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4 节
作者:摄氏0度      更新:2021-02-17 05:39      字数:4766
  房间里,李世民正站在一座沙盘前考虑着下一步的战役,他下一步想取洛阳,但他又担心北方隋朝的军事压力,事实上他们错过了机会,在杨元庆打辽东时,他们就应该猛攻洛阳。
  现在辽东战役结束,河北已平,隋军已经在黄河边部署,很明显,下一步隋军也是要争夺中原了,如果唐军束手不动,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隋军夺取中原,声势壮大。
  唐军肯定要有行动,关键是他们该怎么打?天下如棋局,只看对弈者手段如何,昨天和父皇深谈,父皇考虑和李密及窦建德结盟,李世民也认为这步棋不错。
  李密现在考虑南下江淮,加大战略纵深,对他而言,河北的杨元庆是对他威胁最大的敌人,窦建德更不用说,双方有着共同的敌人,结盟的可能性极大。
  如果和李密结盟,唐军再东取洛阳,隋军一旦南下,李密和窦建德绝不会旁观,这就会形成三打一的局面,魏军和夏军进攻河北,逼隋军回援,那么唐军攻下洛阳的把握就大了很多。
  这就像作画写文章一样,首先是把布局,只有把局先布好了,才能开始着墨,李世民心中明了,欲取洛阳,须先联魏夏。
  这时,长孙无忌快步走了进来,笑道:“刚接到太原急信,萧琎已被免去记室参军之职。”
  “果然是好计!”
  李世民微微叹息一声,虽然争取萧琎可能性在一步步加大,但他被免去记事参军之职,他以后的利用价值就低了。
  长孙无忌仿佛明白李世民的心思,便安慰他道:“以后我们还可以通过他向敦煌党渗透,可以从长考虑,现在关键是可以从他口中得到一些机密,比如杨元庆的战略计划等等,对我们的下一步部署将大有益处。”
  李世民沉思片刻,当即下令:“可以命李重守收网了!”
  “遵殿下之令。”
  长孙无忌行一礼,转身走出房间,刚走到院子里,却迎面见裴寂快步走来,裴寂已经从巴蜀巡视回来,李渊为了平衡两个儿子的势力,依然任命他为尚书右仆射,入政事堂为相,这便使他成为李世民在政事堂的利益代言人。
  今天裴寂是被李世民找来商议攻打洛阳之事,正好在院子里遇到了长孙无忌。
  裴寂和长孙无忌的私交极好,长孙无忌成为唐风主管,正是得到了裴寂的大力推荐。
  长孙无忌连忙上前施礼,“参见裴相国!”
  “长孙长史这般匆忙,可是有什么好消息?”裴寂极为精明,他看出长孙无忌眼中有一种难以掩饰的兴奋之色。
  长孙无忌点点头,“是有点小收获。”
  裴寂连忙将他拉到一边,低声道:“给我透露一点消息!”
  裴寂对唐风之事极为关注,他发现圣上最近很关心外面的情报,如果他也能及时掌握最新情报,那和圣上对答之时,他便能掌握先机,取悦圣心,这种在圣上面前表现的机会,他可不想放过。
  “你快说!”裴寂见长孙无忌有点犹豫,顿时心急了起来。
  长孙无忌知道这个裴寂极为精明,自己告诉他一点内幕消息,他立刻就会跑到圣上那里去卖弄,一次两次还行,可次数多了,会让秦王不满。
  但如果不说又怕得罪他,长孙无忌心中为难,只得含糊道:“是我的计策成功,隋朝萧琎被免去了记室参军之职。”
  “不错嘛!”
  裴寂拍了拍他肩膀,赞许地笑道:“能让杨元庆上当,这可不容易,你们唐风做得不错,今天圣上还和我谈起你们,直夸你们能干,以后有消息要及时告诉我,我也会在圣上面前替你们美言。”
  长孙无忌只得苦笑一下,“我记住了,请裴相放心!”
  “去吧!估计殿下等急了,以后我们再细谈。”裴寂得意洋洋走了。
  长孙无忌望着他走进房间,只得摇摇头,快步向唐风楼走去。
  ……
  太原城和长安不一样,长安是分成一个一个的街坊,周围有坊墙包围,但整个天下,也只有安阳城、长安和洛阳是这种结构,这是因为安阳是北魏的都城,长安就是参照安阳城修建,而洛阳又是参照长安修建。
  太原城没有独立成坊,是由三纵五横一共八条大街组成,最中轴的大街叫晋阳大街,对准了北城外的晋阳宫大门。
  在东西走向的五横中,最北一条道路叫临晋大街,这是一条横贯城池东西的大道,沿着这条大道又分布着无数南北向的小街巷,在城西一条品月巷内,住在十几户人家,其中最顶头一间院子便是萧琎的府邸。
  这天下午,一辆马车正朝品月巷飞驰驶来,马车上之人正是李重守,中午来酒肆里吃饭的谢思礼告诉他,萧琎病倒了,今天没有上朝。
  李重守心中有种按耐不住的兴奋,他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他同时也接到长安的命令,长史指示他可以着手了。
  李重守对萧琎的性格已了如指掌,身上流着贵族血统,心高气傲,经受不住打击,他出任记室参军这一年来,一直是处在耀眼的光环之下,如今被贬为礼部郎中,这种打击他怎么承受得住?
  萧琎的心情李重守完全能理解,一旦他承受不住打击,他就会走向极端,这也是萧琎的一个性格,他嘴上说不在意的东西,他心中其实比谁都在意,就像他说看淡财富,但自己给他的玉佛,他却像宝贝一样供起来。
  李重守知道该怎么说服萧琎,这时马车缓缓停在品月巷口,李重守下了马车,快步向巷内走去。
  他走到门口敲了敲,一名老管家开了门,他早认识了李重守,“原来是李东主来了。”
  “你家老爷情况怎么样,听说他病了?”
  老管家苦笑一下,“他是心病,哎!”
  萧琎的府宅占地约两亩,两进院子,二十几间屋,住着萧琎和妻子,以及一儿一女,还有老母,另外还有五个丫鬟仆妇和一个老管家,只能算是中户人家。
  李重守跟着老管家走进内院,来到了书房前,老管家敲了敲门喊道:“老爷,李东主来看你了。”
  “请他进来!”
  听声音,萧琎中气还比较足,不像生病的样子,李重守心里有数了,确实没有什么病,心病而已。
  他进了屋,只见萧琎一个人坐在小桌前喝闷酒,脸上气色正常,只是郁郁不乐。
  李重守拱拱手笑道:“萧兄,要喝酒,为何不去我的酒肆?”
  萧琎叹口气,“没有心情去你的酒肆,李兄来得正好,陪我喝一杯。”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李重守坐了下来,萧琎给他拿了一个杯子,拎起酒壶将酒杯斟满,放下酒壶,举杯道:“来!多谢李兄上门探望,我敬李兄一杯。”
  “萧兄生病,我应该来看望!”
  两人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李重守抢过酒壶,给酒杯斟满酒,他又好奇地问:“我真的很奇怪,萧兄做得好好的,怎么会突然被贬职。”
  一边问,他一边注视着萧琎,将萧琎的每一个表情都看在眼中,他见萧琎脸上露出为难之色,便连忙道:“如果不好说,就别说了。”
  萧琎叹了口气,“对李兄没有什么不好说,只是……哎!我现在才明白什么叫帝王手腕。”
  “哦?萧兄不妨说说看,我很有兴趣。”李重守这是第一次和萧琎谈到政务,萧琎从前不提政务,守口如瓶,现在他终于开口了,令李重守心中暗喜。
  萧琎端起酒杯叹息道:“我心中其实也憋闷得慌,很想找人说说,以前是记室参军,规矩很严,不准对任何人谈及政务,现在我只是礼部郎中了,没有了规矩,说说也无妨,不过李兄要答应我,今天我给李兄说得话,不准对其他人泄露。”
  李重守指着自己的心,“我用诚心向你发誓,绝不泄露出去!”
  萧琎苦笑一声,“其实很多事情朝廷高官都知道,只是大家心里明白不说,就拿这次调走我来说,名义上是我的一个族人被牵扯进唐朝探子案中,但实际上,他早就想调走我,这次正好被他抓住了机会。”
  “这是为何?楚王很信任萧兄啊!”
  萧琎摇摇头,“这和信任无关,只和利益平衡有关,当初封我为记室参军,是因为他要取敦煌,必须笼络敦煌党人,现在敦煌问题解决了,他就用不着我,要换人了,他又转而考虑丰州派的利益,所以张亮接任记室参军。”
  李重守这才恍然大悟,叹息道:“看不出楚王的心机很深啊!”
  “他的心机当然深,他在去年就知道王绪的儿子在长安太子府为供奉,他一直隐忍到今年四月才用此事扳倒王家。”
  李重守点点头,“这件事我也有所耳闻。”
  萧琎多喝了几杯酒,话似乎特别多,“还不止呢!就拿去年和唐朝的停战谈判来说,隋朝为什么在敦煌问题上坚决不肯让步,最后逼得唐朝让步,这里面的玄机你知道是什么吗?”
  李重守当然想知道,他坐直了身体,眼中满是期望,“萧兄能否说说看,是什么玄机?”
  “因为唐朝高层有人提前泄露了唐朝皇帝的底线,所以隋朝才会有恃无恐。”
  李重守一怔,“会是谁?”
  萧琎冷笑一声,“此人说起来谁也想不到,我也是偶然一次听到魏贲汇报时说起,刘文起有个小舅子,叫张文龙,此人当时已被隋朝内卫军收买了,正是从他口中泄露了唐朝皇帝的底线,你说这个唐朝高官会是谁?”
  “啊!原来是刘文静。”李重守大吃一惊。
  卷十七 田陌耕忙战未销 第四十五章 唐相之危
  李重守大吃一惊,他怎么也想不到,刘文静竟然向隋朝泄露了圣上的底线,他知道那次谈判,双方为了敦煌之事僵持了很长时间,最后是唐朝让步了,如果是隋朝的谈判手段高超也就罢了,偏偏是……
  李重守本来就是个做情报之人,极为崇信阴谋,如果是他,他也会千方百计知道对方的底线,他越想就越觉得是这么回事,心开始乱了起来。
  他今天本来是想把萧琎说动,让他转而为唐朝效命,但这个意外的消息让他顾不上原计划了,他坐立不安,又喝两杯酒便起身告辞。
  “既然萧兄身体还好,那小弟就告辞了,改天再来探望萧兄!”
  萧琎依旧在忧心忡忡中,他叹口气,“好吧!我就不送李兄了,刚才说的这些,望李兄替我守密。”
  “放心吧!我一定守口如瓶。”
  李重守拱拱手告辞而去,他快步走出萧宅,走出巷子,飞快坐上马车,心急如焚令道:“去百雀山庄!”
  百雀山庄是唐风设在太原城外的放鹰点,李重守已等不到回去写情报了,他亲自赶去山庄放鹰。
  马车启动,向西城外疾奔而去。
  ……
  和唐风一样,李建成主管的外监察堂在太原也有一个掩护身份用的店铺,只是他们不够大气,开了一家杂货铺来掩护,杂货铺位于城南,叫做‘韩记杂货铺’。
  杂货铺掌柜叫做韩昶,年约三十五六岁,长得中等身材,体格肥壮,是唐朝外监察堂在太原的主事。
  韩昶早在大业九年时,便是丰州五原城一家小杂货铺的掌柜,那间小杂货铺也是李渊设在丰州的一个情报点,但也就在大业九年,韩昶被内卫军秘密抓捕。
  几乎就在李重守出太原城的同一时刻,一名男子也来到了韩记杂货铺前,身体肥胖的韩掌柜正在杂货铺里理货,忽然看见了店外男子,脸上立刻变得紧张起来,
  “客人有什么需要吗?”他满脸堆笑地迎了出来。
  “我要一些货,量需要很大。”男子冷冷道。
  “那就请随我到仓库去谈。”韩掌柜慌忙把男子引进杂货铺后面的仓库。
  韩掌柜仔仔细细在仓库内找了一圈,确定没有别的伙计,这才关上门,低声问:“魏将军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这个韩昶也是两个月前从洛阳调来太原,由于外监察堂主管民政,所以他也没有什么作用,魏贲对他并不重视,但现在却需要他出力。
  男子将一封魏贲的信递给他,“信上都有,你自己看吧!”
  他转身出去了,韩昶打开信看了一遍,却有些愣住了,太子殿下会相信他的话吗?
  ……
  凌晨,天还没有亮,一队五百人的士兵冲进了宜阳坊,将散骑常侍刘文起的府邸团团包围,刘文起是刘文静之弟,官拜散骑常侍,此时他刚刚收拾完毕,准备上朝,正坐在客堂里慢慢喝一杯热茶。
  “老爷!”
  门房满脸惊惶地飞奔而来,“老爷,出事了!”
  “出什么事了?”刘文起对他慌张极为不满。
  “老爷,外面……外面来了好多军队,说要抓人。”
  “什么!”
  刘文起大吃一惊,腾地站起身,“带我去看看!”
  他心中着实恼怒,他是堂堂的散骑常侍,竟然有军队敢包围他的府邸,简直?