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9 节
作者:摄氏0度      更新:2021-02-17 05:40      字数:4761
  因说清楚,只要不是因为失职或者贪渎所致,朝廷可以把欠缺补上。”
  半圆堂内鸦雀无声,只听杨元庆果断而严厉的声音在大堂内回荡:“前朝灭亡就在于失去民心,教训不可谓不深,我们绝不能再重蹈覆辙,要想得民心,首先要吏治严,从现在开始,我决定扩大御史台,将御史人数再扩增一倍,使监察御史在各地的巡查成为一种制度,每一个渎职犯罪的官员都必须接受相应的惩处。”
  三天后,张北冀案件以大三司会审的方式定案,卷宗移交紫微阁,紫微阁经过协商后判处张北冀死罪,最后上报楚王杨元庆,杨元庆核准了紫微阁的定罪,下旨将张北冀斩首。
  随即十六名御史各带侍卫分赴河北各郡县,核查张北冀所招供的各条线索,第一场清洗河北官场的风暴开始掀起,消息迅速传出,不等御史到来,便有九名县令弃官潜逃,魏郡太守赵本章也闻讯逃往长安。
  随即,各地清查义仓粮的旨意正式下发,传遍了河东、河北、中原及关北各郡县,责令各地官府在年底前清查完毕,上报朝廷。
  二十名巡视御史也分赴各地,聆听民声,监察义仓粮食的清查。
  ……
  这天下午,一辆马车在数十名侍卫的护卫下缓缓驶进了晋阳宫启辉门,启辉门也就是晋阳宫东门,一般宫人进出宫门和大臣觐见皇帝太后,都是从这里出入。
  马车停在台阶前,几名宦官已事先等候在这里,车门开了,一名侍女扶着楚王妃从马车出来。
  “王妃当心!”侍女小心地提醒裴敏秋注意脚下。
  裴敏秋点点头,从马车里走了出来,几名宦官连忙迎上来,一名年老的宦官躬身施礼,“老奴奉太后之命在此迎接王妃,请王妃随我们进宫。”
  裴敏秋微微笑道:“麻烦你们几位了,那就走吧!”
  几名宦官在前面引路,贴身侍女抱着一只匣子跟在身边,在裴敏秋身后,两名贴身女护卫手按刀柄,一左一右,警惕地注视两边情况,跟着裴敏秋向内宫走去。
  一直走到萧后所住的寝宫,宫内女侍卫自然不敢有任何搜查的举动,直接领着裴敏秋进了养心殿。
  刚走进大门,萧后便迎了出来,满脸堆笑,“王妃怎么亲自来了,有什么事,让侍女来说一声便是了。”
  虽然裴敏秋此时已是母仪天下,早已成为大隋臣民公认的国后,在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但礼不可废,萧后毕竟还是太后。
  裴敏秋盈盈施一礼,“给太后请安!”
  萧后连忙挽住她的胳膊,笑道:“我们之间就不必多礼了,就随意一点,就当是朋友见面一样。”
  萧后的谦卑使裴敏秋想起了当年她第一次入宫见萧后的情形,那时杨元庆被封为县公,她成为最年轻的一品夫人。
  光是进宫前,便有女官来教她习礼,足足教了三天,后来进宫时,她便觉得自己成为木偶一样,一举一动都在注意礼节该怎么做,以致于萧后说什么,她都没有注意到,还差点惹恼了萧后。
  时移世易,今天她再次进宫,却宛如一种居高临下的探望,让她不得不感慨世事难料。
  但裴敏秋是一个低调且极有教养的女子,就算是萧后已经落魄,她占据权力的上端,但她也并不居傲,依然保持恭敬有礼的姿态。
  “一直想来看看太后,只是事情实在太多,抽不出时间,最近佩华又生了孩子,更是忙得昏头胀脑,失礼之处,请太后见谅。”
  “王妃没有失礼,我理解的,管一大家子的事情,真的不容易,楚王忙于公务,家中的一切都要由你操心,哎!真是难为你了。”
  萧后很会说话,曲意奉承裴敏秋,双方的关系立刻变得融洽起来,萧后当然知道裴敏秋是为什么来,前几天她送出一件珍宝作为贺礼,就是为了让裴敏秋上门。
  萧后极为热情,请裴敏秋在偏殿坐下,又命宫女上茶,两人就像拉家常一样,在一张坐榻两边面对面坐下,裴敏秋命侍女把象牙盒拿来,放在桌上,推给了萧后。
  “多谢太后给佩华的贺礼,她还在坐月子,不方便出门,只能由我代表她表示谢意,这是我的一点回礼,请太后笑纳。”
  “这怎么好意思呢!我给她贺礼,是我做长辈给孩子的一点心意,她怎么又拿来回礼,哎!这怎么说呢?”
  裴敏秋笑道:“这其实是楚王给太后之礼,是一支玛瑙笔,虽然谈不上贵重,但也是楚王的心爱之物,太后收下吧!”
  萧后听说是杨元庆的心爱之物,顿时觉得有了面子,便微微笑道:“既然如此,我就收下了。”
  裴敏秋又打量一下宫殿,问道:“太后生活上有什么需要之物吗?若有不足,尽管告诉我,我会命人送来。”
  “多谢王妃关心,我不缺什么,朝廷每月拨五千吊钱给我,饮食起居,衣裙用具都及时配备,照顾得无微不至,又准宫女出入,若有什么需要,我会让宫女去采办。”
  两人正说着,忽然殿外传来一阵叫喊声,“丹阳是我大隋公主,无亲无故,住在楚王府里算什么?想要谋她就明着说……”
  卷十九 励精图治正当时 第六十五章 萧后心机
  裴敏秋一怔,这是谁?说这话什么意思?她疑惑地向萧后望去,萧后气得脸色发青,低低骂一声“这个畜生!”
  她站起身道:“王妃稍坐,我去去就来。”
  萧后快步向殿外走去,只见殿外台阶下,长孙杨倓双眼通红,满身酒气,似乎要冲进来,被几名女侍卫死死抓住。
  他口中依旧大喊:“让我进去,我去和她讲道理,他已经占了我一个皇姑了,我绝不允许他们再打丹阳的主意!”
  萧后铁青着脸,一言不发,上前便是一记耳光抽在他脸上,指着大骂:“滚!滚回你宫里去。”
  杨倓捂着脸,充满仇恨地盯了萧后一眼,狠狠一跺脚,转身狂奔而去,萧后望着他的背影,恨得一阵咬牙切齿。
  她回到殿内,裴敏秋依旧平静如常,没有惊讶,也没有恼火,端正地坐在榻上,萧后坐回自己位子,叹了口气,“是晋陵王,喝多了酒,在那里胡言乱语。”
  说到这里,萧后又恨恨道:“我一定要好好查一查,到底是谁告诉他,王妃来了,又给我惹祸。”
  裴敏秋微微笑道:“毕竟他还是孩子,不懂事,太后不要和他计较。”
  萧后摇摇头,叹息道:“他不小了,明年就十七了,十七岁,在大隋可以出任太守了,当初楚王出任丰州总管才多少岁,他真的让我揪心啊!”
  裴敏秋也有点吃惊,“晋陵王快十七岁了吗?”
  萧后苦笑了一声,“他不是孩子了。”
  停一下,萧后小心翼翼又道:“王妃,有件事我不知该不该说,按理有些事我不该对外人说,可如果我不说,我担心会出更大的乱子。”
  裴敏秋知道,既然萧后这样说了,那她肯定是想说出来,裴敏秋笑道:“太后心里有事,就说出来,藏在心中久了,还会生病。”
  “王妃,我们都是过来人,一个已经成年的王爷不宜久居宫中,如果他只是贪杯好酒也就罢了,偏偏他还……哎!我真的难以启口。”
  裴敏秋明白她未尽之言,是在说杨倓好色,这倒是一个问题,宫女并不是给亲王准备的,这让裴敏秋秀眉不由微微一蹙。
  萧后看出了裴敏秋心中的一丝不满,她又道:“晋陵王在宫中呆久了,会乱了伦常不说,而且他时常去找皇帝,说些不该说的话,这让我很担忧。”
  “他说什么?”裴敏秋好奇地问道。
  萧后叹了口气,“说些不敬之言,刚才王妃也应该听到了。”
  裴敏秋明白了,是在说攻击楚王的话,说些不敬的话,裴敏秋并不在意,但污秽宫帏之事,她却很反感,她沉吟一下道:“这件事我知道了,我会和楚王说一说,按照正常的规矩给晋陵王开府,他既然已经快十七岁,确实不宜再住在宫中。”
  萧后心中暗喜,她把楚王妃引来就是这个目的,必须让杨倓搬出晋阳宫,否则他迟早会毁了自己后半生的荣华富贵。
  ……
  裴敏秋回到王府,天色已经快黑了,进了内堂,张出尘便迎了出来,有些埋怨她道:“这么晚才回来,吃晚饭了吗?”
  裴敏秋歉然笑道:“随便弄点吧!说实话,确实有点饿了。”
  “你等着,我给你去端点来。”
  张出尘转身出去了,裴敏秋却叫住她,“元庆回来了吗?”
  “早回来了,现在在书房呢!”
  裴敏秋点点头,坐了下来,心中却在想着萧后给她说的事,很快,张出尘端来了饭食,裴敏秋简单吃了一点东西,起身便去杨元庆书房了。
  裴敏秋是个极为聪明之人,她事后已经反应过来,萧后恐怕是特地向她说晋陵之事,连送贺礼也是为了把她请过去。
  不过萧后虽然是耍了心机,但裴敏秋还是要处理这件事,她毕竟是女人,考虑问题很细腻,一个成年王子住在后宫,而且沉溺于酒色,无疑是玷污了后宫,会带来很多后患,会影响到杨元庆的名声。
  无论如何,裴敏秋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她是个有心之人,这件事她不想再拖下去。
  走到杨元庆书房前,她敲了敲门,书房里传来杨元庆的声音,“是谁?”
  “夫君,是我。”
  “进来吧!”
  裴敏秋推门走了进去,房间里光线明亮,杨元庆正伏案写着什么,见妻子进来,便放下笔笑道:“今天去见萧后了吗?”
  “哎!”
  裴敏秋微微叹息一声,在他对面坐了下来,杨元庆起身坐到她身旁,揽着她的腰笑问道:“怎么,进宫受气了?”
  “怎么可能?”
  裴敏秋将头枕在丈夫肩上笑道:“以我夫君的权势,天下谁还敢给我气受,今天萧后太谦卑了,我都有点不习惯。”
  “那你还叹什么气?”
  裴敏秋坐起身,脸上变得严肃起来,“夫君,我找你是有正事呢!”
  杨元庆见她一脸严肃,心中嬉笑之意也消失了,便点点头,“你说吧!什么事?”
  “夫君,你觉得晋陵王不该搬出晋阳宫吗?”
  杨元庆眉头一皱,“发生什么事了?居然让你这样说。”
  裴敏秋便将今天发生之事详细地告诉了丈夫,最后她极为严肃道:“后宫应该是皇帝所住,后宫之女也应该属于皇帝,现在皇帝还小,沉溺了典籍书海,那么后宫就应该是个清静之地,但晋陵王贪酒好色,污秽后宫,这让朝官们怎么看,更会让天下人耻笑。”
  杨元庆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其实杨倓好酒好色之事他也知道,这个倒不是很重要。
  关键是杨倓居然去劝说杨侑,这让杨元庆心中不满,他无非是劝说杨侑对付自己,重建大隋江山,这个皇长孙,真有点走火入魔了。
  看样子,是需要把他送出京城,留他在京城,迟早会弄出事端来,想到这,杨元庆点了点头,“他确实不宜再住皇宫,明天我会让人把他送走,送他去地方上做个富家翁,远离权力之地,这样大家都清静。”
  裴敏秋轻轻咬一下嘴唇,又问:“那丹阳之事你准备怎么处理?”
  杨元庆有些不高兴道:“这件事你就别问了,她现在才十四岁,说什么都还早,就让她住在我们府上。”
  裴敏秋心中暗暗叹了口气,她有点明白丈夫的心思了。
  ……
  次日一早,十几辆马车停在晋阳宫前,侍卫们将杨倓强行带出了内宫,送上马车,又将七八名伺候他的宫女和宦官也一并送上马车,马车启动,一名校尉带领百余士兵护卫着马车驶离了晋阳宫。
  时间已经到了十月中旬,这天中午,一支船队从黄河转道汾水而至,抵达了太原城。
  这支由一百余艘平底拖船组成的船队,满载着在灵武郡炼好的粗银锭和铜锭,这是朝廷期待已久之事,拿下会宁郡,夺取了迄今为止最大的银矿,使大隋获得一个巨大的财富源泉。
  船队直接停靠在仓库码头,军士们将银锭和铜锭抬进了仓库,另有一辆牛车,将十几块银锭直接送进了晋阳宫紫微阁。
  紫微阁半圆堂,杨元庆和七名相国,以及各部寺的主官、次官都聚集一堂,在前面一排桌子上摆放十几块银锭,众官员将桌子团团包围,每个人都在仔细地观察银锭,忍不住啧啧称赞。
  这时,少府寺丞李进贤被从事领了进来,他手中端着一只盒子,小心翼翼地走着,杨元庆见他进来,便拍拍手对众人笑道:“各位大臣请坐下吧!”
  众人纷纷回座位坐下,李进贤端着木盒子走到一张低矮的台前,将盒子放在台上,他向众人躬身施一礼,朗声道:“各位大臣,卑职奉命向各位大臣展示一下少府寺制作的金银钱。”
  他将盒子打开,取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