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节
作者:套牢      更新:2021-02-17 05:55      字数:4895
  周恩来1954 年访问印度和缅甸,与两国共同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接
  着又在万隆会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在亚非地区的影响显著扩大。但由
  于中缅边界问题迟迟未能解决,东南亚某些国家对中国的疑虑仍然存在,加
  上帝国主义的挑拨宣传,使这些国家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士有些惶惑不安。这
  些国家同中国之间有的也存在边界问题,有的有其他历史遗留问题,它们都
  希望中国能根据和平共处的原则,尽快解决这些问题。1957 年,周恩来审时
  度势,确定首先尽快解决为多方所关注的中缅边界问题,使有关邻国消除疑
  虑,安定下来;同时,通过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造成的中缅边界问题的合理
  解决,打击帝国主义的挑拨离间,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争取一个和平的周边
  环境。
  缅甸是我们的友好邻邦。然而历史遗留下来的中缅边界问题,却极为复
  杂,主要问题是:1941 年线的处理,片马、古浪、岗房地区主权的收回,对
  猛卯三角地永租局面的处置以及北段未定界的划法。当时,我方舆论普遍强
  烈要求改变帝国主义侵略政策造成的恶果,而缅方有些人却强调继承英国统
  治时期留下的既成事实。为避免在关键问题上陷入僵局,周恩来决定分两步
  走。
  第一步先提出一个和缓气氛的方案,即我方从有争议的1941 年线以西地
  区撤回所驻军队,但缅方军队不得进入;缅方则从英国也承认主权属于中国
  的片马一带撤出驻军,而中方军队也不进入。由于缅方接受了这一对等的建
  议,遂导致了边境上和解局面的出现。
  第二步是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就边界问题提出一个双方有取有予公正
  合理的连锁方案。其内容要点为:
  (一)北段未定界的片马、古浪、岗房地区一向属于中国,后被英国强
  占,曾激起云南人民的爱国示威运动。1911 年4 月10 日,英国政府照会当
  时的中国政府,明确承认上述三地是中国的属地,但企图出钱收买,遭中方
  拒绝。而今中缅划界,这三个地方理应归还,以平息中国人民多年的积怨。
  其余北段未定界,可按传统习惯线划界,直到底富山口。(二)南段未定界
  的1914 年线,是英国利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迫切需要开通滇缅公路而迫使中
  国政府接受的。事关我佤族所属班洪、班老部落辖区被割去一块,我佤族头
  人和群众强烈要求收回。中方拟用猛卯三角地与缅方交换。(三)猛卯三角
  地向属中国,在英国吞并缅甸后,为修建缅北八莫到南坎的公路,强要当时
  的中国政府将其让出作为“永租”地,这是恃强欺弱的历史陈迹。而今缅中
  两国均已取得独立,双方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议者,如再保持“永租”
  关系,是与时代不相称的。但中方考虑到,如断然收回猛卯三角地,势将使
  缅甸北部交通面临严重困难,故愿把它留给缅方,用以交换前述1941 年线以
  西的班洪、班老部落辖区。
  缅方经过反复斟酌:认为这是切合实际、公平合理的方案,表示同意接
  受。这就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解开了主要症结。
  周恩来曾指出,缅甸同中国一样也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我们
  社会主义国家对新独立的民族国家应给予同情和支持,多理解其处境和要
  求。在同缅方领导人会谈发生分歧时,周恩来始终坚持摆事实讲道理,进行
  疏导,耐心协调双方的思路,促使对方进一步考虑,从不流露火气,以免伤
  害对方的民族自尊心。最后每每做到统一见解,使紧张气氛趋于缓和,从而
  赢得了对方的尊敬。正如奈温总统所说:周恩来总理虽然是一个大国的领导
  人,但与小国领导人交往时,总是平等对待。在与小国处理包括复杂问题在
  内的各种问题时,他总是本着最大的同情和谅解作出让步。
  对边境居民的民族感情,周恩来也是十分尊重的。中缅边界是若干少数
  民族聚居的地区,两边的部落关系、家庭关系、亲戚关系,盘根错节。所以
  他一再强调:有的民族被边界多年分割,这是历史所造成的,想加以改变,
  是极为困难的,但在实际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尽量照顾其合理的愿望,设法
  做一定的调整,也是必要的,如佤族班洪、班老辖区的收回,即其一例。此
  外,在1941 年线上还有不少骑线寨,一个村寨同一家族的人,由于住宅的位
  置不同,竟被划属两个国家,不仅日常生活不便,也给双方的行政管理造成
  了不少困难,这是帝国主义埋下的纠纷祸根。1960 年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开
  会前,周恩来在上海向有关领导人当面指示:对骑线寨必须进行合理的调整,
  保持每个村寨的完整,分别划给中方或缅方,力求平衡,主要看大家方便,
  搞友谊。对大量边民过界耕地的处理,他于1960 年8 月7 日在北戴河提出,
  可采取交换或补贴的办法,注意切不可伤害少数民族的利益和关系。
  周恩来还提出,要重视促进双方边境人民间的和睦相处。于是,随着勘
  界工作的推进,展开了各种友好活动。两国政府分别向对方边民赠送礼物。
  双方边民组织不同形式的联欢。两国还各自在云南的芒市和缅甸的八莫举行
  了有双方边民代表参加的活动,庆祝边界问题的解决,两国总理和有关领导
  人也出席了。这些活动为争取边民的配合,为增进双方民族间的友好情谊做
  出了贡献。
  周恩来还强调,我勘界人员要同缅方勘界人员友好协作,互相传授技术,
  共同总结经验,切不可有大国沙文主义情绪。要通过联合勘察搞联欢,搞友
  好。由于贯彻了这一指导思想,双方勘界人员始终在和谐的气氛中互相帮助、
  合作、勘界、划界、树桩等任务都完成得很圆满。
  在解决中缅边界问题中,周恩来不但高屋建瓴,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
  建议,他还常常及时就具体环节向有关同志咨询并给予实际指导,许多难题
  往往因此迎刃而解。例如关于北段未定界,周恩来曾经询问:从尖高山到伊
  素拉希山口一段,除片马、古浪、岗房地区外,按怒江和恩梅开江之间的分
  水岭为界,从伊素拉希山口到西端终点底富山口一段按传统习惯线为界,缅
  方是否完全赞同?我方代表回答说,缅方对该段的上述划法没有提出异议。
  缅方曾表示,底富山口在缅甸的传统说法即是中国山口的意思,就缅方而言,
  以它为终点是合适的;不过,此点涉及到同印度的边界关系,所以双方可认
  定这是临时终点,以等待中方同印度谈判边界时再确定最后的终点位置。周
  恩来认为缅方的意见是合理的,以底富山口作为临时终点是切合实际的。他
  提出,该点可定为北段47 号界桩点,一定要派双方勘察人员去勘察,行动限
  制在中缅境内,切勿授人以柄。后来缅方受到外来压力,处境有困难,吴努
  来信诉说了始末,要求在议定书中不出现底富山口的名称。周恩来当即表示
  可只提“47 号界桩点”,并在其后加上“两端终点最后确定前的临时终点”
  字样。这一解决办法深为缅方所赞许。
  对南段甲、乙、丙三段已定界,周恩来也作了具体指示,树立新界桩以
  代替过去的垒石和以小溪、小路、田埂为界的旧章,以解决边界线不易辨认
  的问题。
  周恩来的一系列指示,对中缅边界问题的顺利解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最后,他还适时地就中缅边界条约的写法,提出了画龙点晴、具有深远意义
  的构想。他指出:用新条约代替1894 年和1897 年的旧条约,具有划时代的
  意义,序言要写得鲜明,中心思想是谴责帝国主义在历史上对中缅边界所制
  造的纠纷。而今中缅双方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已将帝国主义长期遗留下来
  的问题一扫而光,对原来某些不合理的界线找到了合理的解决办法。双方贯
  彻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周恩来所以强调这一主题,是为了努力推广国
  际关系新准则,使之发扬光大。奈温将军也认为中方的写法符合历史的事实
  和发展,应当受到尊重。
  1960 年10 月1 日,周恩来总理和吴努总理在北京签署了新的中缅边界
  条约。中缅关系从此更加亲密,胞波情谊深入人心。
  中缅边界问题的顺利解决对周围其他邻国特别是东南亚国家来说无疑是
  一个晴雨表。大家一致认为中国的睦邻政策取得了杰出成就;认为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显示了生命力,不可低估。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邻国的情绪趋向安
  定,同中国发展友好关系的愿望随之上升,出现了令人鼓舞的趋势。周恩来
  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运用解决中缅边界的成功经验又接连顺利地解决了同
  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国的边界问题。
  耐心等候坦诚相待——敦促巴基斯坦退出军事条约集团
  早在1953 年12 月,中国政府便向巴政府提交备忘录,对巴美谈判军事
  协定和巴将参加中东军事集团一事表示异常关切,因为两者都涉及亚洲稳定
  的问题。尤其是直接关联着中国的安全。1954 年2 月13 日,巴驻华使馆照
  会答复我国政府,说明巴美签订《共同防御援助协定》是因为巴基斯坦需要
  得到各国包括美国的援助,以维护自己的独立和主权,巴绝对没有敌视中国
  的意图。同日,巴驻华大使罗查将军奉命就此事当面向周恩来作了类似的澄
  清。周恩来坦诚指出:巴美军事协定严重损害巴基斯坦本国人民的基本权利,
  并对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安全构成新的威胁,加深了国际紧张局势。
  两国总理第一次接触是在1955 年4 月万隆亚非会议期间。周恩来在同阿
  里总理的晤谈中开门见山地提出几个问题。其一是巴参加美国拼凑的矛头指
  向中国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周恩来说,中国对此是不满意的。但是为了友好,
  我们没有公开指责巴基斯坦。其二是巴跟着又参加了受英美支配的巴格达条
  约组织。巴参加这两个条约组织使自己在亚洲处于难堪的地位。巴是亚洲大
  国,被西方殖民主义国家这样左右牵制,对巴人民是很不利的。其三是巴还
  同美国签订军事协定。这不仅对巴不利,也使我们感到不安。美国不仅要利
  用巴领土来挑拨巴同印度的关系。也会以巴为基地来包围甚至进攻中国,对
  中国的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阿里总理表示,巴人民曾长期受西方殖民主义
  的侵害,是反对西方殖民主义的。巴怀有同中国发展友好关系的愿望。他郑
  重声明,巴参加两个条约组织和它同美国签订的军事协定完全是为了防御邻
  国的侵略,并不是针对中国的。他还庄严保证,如果发生美国的侵略战争,
  巴决不参加,例如对朝鲜战争,巴就没有参加。周恩来随后在万隆会议一次
  全体会议上宣布了阿里总理的上述保证,阿里当场欣然予以确认。
  周恩来事后曾对巴新闻工作者访华代表团说,在万隆会议上同阿里总理
  的接触是很有益的。双方都坦率地说出了不同意见,并找到了共同点。共同
  点就是彼此没有伤害或侵略的意图。友好的基础就是和平共处。他还向巴驻
  华大使阿哈默德说:我们是根据巴领导人所表示的这种良好的愿望来谈共同
  认识的,我们这个共同点是在万隆精神的基础上找到的。阿哈默德大使声明,
  巴不属于西方集团,一旦时机成熟,巴希望能摆脱这两个条约组织。周恩来
  强调说,目前要摆脱它们是困难的,但是必须摆脱。巴应把自己看作是亚洲
  的成员,不要做导致东南亚国家和阿拉伯世界分裂的事。
  巴基斯坦同印度之间由于种种原因而长期不和。双方都竭力寻求国际支
  持,中国自然也是它们争取的对象。当时,中印关系非常友好,但周恩来和
  中国政府对巴印分歧始终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并力劝双方通过友好协商来
  改善关系。周恩来语重心长地说,像我们这些东方国家,过去都受殖民主义
  压迫,现在独立了,我们之间的问题,只要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应该是容
  易解决的。即使有分歧,也不要让它成为发展友好关系的障碍。阿哈默德大
  使代表巴政府对中国报纸和中国领导人严守中立未偏袒任何一方表示感谢,
  对周恩来真诚希望巴印友好的态度表示赞赏。
  1956 年10 月,苏拉瓦底总理应邀访华。这是巴基斯坦政府首脑首次来
  访。周恩来同他进行了四次长谈。苏表示,巴对中国没有恐惧,两国间没有
  利害冲突。巴没有侵略野心,希望同中国友好,愿意同中国建立更多的联系,
  不怕英美因此生气。周恩来再次提出巴参加两个军事条约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