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 节
作者:套牢      更新:2021-02-17 05:55      字数:4937
  议,说地震是可以预报的。这很好。我们就是要有这个决心,有这样的志气!
  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我们的前人只给我们留下了地震的记载,我们
  就要给我们的后人留下预报的记录。”此后,李四光投入了探索地震预测的
  工作。
  60 年代后期有段时间,北京周围地区小震活动很频繁,有人向国务院打
  了一个报告,预报第二天早晨七点钟,北京将会有7 级地震发生,要求国务
  院通知全市居民都搬出去住,并建议毛主席也搬到帐篷里去睡。气氛顿时紧
  张起来。周恩来在国务院小礼堂主持开会,紧急通知李四光参加。周恩来在
  听了各种意见之后,又问李四光情况是否这样紧急?
  李四光根据几个地应力台站的数据判断,无异常现象,就对周恩来说,
  问题不大,北京不像有大地震马上要发生的样子,最好不要发警报,天气那
  么冷,老人和小孩都出来过夜要冻病的。他还轻轻地对周恩来说:“最好毛
  主席也不要出来,万一受冻感冒了,怎么办?”
  周恩来信任李四光,采纳了他的意见,决定不发临震预报。会议结束后,
  为了照顾李四光的身体,周恩来让他早点回家休息,自己却和大家一起,坚
  守工作岗位,直到第二天早晨七点后,才放下心来。由于周恩来采纳了李四
  光的意见,使人民群众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保证了生产和生活的正常
  进行。
  正当我国地震地质工作陆续取得一些进展,可望有所突破的时候,1971
  年4 月29 日李四光与世长辞。周恩米对李四光的逝世感到非常沉痛。他指示
  把李四光遗留的科研成果资料整理出来。
  5 月2 日,周恩来参加了李四光的追悼会,并致了悼词,指出:“李四
  光同志是一面旗帜”,“对社会主义作出了很大贡献”,“是卓越的科学家”。
  周恩来号召全国科技工作者要“继承李四光同志的遗志”,“向李四光同志
  学习!”
  微言大义乘机解围——对钱正英的严格要求和精心保护
  1950 年春天,苏北人民刚解放不久,就着手治理沂河。苏北地处淮、沐、
  沂、泗诸河下游,淮阴历来是洪涝严重的灾区,人们叫它“洪水走廊”。为
  了分泄洪水,在这里首先开挖了新沂河。可是,第一期工程开工后,就遇到
  困难,对这条新河,认识不一致,粮款又没有着落,工程没法进行下去。后
  来华东军政委员会派钱正英到北京找水利部请求支持。钱正英在招待所住下
  没几天,李葆华通知说:“总理要直接听你汇报。”钱正英喜出望外,没有
  想到能够见总理。李葆华带钱正英进中南海,因为第一次见总理,钱正英很
  紧张。到了总理的办公室,原来是一间普通的平房。周恩来亲切地和李葆华、
  钱正英握手。他是那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钱正英的紧张心情很快就消失
  了。周恩来耐心地倾听下情,询问了新沂河工程的情况。他对苏北解放不久
  就能办这个工程,十分高兴,并表示支持把工程搞好。钱正英汇报得非常清
  晰和十分有条理,给周恩来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周恩来关怀下,开挖新沂
  河工作得到推进,到秋天,顺利完成了第一期工程。不久,发了一场大洪水,
  新沂河分泄了洪水,减轻了淮阴地区的灾害。
  1950 年淮河大水后,周恩来亲自主持召开治淮会议,集各有关机关负责
  干部与水利专家,用了19 天的时间拟定了蓄泄兼筹的方案,汪胡桢、钱正英、
  肖开瀛、王祖烈等按照蓄泄兼筹的方案,制定治淮总体规划,定名为《治淮
  方略》。周恩来在中南海办公室内亲自审阅《治淮方略》的图文,认真听取
  了汪胡桢、钱正英的汇报,并肯定这个《方略》原则可行。中国大地上首次
  建成的钢筋混凝土连拱坝工程——佛子岭水库就是在《治淮方略》中第一次
  提出来的。
  钱正英30 年代末就读于上海大同大学土木工程系,40 年代初参加革命,
  并在解放区做水利工作。1952 年,钱正英担任水利部副部长,时年29 岁,
  是年轻的人民共和国中最年轻的女副部长之一。1968 年6 月19 日,周恩来
  向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介绍钱正英时说:“她原是大学生,学工程,抗日战
  争时期参加革命,到了解放区后逐步参加水利工作,很快当了副部长,女同
  志当副部长不容易。不能骄傲。”
  在水利业务上,周恩来非常重视钱正英的意见。60 年代初,有关部队出
  于备战考虑,建议在苏北开一运河,得到了军队首长的支持。钱正英否定在
  苏北违反水利开运河而受到指责时,周恩来当即支持了钱正英的意见,并向
  军队首长作了认真的解释。1965 年北方干旱,河北、北京、天津缺水。1966
  年1 月28 日,周恩来听取天津王占瀛关于抗旱与生产安排的汇报。王说:“如
  果按5 亿4 分水的话,加上各方面的措施,最多只能种30 万亩水稻。我们的
  意见要保50 万亩水稻,不算去年已用的水,今年到6 月底给6 亿水,还得加
  上各方面的措施”。对此,周恩来问钱正英:“密云水库还有多少水?”钱
  正英说:“还有15 亿”。周恩来说:“拿出12 亿,北京、天津各6 亿”。
  钱正英说:“密云水库的水最好不要再重新分了。要从最坏处作准备。因此,
  我的意见维持原来的分水方案,6 月以后再说”。周恩来赞成道:“好啊!
  要留有余地嘛!城市和农村都要节约用水”。
  钱正英既是水利部的领导又是党内的水利专家,周恩来对钱正英的要求
  向来是严格的,严肃的批评中,总是包含着希望。
  1958 年,全国出现了大办水利的高潮。由于急于求成和瞎指挥,有些水
  利工程建设没有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水电部也不敢向中央如实反映情
  况。一次,一个大的水电工地发生了事故,周恩来把钱正英找去,严肃地说:
  “你是个共产党员,应当做到又红又专,遇到这种情况,别人不敢讲话,你
  应当讲话”。1959 年10 月,全国水利会议上,水电部曾设想提出在3 年内
  基本解决水旱灾害的口号。当钱正英等拿着文件草稿向周恩来汇报时,周恩
  来哈哈大笑说:“3 年内要基本解决水旱灾害?太积极了一点”。在周恩来
  的批评与说服下,水电部修改了这个口号。建国10 周年时,水电部在密云水
  库附近大兴土木,修建了一座水利展览馆。有位领导到水库参观,发现了这
  件事并反映给周恩来。周恩来把钱正英叫去,询问有没有这回事。钱正英回
  答确有其事,并准备接受总理一顿狠狠的批评,没想到周恩来只是摇摇头,
  仅仅说了一句话:“没想到你会做这件事。”这句微带失望和痛心的话震撼
  着钱正英的心,不但激励着钱正英去改正错误,而且激励着钱正英保持艰苦
  朴素的作风。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钱正英一度受到冲击。周恩来多次跟水电部军
  代表陈德三、张文碧谈“解放”钱正英的问题。
  1968 年初,周恩来亲自向水电部的红卫兵头头解释:钱正英有错误也只
  是执行问题。并说:水利,“如果说最大的错误,那就是我们没有将几千年
  群众治水经验,正确的接受,坏的批判,同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个责任应该
  由我总理来负,应该受批判”。周恩来的苦口婆心,对说服红卫兵解放钱正
  英起了促进作用。
  当时混乱中施工的刘家峡水电站出了事故。1968 年2 月日,周恩来嘱值
  班人员询问水电部军管会:如谈刘家峡水库问题“除军代表外,部长级是否
  有人抓业务,能否参加国务院业务小会?”其含意是希望懂业务的钱正英出
  来工作。2 月8 日下午,恩来在讨论刘家峡水库问题会议上,借着刘家峡事
  故,正式提出钱正英出来工作。后来,别的部也以周恩来解放钱正英的讲话
  工作,解放了一批干部。
  红卫兵批判钱正英没有执行毛主席支持的“蓄(水)、小(型)群(众
  办)”的治水方针。对此,周恩来说:“这不是钱正英的问题”,“我们当
  时没有经验,都有责任”。同时,周恩来还从根本上指出“排(到大海)、
  大(型)、国(家办)”与“蓄(水)、小(型)、群(众办)”,“这两
  句话不能绝对讲,不能只要这不要那”。周恩来的讲话,不澄清了对治水的
  认识,而且保证了钱正英站出来能够顺利地开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升降沉浮的变化,往往是一夜之间。领人几个月
  不出面,很有可能是被打倒了。1973 年,周恩来的病情发展,几次去玉泉山
  作手术,接受治疗。此间,钱正英因腿被摔断住进积水潭医院,好几个月没
  有出来。周恩来很敏感地对有关员说:“请查问一下钱正英的情况,怎么好
  几个月没有她的消息?”
  几年以后,李先念、余秋里同钱正英一起回忆在“文化大革命”
  动乱中周总理对钱正英的精心保护,李先念半开玩笑地说:“钱英啊钱
  正英,你要在总理像前天天烧烧香”。饯正英不相信九泉知,然而,思念却
  是永远的、不尽的。
  守如处子动如脱兔——相机提高陈毅追悼会的规格
  1972 年1 月6 日深夜,“殊勋盖世间,直声满天下”的陈毅元帅停止了
  呼吸。
  对陈毅怎样“盖棺论定”?这是压在周恩来心上的一大难题。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林彪、江青两个阴谋集团,一直视刚直不阿的
  陈毅为眼中钉、肉中刺,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他们狼狈为奸,把陈毅打成“二
  月逆流的黑干将”,诬陷陈毅“一贯反对毛主席”。林彪集团垮台后,江青
  阴谋集团仍揪着陈毅不放。
  如果客观地评价陈毅,实事求是地论定陈毅的一生,必将影响“文化大
  革命”,否定林彪、江与两个阴谋集团,肯定1967 年“二月抗争”及一大批
  老干部的作用。这是江青集团绝对不能容忍的。正因为如此,江青集团竭力
  降低对陈毅的评价,竭力降低陈毅追悼会的规格。
  1 月8 日,毛泽东签发了陈毅的悼词,删去了“有功有过”四个字,这
  多少减轻了一些周恩来心上的压力。但悼词连头带尾六百字,简历占去一半
  篇幅。这对功勋卓著的陈毅是不公平的。
  对于陈毅追悼会按照政治局通过的文件所定的规格:陈毅已不算党和国
  家领导人,陈毅追悼会由中央军委出面组织,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主持追悼
  会,军委副主席叶剑英致悼词,政治局委员不一定出席,参加追悼会人数为
  500 人。周恩来心里很难过,这样低规格的追悼会对威震华夏、誉满中外的
  元帅外交家陈毅来说是够冷落的。
  然而,陈毅一生功德在民,谁也埋没不了。连日来,周恩来的秘书不断
  接到人大、政协、国防委员会挂来的电话,许多民主人士要求参加陈毅的追
  悼会。宋庆龄向中央写信,向周恩来打电话,坚持出席陈毅的追悼会,她说:
  “我深深地景仰他,因为他是一个胆识过人,具有真诚性格的人。”西哈努
  克亲王亲自打印了唁函,并向周恩来提出要参加陈毅追悼会的请求。周恩来
  希望满足所有人对陈毅真挚情感的最后寄托;希望提高陈毅追悼会的规格,
  使国家副主席宋庆龄和西哈努克亲王这样的外国元首也能参加追悼会。但
  是,周恩来望着桌上政治局委员一一圈阅的文件,他沉重地叹息着,因为他
  无权改动政治局定下的规格。
  10 日下午3 时,陈毅的追悼会将在八宝山烈士公墓举行。中午已到吃饭
  的时间了,但周恩来怎么也吃不下,他在西花厅长时间地踱着沉重的步子,
  他在思索:陈毅不能就这样“盖棺论定”啊!这不仅对陈毅不公道,而且影
  响到一大批老干部的解放,影响到全国的政治局势。
  下午1 时,“游泳池”来电话:毛泽东要去参加陈毅的追悼会,而且已
  经起床了,正调车去八宝山。
  周恩来得知这一消息,又惊又喜,迅速而果断地作出了提高陈毅追悼会
  规格的决定。他首先拨通中央办公厅的电话。大声地说:“我是周恩来,请
  马上通知在京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务必出席陈毅同志追悼会;通知宋庆
  龄副主席的秘书,通知人大,政协、国防委员会,凡是提出参加陈毅同志追
  悼会要求的,都能去参加。”接着,他又亲自用电话通知康矛召:“康矛召
  同志吗?我是周恩来,请转告西哈努克亲王,如果他愿意请他出席陈毅外长
  追悼会,我们将有中国领导人出席。”然后,周恩来又火速赶到八宝山进行
  安排。在追悼会上,周恩来亲自致悼词。
  在悼念过程中,毛泽东动感情地说:“陈毅同志是一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