松。”我拒绝。
  “听说那个国家很乱。我不是指网络。”
  “但这是国家的决定。另外我必须在一年中提升三次棋力。”
  六十年前,我正感到过早成名的压力。这是一种火灼的感觉。少年老成,这是二十一世纪流行的青春期综合症。这些你们现在可能无法理解。
  作为北大围棋系六四级的学生和中国围棋队的特邀选手,我被赋予的唯一任务便是专心下棋,而不是去想别的什么。
  在二十一世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固定位置和狭窄领域。你要想做杂家,便会在生存竞争中被淘汰。
  这次赴美机会很难得。在过去几十年里,面对面坐下来比赛的时候已经很少了。棋手们主要在网络上解决胜负问题。
  为了改变这种枯燥的局面,应中国国家体委要求,世界棋协只是在三年前才实施了改革。
  在重大国际比赛中,对手必须亲自到场而不得通过网络,这写进了世界围棋新规则。据说这造成了“阿曼多”内部的失衡。中心智能提出了异议。但随后也容忍了这种情况。
  听说,在文化和体育领域的其它方面,也于最近尝试着在一定范围内恢复了人际对话。这种原始的非在线方式,据说还要在经贸界实验。一些重大的决定,必须由人和人对面做出,而不是依赖虚网。
  但我当时并不太了解这其中的意义。
  在美国的比赛合同,是两年前签下的。
  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亚洲在世界上继续风光,围棋也开始在西方流行。许多大国都承办过比赛。但在美国这还是第一次。
  这很不容易。因为在二十一世纪中叶,美国是一个国力虚弱的国家。
  中国围棋代表团预计是三月十日上午十时出发。但在起降场却耽搁了这么久。
  谁也没被告知是为了什么。这难道与美国有关吗?
  我们终于获准登机。磁喷流飞行器是五年前才经过“军转民”的方式投放市场的。它利用人造磁场,产生反重力。但由于是技术过渡期,并且因为经济上的考虑,传统的有翼飞机还在大部分场合使用。
  快起飞时,上来了几个男人。他们朝我们微笑,可是笑得那么不自然。
  从他们反应敏捷度上看,像头脑里装了生物芯片。但我们不能肯定他们是否是虚拟的影像。
  曹克己悄悄告诉我:“他们是国家安全委员会三十一局的便衣。我们耽搁,就是因为接到通知,要增加他们几个人。”
  “难道他们具备很高的棋力?”
  “当然不是。可是,他们在保卫我们的安全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
  “出了什么事?”
  “听说,美国昨天又发生了骚乱。”
  曹九段说的事情,既使我紧张,又予我刺激。一年半以前,我曾去月球参加世界青年围棋邀请赛,可是,当时也没有派什么保镖啊。
  木然的便衣就坐在身边。大家不再说说笑笑。 飞行器慢慢垂直上升,很快进入了同温层。整个过程没有一点声音。
  一路上,曹九段的话使我浮想联翩。我幻想着发生某种非网络事件,比如绑架或劫持。我喜欢看“阿曼多”这张大网的自我否定和无谓忙碌。
  但什么也没有发生。这使我略感失望。
  我通过网络又打了几个全息谱,检阅了将要遇到的主要对手。都是一些成年人,但我并不惧怕。
  我当时是世界上棋力提升最快的选手之一,是最年轻的亚洲冠军。在国内,我被称为“神童”、“龙子”。
  在二十一世纪,这样的名字不是随意给的,需要向“阿曼多”备案,并由语言净化管理局批准。
  “初次到美国,紧张么?”余潜风领队的声音在我的耳内接收器中响起。
  “不紧张。只是,觉得有点不同寻常。”
  “也难怪。我们要去的是一个特别的国家。不过不要紧。”
  在空气粒子中飞行,是神奇的感觉。这与网络中不同。在网络中,病毒和错位会使人坠入空穴。但反重力飞行是平稳的。
  我又体验到了真实的宇宙。它似乎带有一股咸味。这跟那次地月飞船起飞时一样。我想到闭门训练夺去了自己的少年欢娱时光,心情颇为复杂。
  一片红光闪现。我们看见,云端中,太阳从西方下落了。
  二十一世纪中期,全球共有国家有二百八十多个,比上个世纪末增加了不少。
  一个原因是网络上成立了许多虚拟国家。大多数是新命名的。但也有一些旧国家在网络上重建,比如日本。因为作为实境而存在的日本本土,在二零三七年的太平洋大地震中断裂沉没了。
  当时,核武器已全部销毁,联合国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但内战、局部冲突、国家的合并和分裂,并没有停止。
  这些事情几千年来在这颗星球上反复发生,犹如正常的地壳运动。
  这个世纪上半叶的重大事件,是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衰落。在东方乃至世界许多地方,形成了以华人社会为中心的庞大中华经济文化圈。
  那时,国家的地理疆界进一步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更多的注意力被投向外层空间和海洋深处,在那里进行了诸多经济和文化开发。
  人类修建了第一批太空城和海底城市,并开始向那里移民。
  另一个重大变化是,“阿曼多”在很大程度上介入并管理起了全球事务。
  “阿曼多”是全球梦幻社会的俗称。它由上个世纪的互联网发展而来。“阿曼多”并不是冰凉的线路,它跟人一样有智能。或者说,整个网络就是一个虚拟生命。全世界的生物和光计算机都是它的细胞和神经。
  “阿曼多”代替一百亿人脑全方位控制信息的流动和分布,对大大小小的问题作出决断,为人类行为提供优选桨浮?
  可以说,世界上的每一件事,都离不开“阿曼多”的参与。人与“阿曼多”的关系,就像鱼儿离不开水。
  关于“阿曼多”是否已发展了自我意识的争论持续了很多年。但没有人否认,“阿曼多”的行为是非常理性和主动的。
  人类首次与自己同样强大的一个生灵同存于一个星球。
  二零四九年,世界信息总协定首次给“阿曼多”的表现打分。结果,打出了八十二点九二分的高分。对“阿曼多”的一个赞誉是,它改变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信息分布不均的状况,使世界各地第一次民主、平等和充分地享有信息资源。
  一切都相安无事。虽然美国衰落了,日本沉没了,但整个世界,经济和贸易仍继续繁荣。
  这与“阿曼多”尽职尽责有关。
  但这么完全地依赖于“阿曼多”,也多少使人担心。另一个问题是,虽然有了“阿曼多”,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增值仍使人脑不堪负担。人耗尽一生连一个领域的事情都熟悉不了,更难把各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
  反过来,这也是“阿曼多”得以存在的环境吧?
  如果人脑就能处理一切,也就不需要机器和网络了。
  这期间也出现了激进的反信息运动,但并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一些意识到此中潜在问题的国家,也逐渐采取了不经“阿曼多”的方式。
  让围棋手重新坐到桌前,进行面对面的实境比赛,便是一个例子。
  磁喷流飞行器从亚洲到北美,从飞行性质上讲,与到月球,没有什么区别。在北美洲着陆时,飞行器没有想像中的波动。
  我把这里的气息与我在网络中获得的印象对比。但我没能产生期待中的“共振”。
  我以前以为这是一块充满非线性气候因素和人际废气的大陆。北美洲生活着奇奇怪怪的转基因动物。大人和孩子,经过克隆以后,都土里土气。
  这是一块遥远得近在咫尺的大陆,因为人们很少来这里旅行。作为也能生长植物和出产矿物的实体,北美洲在过去几十年中,与世界其它地方隔绝了,从而或多或少地被忙碌不堪的梦幻社会遗忘。
  可是,奇怪的是,我没有生产“共振”。这是一种不妥的预感。
  我对北美的感受,主要采自“阿曼多”第一百二十九号末梢。这是一个连接三千二百万人的中间饲服器。这样采得的知识非常有限,而且大部分局限于与围棋有关的事情。
  我这是第一次去美国。团里很多成员也是。因为美国从二十一世纪三十年代起,突然闭关自守了,直到两年前,才开始重新对外开放。
  所以如同余领队所说,这是一个特别的国家。
  “这就是美国?”
  我看着脚下肮脏的复合材料地面说。有几个白种侏儒人远远地窥视着我们,大概想上前出售纪念品。
  “这不是美国,这是加拿大。”曹九段看了看飘扬的旗帜说。
  “我还以为又到了月球。不是说,在美国比赛吗?”
  安全委员会的便衣走了过来,说:“临时改变了降落地点。美国蓝卫军占领了华盛顿降落场。我们必须等待南边来的消息。如果安全了,我们就再过去。”
  加拿大是北美洲的一个国家。它与魁北克、安大略、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和美国这样一些实境国家接壤。
  代表团取道美国以北的这几个国家,一边与“阿曼多”保持接触。同时,我们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